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山西基礎教育網絡註冊登錄平臺

山西基礎教育網絡註冊登錄平臺

山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是山西省“三通兩平臺”建設的重要項目,是集雲門戶、雲托管、雲資源、雲應用於壹體的省級學習雲平臺。為進壹步提高平臺信息的質量和可讀性,全面反映山西省、市、縣、校的發展現狀,長期征集焦點新聞、市校動態、山西課改等方面的新聞稿件,所有黨政幹部、教育工作者、中小學師生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均可投稿。

山西基礎教育網報名及報名指南:/unimanage/register.html

近日,國務院下發緊急通知(《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這意味著中小學將面臨壹次安全隱患大排查。

“學校要重點預防溺水、校舍、消防、食品、上下學交通、學生欺淩和暴力”,通知明確了排查的重點隱患。但是如何檢查這些關鍵隱患呢?學校應該怎麽做?

本文將通過歷年來國家發布的所有關於學校安全的緊急通知,為中小學提供壹些權威幹貨。

註意突出顯示

1,學校要進壹步完善校園安全風險管控機制,按照學校崗位安全工作職責要求。

2.學校要重點預防溺水、校舍、消防、食物、上下學交通、學生欺淩和暴力。

3.對於發現的問題,應遵循“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

4、學校要嚴格執行信息報告制度,對不第壹時間報送或瞞報、漏報安全事故信息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當事人和相關領導的責任。

中小學安全的壹般要求

國務院要求-

1.落實學校和教師對學生教育管理的責任,堅持教書育人,狠抓校紀校風,讓每壹個學生牢固樹立尊重生命、維護權利的意識。

2.學校要組織地震、火災疏散、防踩踏等專項演練。

3、學校應配備必要的安全力量,有條件的要安裝視頻系統、報警裝置。加強學校及周邊警務室建設。

4、校園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應承擔終身質量責任。

通知強調“重點關註預防溺水、校舍、消防、食品、上下學交通、學生欺淩和暴力行為”,但對於如何調查這些重點,很多學校都無所適從。下面我們就從歷年來關於校園安全的緊急通知入手,回答壹下怎麽查,怎麽做。

防止溺水

學校如何回應調查-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主動提請當地政府加強重點水域的安全管理,及時在危險路段和水域設置安全警示標誌,設置安全隔離帶和圍欄,及時發現險情,及時消除隱患。

學校建築安全

學校如何應對調查——重點檢查;

1.落實學校建築預防洪水、泥石流、雷電、臺風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相關措施和制度。

2、學校信息錄入國家信息管理系統和學校檔案。

3、建立和完善學校安全檔案。

4、學校安全管理職責和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5、學生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教育。

6.學校嚴禁D級危房。

食品安全

學校如何回應調查-

1.認真組織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日常自查和定期檢查,確保責任到人。

2、以學校食堂、學生營養餐為重點,重點檢查-

1)學校食堂工作人員衛生、環境衛生和食品原料采購、儲存、加工、銷售等方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規範的執行情況;

2)學校飲水設施衛生管理制度;

3)學校傳染病的預防和監測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的執行情況。

消防安全

學校如何回應調查-

重點檢查:

1,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檔案;

2、消防設施和器材配置及良好有效情況;

3、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並組織消防演練;

4、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等。

學校內外的交通安全

學校如何回應調查-

1,有必要對上學和按學校上學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2、加強對校車駕駛員和乘務員的教育和管理,做好校車維護工作,確保車輛處於良好狀態。

3、重點對租用車輛進行安全檢查,嚴禁出現超速、超載、疲勞駕駛、逆向超車、不按規定路線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

4.學校要教育學生上下學時註意交通安全,提醒家長不要讓學生乘坐農用拖拉機、三輪汽車、低速貨車、拼裝車和報廢車。

校園欺淩

學校如何回應調查-

1.各學校要重點開展以校園欺淩治理為主題的學生專題教育,開展道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有關部門在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預防和處理校園欺淩事件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

2.要制定和完善校園欺淩的預防和處理制度和措施,建立校園欺淩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員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淩的職責;

3.加強校園欺淩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淩治理電話並明確負責人;

4.壹旦發生欺淩事件,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涉嫌違法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配合調查。

通知全文

1,有效提升認知度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固樹立安全工作的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

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不斷研究學校安全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強化工作的預見性和預見性,狠抓落實,切實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和環境。

2、完善工作機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壹步完善校園安全風險管控機制,按照學校崗位安全工作職責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將安全管理融入學校日常工作全過程。

要完善校園周邊治安綜合治理機制,加強與公安、綜治、宣傳等相關部門在信息溝通、專項整治、應急處置、輿情應對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形成常態化的安全監管機制。

3、開展隱患排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以預防溺水、校舍、消防、食品、上下學交通、學生欺淩和暴力為重點,結合本地實際,立即組織開展壹次安全隱患大排查。

對查出的問題,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臺賬,落實責任,細化措施,明確時限,確保全面整改落實。

4.嚴格的信息提交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落實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相關要求,嚴格執行信息報告制度,第壹時間向教育部總值班室報告突發事件和重要突發事件。

對未能第壹時間報送或瞞報、漏報安全事故信息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當事人和相關領導的責任。

5、加強應急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建立健全學校安全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完善和細化各項應急預案,落實人員責任,做好應急工作準備,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快速反應、高效應對、快速控制。

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的原則,按照突發事件的分級標準,科學決策、精心組織、統壹指揮、妥善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學校安全事故的危害。

6、做好輿情應對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加強與宣傳、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健全教育輿情實時監測機制,及時跟蹤分析教育輿情,發布預警信息,努力掌握教育輿情主動權。

要加強與媒體溝通,第壹時間發布準確信息,引導輿論理性表達,及時公布事故處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輿論。

7.加強安全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能力,把安全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靈活采取多種形式和載體,努力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定期開展各類專題教育,定期開展應急疏散演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自救自護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

要積極做好學生家長的安全教育宣傳工作,防止脫離學校監管期間發生安全事故。

8.加強監督檢查

各地教育督導部門要按照《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的要求,將學校安全工作列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學校落實安全工作責任的監督檢查,並將督導結果作為評價政府教育和學校管理成效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