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學科:心理學應用範圍:臨床與咨詢心理學
心理劇【x和n lǐ jǐ】?心理劇:是精神病患者莫雷諾·莫雷諾提出來的)1921+0。心理劇可以幫助參與者通過音樂、繪畫、遊戲等活動進行熱身,然後在表演過程中體驗或重新體驗自己的思想、情感、夢想和人際關系。隨著劇情的發展,在安全的氛圍下,
主要特點:
1,強調“行動”去體驗生活而不是談論問題。
2.強調音樂、藝術等元素與咨詢技術的融合。
3.強調心理劇內容的自發性和原創性。
4.強調互動關系。
適應癥:
1.心理劇可以用於有精神障礙的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也可以用於弱智者、精神病人和罪犯。
2.壹些心理學家或社會工作者往往會安排壹些感情強烈或性格有問題的情節來揭示患者內心世界的秘密。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離婚者、吸毒者、自殺者和違法者。
基本要素:
導演。心理劇導演是顧問。這個咨詢師必須有深厚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劇導演。北美和歐洲壹些國家都有培養心理劇導演的中心,有壹定的培養體系。學生必須逐壹完成各個階段的考試,才能獲得美國心理協會頒發的心理劇導演證書。在心理劇中,導演並不像壹般的電影或戲劇導演那樣權威,指示所有演員去表演他想要的效果。相反,心理劇導演只是幫助主角處理他的問題,這是主角想要營造的情境,而不是按照導演的意願。因此,導演既要有咨詢師的同理心、包容力和對問題的深刻理解,同時又要能自如地運用心理劇的技巧,引導主角將自己的問題以戲劇的形式順利呈現出來。壹個導演除了具備壹般心理學家的洞察力、耐心、坦率、熱情等特質外,還需要勇氣、好奇心、活力、創造力、想象力和勇氣來幫助主角,了解主角,並能夠察覺主角的內心世界或鬥爭的癥結所在,從而使主角能夠因勢利導,將自己的情緒或思維過程帶到現場, 這樣他就可以充分審視自己的障礙,在安全的氛圍中找到發泄的出口,然後激發自己重新思考問題的力量,找到問題。
主角。主角是心理劇中最重要的元素,其他所有元素都隨著主角的指令或要求,跟隨主角進入他想要的心理劇。
舞臺。莫裏瑙德有句名言,“壹個舞臺就夠了。”在心理劇中,壹個舞臺可以融合過去、未來和現實的感情,讓主角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裏自由徜徉。心理劇的舞臺沒有普通劇場那麽精致,但是為了讓成員們感到興奮和現場感,需要把舞臺和觀眾之間的空間隔開。這樣,當導演帶領主角進入舞臺空間時,主角會立刻感覺自己即將踏入自己的精神世界,頗有催化作用。心理劇的舞臺布置和場景都是主角自己搭建的。當然也要看情況,或者導演可以準備壹些道具給主角選擇。這些道具基本上都是象征性的,通常幾把椅子,幾張桌子,壹些各種大小不同顏色的小物件就能發揮非常豐富的想象力。
身體加倍。每個人都有內心的感受,都有壹個“內心的孩子”。壹個人孤獨或者無人可訴的時候會怎麽樣?可能只是自言自語。以下節選自Morinaud關於他為主角創造了壹個身體替身的聲明:在心理劇的舞臺上妳會看到什麽?例如,妳可能會看到壹個有心理問題的人。這個人的心理問題嚴重到連溝通都異常困難:護士無法和她說話,醫生也無法溝通。所以妳可以這樣來導演心理劇:妳帶著這個成員,妳告訴她,妳可能和妳的父母兄弟姐妹沒有聯系。妳也和妳的丈夫或者其他任何人失去了聯系,但是如果可以的話,就和自己說說話。假設妳可以和妳最親近,最了解妳的人談談。如果我們能為妳制造壹個替身,那麽妳將有壹個可以交談的人,妳可以和她壹起行動,因為妳們屬於彼此。
輔助角輔助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來說,除了主角和替身之外,所有的團內成員都是輔助角色,包括主角選擇的所有角色和觀看的成員。狹義上只是指前來參加演出的成員。每壹部心理劇都可能需要壹個配角,它的作用就是襯托主角的真實感,讓主角重新和當事人對話。因為配角是主角在群體成員中挑選的,而主角也是從他的視角來解讀他的特點或行為,所以擔任配角的成員必須以專註、共情的態度配合當時的情境,甚至在這種情境下激發主角內心的掙紮和矛盾。有時候配角的角色可能太復雜或者太難,被選中的成員可以婉拒演這個角色,或者導演可以用木偶或者其他方式來演。無論如何,配角的表演都是順著主角的感受和看法,讓主角在自己創造的場景中闡明自己的問題或想法。
觀眾。心理劇中所謂的觀眾,是指所有參與其中的成員。如果這些成員在壹部心理劇中不扮演任何角色,他們就成了觀眾。在心理劇進行的同時,觀眾通常只是默默地看著面前的表演。但是心理劇演完之後,這些人可以和主角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和主角說說話,可以幫助主角明白自己並不孤單,也可以讓主角跳出自己的處境,走回現實。觀眾對主角的支持和感同身受,是支持主角重生的力量,也是主角反思全局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