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訓練聾兒的言語和聽力

如何訓練聾兒的言語和聽力

聽力練習

聽力障礙是聾兒最本質的殘疾。聾兒戴上助聽器後,聽到了聲音,卻不知道這是什麽聲音,也不知道這個聲音的意義,更不知道如何分辨。所以我們家長有必要了解聾兒聽力訓練的方法,把聽力訓練作為首要任務。

我們稱聽力訓練為聽力訓練。

首先說壹下為什麽要給聾兒進行聽力訓練。因為聾兒長期聽不見或聽得很少,他們的聽覺功能處於最原始、最幼稚的狀態。聽力訓練就是充分利用聾兒的殘余聽力,喚醒他們的聽力。研究實驗表明,聾兒對語言的掌握程度與聽力訓練的效果成正比。壹般來說,他們聽到的聲音越多,他們的聲音分辨率和對語言的理解就越強。

這裏有壹個現象。我們給家長寫聯系單的時候,包括聽力和語言培訓,而我們的家長只做語言培訓。其實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聽力訓練和語言訓練同等重要。我們要重視聽力訓練,孩子越小越要加強聽力訓練。

下面說說聽力訓練的內容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聽力訓練大致分為兩步:壹是聽力訓練,二是聲音辨別訓練。

聽力訓練還包括前期佩戴助聽器的適應性訓練。首先,第壹次佩戴時註意最小音量,習慣後再調到合適的檔位。聽明亮的聲音,給孩子選擇壹盤音色清晰、節奏緩慢的磁帶,讓孩子觸摸錄音機的揚聲器,讓孩子感受到聲音的存在和震動。佩戴助聽器的時間有短有長,比如剛開始可以戴3個小時,後來增加到4個小時,5個小時,直到孩子喜歡戴為止。

此外,家長還可以提供壹些響亮的刺激,在聾兒能夠承受的前提下,聽聽切菜做飯的聲音、路上汽車的喇叭聲、自行車的鈴聲、人群的喧鬧聲,從而建立聾兒的聽覺習慣。

這是關於聽力訓練的,重點是聲音辨別訓練。這是我們父母的薄弱環節。聲音辨別訓練是幫助聾兒辨別不同的聲音,特別是語言及其代表意義,培養聾兒的聽覺定向能力、聽覺辨別能力和聽覺記憶能力。包括兩個方面:(1)初步的聲音辨別訓練,包括對聲音大小、有無、長短、節奏、高低、方向、自然環境的識別。

(1)識別有無聲音。準備好小動物的錄音機、磁帶、頭飾。

方法:放壹段輕松的音樂,家長和孩子壹起戴上小動物的頭飾,小動物們走著爬著。音樂停止後,小動物們也停止活動,蹲下或假裝睡覺,並在活動過程中隨時提醒孩子們註意有無聲音。當孩子明白遊戲規則後,大壹點的孩子可以準備壹面鼓,老師可以示範,聽到聲音就舉手,然後用背訓練。

(2)區分聲音的長短。

準備哨子和彩紙,將這張紙剪成長短不壹的紙片,引導聾兒先聽長短哨子。家長會示範,聽到長哨就把長紙放壹邊,聽到短哨就把短紙放壹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可以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教孩子說“長”和“短”這兩個字。但不必刻意強調清晰,理解意思就好。

還有壹個方法就是準備壹個口琴和壹個小動物頭飾,給家長示範。聽到口琴聲,父母戴上小動物頭飾,開始跳舞,直到音樂消失。做兩次然後用粉筆畫出這兩次跳躍的路線。比較哪條線更長,哪條線更短。當孩子們明白了遊戲規則,就讓他們去做,然後他們就可以交換角色了。讓孩子吹口琴,鍛煉控制呼吸的能力。

(3)識別聲音的次數。只需準備好鼓或鑼、小貓釣魚或小羊吃草的圖片。引導聾兒聽,告訴他們小羊要吃草了。壹開始,家長可以敲鼓,讓孩子畫壹根草。等他們熟悉了,就可以鍛煉孩子對聲音的記憶能力。連續敲幾次鼓,讓孩子畫幾根草。鼓的數量從少到多。敲兩下再敲三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這個鑒定,這就需要我們的父母有壹定的信心和耐心。

(4)辨別聲音的方向。準備:電動玩具引導聾兒聽玩具發出的聲音。當他們熟悉後,父母可以把玩具放在壹個安靜的房間的任何角落,蒙住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沿著聲音的方向找到玩具。如果孩子完成得不好,家長會反復示範。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可以換玩具。還有壹種方法是選擇幾個孩子熟悉的父母,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些家長用毛巾蒙住孩子的眼睛後,從不同的方向叫聾孩子的名字,讓聾孩子能找出是誰叫自己。

(5)識別聲音節奏。包括音速等等。聲速,準備:兩段鼓與節奏對比強烈的音樂。手指娃娃引導失聰兒童在聽到快速聲音時快速移動,反之亦然。或者用跑步和走路代替手指娃娃。當聽到快節奏的音樂時,聾兒做出奔跑的動作,當聽到慢節奏的音樂時,聾兒做出行走的動作。聲級,準備:鼓,哨子。兩根釘子被分別釘在墻上,還有鐵環。聾兒聽到鼓聲(鼓聲屬於低頻音),就示意孩子在低處的釘子上放壹個鐵環。相反,當妳聽到高頻哨聲時,在高位置的釘子上放壹個鐵環。也可以加深難度,準備壹把口琴,上下在墻上釘兩排釘子,家長吹口琴,從左低音逐漸上升到高音,掛鐵環的位置逐漸上升。讓孩子明白意思,然後才能提高要求。為了更好的識別聲音節奏,他們可以和妳壹起拍手,模仿妳彈奏的節奏,砰-* *砰-*砰,直到可以隨意模仿。之後,他們可以讓孩子拍手,用相應的節奏模仿聲音,或者記住壹些兒歌的節奏,讓他們用拍手的方式表現出來。

以大白兔和家庭歌曲為例,拍手只是壹個過渡階段,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說出有節奏的句子。很多聾兒在句子節奏上有缺陷,比如有的孩子壹次只說壹個字,或者壹個句子的最後壹個音很長。總之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采取對策。無論哪種情況,父母都可以通過拍手幫助孩子糾正語言的節奏。以上我說的就是聾兒的聲母識別。當然也貫穿了聾兒康復的全過程。

(6)辨別聲音的大小。準備:壹個大蘋果和壹個小蘋果,鼓。家長示範聽到大鼓聲就吃壹個大蘋果,聽到大鼓聲就吃壹個小蘋果,然後家長指導孩子吃完,或者拿兩個大小不同的杯子代替。當他們聽到響亮的鼓聲時,他們指向壹個大杯子,當他們聽到小鼓聲時,他們指向壹個小杯子。

(7)自然環境的聲學識別。辨別自然界中動物、物體、車輛的聲音。具體方法:家長可以帶孩子到路邊聽聽車輛、鈴鈴、自行車、汽車喇叭的聲音,然後做出判斷。識別動物可以提供幾組動物的圖片。以羊咩咩叫的聲音為例,咩咩,先熟悉聲音,然後直接問孩子什麽叫,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鍛煉了記憶能力。

(2)區分語言聲音。這是為了進壹步加強孩子對語言的感知,為他們與正常人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包括以下訓練內容。

(1)音素識別。聲母識別和韻母識別。

(2)單詞和句子的識別。

(3)聲調識別。

首先,音素的識別。在漢語中,音位由23個聲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H SH R Z C S Y W和24個韻母AOEIU AI EI UI AOOU IU IE ER AN組成,在雲南ONG。

聲母識別是指對聲母相同但聲母不同的音節的識別。比如壹組音節,bi(筆)mi(米)ni(有),都有壹個不同聲母的I。我們的父母可以通過使用物體或在書中尋找相應的圖片來識別這組音節。比如mao(毛)、pao(潤)、dao(倒)元音不同,即m p d識別方法同上,初始識別更復雜。家長壹定要有耐心,和孩子壹起克服困難。元音識別是對聲母相同但元音不同的音節的識別,如白(白)、鼻(鼻)、北(北)。識別方法不同於首字母的識別。家長在尋找物體或卡片時,結合實際動作,要開動腦筋識別音素。

單詞識別包括單音節、雙音節和三音節識別。單音節由壹個詞組成,如手表、書、書,雙音節由兩個詞組成,如媽媽、衣服、書店。三個音節由三個字組成,比如孩子,大紅花。他們的鑒定方法是壹樣的。以雙音詞為例,識別水果名稱,提供以下實物或圖片:蘋果、香蕉、西瓜、桃子。父母分別叫出這些水果的名字,然後在孩子身後說出壹些水果的名字,讓孩子拿出相應的物件。比如父母說蘋果。如果孩子能正確取出蘋果,就證明他們聽到的語言信息是正確的。父母也可以提供壹些蔬菜,交通工具等等。另外,可以從發音差距大的詞開始識別,然後發音差距小的詞,比如鼻子和耳朵,就是發音差距大的詞,摘菜和海苔的發音差距小的也很難識別。

同時也可以教會孩子閱讀,幫助聾兒更好的掌握語言。句子識別、句子辨別是聾兒對語言的進壹步認識和理解。具體方法:家長可以在兒童讀物中選擇幾幅難度適當的相關圖片,並給每幅圖片壹句話講給孩子聽。然後,在孩子後面說任何壹句話,讓他指出對應的圖片。也可以選擇教材第二冊《兔子和小鳥》,飯前洗手,這些都是句子識別的好材料。完全理解故事內容後,就可以識別句子了。第壹張圖中,小兔子拿著壹個氣球,讓孩子學會聽中心詞“贏”。第四張圖,兔子笑了,“笑”是中心詞,讓孩子指出父母講的圖。對於大多數聾兒來說,可以從認句開始,逐漸過渡到辨別單詞。

聲調識別,漢語有四聲,1,2聲,3聲,4聲,意思不壹樣。具體識別方法,家長可以準備玩具車,用紙畫壹個壹到四聲的軌跡。家長可以先給孩子發A的四聲,然後讓孩子聽到壹聲就開到第壹聲,以此類推。聲調識別可以從(a o e i uu)六個元音的每個聲調開始,然後選擇壹些孩子熟悉的單詞來玩聽音找調的遊戲。比如碗,讓孩子聽到單詞後開到三音區。

另外還有壹種方法,讓孩子既能識別聲母又能識別韻母和聲調,分別在卡片上寫23個聲母、24個韻母和4個聲調,讓家長自己結合單詞的拼音,比如cup。首先要確定聲母是什麽,韻母是什麽,這也是聾兒最難的。聲調識別與聾兒的言語可懂度密切相關。清晰度越好,孩子就越容易識別聲調,所以聲調識別壹定要結合發音訓練。如果聾兒壹次認不出四個聲調,妳可以選擇兩個聲調,逐漸加大。壹開始可以選壹個比較容易識別的聲調,然後加兩個聲調,三個聲調。例如,如果孩子們能輕易地認出他們,他們就能繼續認出魯魯。

在孩子有了壹定的認知能力和分辨各種聲音的能力之後,壹個實質性的問題也就出現了。通常情況下,聽力訓練是在非常安靜的環境下進行的。那麽如何通過訓練提高聾兒在嘈雜環境中的聽力呢?具體方法:家長可以把房間裝修成馬路的壹個角落放錄音,市場噪音很大。在噪音中,他們可以分辨出各種聲音,如牛叫、自行車鈴聲、火車聲、母親的聲音,並告訴父母他們聽到了什麽聲音。家長可以先示範,然後引導孩子聽和說。如果不具備上述條件的家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授他們的名字,或者讓他們在集市上選擇性地聽語言和汽車的聲音。

聽力訓練的原則:(1)聽力訓練絕不是孤立的。必須與日常生活中的語音訓練緊密結合,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2)對孩子態度好,多鼓勵,少批評。(3)聽力訓練重在培養孩子的聽力能力,而不是教孩子新的單詞和句子,所以訓練時盡量選擇孩子熟悉的單詞和句子。訓練時不要讓孩子看口型。(4)聽力訓練的步驟不是分離的,而是相互包容的。沒有必要在進行第二步之前完成第壹步。比如聾兒聲母不好,可以先識別其他內容,比如數字識別,句子識別等等。

希望:我上面說的只是給家長提供素材。家長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需要多動腦筋。換句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妳對孩子學習的態度和投入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康復效果。希望家長們把對聽力訓練的認識提高到壹個新的高度,並付諸實踐,在生活中檢驗並逐步提高自己的聽力實際能力,和孩子壹起做好聽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