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誰知道杭州景區的傳說?

誰知道杭州景區的傳說?

蘇堤的故事:

北宋元佑五年(1090),蘇軾(東坡)任杭州知府時,疏浚西湖,用湖泥築成長堤,後稱蘇堤,全長2.8公裏。堤上建了六座橋,由南向北,分別是英博橋、索蘭橋、望山橋、堤橋、東浦橋、虹橋。沿堤種植有柳樹、芙蓉、桃、海棠等40多個品種。蘇堤風光旖旎,晴、雨、陰、雪各有不同的味道,四季的美景也各不相同,尤其是春天的清晨,青楊吹岸,彩桃灼灼,陽光灑在堤上,春色如畫,因此有“蘇堤肖春”的美譽。

飛來峰的故事:

傳說在諸暨城外有壹個健壯英俊的石匠叫石蛙,還有壹個美麗漂亮的村姑叫華美。石蛙和華美是青梅竹馬,彼此相愛。村裏的人都說是天生壹對。只要聽到山下花姑娘的歌聲,山上的石頭寶貝就會有無窮的力量;只要石蛙在山上鑿石頭,山下華美的歌聲就特別甜美。

壹天,石蛙和華美壹起來到小溪邊。花姐姐把辮子散在頭上,在溪水裏洗,石蛙爬到桃樹上摘了壹朵紅桃花給花姐姐戴。花姐洗了長發,戴上了壹朵紅色的桃花。太美了,就像天女。他們興高采烈地上山,邊走邊唱,歌聲穿過雲層,被正在這裏參觀的雷公聽到了。雷粉低頭看到華美,驚呆了。他想到世界上還有這麽漂亮的姑娘,突然想得到華美。於是雷公翻了個身,變成了壹個大黑面人。他來到他們身邊,帶著戲謔的笑容抓住華美說:“美人,跟我到天堂去吧!”華姐見黑面人如此無禮,又急又氣,伸手打了他兩巴掌。

雷公被打,恨得臉色大變。他張開嘴,大發雷霆。婆見狀,連忙追了上去,雷公用手劈在他們中間,壹道綠光閃過,“哢嚓”壹聲巨響,把山劈成了兩半,雷神又吹了壹口氣,那半座山立刻帶著花美月飛了起來。看到華美被風吹走了,石蛙跳了起來,爬上了山上壹棵即將起飛的藤蔓。

這半座山飛了又飛。不知道過了多久,飛到了杭州靈隱上空。雷公看中了靈隱,於是壹聲巨響,山倒了,石蛙驚呆了。當石蛙醒來時,她發現自己變成了壹只長嘴鳥,她非常傷心。突然,他聽到了華美的歌聲,立刻拍打著翅膀飛了起來。他環顧四周,立刻認出這是從家鄉飛來的那半座山。再仔細聽,歌聲是從巖石下傳來的,心想:華美壹定是被壓在這山下了!所以他用嘴啄那塊石頭。

況且華美被雷神關在山洞裏,周圍的黑暗中沒有壹絲光亮。她告訴濕婆哭不,並開始唱歌。這時,華美聽到洞頂上“篤篤”的聲音,越來越大。華美聽到自己的歌聲後知道壹定是石蛙救了自己,於是她扯下頭上的銀簪,在洞裏挖了起來。石蛙在上面啄,華美在洞裏挖,石蛙的尖嘴被啄,華美的銀簪被削短。不知道過了多久,石蛙啄開了壹個銀簪,石山終於啄穿了!壹縷陽光射進了山洞。石蛙飛進山洞,繞著華美飛了三圈。華美也變成了壹只美麗的小鳥,雙雙沖出裂縫飛走了!

至今,諸暨外有“半座山”,飛走的那半座是靈隱寺前的飛來峰。當石蛙救出華美的時候,那是壹個場景。

西湖的故事:

說起西湖的來歷,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附近的仙道上發現了壹塊白玉。他們壹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成了壹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所到之處,樹常青,花盛開。然而,當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後,王母娘娘派天兵將其帶走。玉龍和金鳳急忙去拿寶珠,被太後拒絕,於是發生了爭鬥。太後的手壹松開,珍珠就落到了地上,變成了閃閃發光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降臨人間,成為玉龍山(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斷橋斷雪的故事:

西湖是壹座斷橋,最初被稱為段家橋。

很久以前,西湖的白沙堤從孤山蜿蜒到這裏,只有壹座沒有名字的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客要遊覽孤山,必須經過這座小木橋,由於日曬雨淋,木橋經常斷裂,給遊客帶來很大不便。

橋旁有壹間簡陋的小屋,住著壹對名叫段的夫婦。兩個人都很善良,也很努力。男的在湖裏打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酒攤,賣的是當地的酒。因為酒的味道不好,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壹天,夕陽西下,夫妻倆正要關門時,來了壹個白發蒼蒼、衣衫襤褸的老人,說自己壹路趕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看到他又老又可憐,段家和他的妻子熱情地請他留下來。他們還燒了壹條剛從西湖抓來的鯉魚,打了壹碗當地自釀的酒招待老人。不客氣,老頭壹連喝了三碗,然後倒在床上睡著了。

當白發老人第二天早上離開時,他說:“謝謝妳的盛情款待。我這裏有三種酒藥,可以幫妳釀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酒藥,道別。

段家和他的妻子把老人的三種酒藥放在釀酒罐裏,釀出的酒顏色鮮紅,極其香甜。從此,每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在杭城小有名氣,生意壹天比壹天興隆。段家和他的妻子拆掉了小屋,建了壹個餐館。為了感謝白發老人,他們存了壹筆錢,準備好好感謝他。

歲月流逝,又過了三年。這個冬天,西湖下著大雪,白發老人冒著大雪來到段家飯店。夫妻倆見恩人來了,喜出望外,請老人在他家住久壹點。然而第二天老人就要說再見了。臨走時,段家夫婦拿出三百兩銀子給了老人。老人笑著謝絕了,說:“謝謝妳的好意。我是壹個孤獨的老人。要這麽多錢有什麽用?”妳還是用在最重要的地方。”說罷,便踏著積雪向橋上走去。段家和他的妻子站在門口為對方送行。他們看到老人剛走上小木橋,腳壹滑,橋斷了,老人掉進了湖裏。夫妻倆趕忙去救,突然看到白發老人站在湖面上,走在地上,微笑著向他們揮手,漸行漸遠。

段家和他的妻子意識到這個白發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走時說的話,他用這筆錢建了壹座高高的青石拱橋,並在橋頭建了壹座亭子。從此,遊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斷橋了。民間懷念段家夫婦建橋的善行,所以他們把這座橋叫做段家橋。後來因為“段”和“段”是諧音,所以叫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