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新聞媒體應當開展艾滋病防治公益廣告是什麽?

《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新聞媒體應當開展艾滋病防治公益廣告是什麽?

《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其他新聞媒體應當開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廣告,

第壹章總則

第壹條為了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發生和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

第三條艾滋病防治應當堅持依法預防、科學預防、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建立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參與的機制,采取行為幹預、關懷和救助等措施,實施綜合防治。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壹領導本行政區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定並組織實施艾滋病防治行動計劃,統籌協調,各司其職。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上級人民政府的部署,做好本轄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艾滋病防治工作實行行政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納入各級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艾滋病防治工作進行督導和評估。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公安、司法行政、教育、民政等部門應當按照人民政府有關艾滋病防治的職責分工,做好艾滋病預防控制和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紅十字會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二章宣傳教育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制定發布艾滋病防治知識和公益廣告的計劃和措施,根據當地特點、不同人群和民族習慣,組織出版通俗易懂的宣傳教育材料,廣泛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提高全社會的艾滋病防治意識。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利用各種貼近農村居民的宣傳形式,對農民工及其家庭成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協調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並對相關媒體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應當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免費播放、發布艾滋病防治知識和公益廣告。

鼓勵電影經營單位在放映電影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知識和公益廣告。

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為有關部門、組織和個人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組織醫務人員開展艾滋病防治專業培訓。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履行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責任,設立艾滋病防治宣傳欄。醫務人員在艾滋病和性病的咨詢、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應當對患者進行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

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學校健康教育內容,並規定課時。

初級中學、普通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應當落實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學計劃,保證教學時數;學校圖書館、閱覽室要有艾滋病防治的讀物,校園公告欄要設立艾滋病防治知識園地。

第十壹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利用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網絡,向育齡人員和流動人口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在向育齡群眾提供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生殖健康服務時,還應當開展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勞務輸出職業培訓內容。各類就業服務機構要通過在就業服務中設立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農民工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

用人單位招用流動人口從業人員,應當將預防艾滋病知識納入崗前培訓教育。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交通等部門應當在車站、碼頭、機場、公交站(點)等顯著位置設置艾滋病防治宣傳欄或者公益廣告;車站、碼頭、機場、公交站(點)的經營管理者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四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組織本單位人員學習艾滋病預防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支持本單位人員參加艾滋病預防宣傳教育活動。

第十五條從事住宿、娛樂、休閑保健、美容美發等服務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應當學習艾滋病防治知識,組織從業人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培訓,並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司法行政和公安部門應當加強對監獄、看守所、強制隔離戒毒所、看守所等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的艾滋病防治知識教育。

第三章預防和控制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利用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體系,制定並組織推廣預防艾滋病的行為幹預措施。

鼓勵和支持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相關組織和個人推廣預防艾滋病的行為幹預措施。

第十八條公安部門在依法打擊賣淫、嫖娼、吸毒、販毒、聚眾淫亂等違法犯罪活動時,應當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被查處的賣淫、嫖娼、吸毒等人員進行艾滋病檢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規範性病醫療服務,降低性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對易感染艾滋病毒危險行為人群開展宣傳教育、咨詢檢測等行為幹預措施。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衛生、司法行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相互配合,加強對吸毒人員的艾滋病監測,建立強制隔離戒毒、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和藥物維持治療相銜接的治療機制和異地吸毒的保障機制,最大限度地將吸毒人員納入藥物維持治療機構進行治療。

第二十條開展孕產期保健和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結合孕產期保健服務為孕婦免費提供艾滋病篩查和檢測;為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提供終止妊娠服務或提供免費醫療服務,阻斷母嬰傳播。

第二十壹條經批準采集和使用人體器官或者角膜、細胞、骨髓等人體組織的醫療機構,在采集和使用前,應當對捐獻者進行艾滋病檢測;未經檢測或者檢測陽性的,不得采集或者使用。艾滋病防治的科研和教學除外。

第二十二條采供血機構應當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血液安全管理的規定,不得采集艾滋病檢測陽性的血液和血液成分,不得向醫療機構和血液制品生產單位供應未經艾滋病檢測的血液和血漿。

醫療機構應當對緊急情況下臨時采集的血液進行艾滋病檢測,對臨床用血進行艾滋病檢測結果核查,禁止將艾滋病檢測陽性的血液用於臨床。

第二十三條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毒株及其樣本的采集、保存、使用、運輸和對外交換,應當按照國家菌(毒)種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艾滋病檢測單位應當防止實驗室感染和艾滋病病毒傳播,對被艾滋病病原體汙染的場所、物品和醫療廢物應當就地消毒或者處置。

第二十四條醫療保健機構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應當遵守醫療技術操作規程和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對涉及人體、可能造成皮膚黏膜損傷的醫療器械,應當在使用前進行清洗消毒,並按照規定進行處置,防止艾滋病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第二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建立和完善安全套供應網絡,推廣使用安全套,加強艾滋病預防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結合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加強推廣使用安全套和預防艾滋病傳播的措施,組織實施安全套售賣機的設置和維護以及安全套的社會營銷,向已婚育齡人員免費發放安全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行為幹預措施的人員免費發放安全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套產品生產和流通的監督管理,確保安全套質量。

提供住宿、娛樂、休閑、保健服務的商業性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場所放置安全套或者設置安全套自動售貨機。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公安、司法行政、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以及醫療衛生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有關科研機構應當制定本部門或者本單位的艾滋病職業暴露應急預案,對在執行公務或者技術服務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員進行艾滋病職業暴露培訓,並提供防護用品。對已經遭受艾滋病職業暴露的人員,應當及時報告並采取治療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藥品儲備,滿足艾滋病職業暴露預防性用藥需求,保障職業暴露後預防性抗病毒藥物供應。

第二十七條從事住宿、娛樂、休閑保健、美容美發等服務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每年應組織直接服務客戶的人員進行包括艾滋病檢測項目在內的健康檢查,不得安排未取得健康證的人員直接服務客戶,配合衛生行政和公安部門做好艾滋病高危行為易感人群的檢測和幹預管理工作。

取得健康證明並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人員,應當在工作時隨身攜帶健康證明,並接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檢查。

第二十八條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壹)接受醫療衛生機構的治療和醫學指導;

(二)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

(三)就醫時,如實告知主治醫師感染或患病的事實;

(四)離開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30日以上,需要醫療服務的,應當在離開前告知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五)及時告知配偶感染或者患病的事實或者與其發生性關系的;

(6)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他人被感染。

不允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患有艾滋病為由尋釁滋事或威脅他人,不允許以任何方式故意傳播艾滋病。

第四章監測和測試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艾滋病監測和專項調查,掌握艾滋病的變化和流行趨勢。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轄區內的艾滋病監測、網絡信息系統病例報告核查、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控技術指導。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艾滋病檢測網絡建設。自治區、設區的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建立艾滋病檢測確認實驗室;市和縣(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設立艾滋病檢測篩查實驗室。

艾滋病檢測篩查實驗室的管理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壹條艾滋病咨詢檢測機構應當向社會公開其服務地址和聯系方式,為自願接受艾滋病咨詢檢測的人員提供免費服務。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進行婚前醫學檢查的人員提供預防艾滋病的醫學咨詢,並免費進行艾滋病檢測。

第三十二條艾滋病檢測確認實行實名登記制度。考生應主動向檢測機構提供其真實信息,檢測機構應為考生保守信息秘密。

未經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肖像、病歷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其具體身份的信息。

第三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及時告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人的事實,並給予醫學指導;如果我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應當通知我的監護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應當在得知陽性結果後壹個月內告知其配偶或者與其發生性行為者,或者委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代為告知其配偶或者與其發生性行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不告知或者委托告知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有權告知其配偶或者與其發生性關系的人員,並提供醫學指導。

第三十四條司法行政、公安部門應當對監獄、看守所、強制隔離戒毒所、看守所等監管場所的監管人員進行艾滋病監測檢測,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醫療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為被監管人員的艾滋病檢測和治療提供技術支持和配合。

依法允許被羈押或者監管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離開監管場所時,監管機構應當及時通知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