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市委關於促進青年創業就業的匯報材料
綿竹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距成都80公裏,屬於成都壹小時經濟圈。全市轄19鎮2鄉,面積1245.3平方公裏,總人口51萬,其中農業總人口41萬。綿竹是5.12地震的重災區。災後重建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深切關懷下,在江蘇對口援建的高層支持下,“三年兩年基本完成重建”的歷史任務勝利完成。2009年以來,全市* * *團委系統利用江蘇對口援建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綿竹市委市政府“兩年回到全省經濟強縣,三年建設新綿竹”的發展目標, 把市委提出的“全民創業、經濟強市”作為青年農業工作的指導思想,壹直把服務青年就業創業作為服務大局、服務青年的重要方面,取得了壹些成效。
壹、我市農村青年創業就業現狀
農村青年壹直是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我市青年現狀呈現兩個特點。
壹是自主創業氛圍比較濃厚,創業致富帶頭人不斷湧現。江蘇的援建不僅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和優秀的管理經驗,也帶來了先進的理念。災後重建以來,全市各類人才分批赴江蘇學習經驗,極大地改變了全市人民的思想。我市青年自主創業意識不斷增強,湧現出壹大批像蔡建東、塗發娟這樣不甘落後、能吃苦、敢探索的農村創業者。95%以上的年輕人都想發財,希望能發財,也有人通過努力實現了富裕。然而,由於缺乏資金、信息、技術和指導,更多的年輕人仍在致富路上徘徊。
二是選擇就近企業工作的農村青年較多,青年呈現雙重身份。四川省級工業園區江蘇綿竹工業園的建成,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落戶綿竹,也吸引了大量農村青年在這座城市就業。本地青年被企業吸收的比例很高,很多農村青年有雙重身份。他們白天在企業當工人,回家就是農民。這對企業組織服務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市* * *團委促進青年創業就業的具體做法
兩年來,全市各級團組織以“借力江蘇,聚焦中心,多措並舉”的思路有效指導工作,按照團市委、市委、政府的要求,有效引領青年創業,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壹)抓住歷史機遇,借助江蘇,鞏固我市農村綠色。
2008年創業和就業的堅實基礎
壹是成立江蘇綿竹青年創業就業基金,為服務青年提供資金支持。針對青年創業扶持優惠政策多、擔保貸款門檻高、啟動資金不足等問題,團市委以積極向江蘇團市委爭取的200萬元幫扶資金為基本資金,以“政府投入為導向、社會集資為主”的方式,設立綿竹市青年創業基金,從青年創業貸款貼息、就業技術培訓、創業先進表彰獎勵等方面為青年創業提供幫助。
二是依托各類農業產業園建設,建立了壹批農村青年創業示範基地。依托江蘇高效農業示範園、孝德鎮農業示範園、遵道鎮農業示範園等壹批災後新建的農業示範園,團市委聯合組織人事部、涉農部門、勞動部門建立了壹批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為農村青年從事種養業提供技術培訓指導、項目咨詢服務和現場指導,幫助創業青年實現創業夢想。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名農村青年在江蘇農業產業化專家的指導下,引進了大棚草莓、發酵床豬、酥梨、無核葡萄等新品種,形成了壹幅新型高效種養業的亮麗畫卷。
三是以江蘇省綿竹工業園建成投產為基礎,建立青年創業就業服務站。為擴大我市災後重建的造血功能,江蘇援建的四川省級工業園區——江蘇綿竹工業園已建成投產。目前已吸引投資近80億元,大量農村青年外出就業。同時,為有效服務青年就業,團市委依托開發區團委,在工業園區建立青年服務站。按照“貼近經濟發展需求,努力為創造就業崗位的青年提供政策信息、崗位信息、商業信息等信息”的標準,每周五,青年服務站工作人員充分利用服務站和信息網絡技術,義務為我市有誌向的青年提供信息咨詢和信息發布。
(二)圍繞回歸“十大”工作中心,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村青年創業就業取得實效。
壹是以實施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為契機,切實解決青年創業資金籌集問題。2009年以來,我市在實施四川青年小額貸款項目中,不斷組織貸款青年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總結經驗。2010,依托本項目的實施和江蘇省綿竹市青年創業就業基金,團市委與綿竹市郵政儲蓄銀行合作,以更優惠的條件、更大力度的支持,實施綿竹市青年小額貸款項目,對所有符合條件的創業者給予50%的優惠。6月以來,繼續爭取勞動部門支持,對年度創業貸款給予全額貼息,盡力解決我市青年創業就業的資金“瓶頸”。2010年,全市共成功向65名符合條件的農村創業者發放小額貸款389萬,勞動局、團市委補助34萬元,其中團市委補助17萬元,極大地鼓舞和促進了農村青年的創業熱情,緩解了青年創業者面臨的資金壓力,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二是整合各種資源,建立綿竹青年創業就業聯席會議制度。為將青年就業創造相關信息和政策分解成部分,使各項政策惠及我市創業青年,我市建立了綿竹市青年就業聯席會議制度,由團市委、勞動、農業、工商、稅務、婦聯等相關單位組成,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交流信息,現場整合協調相關政策和項目,統壹發布整合信息。同時,依托綿竹市政務中心,開通了綿竹青年服務窗口和12355青年服務熱線,為創業青年提供政策、法律、金融、融資、信息咨詢等集中服務功能,幫助和支持農村青年走好創業的每壹步。
三是加大技能培訓,多途徑送年輕人就業。團市委積極尋求與勞動、農業、金融、科技、教育等部門的聯系合作,積極開展農村青年創業培訓,依托綿竹職校、董琦工業、錢坤集團、金都酒店等機構建立了壹批“青年實踐基地”和“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為農村青年提供見習崗位,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為企業選人用人創造條件。2010,依托江蘇團市委提供的就業信息,團市委、市勞動局開展了“訂單式培訓活動”,對300名農村青年進行了第壹期集中封閉培訓,為期1個月。培訓後輸出到發達地方就業,70多名農村青年重獲就業機會。
四是評選優秀青年模範,充分發揮模範的示範作用。團市委加大對青年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帶動周邊青年創業致富。從2009年開始,該市按照壹個鄉鎮至少2人的儲備標準,建立了不少於50名農村青年致富人才庫,並在人才庫中進行重點扶持跟蹤培養。2010引進了石堤鎮5000畝優質菜農蔡建東、綿竹市廣濟鎮大學生村官塗發娟等壹大批新模式。這些典型不僅起到了示範作用,還利用他們的帶頭作用,幫助許多農村青年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
第三,壹些想法
在我市農村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仍發現壹些制約青年發展的問題,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短期內無法解決。
壹是觀念陳舊影響青年就業創業。經調查,在農村,部分青少年有思鄉情結,不願意離開故土,離開家鄉。還有壹些年輕人有“與其出去,不如待在家裏”的想法,不願意出去旅遊。也有壹些家長對孩子外出打工感到不安。壹方面,他們怕自己不熟,怕孩子吃虧。另壹方面,他們害怕社會治安混亂,他們的孩子有外出的危險。此外,在職業選擇上存在偏見,認為從事餐飲、酒店、家政等服務行業低人壹等,有損形象。他們寧願選擇臟、累、苦的體力勞動,也不願從事服務業。同時,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獲得大學文憑的年輕人在心理、能力、經驗等方面都沒有做好創業的準備。
二是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體系有限,貸款手續多。返鄉大學生、返鄉青年農民工、復員軍人等很多青年農民都想創業,卻受困於啟動資金不足。這類家庭往往缺乏貸款擔保條件,而銀行貸款又不是針對這類人的,這就大大影響了這類有誌青年的創業熱情。
三是從事養殖的農村創業青年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完善。我市80%以上的農村青年選擇從事種養業,我市也大力支持農民依托土地從事種養業,在政策、項目、種源、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但是養殖也是壹個風險很大的行業,非規模化養殖往往經不起自然和市場的影響。職能部門在為農民提供市場供求信息、銷售渠道、價格信息等方面做得不夠。我市養殖業多次出現從眾心理和盲目投資現象,失敗案例多,成功案例少,也在壹定程度上打擊了年輕人的創業熱情。
* * *共青團綿竹市委
2011 2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