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有以下五個屬性:
“可用性測試”是邀請壹組真實的典型用戶在典型場景中操作產品,並鼓勵他們在試圖完成任務時大聲思考。可用性人員將在產品使用過程中觀察、傾聽、記錄並找出可用性問題。適用於產品設計開發、中期改進、後期維護的各個階段,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想的重要體現。
作為產品的管理者、設計者、編碼者,作為產品的父母,我們非常清楚孩子身上有多少顆痣,孩子的性格沒有任何問題。我們認為這個函數應該這樣設計。所以產品設計師是專家用戶,而用戶是普通用戶,我們不能完全代表典型用戶的想法。傾聽來自用戶的真實聲音,有利於提升設計價值。
所以可用性測試主要是從易學、高效、易記、出錯率、滿意度五個維度來衡量產品可用性,定位產品問題及其原因,從而優化產品。
還有壹點,設計需要平衡產品和業務的關系,所以可用性測試也和公司的業務目的密切相關。只有這樣,測試才能成為解決問題、尋求機會的有效工具。
NNG的Jacob Nielsen列出了以下三種情況:
1.在叠代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兩次叠代之間。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現在的設計是否已經解決了之前的問題,還是需要繼續改進我們的設計方案。
2.數據不會騙人——對於競品的可用性分析來說,可用性測試得到的指標是很有用的。
在每壹個新版本發布之前,我們需要在頭腦中有壹個明確的目標。當我們不確定當前的設計方案時,可用性測試可以告訴我們新版本是否可以發布。
需要確定可用性測試的重點,應該盡可能準確、清晰、可測量、可觀察,比如關於功能點、界面、流程。妳可以詢問利益相關者,了解他們想知道什麽,專註於能夠實現產品ROI的研究目標。
首先,我們需要有壹個* * *認識:“可用性測試任務是針對用戶的實際目標,而不是我認為用戶想做的事情”。其次,以下是任務設計的幾種核心方法:
a)根據測試目的列出任務。任務不能太多,必須靠近核心測試部分;
b)給用戶每個任務壹個合理的動機。對於用戶來說,產品的功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想要達到的目的;
c)把任務交給真實場景,畢竟用戶用的是真實場景的產品。
總之,設計測試的任務是“什麽情況下誰來做什麽”,把握好“人”、“情境”、“目標”三要素。
寫測試腳本是為了防止在正式測試中不知道該問什麽,該記錄什麽的時候產生混亂。根據測試後結果統計分析的維度,結合任務單,對測試時需要問的問題和需要觀察的註意事項進行自下而上的分析。例如:
問題:進入頁面首先看到的是什麽?看什麽?用戶想點擊哪裏?用戶註意到每個類別上的數字了嗎?……
觀察:用戶探索了哪些內容?用戶怎麽說?正面評價?負面評價?用戶的表情是否有皺眉、撅嘴等負面表情?
檢測實驗室要求的硬環境必須完善,如:
a)實驗室環境:無論是會議室還是單面玻璃的專用觀察實驗室,至少要幹凈整潔,能讓使用者感到輕松;
b)測試設備:用什麽終端產品,網絡環境流暢,賬號註冊等。
c)記錄設備:錄音、錄像、屏幕記錄等。,記錄測試過程中可以幫助設計師在會上參觀的場景,並補上壹些遺漏的筆記。妳可以使用壹些軟件和硬件,如磁帶錄音機,攝像機,眼動儀,鼠標軌跡記錄,QuickTime,Mobizen,顯示記錄器,SCR,Magitest等。
預測試就是在正式實施前邀請同事模擬幾次,找出測試過程中的問題。走正規流程,包括設備調試、面試、提問、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看錄音錄像,找出測試過程中的問題。
樣本量:根據Nielsen和Landauer的研究,可用性測試系統中的問題數量和測試人員數量遵循以下公式:P=N (1-(1- L) n)。
其中p是發現的問題數量,n是系統中的問題總數,l是通過研究單個用戶可以發現的用戶比例。根據經驗,l的值壹般定義為31%。此時,我們可以畫出p關於n的曲線,如下圖所示。此外,尼爾森還給出以下數據:根據NNgroup近期進行的83次可用性咨詢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可用性問題數量與招募用戶數量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到,在招募5-8個用戶的時候,就足以暴露系統的大部分可用性問題。這個時候測試更多的用戶,並不會給我們的洞察力帶來明顯的提升。
搜索用戶:分三步,招聘信息放進去->;篩選問卷->電話聯系的核心原則是“讓最有代表性的用戶參與進來”,通過了解用戶的態度、行為、目標,選出與用戶畫像相匹配的用戶。
從測試當天對用戶的接待來說,需要保持友好的態度,讓用戶放下警惕,有壹個愉快的心情去面對測試。開場主持人可以自我介紹,預熱測試氣氛,表明測試目的,告訴用戶我們非常希望妳暢所欲言。這個測試沒有對錯。不要擔心做得不好。我真誠地希望我們能和妳壹起發現產品的問題。而且如果有錄音或者錄像,用戶肯定是知道這種行為的,但是測試數據會保密,可以簽訂保密協議。
根據準備好的測試腳本,至少需要兩個工作人員,壹個是主持人指導任務和提問,另壹個是觀察者,觀察用戶的情緒、動作,記錄用戶的行為和想法。測試中應註意以下幾點:
a)觀察:觀察文字和感受,識別用戶的情緒,如思考、皺眉、猶豫、驚訝等。,並通過用戶的情緒判斷用戶是否無法完成任務,那麽就應該終止任務的測試,緩解用戶的情緒。
b)提問:用壹般問題提問,具體客觀地重復用戶剛才的行為。如果用戶沒有主動說出原因,可以問下面的“為什麽?”或者通過身體前傾、盯著用戶等非語言手段,暗示妳想聽到更多的內容。如果用戶快速而堅定地說出理由,理由的可信度更高;如果用戶猶豫不決或者難以說出原因,就不要繼續問了。
c)傾聽:做壹個好的傾聽者。當用戶說話時,妳可以給用戶點頭、嗯嗯、眼神交流等反饋。提醒我們正在認真傾聽。繼續吧。
d)鼓勵:鼓勵用戶大聲思考,大膽說出測試中的問題,並肯定用戶的建議,給予鼓勵和表揚,認可其價值。當用戶遇到困難時,不要幫助,可以適當鼓勵。
首先,壹個用戶測試後,可以趁著記憶猶新,簡單的做半個小時的排序工作,主持人和抄本互相核對。然後等到所有測試完成之後,再分析可用性水平和問題。下面是我理解的可用性問題總結模板:
在不在?制造?我嗎?Steve在Think中提到壹個簡單的可用性測試10美分,可以用來做壹個簡單的可用性測試,針對前期需要快速叠代的產品。
可用性工程中,可用性的經驗標準有11個,也壹起記錄:
來到這裏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12條UX設計準則,萬壹找不到就在這裏安利壹下吧。網站也很不錯。網址是什麽?:UX法律.
[1]可用性工程
[2]點石成金:面向訪問者的網站和移動可用性設計的秘密
【3】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和用戶研究?-弗裏斯的回答。-知乎
【4】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和用戶研究?——葉秋的回答。-知乎
【5】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和用戶研究?——韓的回答。-知乎
【6】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和用戶研究?-凱莉的回答。-知乎
【7】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和用戶研究?-蘇敬亭蝙蝠玩家的回答-知乎
[8]通過研究進行可用性測試的操作指南
[9]可用性測試:任務評估模型和測量方法
【10】四個方面,說說如何做更高效的可用性測試。
[11]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和用戶研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12】結合很多實例分析了“交互設計七定律”在設計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