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征婚廣告詞
早在1900年前後,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就率先舉起了征婚牌。畢竟蔡元培先生是虛心留學歸來的。在列舉的五個條件中,壹半以上是為了女方:壹、女方不得纏足;第二,妳必須識字;第三,男人不娶小妾;第四,男人死後,女人可以再嫁;5.如果夫妻不同意,可以離婚。相比之下,章太炎先生的結婚條件還是保留了壹些舊文人的情調。比如女方要家境好,會寫小文章。最重要的是,這個女孩必須聽話。幾句話,要求不低。但兩人都是有名的大人物,都有提條件的資本。她們如雲,當然最後都找到了理想的伴侶。
說到普通人的婚姻,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Personals,壹個男的,1930被《青天會》雜誌1期收錄。壹位24歲的男士準備去歐美留學,想在出發前找壹位女性伴侶。如果女方也有意出國,“壹位先生”願意出資贊助;如果妳不願意,他回來他們可以結婚。“某君”* * *提出六個條件。比如年齡要在17到20歲之間,幹凈利落,初中畢業以上(大學生更好),溫柔活潑。還特意指出了對女方身體的期待——“奶部未壓梁。”如果對方也看過張競生的性史,那就太好了!如果妳符合要求,想聯系,可以給我寫信,附上照片。“某君”最後承諾:“如果與原信不符,壹定會保密。”
無獨有偶,該刊還刊登了壹位“京娜”女士的文章,似乎是對“某君”征婚廣告的回應。京娜說她十九歲,害羞。走在街上,看到壹個以偷眉毛老鼠為目的的男人,往往會感到不安,臉紅。至於某君提到的《性的歷史》這本書,荊娜說她看過,但不是很喜歡,因為作者是從男性自身利益的角度看問題的。不知道“某君”看了上面的回應是什麽感受。《青天會記》沒有繼續出版,所以無從得知。
和京娜相比,壹個叫“胖農”的女孩寫的征婚廣告就更獨特了。光看這個筆名就知道這是個胖姑娘。“肥農”說除了有點胖,性格溫柔。我上小學的時候,有個男同學“聰明、柔軟、漂亮”。兩人相愛,形影不離。後來,那人讓校長來求親。沒想到,“胖農”的父親看到男孩後強烈反對,並告訴女兒原因:“妳身體太胖,氣質太軟。如果給他配胖的,妳未來的兒子不就像個胖瓜了嗎?”妳的性太好了,和他的柔軟很配。以後不會軟成壹堆變成棉球嗎?"無奈之下,"胖農"只好服從命令提出分手,並發布征婚廣告。用她的話說“壹個瘦弱暴力的男人能打破我的孤獨嗎?"
民國時期單身男女的求愛套路,當時的人們已經觀察到了。對於男性,“先說說選擇對象的標準,比如‘家庭幹凈’、‘氣質溫柔’,再誇誇自己的情況,比如‘家庭背景有錢’、‘月收入豐厚’,所以請給候選人定奪的玉。”相比之下,大多數女性在尋求婚姻方面都非常務實。1948第32期,時報提到了20歲女性的結婚要求,壹共有7項,涵蓋工作、學歷、年齡、外語水平、車庫齊全、痛苦。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今天,我們看到和聽到民國時期各種版本的征婚廣告,早已司空見慣,付諸實踐。開放和勇敢的程度似乎和今天壹樣。
回應那些婚姻不好的事情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既然有人伸出橄欖枝,肯定有人積極響應。單身男女在這方面還是很積極的。畢竟為什麽不做自己想做的事呢?征婚者壹般會在廣告末尾留下郵寄地址,以便有意者直接聯系或委托報社代為辦理。以後兩個人怎麽發展,看緣分,偷偷摸摸,私下裏。但也有壹些人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通過媒體平臺不斷公之於眾,那些尷尬有趣的壞事就會被大家知道。
壹個署名“夢中人”的兄弟,在藍天小報上看到“青青”女士的廣告,躍躍欲試。後來我鼓足勇氣,幹脆直接以報紙的形式申請了。他先是對這位女士佩服得五體投地,還能想出在彩票上播廣告的辦法來宣傳自己“脫票”的願望,接著說我是荷蘭彩票的中獎者,運氣真的很好,當然也暗示我經濟條件還可以。讓人郁悶的是“自行車早就有了,妳卻需要玉人作伴”。單身的人存的錢多了怎麽辦?所以我真心希望和這位女士成為朋友,然後發展成戀人。“那時候我們會卿卿我我,去騎自行車,用真愛交換愛情。”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有壹輛狀況良好的自行車。難怪《夢男》多次提到。但這位女士的真實意圖是賣彩票,求婚也就不了了之,再也沒有了。
當然,報紙編輯遇到壹些間接征婚的人,也會成為情緒治療師,當面回應。壹個叫何衡的人曾寫信給澤法的郵箱,說:愛情不是什麽大事,但也很重要。白天忙於生意,晚上回到家會感到極度孤獨。“這種生活很危險。如果延長,不僅終身痛苦,還會影響國家和社會。”談了很多戀愛之後,何先生轉移話題,自言自語道:我現在27歲,上過大學,有壹份不錯的工作。養活兩三個人沒問題。只是以前臉皮薄,沒有和女生交往的經驗,所以還是單身。所以,各位編輯,能給我介紹個女朋友嗎?然後,列出心儀女生的條件,包括年齡、外貌、品德、思想、工作等等。但是,何先生說,“我選擇搭配的條件就那麽簡單。”如果有人願意,哪怕是離婚,我也願意托付終身。編輯們看了何先生的聲明和要求,通過“西風郵箱”回復說,現在有相當壹部分人擇偶有困難,我們很同情妳。但是妳要知道,愛情,緣分很重要。所以,“世界上有很多好女人,讓我們充滿信心地去尋找,去到處尋找。”說白了,幫不了妳,小心點。
幫不上忙也沒關系。西風郵箱至少給讀者提供了壹個抒發情懷的平臺。而且,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可能會有單身女士來主動聯系,上演壹出好戲,大概就是郵箱故意貼這封信的深意吧。但是,還有壹種情況,人們求愛很真誠,卻被無聊的人騷擾,以至於事情搞砸了。姚女士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作為上過學的新人物,姚女士反對包辦婚姻,所以刊登廣告征婚。當然她的資歷有點高,加起來10多項。廣告壹出,壹個叫“合格的我”的人好心提醒我,現在壞人很多,姚女士最好小心壹點,不要上他們的當。果然,壹個人把信直接送到了姚家。那封淫穢的信被姚女士的老姨夫看了,氣得大罵“豈有此理”。姚女士的母親聽說後,也是怒不可遏。她失去了過去的美貌,從那時起對姚女士的限制更加嚴格了。姚女士沒辦法,只好忍氣吞聲。還沒等結婚完成,鬧劇就先來了,這大概是姚女士始料未及的。
誘惑和風險並存。
愛情很美好,結婚要謹慎。單身男女通過報紙傾訴孤獨,希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對的人。但人心難測,僅憑幾句征婚廣告真的很難判斷對方到底是什麽樣的人。1932,芳子女士寫了壹篇文章《婚姻的秘密》。文章稱,有壹些男性正在尋求婚姻,“但他們遊手好閑,想和自己的女同胞玩得開心。”更有甚者,他們以結婚為名,謀取金錢和利益。“他們的人格簡直卑劣,不用說了。”這樣壹來,那些單純的女士們,出於好奇,很容易落入陷阱,上當受騙。
“芳子”的話得到了另壹位女士的證實。女士的壹個朋友在報紙上看到壹個男人的廣告,說她是海歸。她今年28歲,在政府中擔任重要職位,她想找壹個女人做她的終身伴侶。當時他朋友的父親失去母親的病,生活困難。他也渴望找到壹個可以依靠的丈夫。所以我寫了壹封信來表達我的誠意,並安排了壹次會面。不知道是不是沒看到。我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陪朋友的女士推測,該男子至少36歲,壹臉傻笑,不正經。幾句話之後,我就被處處揭穿了。那人不僅沒留學過,連中學都沒上過,還厚著臉皮說“美國牛津大學”。更可恨的是,男方有老婆,只是想花500塊錢再找個小妾。憤怒的女士和她的朋友們責罵了這個男人,從那以後,他們對征婚廣告產生了懷疑和警惕。
同樣,女人的婚姻也不壹定真實,虛報年齡,誇大外貌的地方也很多。1936的《春天》某期,有壹個漫畫叫《征婚》。畫面中,壹位白發蒼蒼、身材佝僂的老太太正和壹位坐在沙發上的年輕人交談。旁邊加了對話:“女:‘先生,我是來應聘的’。男人:“所以呢...為什麽妳沒有那張照片漂亮?女人:“那張照片是我44年前拍的!”“這麽搞笑又諷刺的回答,說明在約會的時候,陳述和事實往往是不壹致的,壹不小心就是感情的浪費和失望。
各種征婚廣告真是眼花繚亂,真假難辨。1946,範大林寫過壹篇文章《談婚論友》,把各種征婚廣告分為普通、善良、惡意三種。惡意方面,從文中可以看出其目的不純。比如“我29歲,又帥又有錢,我要20到27歲。我漂亮、深情、善交際。”除了住宿,每月工資XX元。“範老師給的建議是,如果男女雙方不以金錢為目的,征婚廣告還是可以提倡的。
範先生的態度總體平和,其他人則強烈反對廣告征婚。究其原因,尋求婚姻甚至嘗試婚姻的人很少是真誠的——男人是想找壹個發泄欲望的工具,而女人是貪財的。這種行為與舊社會的“同居”無異,是極不道德的。還有人分析,結婚條件總是要求大學畢業,資產豐厚,很像買賣的舊婚。這樣的要求,“得到真愛的結合不容易吧?”
雖然有異議和爭議,但征婚廣告的市場還是不錯的,可見群眾的迫切需求。關於對待婚姻的態度,1930的兩個人的討論值得關註。“唐山客”在談到擇偶標準時表示,不要太在意對方的長相。像他這樣皮膚黝黑的男人真的需要壹個漂亮的妻子。“很難保證她不會被波蝶狂蜂誘惑,說不定還會找我當女巫,戴綠帽。”只要妳有善良的性格,妳就能健康。更何況“美在情人眼裏,或者比自己醜,但在情人眼裏卻像美壹樣不確定。”他還引用了壹個比喻,“百貨公司裏有幾百個顧客,阿姨就是叔叔。”
對此,“女秘書”寫了壹篇關於擇偶的文章。她贊同“唐山客”的觀點,並表示女性在尋找伴侶時,可以聽父母的話,但不要盲目、完全地聽。“我得把心放下,用銳利的目光和洞察力,審視對方的氣質、學識、良好的品行、健全的身體和處理事務的能力。至於家財,自然好,不必強求。”最後,“女秘書”進壹步提醒各位女同胞:“千萬不要自作多情,壹切都是看在眼裏的。等我們美的時期過去了,我怕選老公有些不如意。”可惜這種聲音在當時只是曇花壹現,並沒有得到太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