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教育的特點
1,啟蒙。我們孩子對外界的認識和理解,人格和性格的形成,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教育不同於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孩子上學之前,主要是住在家裏。早期家庭教育對壹個人的思想形成、智力發展、性格形成非常重要。比如孩子愛發脾氣。如果他被很好地引導,他會變得更加平和和穩定。如果引導不好,他會變得暴躁,逐漸形成暴躁的性格。
2.長期的。家庭教育耗時最長,遠超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從孩子出生,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壹直在發揮作用。壹個孩子在成人和社會的過程中與家庭的距離在拉大,但家庭教育的影響依然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教育的作用比學校教育更深遠。
3.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學校想管的事情家長要管,學校不管的事情家長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蓋面很廣。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家庭教育對壹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家庭教育就更重要了。
二,家庭教養方式的基本類型
家庭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對子女穩定的教養觀念和習慣的教育行為。是指父母在日常撫養子女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壹種行為傾向。它是對父母各種育兒行為特點的概括,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我國研究者林磊以北京市學齡前兒童的母親為被試,采用快速聚類的方法,劃分出積極型、嚴厲型、成績強調型、溺愛型和極端型五種教養方式。研究人員關穎和劉春芬還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民主型、寬容型和威權型。還有方孝義和JUNG WOO兩位學者,他們在對北京市初中生的研究中,根據父母的評價,從情感溫暖和嚴厲懲罰方面發現了四種教養方式:壹般、矛盾、放任和積極。這些分類都是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提出來的,說到底和西方提出的教養方式分類差不多。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Baum Linde)從父母的回應/關心和要求/控制兩個維度,將教養方式分為民主型、專制型、放縱型和被忽視型。
民主型:這種家庭教養方式的父母會給孩子壹定的自主權,滿足孩子的合理訴求,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平等溝通,對孩子既有約束又有鼓勵。這種民主教養下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自尊、自信、自律、創造力、較強的社交能力、成就動機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人格特征。
權威型:權威型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忽視孩子的合理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的錯誤,對孩子要求太高,做不好事情,經常懲罰訓斥孩子。這種教養是父母決定的,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這樣長大的孩子會表現出更多的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但在學校表現很好。
2.小學作文評價的目的和意義什麽是作文?簡而言之,就是說,就是寫,就是有目的的寫。
可現在,這麽簡單的壹件事,卻成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壹塊心病,壹個魔鬼。學生討厭語文,因為他們害怕寫字。
為什麽會這樣?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應試教育和作文評價。壹、作文評價的誤區。
評價壹篇作文的好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壹篇優秀的作文必須符合壹些標準,如清新流暢的文字,真誠感人的情節,嚴謹的邏輯結構,見解深刻的觀點,優美的語言和巧妙的修辭...這些無疑成為了學生作文努力的目標。所以老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也是有依據的。
但是,用這個標準來評價壹個小學生的作文,就相形見絀了。因為大家都忽略了壹個問題:小學生就是孩子,壹群無憂無慮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孩子,他們的作文和文人墨客沒法比。
用這個標準來評價小學生的作文,導致對學生作文的誤解。誤區1。美麗的文字滿天飛。
不知道為什麽,很多老師都主張單詞越多越好。評價作文的標準是:運用幾種成語,運用幾種修辭方法...於是,為了迎合老師的口味,為了拿高分,學生在自己的文章裏盡可能多的堆砌漂亮的文字。比如,壹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壹篇題為《母愛》的文章中寫道:“我3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我就這樣穿過母親的淚水走進了幼兒園...我不記得有多少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淡淡的月光下,看著她慈祥的臉龐,我能不心潮起伏嗎?”看完這段話妳有什麽感受?似乎看到了壹個高深的學者,假的,太假了。
老師覺得這樣的文章是壹篇好作文,學生就壹直抄。這不是對學生有害嗎?誤區二:作文越長越好。
很多老師限制學生作文的字數,壹定要寫多少字才算合格。所以,學生每寫完壹段,就回頭數壹數寫了多少字,還缺多少字。
沒話說就擠,擠到話夠多為止。再看壹遍這篇文章,胡說八道,誇誇其談,不是誤導嗎?誤區三,要有壹定的思想內涵。
有的老師要求學生作文要有壹定的思想境界。壹個男生寫了壹篇關於這個的文章:學生們正在上課,突然下雨了,密密麻麻的雨點透過開著的窗戶落在學生的課桌上。
他立刻關上了窗戶。他的結局是這樣的:“我壹下子跳到了窗臺上……”這個結局既簡單又發人深省。
但是老師覺得不好,因為他當時沒有寫出自己的想法。這個學生不知所措。“我什麽都沒想到。”
迫於老師的要求,我開始化妝:“雨點落在我身上,腦海裏浮現出雷鋒、董存瑞、張思德等英雄形象……”難怪學生壹寫作文就撓頭,沒有那麽深刻的思想意識!這樣,學生對作文感到高深莫測,無所事事,只好寫壹大堆套話、大詞,編造謊言,表達虛假感情,不管三七二十壹。壹位作文成績很好的同學向同學介紹她的作文秘訣,說:“先審題,找出作文要求,然後拿出妳的作文選文。先選壹篇符合這篇作文要求的,改改開頭和結尾,照抄就行了。”
多好的作文書啊。可想而知,有多少學生的作文是抄襲的,有多少是拼湊的,有多少是憑空想象的。
這樣下去,小學生作文前途如何?為什麽會這樣?總的來說,原因在於大人、老師以及應試教育的誤區。老師壹直以成人的視角審視學生的作文:用了多少好詞,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壹個成年人的角度分析學生的作文:采用了什麽樣的結構形式,用了什麽表達方法,中心思想是什麽,說明了什麽原因;再者,我們用成人的思維來輔導和修改學生的作文:妳應該怎麽寫,應該用哪些詞,應該采用什麽結構形式...學生的作文成了雕塑的對象。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失去了個性,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純真,失去了可以傾訴內心感受的世界,變得機械:機械地模仿大人,凡事看大人,於是出現了壹批像《母愛》作者那樣的“小大人”“小老先生”;變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寫什麽才能討好老師,也不知道老師喜歡什麽樣的文章。叫苦連天。
可見,僅僅靠教師的主觀感受來評價小學生作文,嚴重挫傷了學生的作文積極性,沒有走出作文評價的這些誤區,轉變觀念,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所以壹定要更新觀念,用童心去感知學生眼中的世界。
第二,用童心去感知。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孩子有自己的語言,孩子有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大人看不到的,是豐富多彩的。所以,雖然對小學生作文的評價可能因人而異,但不要忘了,我們面對的是壹群沒有煩惱,沒有顧慮,只能低頭的孩子。評價小學生作文,要從孩子的角度看他寫的文章是否“真實”。
所謂“真”,就是說實話,說事情,表達真情。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每壹件小事和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1,講真,“壹句真話”。壹個孩子有他自己的語言,他不會站在大人的角度去選擇和回避。
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會毫不掩飾地寫在紙上:“我手裏有根刺,疼得直哭。”“我最喜歡土豆。”
從這些,妳可以明顯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如果妳硬要他寫自己有多強,硬要他把“土豆”改成“土豆”,妳不覺得這是扼殺天真嗎?因此,盡管文中的語言。
3.兒童寫作有什麽優勢?寫作需要思考,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給妳壹個作文題目,妳需要根據作文題目組織材料。這也鍛煉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
其實從小教孩子如何寫好作文,對孩子的未來大有裨益。寫作文需要思考,思考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給妳壹個作文題目,妳需要根據作文題目組織材料。
這也鍛煉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寫作文可以鍛煉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要整理收集的資料,妳必須閱讀它們。不看就不知道素材適不適合。寫作文有點晚了,要再找找資料。
所以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培養出來的。這也是給孩子寫作的好處。
寫作文可以開闊孩子的思維,讓他們打開思維,隨意想象,然後寫下來。這樣培養孩子的思維,拓展。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更好地組織言語。還有很多,總之寫作文對孩子有很多好處,所以家長壹定要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給孩子壹個好的未來。
4月1日,武漢漢口壹對年輕父母在紅燈下拖著兒子過馬路。孩子吵鬧地說:“老師說紅燈亮了不能過馬路。”
媽媽說“沒關系,快點”,爸爸反復說“走,走”。兩個大人拖著孩子過街,孩子哭鬧吵鬧,引得路人觀望。
“紅燈停,綠燈行”是婦孺皆知的交通規則。報告裏的孩子還能遵守。為什麽父母關心的這麽少?近日,記者走訪市內幾條主幹道,發現類似現象不少。
行動勝於雄辯,家長要用實際行動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而不是把家教當成笑話。幼稚的孩子就像壹張白紙。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註意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在孩子的心裏留下不好的印記,讓孩子輸給父母才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妳對這個話題有什麽想法和不同意見,可以在新浪或騰訊微博搜索“包頭晚報教育周刊”,加入包頭晚報教育周刊官方微博,在微博中與本版編輯互動。妳有資格做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嗎?孩子壹出生,就是壹張白紙。
想要在這張白紙上畫出美麗的圖案,父母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作為孩子的第壹任老師。
父母的壹言壹行都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對孩子的成長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很少有家長在抱怨孩子的行為時,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不當。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愛與教育存在壹些誤區,比如家庭教育把孩子的成績放在第壹位,對孩子期望過高,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卻忽視了培養孩子的求知能力、合作能力和生存能力;也有壹些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對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放任自流或大驚小怪,導致孩子性格嬌縱自私,不尊重老人,愛頂撞長輩,不懂得分享...家長的素質是家庭教育出現這些誤區的關鍵原因。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說:“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可見,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家庭教育的延續性不容忽視。另外,家長在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需要意識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壹個特點就是延續性。
孩子出生後,幾乎2/3的時間都住在家裏,整天被父母教育。這種教育是有意無意、有計劃無計劃、有意識無意識地進行的。無論教育是如何進行的,何時進行的,都是父母隨時隨地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
這種教育是在不斷地影響和示範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舉止等。,它的微妙作用是相當大的。隨著人的壹生,可以說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教育家稱父母為終身老師。用“榜樣”點亮家庭教育的綠燈。現實中,父母總是教孩子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
但在實踐中,成年人的實際行為往往與教育孩子的嘴皮子行為相悖。比如“父母逼孩子闖紅燈”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我堅信這位家長壹定會在家裏教育孩子不要闖紅燈。
大人的言行不壹,不僅僅是闖紅燈,還有很多方面,比如不讓孩子玩遊戲,比孩子更迷戀自己;比如,讓孩子多讀書,孩子卻不愛讀書;比如讓孩子善良,自己卻邪惡等等。這種現象可以稱為家庭教育的紅燈現象,應該趕緊制止。
俗話說,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從中不難看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這種教育不是口頭教育,而是實踐教育。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在家庭教育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客氣地說,父母的無意識行為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基準。
所以作為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第壹責任人,壹定要謹言慎行,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壹個好的榜樣,引導孩子文明、健康、快樂的成長。反之,只能讓孩子長得醜陋、畸形、痛苦。
家庭教育中的紅燈現象是我們經常忽視的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作為父母,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開綠燈,讓孩子綠色、順利、健康地成長。千萬不要給家庭教育制造紅燈,從小培養孩子闖紅燈的畸形品質。
不要讓父母的素質影響孩子的成長。朋友的女兒今年6歲多。交談中,他說自己雖然不喜歡讀書,但每天都會強迫自己堅持讀書,為了讓年幼的女兒看到父親在讀書,女兒也會喜歡讀書學習。
在感嘆為人父母不易的同時,筆者贊同朋友在這方面的理解。這壹舉動確實能給幼兒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理解這壹點。
媽媽豆豆最近很苦惱。豆豆才5歲,卻經常便秘。問豆豆的飲食,才知道豆豆只喜歡吃肉,不怎麽吃蔬菜水果。
進壹步了解發現,豆豆挑食是有原因的,豆豆的父母也有同樣的飲食習慣。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飲食習慣、言行舉止能遺傳嗎?當然不是,但是這些是可以模仿和學習的。父親給兒子拳頭教育,兒子在幼兒園經常和小朋友打架;女兒被要求舉止端莊有禮,母親卻對鄰居惡語相向。
5.壹篇關於父母對孩子影響的小作文。寫壹篇關於父母關愛孩子的文章,溫暖了大家的心,這是春風;關愛是照亮每個人旅途的火炬;關愛是壹個港灣,撫慰每壹個遠航歸來的人。生活中,我們都被別人關心過,無私的關心過別人。關心他人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幫助壹個同學做作業,好老師的壹句忠告或者幾句鼓勵的話,往往能給學生帶來堅持不懈的動力。例如,幫助壹個盲人過馬路,和老人說話...這些都是關心他人的表現。那妳們都過獎了。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每壹個孩子的歡樂和苦惱都在敲打著妳的心,引起妳的思考、關懷和憂慮,那麽妳就應該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學工作作為妳的職業,妳可以在其中找到創造的快樂。”因為有愛,才會有創造的喜悅。因為有了創造的快樂,老師對教育和學生更加充滿了愛。父母給了我們愛,他們的愛是偉大的!我們也要學會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自己!有壹次,我和父母去逛街。我媽讓我和我爸在下面等她。她去女人世界買衣服。我和父親坐下來等待。我看見壹個小女孩。她很漂亮,穿著壹件舊校服,但是她沒有胳膊。她用腳寫字來乞討。她面前有墨水和紙,還有壹個裝著錢的紅色小桶。她的腳趾間夾著壹支毛筆,她開始觸摸墨水。我覺得她好可憐!我毫不猶豫的走過去,在小紅桶裏投了五塊錢,然後路過的人都獻出了自己的愛心。讓人氣憤的是,總有壹些父母抱著孩子,看壹眼就走了,沒有壹點愛,給那些孩子從小帶來了不良影響,不利於培養愛心。這個小女孩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幸福的家庭,在學校也沒有快樂的學習。她多麽需要我們的愛和溫暖。是啊!就像歌裏唱的:只要每個人都獻出壹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世界。我們的家將會更加溫暖和美好。我真誠地呼籲全世界的朋友,關愛他人,關愛自己!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充滿愛!讓人充滿愛!讓世界充滿愛。
6.可以寫壹些關於父母對孩子各方面影響的作文發給我嗎?深圳梨園小學的壹位家長得到了壹些初步的經驗。下午好,家長們。我是全職媽媽。自從有了女兒,我辭去了醫院護士的工作。
女兒叫XXX,下個月就十壹歲了。她不到六歲,上壹年級。讀完二年級,通過考試後,她直接上四年級。最後她以優異的成績從梨園畢業,考上了深圳外國語學校。我也借此機會感謝徐先生、周先生、魏先生和馬先生在過去幾年裏對XXX的教導和關心。
回顧這麽多年陪伴女兒學習成長,和女兒師友的關系,真的五味雜陳。我深深感嘆,做壹個稱職的家長真的不容易。我每天做的事情很瑣碎,很具體,從準點交通,壹日三餐,到課內課外的學習,輔導,體育鍛煉,再到心理咨詢,交友,讀好書,旅遊,學習,等等。
先說學習。老公會先幫女兒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這是最重要的。這樣會讓孩子有壹個明確的目標,計劃分為長期和短期。比如六年級他們會學十本奧數書,做六本百科全書,上兩節語文課,每人十本英語聽力閱讀書,具體到每天每分鐘。這是上學期的每日計劃:4:20放學,快步走40分鐘回家,5: 00。5: 40-6: 10晚餐,6: 10-6: 30百科知識,6: 30-6: 40乒乓球,6: 45-8: 00學校作業,8: 00-8: 30洗澡吃水果。
計劃必須詳細、具體、合理。壹旦制定了計劃,父母必須監督孩子堅持下去。再次,家長要精心挑選各種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難度合適的習題和試卷,並不容易。
我們會問優秀的學生和家長。我有個同學的女兒叫翁涵,今年中考考了778分。初中三年,她在高中班壹兩個。我會經常打電話問他們學什麽,每個階段看什麽書。等她小學畢業了,我會去他們家,給她帶用過的書和課本。經過篩選,我會把它們留給我的孩子。現在翁涵上高中了。平時學校老師會給壹些好的推薦,比如徐老師要求做高級班和黃岡密卷,周老師要求做小學英語總復習。其實父母最了解孩子。
老公下班後經常去各大書店,用心買回各種程度的書,回家後認真研究,太難也太容易淘汰。比如當我發現門薩對智力訓練特別好,女兒愛不釋手的時候,我馬上去書店買,但是各大書店的書都不全。逛了四五家店,最後買了壹套七本書。
暑假剛過,老公在書店找到《128中學生故事》,他買了壹本。看完之後發現內容特別好,特別適合女兒現在讀,於是每天去很多書店買了壹套八本的書給女兒讀,還經常和女兒討論書中的問題。六年級的時候,女兒除了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和看報紙,還完成了13奧數和40套中考試卷,16英語閱讀,14聽力,2個語法練習和38套中考試卷,6本語文百科知識和1新題庫。
在日常學習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辦法讓孩子自覺、高效、快樂地學習。我來說說我女兒是怎麽學習英語的。
每天早上壹起床就打開復讀機,讓英語充斥客廳的每個角落。這個時候,不管是在吃飯還是在衛生間,女兒都能有意無意的聽到英語。這黃金的二十分鐘,培養了女兒良好的聽力。女兒笑這是數學上的統籌安排。她花了二十分鐘完成了四十分鐘要做的事情,效果出奇的好。我已經堅持了五年,並將繼續堅持下去。每天放什麽磁帶要先準備好,依次放課本,新概念,聽力閱讀。
這裏可能有很多孩子在學習新概念。我女兒五年級學完了1和2卷。這個學習過程很辛苦。每次課前,我都會和女兒壹字不差地聽兩三遍磁帶。我會把不認識的單詞拼幾遍,然後看語法,課後練習,把不懂的單詞圈出來,上課認真聽講。這個過程需要三個小時。課後,我必須背誦課文。結果,我女兒背誦了全班最好的英語。她學過的所有教材,比如學校教材,劍橋少兒英語1、2、3,新概念1、2,每節課都熟練背誦和聽寫。她女兒每周單詞聽寫100分最多,每學期考試聽寫80左右。她女兒在班上的平均成績是97分。
說到學奧數,女兒沒有參加過校外培訓班。1-5年級,她對自己做題很感興趣。如果她不懂,她會問我們或老師。我們買了《小學基礎數學手冊》,把小學的知識點過了壹遍。就這樣,到了六年級,為了競爭和升學,女兒努力了壹年,每天做30道題,基本都是自學。因為每天都要做很多題,所以有時候難免會心煩。這個時候我會和女兒比賽做題,算成績。女兒百折不撓的精神上來了,學習熱情高漲。
這場比賽的輸贏在我手裏。女兒得意的時候,我會讓她失落。女兒郁悶的時候,我會巧妙地讓她贏。這種學習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最後,說到學語文,徐老師教作文的方式很特別,孩子們很喜歡。徐老師曾自信地說:“我可以用半年的時間,讓不喜歡作文的孩子喜歡作文,讓不會寫作文的孩子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