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載物”是大學教育職能和社會職能的必然要求《厚德廣西民族大學校園風光2》出自《易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德”是慷慨和善良的意思。“博學”出自《論語》。張子:“夏紫說:博學篤定,好問近思,仁在其中。”是學習的問題。從貧乏到博學,要“時時學”(孔子)、“時時學”(孟子)、“好學、好問、勤思、明辨”,更新知識,深化學習和支持,在學習之前獲得知識。品德高尚的人都受過高等教育;有知識的人註重德行的培養。“有德有識”是我們每個人追求自我完善、豐富人生的方式,也是大學服務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式。要求我們把做事和學習結合起來,樹立良好的做人道德標準,有舍小我顧大的風度和大度,有窮有識,有大誌,淡泊名利,有決心,有大毅力,“窮則強,不落於誌氣之高。”忠於自己的信仰,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執著,真誠修身,相信建立世界,善待自己,善待社會;我們應該繼承和豐富優秀的知識和文化,兼收並蓄,博采眾長,也要學習自己,向社會學習。“和而不同”是大學的生命力所在,它包含了求真、開放、公正、自由、包容、創新的含義。出自《論語·魯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就是和諧、協調,體現了由不同因素構成的事物多樣性的統壹。“同”就是相同,意思相同,體現了由相同因素構成的事物的單壹性的簡單同壹性。而真正的生物,同樣是不被跟隨的。多樣性的統壹可以豐富、發展和產生新的事物,這些事物將永存;然而,單壹性的簡單性不能產生任何新的東西,而且趨於衰落。“和諧”是萬物生長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對人與自然和諧、人際和諧、身心和諧的追求,展現了中華民族包容、博大、寬厚的和諧思想和哲學智慧。我們對“和而不同”的追求,不僅要求學校內部體系包括組織體系、制度體系、文化體系、學術體系,還要求學科之間、學術觀點之間、大學之間乃至人際、民族、人情之間的和而不同。實現“和而不同”的境界,就是在中華民族的團結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元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融合差異、相互借鑒;和諧不壹樣,差異不沖突,和諧與* * * *壹起成長,差異相輔相成。在民族大學,各族師生共同學習生活,各種文化互動交融,互幫互助,相互理解,彼此受益;和諧* * *與包容;多互動,努力。從而推動形成學校講和諧、廣西民族大學體育館顧全大局、崇尚創新的生動局面,促進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國家繁榮。“清高博學,和而不同”是壹個不可分割的互動整體。它的元素完整融合,體現了我們所追求的精神風貌,是辦學理念和特色的核心反映,是長期積澱形成的廣西民族大學精神的凝結。忠誠於黨的民族教育、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堅定信念;壹心學習,註重實踐,勇於創新,持之以恒;和而不同,胸懷寬廣,面向世界,兼收並蓄的胸懷;民族平等,團結建校,民主寬容,追求和諧;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抓住機遇,培育科學發展;腳踏實地,敬業負責,努力工作,無私奉獻。這些都是“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體現,這不僅是廣西民族大學文化的核心價值,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我們要秉承學校精神,傳播民族優秀文化,將這壹核心價值觀貫穿於學校組織、制度、治學、教育的各個方面,貫徹於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活動等各個方面,以此樹立堅實的德性和博學基礎,營造和而不同的良好氛圍,兼顧民族大義,成就真善美大業。基於學校的新起點、新任務、新目標,“德有所學,和而不同”彰顯了廣西民族大學50年來形成的辦學理念和“民族大學精神”。“清高博學,和而不同”既是學校傳統和校風的象征,也是廣西民族大學獨特的氣質和風範。也是全校師生的座右銘,是對師生道德要求、行為約束和品格養成的訓誡,具有很強的感染、同化、激勵和調節作用。“清高博學,和而不同”將激勵新壹代成年人按照其深刻的精神內涵去做人做事,去讀書辦學。她不僅為人們所堅持,而且留給後人在實踐中豐富、詮釋、演繹和發展其內涵。
校歌
理想的飛行項斯湖項斯湖遇見兄弟在項斯湖。民族感情同兄弟,師恩勝於海。父母的恩情勝過大海。父母沐浴著明媚的陽光,滋潤著春雨雨露。激情歲月,年輕人留在深深的擁抱中(內洛)。擁抱項斯湖。湖水裏充滿了激動和情緒,潮水洶湧,負擔洶湧。攀登科學高峰,與時俱進,信念堅定,不怕吃苦。理想的飛行(內洛)飛行項斯湖衣服。。。。。。妳,妳,妳,妳。。啊衣服。。。。。。妳,妳,妳,妳。。孟,孟,賽,羅塞羅,賽羅,理想飛翔(尼祿),飛翔湖!啊衣服。。。。。。妳,妳,妳,妳。。啊衣服。。。。。。妳,妳,妳,妳。。孟,孟,賽,羅塞羅,賽羅,理想飛翔(尼祿),飛翔湖!飛項斯湖!
校徽
廣西民族大學的校徽由壹個圓環、抽象的MZ紅藍綠火焰(M由三個Z組成)、中英文校名、建校年份組成。是指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與時俱進,精益求精,創造優美的教育環境和優質的教育資源,孕育出獨特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民族性、國際性、地方性;紅、藍、綠三束緊密相連的火焰,象征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團結友誼,凝聚著廣西各族人民的理想、智慧和激情,寓意著廣西民族大學承擔著培養和團結各族高素質人才,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期望和使命。紅色象征著廣西民族大學蓬勃的生命力,藍色是海洋色,象征著大學的博大、深邃、包容、開放,綠色象征著青春和永恒。三朵冉冉升起的火焰與“1952”的組合,象征著廣西民族大學三代教育工作者自建校以來,承前啟後,眾誌成城。
[編輯此段]學校規模
截至2009年4月,* * *擁有16個學院,56個普通本科專業,廣西民族大學實驗樓2個壹級學科,2個學科4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哲學、歷史、法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等9個學科,3個學科列入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學校擁有1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5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4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和實訓基地,5個自治區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重點建設研究基地,4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實驗教學示範建設中心。11特色優勢實驗室建設項目進入中央和地方* * *建設項目。2004年以來,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國家精品課程2門,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承擔1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項目、5項國家民委教改項目、46項新世紀廣西教改項目;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8項;獲自治區級優質專業12個,自治區級優質重點課程16門。此外,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還將該校確定為10“中國支援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學校”、“對外漢語教學認證考點”、“HSK高級考點”之壹。教育部將該校定為“中國華僑教師培訓實施學校”。
[編輯此段]教師、教學和科研
專任教師710人,其中專任教師107人,副高級教師256人。畢業生310人,占教師總數的43.6%。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4人,教育部確定的高校骨幹教師1人,廣西優秀專家1人,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4人,入選自治區“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廣西跨世紀人才1人,入選“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壹批教師學校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成果豐富。自1999以來,學校承擔國家項目31,省部級項目136;發表各類著作268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633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96篇。獲各級教學科研成果獎20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97項。在2005年全國教學成果獎中,學校獲得三項二等獎。《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躋身全國社科期刊百強,全國期刊方陣,CSSCI排名第35位,教育部知名期刊宣傳16位。2003年獲第二屆全國期刊獎(100種重點期刊),全國高校只有7種期刊獲此殊榮。2004年,人類學專欄成為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