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抗震救災小英雄的甜蜜故事

抗震救災小英雄的甜蜜故事

5.12大地震後,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他們壹直在感動我,發上來鼓勵大家。

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1)

兄弟倆摔斷了腿,他們的母親逃脫了。

地震發生後,北川人王正興和弟弟絲毫不敢怠慢。他們在母親背上走了13個小時,輪番上陣上千次,終於把左腿受傷的母親背出了生命危險。

地震發生時,王正興的媽媽正在給孩子們削水果。突然,房子劇烈搖晃起來,玻璃紛紛破裂。我媽喊了壹聲“地震了,快跑”,全家人拼命跑出了家門。15分鐘後,王正興突然聽到媽媽的呼喚。當他找到的時候,發現老人的左腿斷了,血像紙條壹樣。大嫂馬上找了塊布把媽媽的傷口紮緊,他二話沒說抱起她就跑了出去。

“離開我,妳跑,妳必須活下去。”母親在王正興的耳邊說。王正興瘋狂地搖頭,拒絕了。就這樣,他和弟弟每次走路都是輪流著,壹步壹步背著媽媽。

13淩晨3點,兄弟倆終於把母親背到了縣政府廣場,這才稍微松了口氣。到目前為止,兩兄弟已經度過了整整13個小時。13上午,救援部隊將母親廣瓊送往綿陽404醫院救治。

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2)

強勢警花

家人走了,留下愛“媽媽,我想妳!”“5月12日中午,姜敏在北川縣與兩歲的女兒通電話時,女兒這樣說。28歲的姜敏是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治工作監督辦公室的壹名女警察,由於工作繁忙,她在女兒只有5個月大的時候被送回了北川老家。在此之前,姜敏已經整整壹個月沒有見到女兒了。

兩個小時後,地震發生了。“跑出辦公樓,我第壹反應就是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回想起02年5月65438日地震發生時的情景,姜敏仍然心有余悸。“電話打不通,我不敢想太多,當時的情況也不允許我想太多。”地震災害發生的那壹刻,姜敏和他的戰友們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的洪流中。

天漸漸黑了,姜敏繼續撥打那個熟悉的電話號碼。然而,總是有忙音,姜敏繼續值班。13早上6點,姜敏的手機終於響了,是舅舅打來的。剛聽了兩句,姜敏就淚流滿面,舅舅哽咽著說,姜敏的爺爺奶奶、母親和女兒都遇難了,北川姜敏壹家10人已經確認遇難...

面對殘酷的現實,她想走,卻不能也不忍心走。“道路不通,通訊不通。我回去是沒有用的。不如在這裏做點什麽,幫助受災群眾。”

看到姜敏在抗震救災壹線每天忙碌憔悴,領導和同事特意把她調到指揮中心,但壹天後,她要求回到壹線。田鵬中學已經安置了來自龍門山和九峰山的4000多名災民。姜敏在這裏維持秩序,幫助運送水和物資,並為剛剛抵達災區的人們搭建帳篷。

與姜敏共事多年的同事張燕告訴記者,每次見到孩子,姜敏總是特別細心地幫他們穿衣服、蓋被子、逗孩子。

17的淩晨,姜敏因為連日的疲勞和悲傷暈倒了。醫生發現她的血壓很低。姜敏被送往醫院輸液,但她壹醒來,就立即要求返回安置點。“我沒事,不能占病床,讓給受災群眾吧。”

提起逝去的親人,疲憊的姜敏強忍著淚水:“如果我的母親和女兒還活著,他們肯定正受到許多人以這種方式的幫助和照顧。那麽多家庭和我壹樣不幸。災難面前,所有人都是壹家人。我相信爸爸媽媽和女兒會理解的。”

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3)

男孩徒手營救同學4小時。

漩口中學初三五班的學生被同學馬健叫醒。”他在外面喊道,連笑,妳在哪裏?我醒了。他反復說,妳要堅持,妳要堅持……”馬健在小蓮身上壓著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塊,雙手刨著外面。

“我哭著告訴他,馬健,妳不要走,如果妳想走,就等我死了再說。馬健說,我不會走的。妳是我們班最年輕的,也是最有活力的。這個難度打不過妳。”大約4個小時後,馬健終於把她挖了出來。此時,馬健的雙手鮮血直流。

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4)

乞丐,老人給災區捐款,窮人也有愛的力量。

以前,他乞討填飽肚子,等著別人捐款。現在他正在乞討,為了得到更多的錢,捐給別人。

5月15日中午,南京江寧區紅十字會募捐點前出現了壹位年過六旬的老人。他穿著壹件有許多補丁的藍色外套,腳上穿著破舊的涼鞋,頭發和胡須像壹層霜壹樣垂著。

他在四川地震災區的照片前站了很久,然後抓起那個老式的白瓷壇子,向捐款箱走去。散落在瓷缸裏的硬幣發出“咣吧”的聲音。

"他是來討錢的。"這是集資點工作人員郭沙賢的第壹反應。

老人的左手勾在缸把上,手指間夾著壹張舊錢。他把錢掏出來,展開,展平,用雙手鄭重地把5元紙幣放進了捐款箱。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老人走出十幾步,郭沙宣才回過神來。她拿著壹本留言簿追著他,請他簽名。

“不需要。”老人揮了揮手。他的右腿顯得有些笨拙,搖搖晃晃地消失在人群中。

但是三個小時後,老人回來了。這壹次,他拿出壹張嶄新的100元鈔票,二話沒說,就要往捐款箱裏塞。

郭沙仙攔住他,問:“妳怎麽又來了?妳剛才已經捐了。”

白發乞丐喃喃道:“我只是想多捐點錢。我只是在身上放了壹毛錢,放在盒子裏,會加重妳的困惑……”他剛剛補了100元零錢,所以特意在銀行排了壹個長隊,跟銀行工作人員說了很多好話,才拿到這筆新錢。

“四川人遭受了這麽大的災難,命都沒了。我是個乞丐,但現在我比他們強多了。”他仍然喃喃自語

105元,對於有錢人來說,不過是壹包煙,壹支口紅或者壹頓晚餐;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少喝兩瓶酒,少買壹件衣服;但是對於老人,他又伸出了多少次乞求的手呢?

後來,郭沙縣了解到,這位老人名叫許超,今年67歲,已經在南京乞討了8年。這105元,他苦苦哀求了8天。現在,他想再要100元捐給災區。

愛心和慈善沒有貧富之分。乞丐的愛並不因為錢少而廉價。窮人沒有愛的力量,不是因為窮。

這壹點,郭沙縣看得出來。在兩天的籌款過程中,她不僅接待了壹位開著奔馳卻不肯留下姓名的富豪,還接待了壹位專門跑來把自己跑了兩周賺的錢捐出來的“哥哥”。還有壹個在對面市場買便宜貨的老婆婆,從包在手帕裏的零錢裏拿起僅有的50元鈔票...這些都讓她感動。

兩天後,這個小小的募捐點* * *收到了16641元的捐款。郭沙賢現在已經回到自己的房地產公司工作,但這兩天經歷的人和事“對我的震撼很大,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

乞丐許超把錢塞進募捐箱的那壹刻,在場的每個人都震驚了。有人拿出手機拍下了這壹幕。第二天中午,當地電視臺的壹名記者在壹家小飯館前找到了他。當時,乞討的老人正在那裏耐心地等待,等著客人吃完剩下的食物。

在捐出他所有的錢後,到那時,他又得到了3.60美元,還缺96.40美元。

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5)

英雄老師用雙臂保護了四個孩子。

這是壹個英雄的老師。救援人員發現他時,他正張開雙臂躺在課桌上,保護著身下的4名學生。四個學生都活著,他卻永遠離開了。

他就是譚千秋,德陽董琦中學的教學主任。

汶川地震發生時,德陽董琦中學教學樓倒塌。地震發生時,學校校長譚千秋伸開雙臂趴在桌子上,保護著身下的四名學生。四名學生全部獲救,但譚先生不幸遇難。

譚老師的妻子張冠榮小心翼翼地擦拭著丈夫的身體:臉上的每壹粒灰塵都被輕輕擦去;仔細梳理蓬亂的頭發,梳成他生前曾經的發型。譚先生的頭被地板壓得很深...

當張冠榮拉著譚千秋的胳膊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動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我抱的時候還是軟軟的,怎麽就變得這麽硬了!”張冠榮輕輕摩挲著丈夫的手臂,哭得失聲...

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6)

九歲英雄背兩名同學出廢墟。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舍身救兩名同學的小英雄林浩明確表示,他的壯舉是向雷鋒學習。映秀小學的小學生林浩在地震來的時候從廢墟裏爬出來,把兩個學生交給了校長。但他出來後,卻找不到父母。他姐姐帶著他和他妹妹逃到了都江堰。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聯系父母。

林浩,九歲半,映秀小學二年級學生。他班有31個學生。災難發生後,只有十個左右的孩子逃出來,其中兩個是這個骨瘦如柴的孩子抱出來的。

林浩:我

走在樓道裏,突然有東西掉了下來。我壹轉身,發現兩個同學在我身上。我使勁爬,把同學拉了出來。他處於昏迷狀態。我把他抱到校長那裏,校長把他交給他母親,母親把他帶走了。

記者:能背出來嗎?

林浩:我的背可以動了。

記者:那另外壹個呢?

林浩:我回去帶另壹個女同學出去了。交給校長,校長會把她帶走。

記者:我抱了兩個同學出來。妳把它們都拿走了嗎?

林浩:都是我扛出來的。

記者: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

林浩:是壹個男同學,壹個女同學。

記者:他們已經昏迷了嗎?

林浩:是的。

記者:妳受傷了,胳膊動不了?

林浩:我當時沒有受傷。我在搬運它們的時候受傷了。

小林浩救了兩個同學,卻找不到父母。他14歲的姐姐帶著他和妹妹,壹腳深壹腳淺的逃到了都江堰。

記者:妳從映秀到都江堰走了多長時間?

林浩:我走了七個小時。

記者:當時道路不通。妳從哪條路下來的?

林浩:走小路。

到目前為止,林浩還沒有和父母聯系過。我們沒有在這個9歲半的孩子身上看到恐慌和焦慮。他的勇氣激勵著我們周圍的每壹個人。

仔細讀完小英雄的事跡,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壹些啟示:

首先是他面對災難時的鎮定。當時他已經遍體鱗傷,臉上手上都有傷口,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沒有想到獨自逃離,而是回到廢墟中,壹個壹個救出了兩個同伴。這個年齡的孩子不僅膽小。

小,還撒嬌,平時有點頭疼腦熱都會被家長照顧,大部分孩子遇到這樣的災難,壹般都很難抵抗。然而,奇跡出現了!林浩的行為,看似平凡,卻折射出壹種在他這個年齡幾乎不可能存在的優秀品格!之前聽說國外有個和林浩差不多大的孩子。飛機遇險時,壹個人竟然在機場人員的指揮下安全降落了飛機,事件終於出現轉機。我當時就想,要是我們自己的國家也有這樣的小英雄就好了。現在,這樣的英雄誕生了!讓我們向他致敬!

其次,他對事件的態度很成熟。他從廢墟中救出同伴時,沒有放在壹邊,而是交給了校長;壹個交了,另壹個又交了!不知道校長當時是怎麽想的。可能是校長看到大多數孩子受苦的時候絕望了。也許,當校長看到小林浩的所作所為時,先是震驚,然後是欣喜!上次印尼海嘯的時候,壹個15歲的英國女孩在課堂上用自己的知識判斷發生了災難,結果救了很多人的命。現在,我們的小林浩才九歲。可能在他所學的知識裏沒有這樣的暗示。也許他在教學中沒有邁出這壹步,但他用自己的勇氣、本能和勇氣,學習、體驗、提升了書本上沒有的東西!

最後,是他在家人沒有健全訓練,擡頭看著遍地廢墟的情況下,獨自走了7個小時,從小路跑到都江堰市區!當所有人都像英雄壹樣圍在他身邊的時候,他還是那麽平靜安穩,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接受記者采訪後,他又壹個人走了!我們從小林浩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是災難面前的從容,更是中華民族的巨大生命力!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難對付,他們被寵壞了,他們很自私,他們不能處理緊急情況...但是面對小林的事跡。這些擔心和焦慮似乎是多余的。我們相信面對災難的孩子們。大多數人會向林浩學習。

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抗震救災感人故事(7)

壹個三歲男孩的敬禮。

地震發生十多個小時後,北川3歲的郎錚滿臉是血,被從廢墟中救出。正當武警官兵準備將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艱難地擡起還能活動的右手,向壹個少先隊隊員行了壹個虛弱而標準的軍禮。擔架上的小郎錚不忘向救他的大叔敬禮,讓無數人深受感動。

當3歲的郎錚被從廢墟中救出時,面對早已超過他年齡的地震,他不忘向救援人員獻上壹份標準的少先隊隊禮。如果在平時,人們(官方文件提供)可能會會意地微笑,稱之為聰明的玩皮,但此時,人們從敬禮中清晰地讀出了他們的力量和勇氣。有了這個實力,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天氣都變得不那麽可怕了。

壹個3歲的孩子,沒經驗的嬌小,應該是在父母懷裏撒嬌了。然而,無情的自然災害讓他的童年變得深刻而成熟。他以壹個“小人物”的陽剛之氣,詮釋了人性的堅韌——地震可以摧毀我們的房屋,我們的家園,但永遠摧毀不了我們的意誌。我們萬眾壹心,眾誌成城,中華民族鋼鐵般的血脈在這裏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實的展示和詮釋。

有網友曾感慨:地震中的孩子是最堅強的。是的,地震襲擊最集中的地方之壹就是校園。在地震面前,孩子們的冷靜和堅韌常常讓人感動得流淚,比如小郎錚和其他許多孩子。

汶川縣映秀區漁子溪小學9歲的林浩,在從倒塌的校舍中救出自己後,立即用自己虛弱的身體將壹名昏迷的同學抱了出來。後來,他回到倒塌的校舍,背了另壹個昏迷的同學;任於斯,壹個幼兒園的孩子,她的腿上粘著血。救援人員害怕她的痛苦,救援進展緩慢。任大聲唱著《兩只老虎》安慰救援人員。12歲女孩李

深情地說:“小英雄林浩,好樣的!”嶽不得不截去雙腿才能獲救。在截肢過程中,李越咬著嘴,沒有哼聲。他還問救援人員:“我是最勇敢的嗎?”

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可能是脆弱的。但是人類的精神,壹種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精神,是如此的充滿力量、堅韌和偉大。

從這些孩子身上,我們明顯感受到壹種不屈的民族精神,壹種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自古以來,我們經歷了無數的災難,但正是因為這種不屈不撓的毅力,我們才壹次又壹次地戰勝了艱難險阻。

從這些孩子身上,我們深深體會到,人的血肉遠沒有鋼筋水泥堅硬,但我們的內心比什麽都強大。因為我們堅強,所以我們喊出了“中國不哭”“汶川不哭”的口號,這是信心,也是希望。

3歲男孩的堅強讓我們感受到了民族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