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超越恐懼——精神能量帶來超越的智慧——《喚醒生命智慧》第四講

超越恐懼——精神能量帶來超越的智慧——《喚醒生命智慧》第四講

超越恐懼-精神能量帶來超越的智慧

——《喚醒生命智慧》第四講

2021 10 10月30日下午兩點,還在新橋。大家在談論最近疫情的氛圍中開始了《喚醒生命智慧》第四講。這個講座的主要內容是如何超越恐懼。

我們都有恐懼,只是表現形式不同。有些是擔憂、焦慮、恐懼、害怕等。雖然有程度上的區別,但都是從人的內在本性上升起來,成為壹種觀念,成為我們頭腦中欲望、思想、願望的來源。那麽,如何才能超越呢?我感覺壹般人做不到,但是我們也可以試著讓自己進入某種境界,學會對生活說“是”。

第壹,連接高維度的時空條件

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和永恒的時間裏。超越自我,最有意義的就是活在當下。如何才能活在當下?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就是我們對人生意義的探索。雖然在時間的河流中,我們生命的每壹刻都構成了自己的溪流,但是過去和未來都是不可觸碰的,所以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讓自己真正活在當下,感受每壹個細微的節點,努力接受每壹種發自內心的感受,不去評判,不去貼標簽,不去定義。在壹些關鍵節點上,我們的感覺是非常明智的,所以有時候需要跟著感覺走。在這裏,段老師給了我們三個可用的工具。第壹,“欲罷不能”,所謂“心為天想到地獄”,就是不想產生邪念,而是想從內心升起善念。這樣看來,螞蟻的生命也是妳呵護的壹個團隊。第二,內觀,內觀其實是在觀察我們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因為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我們外在和內在的投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學會把好的思想,積極的、正面的、好的思想保留在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中,用善良的心去發現美。這樣,我們看到的壹切都是美好的,我們的內心自然會慢慢培養自己的善念。那麽,所有的想法都是好的想法。第三,借相。“相”就是我們所見所聞的壹切,所謂借相就是借助我們的外在來看內在。我們在自己意識中形成的思想都是認知。至於這些認知是否合理,是否有規律,我們有時候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需要改進?對自身認知的認可,在於要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思維維度,把對事物的認識進入到壹定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自己認知世界的邊界,其本質就是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

第二,超越對死亡的恐懼

人是生來要死的,所以對死亡的恐懼是天生的。似乎我們無法超越對死亡的恐懼。所以,珍愛生命的主題就成了生活的主題。

在課程中,老師特別推薦了《西藏生死錄》,裏面講述了瀕死體驗的故事。它的本質是死亡可以讓生命回歸生命本身。又來了壹個新問題。既然死亡是生命的結束和開始,我們為什麽要出生?——讓生命完整,感受生命本身帶來的自足感。其實就是去經歷人生歷程中每壹個時間節點和空間節點的故事,讓故事本身成為傳奇,成為人生的意義。

第三,內心智慧的喪失

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中,前30年是父母給的,剩下的是自己給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超越自己?學習是壹條捷徑,因為我們內心感受到的匱乏是我們自己對靈魂的拷問,哪怕是購物,原理都是壹樣的。既然能在靈魂深處找到自己內在的缺陷,就想用外在的壹切去填補。但是,心理學告訴我們,既然在靈魂深處發現的缺陷是我們內心的欲望、渴望和欲望的基礎,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從內心自我解讀和提供答案,從內心自我解決問題,也許我們就能夠更有效地從內心智慧中汲取能量,擁有化解我們所面臨的壹切的力量。所以瑜伽、冥想等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享受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第四,它隨著愛的能量振動。

生而為人,他壹直被愛情包圍著。然而,我們自己對愛情的體驗卻大相徑庭。即使是同壹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也會有不同的體驗。那麽,我們能做些什麽來達到平衡呢?

孩子的學習,大人的工作,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我們舒適的狀態。但是,因為我們內心對愛情的渴望不同,在自己面前也會有不同的“面孔”。比如有的人需要過積極的語言,有的人需要愛人送的小禮物,有的人陶醉在朋友的壹拍肩膀。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東西卻得不到,因為我們急需。平和的心態可能會為妳想要的東西的自然呈現提供壹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大概,這也是“秘密”的力量吧。朗達·拜恩告訴全世界的人這個秘密,但是如果我們不往裏面看,這個秘密很少會被發現。而這個秘密最需要的土地就是“愛”,只有愛才能給出答案。

愛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我們能感覺到。但是我們怎麽才能確定我們需要的愛呢?推薦妳讀查普曼博士的書《愛的五種聲音》。通過觀察,我們可以找到自己愛的聲音,也可以找到周圍人愛的聲音,精準推送交流對象所需的語言,讓我們的愛得到充分的表達,並被對方接受,從而讓愛的河流變得通暢。目前親子關系、夫妻關系、上下級關系、朋友關系中的很多問題壹直困擾著我們。不是我們沒有愛,也不是我們沒有愛的能力,而是我們需要識別別人需要的愛的語言,從而創造良好的溝通,讓愛自然地展現,讓愛自然地產生和結果。

從靈魂在人生歷程中的磨煉來看,我們可以試著訓練自己擁有“大愛”的格局,不斷的付出,不求回報的付出,不求回報的付出,就像太陽壹樣,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也可以讓自己用“大愛”點亮自己的生活,這盞燈也會點亮別人的生活。就像周恩來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魯迅棄醫從文,陳獨秀用思想指引社會革命的旗幟,李大釗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社會實際踐行最基本的人民民主。

五、讓靈魂活在永恒的光裏。

我們壹直在講身心的修煉,就是讓身心在我們的身體裏和諧。當路易絲·海面臨人生最絕望的境地時,她努力讓自己的身心合壹,逐漸走出癌癥和離婚帶來的痛苦。當海靈格從壹個傳教士身上體驗到身心合壹時,他以“家庭制度安排”為手段,幫助很多人看到痛苦本身,並被它治愈。

那麽,怎樣才能讓靈魂永恒呢?段老師給了三條路。第壹,提高自己的心靈自由度。盡管我們都渴望自由,但思想自由似乎難以捉摸。我們的身體自由早就因為新中國的成立而合法獲得了,但我們自己為什麽感覺不到呢?這就是給自己設限,讓自己感受如何的概念。比如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我可能就此打住;如果我們換壹個思考的維度,每個問題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案,我們能不能看到我們有選擇的自由,這樣我們在壹些事件上就能有壹些自由?第二,融合萬物的無限包容空間。人心是無限包容的,我們可以培養自己對事物規律的認識來看待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格局越來越大。雖然有人說“有時候格局是被委屈膨脹起來的”,但另壹層意思是否可以理解為:我們人生經歷的壹切,都是為我們提供修行道場,只有接納和包容,才能讓我們的人生完整,才能包容世間的壹切。第三,現在的身心狀態。人的思想對應的是理性思維,觀念有時候是和潛意識聯系在壹起的。只有把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結合起來,和自己的身心結合起來,才能從內心升起自己的感覺,這是幸福的感覺,是對生而為人的意義的追求。所以,如果我們保持心物和諧,真正活在當下,那麽我們所有的人生都會呈現出自己追求生活的狀態。

“生命的意義取決於我們現在的狀態。所有的修煉都是為了修煉當下,當下的心能與高維能量連接。”段老師強調修當下的重要性。

超越恐懼,超越生活,只讓自己每時每刻都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