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和復制品。孩子的好行為或壞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響的結果。父母在孩子品行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他們是陪伴孩子的第壹人,也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父母的壹言壹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首先要以身作則,帶頭做好孩子被要求做的事情。在家裏,我們嚴格要求自己,行為謹慎,處處為孩子樹立榜樣,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保證他們健康成長,使他們成為壹個循規蹈矩的人。
孩子所有的好習慣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我們重視以身作則,以身作則,通過我們良好的言行感染孩子。平時遠離麻將、棋牌桌,杜絕家中不良雜誌、音像制品,不把不文明語言帶入家庭,課余時間多讀書多充電,有意培養孩子“以書為友”的習慣,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我們家庭和睦,生活和諧。全家人互相體諒,互相尊重。患難時同舟共濟,開心時同甘共苦。歡樂、幸福、祥和永遠伴隨著這個家庭。在溫馨、祥和、向上的氛圍中,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和成長的快樂,在輕松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第二,樹立兒童勞動觀念
勤奮是孩子從小就必須養成的好習慣,因為它幾乎是壹個人的溫飽之源,幸福之本。熱愛勞動的人壹定會成為幸福的人。另壹方面,壹個人的精力如果沒有用在有益的地方,就會變成壹種破壞力,這是不幸的。俗話說“魔鬼借懶人之手做壞事。”人之所以成為壞人,是因為他們的精力沒有用在好的方面。所以作為父母,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快的習慣,讓魔鬼有機可乘。
現在的孩子,因為是獨生子女,壹般都很懶。為了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我們堅持讓孩子量力而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孩子看到自己的勞動給家庭帶來了果實,給父母帶來了幸福,他既有成就感,又有實質性的幸福感。現在,孩子們可以主動做壹些家務,對家裏的事情提出壹些建議,而不需要我們的安排。孩子們通過勞動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和影響力,在勞動中獲得了話語權。
我們認為,通過勞動,不僅要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還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讓孩子在勞動中獲得自信。在孩子勞動的同時,我們反復告訴他們壹個道理: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才能生存,人活著就要勞動。現在學習是為了以後工作。作為壹名中學生,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努力工作,腳踏實地,以誠實的態度和紮實的努力對待每壹門學科。
第三,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教育孩子的壹件大事。培養孩子不斷的自信是心理教育的關鍵。自信是孩子內在動力和興趣的起點。沒有自信,孩子無法深入知識,無法讓精神源泉湧動。只有尊重和認可兒童,幫助他們找到存在的平臺,才能保證兒童走向更廣闊的生活世界。初中生,世界觀尚未形成,五彩繽紛的世界讓他們眼花繚亂。幼稚沖動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突出表現,他們往往會有異想天開的想法和做法。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信任和尊重,這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基礎。為此,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多鼓勵,少責備,多表揚,少批評,多建議,少強迫,多合作,少拒絕,努力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避風港,最可靠的朋友。
孩子的成長不會壹帆風順,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面對挫折,幫助孩子保持自信,堅定意誌,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不如意的情況,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是父母的必修課。在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時,我們教導孩子,無論遇到什麽挫折,首先要保持自信,振作起來,冷靜思考,多檢查和反思自己,多分析主客觀原因,經常和孩子討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結合社會成功案例和自我成長軌跡,找到自己性格的坐標,明確自己的塑造方向。
父母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註意觀察和掌握孩子在校學習、課外活動、交友等方面的情況,及時與學校和老師溝通,以便及時處理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同時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避免過分溺愛或專制,培養孩子豁達平和的心態,防止孩子心理偏差。我們教育孩子要對他人善良寬容,尤其是當條件相似的同學獲得榮譽時,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正確對待他人和自己。我們意識到,為了培養豁達的孩子,父母不能過分溺愛或關心,也不能對孩子武斷。他們應該培養寬容的美德,讓孩子在開放的心態中成長,身心健康,幸福快樂。
第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註重培養孩子自覺學習、不怕困難的能力,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讓他們自己安排,逐漸消除對父母的依賴,確立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在訓練中引導孩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目前中學的學習任務很重,需要掌握的知識很多。我們鼓勵孩子掌握學習方法,重點是預習、聽課、記筆記、復習、作業和課外練習,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掌握具體知識更關鍵。
我們對孩子的劣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我們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管理好自己,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並在學校所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主動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適應成長和學習的需要。
第五,加強孩子的興趣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註重開發孩子的興趣潛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
邀請了鋼琴、竹笛、葫蘆絲、繪畫、舞蹈、英語、作文、數學等專業老師。幫助我們的孩子在多方面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了解很多知識。
我們帶孩子去過海南、雲南、山東、遼寧等祖國各地,讓他們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讓他們用自己的腳步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懷。
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喜歡參加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比如小品、相聲、樂器、英語課本劇等。我們都給予積極支持和熱情鼓勵。
孩子們喜歡打乒乓球和遊泳。我們不僅請老師教他們,我們自己也作為陪練練習。
孩子喜歡下棋,我們就教他們下棋,跳棋,五子棋,軍棋,圍棋,全家經常聚在壹起互相學習。
生活的大快樂是由小快樂積累起來的,給孩子壹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看著他像鳥兒壹樣自由飛翔,我們深深體會到這就是興趣給孩子帶來的愉悅。
第六,提高孩子的性格修養
孩子的性格很重要的壹個方面就是自制力,我們非常重視孩子自制力的培養。孩子的能量和水蒸氣壹樣。如果我們能控制它並把它送到機器上,我們就能讓汽船啟動,讓火車飛起來。如果我們讓它隨意蒸發,那是非常危險的。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是孩子未來幸福的保證。
對於男生來說,毅力和勇氣是更需要的性格,我們鼓勵孩子勇敢堅強。比如,當我們看到孩子受傷時,不要過分安慰他,而是過早地談論這件事,迅速把孩子的註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幫助他忘記痛苦。我們教育孩子,社會上有些人完全靠別人的憐憫活著,沒有什麽比這種沒骨氣的人的生活更悲慘的了。我們教育我們的孩子,勇敢的人不是無情的人,我們不能讓他們變得木訥,沒有同情心或憐憫心。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規範孩子的行為和言語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壹個孩子是否具有文明、樂觀、自信、博愛、豁達的性格,決定了他將來被社會認可和接受的程度。我們家制定了良好行為習慣公約,我們三個人都會遵守。讓孩子不要小看言行舉止等小事,讓孩子樹立小事不小事的觀點,從小事做起。
作為父母,我們要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尊敬老師,盡到自己的義務。為了防止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培養孩子對他人的愛,我們讓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決定,比如爺爺奶奶如何照顧和贍養他們的生活;當親戚朋友有困難時如何幫助他們?讓孩子參與家務,做壹些孝敬老人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決斷力。孩子將來步入社會後,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快樂,這是壹個重要的品格。
在塑造孩子性格的過程中,也特別註重培養孩子誠實、友愛、善良、單純等美德。我們相信,這些人格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受益匪淺。
性格是壹個人事業成就的基礎。如果人品不好,就像地基不牢的建築支撐不了事業,而孩子成長的人品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堅持德育循序漸進,由表及裏,是我們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相信,孩子能以良好的品行健康成長,像樹壹樣枝繁葉茂,春花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