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河南“神童”沒上過學,10歲考上大學。父親:我攢了八年的學費。為什麽?

河南“神童”沒上過學,10歲考上大學。父親:我攢了八年的學費。為什麽?

席勒曾經說過,沒有壹個天才能夠在孤獨的狀態下發展。這充分說明,在擁有非凡天賦的同時,我們也需要關心天才的心理健康。

從古至今,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關於鐘勇受傷的故事。過多的鼓勵,讓很多原本天賦非凡的孩子,後天失去了自我,漸漸變成了凡人。這篇文章的主角可能就是這樣壹個悲傷的故事。

10歲高考“神童”

2017,河南省商丘市,又是壹年壹度的高考,很多考生都希望在這場人生的重要考試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壹位特殊的候選人引起了大家的關註。這是壹個10歲的小女孩,身材瘦小,書包很寬。她和別人壹起走進考場,為自己的生命掙紮。

10是高考,全世界都很少見,而這是這個小女孩參加高考的第二年。她第壹次參加高考的時候才9歲。

她叫張譯文,河南人,父母都是培訓機構的老師。她沒有接受過任何學校教育,壹直按照父母規劃的既定路線,接受家庭教育。

本來她的生活很平靜,但壹篇報道把她的家庭推到了風口浪尖。文章不僅報道了她10歲參加高考,還稱她為神童。當時這篇報道被陸續轉載,很多網友議論紛紛。當然,他們父母的行為也是有爭議的。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

然而,張譯文的父母輕易地剝奪了她這壹權利,阻止她享受與同齡人相處的樂趣。這樣高壓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真的會成才嗎?

真的是天才嗎?

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張譯文的成績並不理想,總分只有352分,甚至達不到普通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她只考上了壹所專科學校。

“苛求”的網友們自然對她是神童各抒己見,她的家庭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原來,在四歲之前,張譯文和其他孩子壹樣,被父母送進了幼兒園,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學習生涯。

然後有壹天,同樣是老師的父母發現,應試教育體制不但無助於開發女兒的潛能,反而會起到“拖後腿”的反效果。他們決定放棄學校教育,親自教張譯文。

為此父母放棄了體制內的老師工作,開辦了課外補習班,既方便了女兒教學,又增加了家庭收入,壹舉兩得。

他們堅信自己的女兒是最棒的。只要遵循他們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張譯文就會被培養成人才。

就這樣,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張譯文只用了五年時間就完成了原本需要十二年的小學、初中和高中課程。這壹年,她9歲。當時全家人都躊躇滿誌,希望能有壹個滿意的結果。

然而,由於他的年齡,張譯文沒有資格參加高考。但作為壹家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她媽媽為她出具了相應的文化水平測試報告,讓她順利參加高考。

然後第壹次成績不理想,可能是準備不充分,或者是經驗不足。她只考了172分,與錄取分數線相差甚遠。她的父母沒有放棄。他們針對她的薄弱環節加強了針對性訓練,打算第二年卷土重來。

10歲,她再次走進考場,結果令人滿意。她還是沒能以352分的成績考上心儀的大學,卻成了商丘工學院的大壹新生。

許多人想知道她的父母是否會讓她繼續復讀。當她復出時,她的父親幫她接受了錄取通知書,張譯文正式成為壹名大專生。

現代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教育。每個家庭都很難找到有天賦又好學的孩子。

像張譯文這樣,10歲還能參加高考,還能取得好成績,真的讓父母的辛苦非常值得。但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是否也應該關註她的心理健康?

孤註壹擲的結果

事實上,在張譯文的教育問題上,他的父親壹直占據著主導地位,他也幫助女兒規劃未來要走的路。如果可以,她希望女兒博士畢業後能留下來教書,搞科研。

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東西也是壹種成功的方式。她自己的教育,除了經濟上省下八年學費,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或許在她父親看來,張譯文已經成功走上了自己的路,有記者問他:“如果張譯文後期沒有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線走下去怎麽辦?”他斬釘截鐵地回答:“她會繼續重考,哪怕重考五年,她也會比別人早四年拿到博士學位。”

從歷史中可以看出,比起收獲學習的果實,他更看重時效性,希望用壹種接近“拔苗助長”的方式,讓女兒早日完成學業目標。

然後就是缺乏正常的學校教育和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張譯文的童年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很多網友也很擔心她的心理健康。不知道她能不能適應大學生活,也不知道外界過多的報道會不會給她更大的壓力。

自從她進入大學校園後,還是會有很多人來學校追她,想采訪她的學習秘籍或者其他內容,對她的大學生活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在教育的道路上,沒有捷徑,所有的回報都是妳每天努力的最好證明。對張譯文來說,也許現在,她比同齡人領先壹步,但生活是壹場馬拉松。她真的能笑著跑到終點嗎?事實上,結果很難預測。這些被拔得很高的幼苗,要結出生命的果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她不要過早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