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為什麽被稱為四大天王?

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為什麽被稱為四大天王?

2005年底,香港四大天王同時進入香港藝人收入榜前10,多家媒體用四大天王神話再現來渲染。看來14之前風靡東南亞的四大天王終於“沒落”了,稍加改進都能成為頭條。另壹方面,即使在14年期間,媒體和娛樂圈無論如何都在叫囂“新四大天王”和“四大天王的接班人”,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的地位永遠不變。直到這四個人老去,這些所謂的接班人都在歷史的角落裏保持沈默。在“四大天王”的鼎盛時期,他們幾乎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他們四個都在多種棲息地發展,但他們競爭最多的地方是音樂。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僅是四個人在互鬥,他們的粉絲都在流口水。1994年,周星馳在《毀滅之王》中飾演張學友粉絲,片中壹個黎明粉絲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大喊。結果被學弟學妹打,就是當時粉絲鬥爭的最好寫照。

其實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開創了兩大天王合並的時代,許冠傑和譚緊隨其後。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在1990和1991之間,譚詠麟和張國榮雙雙宣布退出四大音樂大獎,習慣於搞“打架”的香港媒體正在做各種準備。誰是繼任者?在1990中,劉德華、張學友和李克勤率先參賽。1991黎明時火箭般的人氣,讓他和張學友、劉德華在年終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這三個人被稱為“三個火槍手”。然而,這個稱號不到半年就夭折了。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搶占樂壇前沿。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被佛教“四大天王”冊封,流行15年。

時間轉移到1995,四大天王半邊天。那壹年,羅誌祥在全省“四大天王”模仿大賽“模仿郭富城”中獲得第壹名。第二年與阿帥、陳顯政、陳忠偉組成“四大天王”。即使這個團體只是以模仿為目的,也是憑借“四大天王”的威望而興盛起來的。但在1998年,豬頭羅誌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港內原有的“四大天王”隨著各自級別的差異越來越獨立,衰落是必然的。

1999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娛樂圈迅速衰落,粵語樂壇壹片蕭條,四大天王同臺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結尾,黎明宣布退出所有音樂獎項,隨後張學友也宣布退出,似乎宣告了“四大天王”開始“解體”。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四天後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身著黑衣合唱《那年的愛》,既是對張國榮的悼念,也是對香港娛樂圈輝煌的緬懷。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象征。1994香港紅樓《新搖滾勢力》演出前,何勇在北京接受采訪時表示,“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可以,其他三個都是小醜。此話壹出,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不少媒體和藝人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當時梅艷芳出來說不能這樣說這些藝人。《中國之火》演出的很多海報和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了。後來,何勇不得不在香港記者會上解釋,香港這個繁華之地,需要“四大天王”來平息事態。

對比四大天王之間的實力。著名學者沈寶峰曾這樣評價四大天王:“劉德華是整體魅力最大的天王,郭富城是跳舞最好的天王,黎明是個子最高的天王,張學友是唱歌最好的天王。”文字準確的表達了四大天王各自的優點和實力。當時的香港娛樂圈四人,相濡以沫,以各自的優勢和實力打下了自己的壹片天地。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象征,無數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小天王”,但這些小天王都失傳了。“四大天王”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征,前無古人。可惜“四大天王”的沒落恰恰反映了粵語樂壇的沒落。

15,驀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最早成名的壹個。他畢業於1988無線藝人第10期藝人培訓班,他在1982演出了自己的第壹部電影《彩雲》。同年,他因表演許鞍華的《去怒海》而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他有了自己的第壹首歌——電視劇《神雕俠侶》中的主題曲,他的名字在80年代中期開始為香港樂壇所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音不是很占優勢,但妳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歌,不管是粵語還是普通話。從《我追的夢》到《來生》,從《謝謝妳的愛》到《真愛難收》,劉式情歌已經成為港式情歌的代名詞。所以在談到“四大天王”的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比他們早。嚴格來說,我們不是同壹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和其他三位最大的區別。關鍵是,在大家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作為勞模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驚嘆。2000年,劉德華投資制作了他的第100部電影《阿福》,老當益壯。除此之外,他的多才多藝和特長的平衡發展也是四人中最好的。即使在2000年獲得第壹個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後,他開始在電影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但他的音樂仍然高產。盡管陳耀川為他創作的流行情歌失去了最廣泛的市場,但它們仍然擁有許多追隨者。

2005年底,劉德華應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他接受本報采訪,表示自己最關心電影,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愛有時會引起爭議。2005年6月,劉德華發出號召,攜手五大影帝拍電影,挽救香港電影的頹勢,引發了壹場激烈的口水戰。

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大最佳演員拍戲”只是他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壹個簡單想法。不管“華仔”能否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是最有權利站出來的人,只因為他多年來壹直堅守著港片的陣地。香港導演陳可辛評價說:“以後誰提香港電影史,誰就提劉德華。”即使是現在,他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人。他創辦的演藝公司叫“天上的天堂”,他創辦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力日漸式微的時候,劉德華在接受采訪時依然表示,“四大天王”並沒有過時,年輕壹代的明星和老壹代的明星不壹樣,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替代的東西,比如新音樂,值得學習。

在“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之路最長。1984郭富城,19歲,考入無線電視臺舞蹈培訓班,從1987轉入無線藝術培訓班。這期間她演了幾部電視劇,但大多都是跑龍套的角色。直到1990,離開臺灣的郭富城拍了壹個摩托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個廣告改變了郭富城的生活。他英俊的外表,濕漉漉的頭發和充滿電荷的眼睛開始迷住臺灣省的女孩,然後他錄制了三張國語專輯,其中壹張,我不能停止愛妳,風靡海峽兩岸。

1991年,郭富城以歌手身份重返香江,隨後發行粵語專輯。1992年被封為“四大天王”,成名時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各種發展,拍攝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出演電視劇《奔跑吧火海》。

雖然郭富城的舞技不錯,但最讓他害羞的還是音樂,舞曲的風格似乎成了他無法拋下的拐杖。“做舞會朋友”成了討好粉絲的方便快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走上前衛之路,外形新穎大膽,歌曲風格多樣。但是,郭富城天生不是壹個前衛的人,所以他不得不在形象上動腦筋。好在每次他的形象變化,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初的“四六分”到百事可樂之後的“火箭頭”,郭富城用自己的外表介入時尚。可以說,郭富城今天的成功離不開廣告。從出道開始,他就壹直被廣告包圍著,更不用說讓他壹夜成名的摩托車廣告,1998開頭成為“百事巨星”甚至是他藝術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於獲得了臺灣省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憑借電影《父與子》獲得臺灣金馬獎。

去年年底,常青歌手張學友忙得不亦樂乎。除了巡演壹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在北京做了閉幕演出,他的電影《如果愛》也作為賀歲片加入了年底的票房大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面對“四大天王又在發力”的情況,張學友無奈地笑著說:“妳怎麽還叫我四大天王?沒有辦法。他們總是喜歡這樣叫我。“四大天王”這個說法早就被認為過時了。這個表情被大家叫了十幾年了。現在四個人的發展都很精彩,連見面的機會都很難得。所以“四王”這個說法應該“廢除”。這個稱號只代表它在90年代,而不是現在。雖然我現在對這個頭銜已經沒什麽感覺了,但我也不吐槽,因為它給我帶來了很多。”談及這個稱號的意義,張學友說:“我覺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90年代,現在樂壇很不壹樣,有了新的局面。‘四大天王’只代表那個時代。現在歌壇新人多,相對來說歌手的壓力會更大。這種事情很正常,以前也會發生。他們(粉絲)越喜歡妳,對妳的要求就會越高,也會把自己的要求強加給妳。但是,我覺得作為歌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音樂。如果市場不喜歡妳,那妳可以改變它,但是做不到也沒辦法。

真的希望自己能成為壹個見證人:壹個真正熱愛音樂的歌手是如何走過壹生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人生旅程。如果喜歡唱歌,在哪裏可以唱歌,會有什麽樣的發展?現在誰也說不準。我只想努力唱歌,用我的演藝生涯見證壹個歌手從進入娛樂圈到結束舞臺生涯的過程,所以我現在不在乎頭銜(四大天王),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好。"

只有留戀,沒有留戀。

65438-0999,張學友、黎明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稱號。同時,我將不再參加香港樂壇的頒獎比賽。他們的退出可以視為“四王時代”的正式結束。

張學友並不懷念那段“王者時光”:“可能有人覺得那時候我們四個很美好,現在我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懷念那段時光,但其實我壹點都不懷念。但不懷舊不代表我排斥那個舞臺。我很慶幸,那段時間之後,總有壹種說法,說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樂壇,我剛剛經歷了從開始到巔峰再到現在的沒落的全過程。我就是這樣來的。我正好在裏面十幾年,走在最前面。現在整個市場都變了,我還是覺得如果可以的話,可以找壹些新的出路,或者壹些新的環境,讓它有重生的機會。

香港樂壇的人都看得出來,除了娛樂方式的增多,網上下載和盜版的沖擊,音樂的周邊環境大不如前。比如原來媒體大家其實是合作壹起介紹壹些有前途的新人,現在變成了競爭,大家都在搞頒獎典禮。如果妳稱贊這個人,那麽我會支持。缺乏集體力量。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很難重現我們這樣的情況。

所以我很不喜歡香港的頒獎方式,最後決定退出。

其實現在的頒獎典禮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變得不那麽簡單了。"

時代不同了,競爭不在了。

時至今日,四人的發展越來越不壹樣,“四大天王”的稱號似乎也越來越遙遠。“當時我說我要退出頒獎典禮和(四大天王)稱號。我不是說我不想當‘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壹開始沒說我是(“天王”),後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來的。我不能決定它什麽時候離開。我覺得是繼續還是結束不是我能決定的。當時大概有人問我,但是我感覺現在‘四大天王’這個名字其實好像已經不存在了,因為每個人的發展不壹樣,大家同時出現的機會很少,和當時不壹樣。當時大家在同壹個場合激烈競爭。哦,每個人都在談論(“四大天王”),我想我明白了。然後現在大家都在拍戲,唱著唱著,不唱的也不唱了,就都不壹樣了,那個競爭也沒了,那個名字也就不存在了。”

這幾年黎明的工作量銳減,轉型開始做壹家娛樂公司的老板。所以這幾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中最排外的。在接受采訪時,對於有關“四大天王”的問題,他基本不怎麽回應。“四大天王,作為壹個名字,將永遠存在。但我認為它是用來開玩笑、諷刺和取樂的。

天壹亮天王的名字對我來說就沒用了。妳可以檢查我的記錄。從第壹天開始,有四大天王,我都沒用過。去任何地方宣傳我都是最開心的,別人叫我黎明我最難受!

這只是媒體為了炒作而給的壹個名字。跟我有什麽關系?現在做小國王小皇後都沒用了。但作為“四大天王”稱號的受益者,黎明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大眾對他“天王”的印象。

說起這些,黎明覺得挺無奈的。“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來說,這樣的稱號不僅對我們四個人,對整個香港樂壇都有壹定的正面作用。但是10年來,我們四個拿了大部分的獎,也造成了壹些不好的後果。比如那個年代其他壹些優秀的男歌手,會覺得壓力很大。因此,香港樂壇失去了壹些可能性。現在這麽久過去了,出現了很多新的歌手。我覺得我們其實已經收獲了很多利益,沒必要在那些所謂的頒獎典禮上分豬肉。還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典禮。

因為四大天王給港樂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年輕歌手出道後都刻意避免被稱為所謂的天王接班人,陳奕迅也曾公開表示不會買黎明的唱片。對於年輕壹代歌手對自己的看法,黎明很大方:“尊重有兩種:壹種是發自內心的真心尊重,壹種是表面的尊重。同壹個人,有的人可能覺得有必要尊重,有的人可能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生活在這個自由社會,人們只會尊重實力。”所以這幾年黎明的工作重心從個人發展轉移到了公司運營。“我現在已經有足夠的知名度了,沒必要再去接工作,強迫自己去做。多拍幾部,賺多賺少,對我來說都不是問題,但是壓榨自己去拍,只會讓我死的更快。

人生路漫漫,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工作讓我有滿足感,也有挫敗感,但男人壹定要專心事業。像周潤發和成龍,他們都是我的前輩。他們每天都在不同的環境中掙紮,我也應該和他們壹樣努力。

在1990年代的中國娛樂市場,四大天王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在1991的十大金曲獎頒獎典禮上,黎明、張學友、劉德華已經瓜分了十大金曲獎中的七個。在1993華語金曲獎十大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張學友和劉德華入圍了三首歌曲,只有兩人獲得了十大金曲獎中的六首。加上另外兩位天王,其他歌手的生存空間已經被擠壓得很少了。

1990年代初期,很多人以為張學友和劉德華扮演的是1980年代的譚詠麟和張國榮,作為實力代表和偶像代表稱霸樂壇。但早在1992,憑借《我親愛的》,黎明人氣飆升,似乎已經取代劉德華成為偶像派的代表。他甚至壹度成為YES青年雜誌長期偶像榜第壹。

幾年後,四大天王競爭更加激烈,張學友被譽為歌神接班人。黎明開始與廣告合作推廣歌曲,並取得相當成功的反響,在香港樂壇掀起廣告歌曲熱潮;劉德華轉戰海外華語歌壇,雖然發展不錯,但香港樂壇發展開始放緩,被張學友和黎明隔開。郭富城是歌舞的主力軍,在舞臺上以精湛的舞技贏得了觀眾和娛樂圈的認可,甚至被封為舞臺之王。

90年代末到2000年代末,四大天王的實力還是有相當影響力的。張學友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和錄音棚,壟斷並扶持環球唱片旗下的尚華唱片公司,還策劃並擔任藝術總監,成功舉辦大型音樂劇《雪狼湖》。全球巡演為中國流行歌手做出了積極的探索,被很多人視為流行歌手的藝術突破。

劉德華和曾誌偉積極提拔新人,並開始積極成立影視公司。劉德華分別於1998、1999、2001、2002年獲得“四大音樂大獎——傳媒大獎”,四次成為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的大贏家。電影方面,參與電影演出超過65,438+000場,獎項包括2000年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香港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還獲得過1999和200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2008年,劉德華成為香港奧運聖火第壹棒火炬手。

黎明在1999宣布不再在香港領取任何音樂獎項,而是繼續拍戲,唱歌,熱心公益。她目前是公益金的董事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他還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A Music,旗下歌手包括楊千嬅、衛蘭、韋時、梁光、江美琪、吳克群、杜汶澤、黃子華和應昌友。

在經歷了1997到2000年郭富城歌唱事業的巔峰之後,2004年,她在《舒詩寶郭富城舞臺集@舞林大會》創造了又壹個傳奇,她的演唱會大獲成功,被媒體譽為近十年來最精彩的演唱會,成為壹段佳話。2005年,他因在音樂會上的舞蹈表演而獲得香港舞蹈年度大獎。他也是第壹個獲得類似獎項的藝人。電影方面,憑借精湛的演技,連續獲得2005年和2006年兩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2008年,“延續郭富城舞林演唱會在書市堡”使用的450度旋轉舞臺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為全球演唱會中最大的旋轉舞臺,這是中國演唱會的第壹次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