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科大學,前身為中山醫學院湛江分校,創建於1958,1964升格為五年制醫學本科院校並於1992更名為湛江醫學院,2016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1960年被評為全國文教戰線先進單位;1978,兩項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勵;1986年,授予碩士學位;被列為廣東省重點建設高校;191年獲得廣東省辦學水平評估壹等獎;並於2005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2008年博士後研究中心成立,2012年批準成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年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65438+2005年5月,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6 1月,學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7月,藥理毒理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有效期6年。2021年8月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學校還進入了兩個知名的權威榜單: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和權威的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學校總占地面積近2300畝,由湛江校區和東莞校區組成。湛江校區位於亞熱帶風情的沿海開放城市湛江市。東莞校區創建於2002年,位於美麗的東莞松山湖科技工業園。學校現有全日制學生25000余人,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院、基礎醫學院、第壹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系、繼續教育學院等14個學院(系)。學校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學科結構,擁有1個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4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省重點學科7個(1省攀登重點學科,2個省優勢重點學科,4個省特色重點學科),珠江學者崗位計劃5個。本科專業37個,涵蓋醫、理、工、文、經、管、法等7個學科,面向26個省及港澳臺地區招生。國家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廣東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廣東高校名牌專業2個,廣東高校重點專業4個,省級課程思想政治建設改革項目9個。國家壹級課程2門,省級壹級課程17門。近兩屆獲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壹等獎3項;三等獎)。有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5個臨床專科)和藥物臨床試驗機構(9個臨床專科),有14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學校現有教職工1868人,其中專任教師1329人,博士生導師67人,碩士生導師921人(含附屬醫院),雙聘院士2人,廣東省珠江青年學者2人,講師2人,廣東省傑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學校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全國模範教師、高校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8人,廣東省名師7人,“千人計劃”省級培養對象14人,省“特殊支持計劃”人才2人,“啟航計劃”人才32人,南粵優秀教師,南粵教學界、南粵新銳人才。學校教學科研條件良好,擁有1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000平方米設備齊全的臨床技能實訓中心。目前有直屬醫院4所,非直屬臨床醫學院14所,非直屬醫院7所,合作教學機構遍布我省,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有科研平臺服務管理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新R&D機構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2個,博士後研究中心1個,是廣東省醫學分子診斷協同創新發展中心、湛江醫藥產業聯盟、廣東省生命文化學會等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的牽頭單位或會長單位。“十三五”期間獲得國家科研項目168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3項;以第壹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EI發表論文1309篇,發表學術著作61篇,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28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項。校網是廣東省教育科研網在湛江地區的聯結中心,覆蓋湛江、東莞校區及直屬附屬醫院。學校有3萬多個數字化信息點,建設了網絡教學平臺和各種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學校還擁有現代化的圖書館,總藏書量為紙質圖書654.38+0.98萬余冊,電子圖書654.38+0.51萬余冊,音像資料9000余小時,紙質期刊800余種,電子期刊4萬余種,可購可用的中外文數據庫30余個。《廣東醫科大學學報》是中國核心期刊(選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全文期刊,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學校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葡萄牙、芬蘭、波蘭、日本、馬來西亞及港澳臺地區的5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各種交流與合作。先後加入中俄醫科大學聯盟、壹帶壹路熱帶醫學聯盟、中芬應用科技大學聯合會。師生參與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活躍度逐年上升,先後獲得歐盟“Erasmus+”大學能力建設和教師交流項目。學校自2010開始招收港澳臺學生,自2019開始招收國內碩士、博士層次的學生。學校始終堅持以“為基層發展醫學、加強醫學,培養人才保障健康”為己任,形成了為基層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鮮明特色。得到了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的高度認可,得到了張德江、胡春華等領導的高度評價,得到了《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的充分肯定,稱贊學校是“基層醫生”,建校64年來,為國家和地方培養了23萬多名醫學人才。該校生源充足,是廣東省考生熱門的省屬本科院校之壹。通過質量工程建設,畢業生基礎知識紮實紮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顯著增強,受到社會廣泛歡迎。五年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7.04%,位居全省前列。自2016起,連續六年獲得中國“最佳實踐大學”榮譽。五年來,學校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項目國家級170項、省級409項。學校團委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學校恪守“立誌正氣、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校訓,秉承“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廣東醫學精神,弘揚“嚴謹、樸素、善良、奉獻”的校風,實施特色發展核心戰略,堅持“以黨的領導為基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核心, 以人才強校為先,以服務社會為己任”致力於建設特色鮮明、同類先進、享譽海內外的高水平醫學大學,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崇高職業道德、強烈社會責任感、深厚人民感情、良好科學精神、創新素質、國際視野、紮實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和紮實人文素質,服務衛生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為國家和廣東省的衛生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截至2022年3月1)
其他信息:
最近有很多考生和家長咨詢我。廣東醫科大學有幾個校區?今年新生會被分配到哪個校區?哪個校區好?以及其他相關問題,那麽我會統壹回復各位考生的問題。廣東醫科大學現在有兩個校區,湛江校區和東莞校區。廣東醫科大學校園地址及簡介1。廣東醫科大學湛江校區地址:廣東湛江霞山溫明東路2號(湛江校區)。廣東醫科大學,前身為中山醫學院湛江分校,創建於1958,1964升格為五年制醫學本科院校並於1992更名為湛江醫學院,2016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1960年被評為全國文教戰線先進單位。1978兩項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勵,1986獲碩士學位。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191年獲得廣東省辦學水平評估壹等獎。2005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博士後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2009年被列為廣東省擬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項目建設單位。2012年批準設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年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地址:東莞市松山湖科技工業園新城大道1號。學校總占地面積近1900畝,由湛江校區和東莞校區組成。湛江校區位於亞熱帶風情的沿海開放城市湛江。東莞校區創建於2002年,位於美麗的東莞松山湖科技工業園。截至2065438+2006年3月,廣東醫科大學設有研究生院、基礎醫學院、第壹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醫學檢驗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科部),等等。廣東醫科大學簡介廣東醫學院前身為中山醫學院湛江分院,1992更名為廣東醫學院。2012批準設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總占地面積近1900畝,由湛江校區和東莞校區組成。湛江校區位於亞熱帶風情的沿海開放城市湛江。東莞校區創建於2002年,位於美麗的東莞松山湖科技工業園。2065438+2006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準廣東醫學院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
創建時間學校類型學科類型下屬單位
1958公共醫學廣東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