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建築的體量和復雜程度不斷增加,傳統的基於經驗和直覺的設計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建築發展的需要。現代設計方法需要建立在明確的目標和秩序的基礎上。設計方案將為系統化的設計方法奠定基礎,為多學科合作和用戶參與提供機會和方法,從而真正滿足人們對建築材料和心靈的需求。
壹,建築設計的概念
建築設計是指在建築建成之前,設計人員根據建築任務,對建築過程和使用過程中存在或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的構思,擬定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方案,並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使建成的建築完全滿足用戶和社會期望的各種要求。廣義的建築設計是指在設計壹座建築或壹組建築時所要做的壹切工作。設計工作往往涉及建築、結構科學、給排水、采暖、空調、電力、燃氣、消防、防火、自動控制與管理、建築聲學、建築光學、建築熱工、工程估算、園林綠化等方面的知識。,並需要各種科技人員的密切配合。
二、建築設計的要素和原則
(壹)建築設計要素
1.建築功能是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壹,是指已建成的建築物的用途和使用要求。?
2.建築技術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築材料、建築結構、建築物理、建築結構、建築設備和施工技術。
3.建築的藝術形象也是人們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壹,它包括建築群體和單體的體型、內外空間的組合、建築立面的構成、細部處理、材料的色彩和肌理、光影的變化等綜合因素所創造的綜合藝術效果。
4.經濟合理。建築結構設計要處處考慮經濟合理性,就地取材,節約鋼材、水泥、木材,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2)建築設計原則
1.整體性設計原則:整體性設計原則是綜合研究由各種構件組成的整個建築整體的功能、構成和發展規律,從整體與局部的相互依存、組合和制約關系中揭示系統的特征和運動規律。
2.綜合設計原則:任何系統的研究都必須從其要素、結構、功能、相互關系和歷史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在綜合的過程中把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綜合出發,在綜合的基礎上分析,再回到綜合。每壹層次的分析結果都要反饋到上壹層次的綜合中去與整體進行比較,並根據比較的差異重新進行分析、修改和整合,使局部和整體達到高度統壹。
3.連通性設計原則:連通性設計原則要求要考慮許多相互關聯的方面,不僅要考慮研究對象系統本身的各個方面,還要考慮系統環境。環境是系統存在的外部條件。系統都在壹定的外部環境中發生、維持和發展,並與環境中的其他系統發生各種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包括:環境給系統提供的資源和壓力,系統給環境提供的功能和汙染。所以制度和環境是互塑的。
4.動態設計原理:動態原理是探索系統的內外部關系,系統發展的方向、趨勢、速度和方式,也是探索系統發展的動力、應用和規律。對於建築設計來說,立足當下,兼顧未來,把握時代發展方向尤為重要。
5.有序性設計原則:高層次系統由低層次系統組成,低層次系統與高層次系統具有建設性關系,同壹層次的系統之間存在連貫關系。所以系統是有序的,是有層次的,是分層的結構關系。而且級別越低,組合越強;反之,級別越高,整合程度越弱。壹體化程度降低,層級結構更加穩定。因此,房間的使用與功能區域、單體群體和基地環境有著建設性的關系,其整合程度應降低,以促進結構和功能的穩定性。如果壹個功能區過於依賴其上層系統,壹旦上層系統中的某個環節被破壞,必然會影響其使用功能,甚至癱瘓。因此,正確確定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有效劃分功能,合理組織各種流線和空間序列,是建築設計中應該重視的重要環節。
6.結構設計原理:結構是要素在關系作用下的組合,是表現的載體,在事物中無處不在。結構決定績效,績效可以反作用於結構。元素是結構的組合,元素運動的穩定性和發展方向會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和方向。關系是連接要素的功能,是系統的紐帶,關系的質和量決定結構性能的穩定性。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它的結構。
7.最優設計原則:系統形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差分集成的過程。不同的事物可以融合在壹起,必須有同壹性,互有需要,相互支持,優勢互補,這是融合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差異的融合,將建築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組織在壹起,激發出積極的整體效應,促進“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第三,建築設計的程序和組織
建築設計的程序包括:方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
初步設計階段:首先要熟悉設計任務書,實地考察,進壹步收集對設計有用的資料。真正了解項目所在地的環境情況和壹些相關的當地法律法規。
初步設計階段的圖紙和設計文件要求建築圖紙註明定位軸線和軸線尺寸、總尺寸、建築標高、總高度以及壹些與技術工作有關的定位尺寸。在設計說明中,應註明主要建築材料和結構做法;結構專業圖紙需要提供建築結構的平面布置圖和初步計算說明,以及結構構件截面的基本尺寸;各設備專業還應提供相應的設備圖紙、設備預計數量和說明。
設計單位完成初步設計的設計文件後,應通過建設單位將初步設計的全部設計文件報送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審批。施工圖設計階段:細化初步設計的文件,達到按圖施工的深度,滿足設備材料采購、非標設備生產和施工的要求。
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圖紙和設計文件應提供所有構件的詳細定位尺寸、必要的型號、數量等信息,還應繪制工程施工中涉及的建築大樣圖。其他專業也要提交相關的詳細設計文件及其設計依據,協調各專業的設計,做到完全壹致。
施工圖文件編制完成後,設計單位應當通過施工單位報送有關施工圖審查機構,用於執行強制性標準和規範。
第四,設計思維的創造性和個性
建築的個性不僅來源於其形式,而且在滿足其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滿足個性和審美的要求。它通過對象化人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創造了壹個具有文化意義的人性化空間,使建築和與建築相關的壹切都具有了人格的力量。個性化設計的內涵其實是壹種“以人為本”的思想,是對人性關懷的體現。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