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項目1壹、培訓背景:
培養高素質的教師,提高現有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希望。壹個高素質的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善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在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為過。這不僅是因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更是因為教師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和師生關系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人生目標的確定和身心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毫無疑問,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就無法承擔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重任。如果教師本身心理不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就得不到維護。
二、培訓目的和意義:
1.促進學校師生身心健康,構建和諧校園。
2.有助於了解全校師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防患於未然,建設平安校園。
3.提高學校的素質教育水平,提升辦學品位。
4.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緩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減輕長期教學帶來的疲勞,幫助教師獲得動力和快樂。
5.提高教師的心理應用能力和溝通能力,有助於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采取相應的溝通技巧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和學習問題。
6.幫助老師解決長期以來遇到的心理困惑,樹立良好形象,以積極的心態影響和引導學生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三、培訓內容:
1,老師的內心減壓
2.如何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
3.如何識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4.師生間的心理溝通技巧。
5.教師人際關系暢通。
四、培訓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講座
2學校參加培訓教師小組討論。
3.個人咨詢
動詞 (verb的縮寫)培訓流程:
(壹)成立領導小組,提高思想認識。
學校將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壹項緊迫任務,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領導小組,狠抓師資培訓,爭取全員參與。要切實加強和提高教師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加強全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覺悟,為人師表。
(2)骨幹教師講座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進行專題講座,現場解答相關問題。講座的安排和安排由政教處負責。
(三)提高活動質量的心理訓練。
為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教育教學師生關系,應積極組織教師聽專家教授講座和觀看教學視頻,安排教師參加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和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心理素質。定期開展研究討論,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教研活動,選派優秀教師參加觀摩課,認真開展咨詢活動課,註意收集整理相關心理健康資料,認真撰寫研究心得、案例分析、總結論文等。心理健康教育,並進行交流和推廣。努力總結經驗,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業務能力。
(4)、開放?心靈教育?課程
要按照課程計劃精心開、上、教心理活動課,把要教的心理學知識放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活動課淡化理論為主,加強行為引導和行為訓練,滲透各種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同時註意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之更加生動直觀,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五)、開展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學校要用嗎?咨詢室?、?對著郵箱竊竊私語?電話線呢?心理教育知識專欄?學校廣播對學生和家長開放,及時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動員全體教師加強對本班學生的心理疏導。應跟蹤心理檔案和典型案例,幫助學生接觸心理困擾、困惑和焦慮。
(6)培訓後的跟蹤
首先,進行培訓後評估,提供培訓評估報告,提交講師建議。制定跟蹤計劃,促進成果轉化。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計劃2壹、指導思想
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訓,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理論?要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根據中小學教師的心理特點、職業要求和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開展紮實有效的培訓,培養壹支高素質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二、基本原則
總原則: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註重引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1,針對性原則
根據社會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從教師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學校情況和教師工作實際,開展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培訓。
2、主體性原則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培訓應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註重積極主動的參與,從而獲得深刻的體驗、感悟和反思,促進其專業成長。
3.實用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養不是以傳授心理學知識為基礎,而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在培訓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訓練,並註重培訓效果,直接內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4、有效性原則
培訓應根據小學教師的心理特點和職業發展特點,確立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培訓效果應以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能否真正得到提高來衡量。培訓過程強調教師親自參與活動,親自實踐,不斷反思總結,將所學付諸實施,提高自身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培養目標
1.培訓對象:所有在編教師。
2.培訓目標:通過培訓,使他們能夠勝任其崗位的工作要求;能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基本原則與技術;能夠科學地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各種課程的策劃與實施、課題的研究;能夠正確使用心理測量工具,正確判斷學生心理問題並妥善處理;能夠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和團體輔導;能夠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具有自救能力。
四、培訓內容
1.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及對策
2.教師的心理健康與維護。
3.教師常見心理疾病分析。
4.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
動詞 (verb的縮寫)培訓方法
校本培訓主要由參加過心理培訓的教師承擔。主要通過聽課、學習討論、自學實踐,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活動,撰寫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案例。
不及物動詞組織結構
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監督全校的培訓工作。
組長:宋希剛
副組長:李華、郭金泉
成員:張振國張延吉趙德義
七。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為保證培訓項目的順利實施,成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領導小組由宋希剛行長擔任組長,郭金泉行長擔任副組長,負責具體實施。具體工作由主講心理訓練的楊傑老師進行。
2.制度保障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應在學校的統壹領導下,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的統籌、協調和指導下進行。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重點在於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內化。要遵循分層實施、務實培訓的原則,確保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質量。為了組織好本次培訓,我們將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嚴格的管理辦法,並由專人落實到位,確保本次培訓的順利進行。
3.教師保護
師資水平是影響培訓效果的關鍵。根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實際情況和教學主題,選擇最合適的教師,與培訓教師就培訓對象和水平進行溝通,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項目第三部分壹、項目背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這項工作面臨的最大困境是缺乏教師和實踐技能。因此,根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的通知精神,在完成北京市教委委托的全部中小學心理教師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受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教育局委托,將為本區中小學培訓約110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心理研究所通過進壹步總結經驗、完善培訓項目、優化培訓課程,決定從2014開始,用5年時間為全國部分地區的每所中小學和職業高中培訓1至2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使其能夠獨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體方案如下:
二、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應為目前從事或即將從事兼職工作的中小學(含高中、職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各委托培訓單位在選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時,必須考慮教師的綜合素質,註意專兼職心理教師的穩定性。參加培訓的人員應由學校行政委員會討論,並由教育局備案。被推薦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目前從事或即將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兼職教師;
2.具備平和心態、樂於助人、樂觀向上等心理素質;
3.培訓後五年內不得離開本崗位;4.45歲以下。
三、培養目標
通過培訓,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實現:
1,掌握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和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能;
2.能夠在校內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並在實踐中分析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3.促進自我成長,提高職業道德。
四、培訓原則
本次培訓的實施將遵循合作管理的統壹性和課程實施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原則;
1,統壹性原則:體現在統壹培養目標、統壹規劃、統壹課程、統壹考核、統壹預算、統壹協調等方面;
2.實用性和有效性原則:整個培訓課程的設計和內容實施必須緊密聯系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做到學以致用,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動詞 (verb的縮寫)培訓內容和課時分配
培訓課程分為三部分:實踐技能培訓(40學時)***5天;學生在我校實習* * *五天(40課時);學生總結(8課時)* * *壹天。
通過面授課程實施實踐技能訓練,強化實踐,使學生掌握實踐技能;實習在學生學校完成,學到的技能運用到實踐中。最後通過總結和展示來完成反思、整理、交流和提升。詳情如下:
1,實操培訓面授課程
* * *有4個單元需要在5天內完成。主要內容如下:
心理教師的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