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給孩子需要的大智慧。
智慧1,父母是孩子最忠實的老師。
美國人赫伯特說過:壹個好父親勝過壹百個老師?事情就是這樣。著名美籍華人趙小蘭說:我的背後有壹個成功的人,我的父親趙錫成。他有六個女兒,四所哈佛大學,壹所哥倫比亞大學,壹所瑪麗女子學院。趙錫成有壹句話,什麽是成功的人?自己事業的成功只是成功了壹半,真正的成功是把孩子教育成功了。
教孩子要有耐心,和他們壹起走過他的童年和少年。雖然也有抓狂、失去理智的時候,但孩子壹開始還是不自覺地向我們展示了生活最好的壹面。孩子的視野是坦誠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為什麽父母不放慢腳步,把主觀想法放在壹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呢?
所以,孩子的事無小事,有些事會影響他的壹生。孩子成長的機會只有壹次,可以陪伴孩子成長。花在他身上的時間可能就那麽短,機會失去了,再也找不到了。
智慧二、虎父狼母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
中國大部分父母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就算有,也只是長輩說的?伸出孝子?、?不打架沒天賦?。父母希望孩子成功,希望女兒成功,容易導致家庭教育的偏差。壹本叫《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賣了幾百萬冊,這是父母的心理反應。過度的關心和呵護會剝奪孩子成長的空間。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很多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妳想,壹個孩子怎麽可能什麽都不考慮,不懂得管理自己呢?
但是過多的限制和幹擾走向另壹個極端,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我們常常居高臨下:妳是我生的。我叫妳聽,但妳不聽。找揍!?幾年前,在美國,壹個美籍華人建議,父母應該這麽做?虎爸狼媽?我當時不同意。就算孩子上了好大學,那大學之後呢?即使成功了,也只能是個案。因為這個,家庭教育缺失?人格平等?那些宣傳在誤導家長。
智慧3。有道德的人更聰明,這是教育常識。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構築人格長城。而父母很容易陷入壹個美男子遮百醜的誤區。只要分數高,成績好,家長就放心了。其實知識只能控制某個階段,道德影響壹個人的壹生。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美德和智慧。知識的缺陷是可以彌補的,而道德的問題是不可彌補的。
智慧4。無限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
欣賞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想要孩子做到,就要珍惜孩子成長的每壹次機會,欣賞孩子的成長,欣賞孩子的壹言壹行。孩子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現代科學研究早就證明,正常人的大腦[微博]只用了25%左右的能量。目前中美俄都在進行腦科學的研究,試圖了解人類的潛力到底有多大。有壹個事實:壹個9歲的孩子和父親壹起旅行。輪胎在路上爆了。父子倆下了車,準備換輪胎。結果這個時候千斤頂壞了,他爸爸的腿被壓在車下。情急之下,9歲的孩子居然用雙手把車舉了起來。事後,人們又讓孩子把車擡起來,但他擡不起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相信孩子有無限的潛力。難道周舟這個殘疾人沒有成為壹名偉大的指揮家嗎?聾啞女孩周婷成長為美國著名大學的高材生,是她父親周洪賞識教育的傑作。
智慧5。培養孩子的特長
家庭教育壹定不能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給孩子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溫暖的情感、堅強的意誌和獨立的人格。壹個人最幸福的事就是讓自己喜歡壹件事,哪怕是種花養小動物,讓自己的業余時間和精力有寄托。
那麽,什麽是最好的愛好呢?特色最重要。有壹個有愛的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名牌,也會有健康快樂的生活。我欣喜地發現,很多90後、00後的孩子都有特長,有的熱愛音樂,有的熱愛繪畫,有的熱愛文學,有的熱愛體育和各種球類運動,有的強調歷史研究,有的熱愛數學分析,有的註重環境調查。太棒了!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長道路,但他或她的愛好會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
智慧六、讀書,從小升華孩子的人格魅力。
閱讀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主要任務。但是現在的學生除了課本,就是很少看書了。壹般來說,讀書多的孩子,視野會開闊,精神會飽滿,誌向會遠大,追求會執著。世界上那些朝氣蓬勃的民族,壹定是熱愛讀書的,比如猶太人。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三位人物都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用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們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用相對論建立了全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讓人們更準確地認識自己。世界上40%的富人是猶太人。人數最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猶太人。他們的閱讀態度近乎宗教。孩子壹出生就用蜂蜜塗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可以甜。他們永遠不允許踩在書上。他們每人每年讀60本書。
父母懲罰孩子的大智慧。
如果妳犯了錯誤,妳必須受到懲罰。
犯錯誤的孩子,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但是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錯。雖然他沒有預料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還是為此道了歉。如果他是無意的,敢於承認錯誤,父母就會相信他,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推卸責任,他將受到嚴懲。這樣才能從小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會受到懲罰。就算孩子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會有取消的先例,以後實施的效果也很難保證。
可罰?量刑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懲罰孩子的良性轉化?量刑必須符合孩子的行為。過度的懲罰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不足以讓孩子引以為戒。所以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低估也不能濫用?懲罰?。大教育家洛克說:?當孩子第壹次應該受到懲罰時,在完全達到目的之前,不應該停止;而且越來越嚴重了?原因耐人尋味。
按規矩處罰。
家長要和孩子協商制定壹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會受到什麽懲罰。這樣,孩子在平日裏就會集中註意力,從而減少犯錯的概率。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註意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如果以後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也要按規矩像以前壹樣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表示?出路?明確的
懲罰孩子不應該半途而廢,而應該要求被懲罰的孩子做出具體的改正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明確告訴孩子應該怎麽做,應該達到什麽要求或標準,或者會有什麽後果。如果孩子有亂扔垃圾的習慣,不愛收拾,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和玩具;明確表示壹定要做好,否則再罰。家長壹定不能含糊甚至放任孩子?自己想?。父母不給?出路?孩子改正錯誤,就沒有目標,效果也不明顯。
被罰被賞是不好的。
家長要教育孩子互相配合,態度壹致,獎懲分明。發獎的時候,要認真甚至鄭重的去頒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獲獎的喜悅;處罰也要旗幟鮮明、果斷,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性格。如果父母中有壹方在懲罰後認為孩子受了委屈,再來安慰,就會使懲罰無效。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讓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把錯誤和獎勵聯系起來,從而讓懲罰失效。
不要猶豫,及時懲罰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間隔越短,效果越好。所以,父母壹旦發現孩子犯了錯,只要情況允許,就應該立即懲罰;如果當時的情況(如有客人在場或公共場所出現)不允許立即反應,事後要及時創造條件,讓孩子盡可能回到類似的情況,家長和孩子壹起回顧總結自己當時的言行,讓他認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諱諷刺挖苦。
父母懲罰孩子壓力大,挖苦孩子,孩子靠不住自己?孩子是我生的還是我養的?並且任意使用惡毒的語言指責和虐待孩子。實踐證明,挖苦和辱罵的語言已經超出了孩子理智可以接受的範圍,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長要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刺激孩子內心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因為孩子語言不文明,臟話而懲罰孩子。出口很臟?這使得培訓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了說服力。
教育孩子的技巧
1,專註是壹種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夠放眼全局,從宏觀的角度考慮重大問題,熟悉利益的關鍵點,胸懷寬廣,不局限於瑣事。讓孩子專註於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被不重要的事情打擾和打斷,這是壹種智慧,也是壹種開放的心態。
2.教孩子用事實說話。
偏見是阻礙人們形成正確認識的敵人。準確的判斷來自於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測。作為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用證據和事實說話,客觀、中肯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千萬不要有偏見。
3.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要盲目追求虛名。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麽,再給予。不要壹味追求虛名。妳看到別人給他什麽,就給他什麽。這可能不是他需要的。
4、挖掘孩子的天賦
當孩子自卑的時候,讓孩子相信自己在某壹方面也可以很優秀。其實每個人都至少有七種基本的智力技能,比如:數理邏輯、語言、音樂、空間、肢體動作和兩種類型的個人理解。
也就是我們理解他人和處理自己的夢想、恐懼和煩惱的能力。也許孩子不喜歡寫字,但可能在設計上有天賦,或者口才很好。
5.善待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不要把孩子看得太軟弱,因為沒有孩子願意承認自己軟弱。在成年人的心目中,他們可能只是孩子,他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們自己眼裏,他們和成年人沒什麽區別。這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強。
猜妳喜歡:
1.教育孩子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2.教孩子們感恩的話語
3.父母的素質教育對孩子有哪些重要性?
4.教育孩子家長推薦書籍閱讀。
5.教育孩子最主要的三件事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