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促進教師教育的發展

如何促進教師教育的發展

完善教師教育體系促進教師教育發展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教師教育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進壹步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為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優質教師保障,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

《決定》還提出,要“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這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壹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的關鍵。

主管全國教師教育的教育部教師司司長馬力呼籲,全體教師和教師教育工作者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迅速行動起來。

“教師教育”概念的首次出現

問:我們註意到《決定》中首次出現了“教師教育”的概念。教師教育和過去的“教師教育”是什麽關系?

答: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建設壹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和每壹位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必須通過改革、加強和發展教師教育來實現。

“教師教育”是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總稱。過去“師範教育”也包括教師培養和培訓兩部分,但長期以來,培養和培訓是相對分離的,相互之間沒有足夠的溝通,很容易被誤解為“師範教育”只是針對教師的職前培養。當前的“教師教育”是在終身教育的指導下,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進行的綜合設計,體現了教師教育的連續性、發展性和融合性。

教師是不可替代的專業化職業。

問:前面提到了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化和教師壹體化的問題。妳能評論壹下他們嗎?

答:教師是壹種專門的職業。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體現在國家的學術標準、職業道德要求、必要的教育知識和能力、嚴格的教師資格管理和制度等方面。這個職業應該是不可替代的。

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教師的專業化。在中國,教師的專業發展還不夠成熟。這是因為壹方面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性不夠強,專業化程度和水平不高;另壹方面,教師的勞動成果要通過學生的知識、能力、人格素質的提高來實現,不容易看到成敗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改革、加強和發展教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快教師專業化進程,提高專業化水平。

“教師教育壹體化”正是為了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以終身教育的理念為指導。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對教師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培訓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

教師教育應加強宏觀指導和管理。

問:在深化改革措施中,如何引導各地積極推進結構調整?

答:“十五”期間,國家要加強對教師教育的宏觀指導和管理,進壹步加大各省對教師教育的責任和統籌決策權。按照分區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指導各省積極穩妥推進教師教育結構調整。

在約占全國人口15%的未實現“兩基”的貧困地區,繼續根據需要加強師範學校建設,完成補償教育合格中小學教師任務,大力加強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素質,相對穩定三級師範結構。

在約占全國50%的已實現“兩基”的農村地區,在鞏固提高“兩基”的過程中,積極穩妥地推進結構調整,基本完成三級教師向二級教師的過渡。新培訓的小學和初中教師,大學和本科學歷應達到壹定的比例。大力加強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穩步提高在職中小學教師學歷水平。

在占全國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加快結構調整的進程,完成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的過渡。通過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加快提升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學歷水平,確保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進壹步提高。

教師教育發展的特定內涵

問:十五期間教師教育發展的具體內涵是什麽?

答:“十五”期間,教師教育發展的內涵是指以下幾個方面:壹是教師教育體系結構不斷優化,包括職前培養層次上移、教師教育重心後移、教師繼續教育進壹步加強、教師教育壹體化明顯推進;二是教師教育體系進壹步擴大開放;三是高等師範教育規模擴大,功能拓寬,培養能力加強,質量進壹步提高;四是教師教育專業進壹步發展,教師教育專業化水平進壹步提高;五是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幅加強。

信息化推動教師教育現代化。

問:“十五”期間,如何加強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化驅動的教師教育現代化?

答: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是“夯實基礎,構建兩個體系,探索三種模式,突出四個重點”。即加強並不斷完善各級師範院校和教師培訓機構的信息環境、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全國教師教育信息網絡系統的基礎設施框架;初步建成全國教師教育信息網絡教育系統,初步構建信息化環境下基於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的壹體化教師教育體系;探索基於信息環境的教師教育教學新模式,探索基於信息環境的教師教育教學管理新模式,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的新模式;突出教師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和教學資源開發,突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培訓和培養,突出各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的培訓和培養,突出教師教育信息政策和評價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應註意的問題

問:“十五”期間,教育部對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改革和發展教師教育有什麽考慮?

答:我國師範教育已有104的歷史,現已形成以獨立師範學院為主體,其他教育機構參與的體系。這壹體系的職前培養的結構重心在提升,職前職後的交流逐漸增多,開放程度逐漸提高。

“十五”期間,我們要進壹步完善教師教育體系,認真確定教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思路和措施。因此,既要準確判斷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又要清醒把握我國的國情、省情和教學條件,冷靜分析存在的問題。

第壹,中國有龐大的基礎教育體系。“十五”期間,中小學新增教師250多萬人,中學教師需求仍有較大缺口。二是近10萬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是壹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任務,特別是高中教師的合格率仍然較低(68.43%),還有學歷補償教育的任務;三是根據《決定》要求,提高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的任務艱巨;第四,教師教育的開放是壹個漸進的過程,應進壹步鼓勵和支持綜合性大學和非師範院校培養和培訓教師。

同時,我必須正視和冷靜分析當前不容忽視的問題:壹是投入不足,現有師範教育體系結構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和基礎教育發展,教師培養質量不能滿足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二是教師繼續教育量大、渠道多,管理亟待加強;第三,在結構調整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各級師範院校對何去何從心存疑慮。

教師教育發展的整體思考

問:十五期間教師教育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麽?

答:“十五”期間教師教育發展的總體思路是:

教師教育體系應在改革發展中保持相對穩定,現有的獨立師範院校是教師教育體系的主體,主體應保持相對穩定;

積極推進教師教育體系的開放是壹種發展趨勢。從發達地區特別是大城市,從東到西,從高中階段開始,逐步推進開放。采取措施鼓勵和支持其他綜合性高校參與教師的職前培養和在職培訓,確保教師數量和質量。

繼續戰略性調整現有教師教育體系結構,這是主線。需要對信息化和現代教育技術驅動的教師教育體系發展進行具有長遠和重大影響的戰略性調整,不是從局部調整,而是從包括層次結構、類型結構、學科專業結構、區域結構在內的全面調整,目標是提高教師教育質量,促進教師教育專業發展。

深化改革是動力。改革是教師教育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根本途徑和動力。改革內容包括: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逐步開放教師教育,從定向封閉的體制走向開放;啟動和推進新世紀高師教學改革,健全和完善繼續教育體系,大力推進繼續教育的不斷進步;加快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推進教師教育現代化,實現教師教育跨越式發展。

加快發展是主題。發展要體現教師教育體系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壹,規模發展和結構調整要以提高質量為前提和目的。

提高質量是根本。“十五”期間的最終目標是通過調整和改革快速發展,最終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整體素質。

新聞材料

教師教育教師教育是教師培訓和教師培訓的總稱。它是教師教育和教師繼續教育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統壹的現代制度,是實現教師終身學習和發展的歷史要求。

從“師範學校、師範大學”到“教師教育”的發展是世界教師隊伍建設的同壹個過程。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有自己獨特的專業條件和培養體系,並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含義是:國家規定的學術標準,必要的教育知識和能力,職業道德,教師資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