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家長在高考誌願填報中應該扮演什麽角色?

家長在高考誌願填報中應該扮演什麽角色?

親子生活設計,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和孩子壹起設計自己的生活。從親子生活設計的角度來看,高考誌願填報的本質是壹種重要的人生選擇。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壹個重要的親子溝通過程。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親子溝通越充分越好,自願填報也就越順利越有價值;反之,不僅會嚴重影響親子關系,還會為孩子的大學生活埋下“禍根”。

反思父母的行為

這個故事來自壹個真實的案例:我的父親是壹個事業輝煌、人脈深厚的成功人士,但他不是壹個優秀的家長。四年前,兒子高考誌願填報的時候,父親壹手遮天——只有我說了算!兒子在高壓下屈從於父親的意見,但大學四年,畢業時幾科不及格。結果他只能拿到畢業證,卻拿不到學位證。

好在父親關系廣,當事人在北京某部委下屬的公司找到了工作。工資待遇不錯,但是孩子覺得專業不對,不是他的興趣和未來發展。兒子有自己的壹套安排,父親不同意,因為父親安排好了壹切,創造了最好的條件,孩子不用太擔心,未來就像被放進了保險箱。結果孩子言辭激烈,離家出走五天,逃到了千裏之外的沿海城市。父親通過手機定位得到了兒子的位置,利用各種關系安排了壹批人在那個城市等待...

我很擔心這個孩子,害怕他的攻擊性行為,也為這個看起來還沒長大的父親難過!

其實仔細分析壹下父親的教育風格,尤其是高考誌願的威權風格下,造成父子反目的原因並不奇怪。現在有些家長的期望和做法,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性格、興趣和能力,就像砌磚壹樣,希望給孩子砌壹堵安全有保障的磚墻,讓孩子沿著走下去。殊不知,這種刻意的保護也讓孩子失去自我,沒有自信,不會思考。他們的父母給了他們什麽?妳給了自己什麽?也許是時候停下來想想了。

有很多專家指導高考誌願填報更註重填報誌願的技巧,對大家的實際填報工作有很大幫助;而《從親子生活設計的角度把握高考誌願》關註的不是填報技巧本身,而是親子溝通的過程。“從親子生活設計的角度把握高考誌願”是從宏觀的角度,從整個職業生涯的角度來把握高考誌願,而不是陷入壹些細節。

當家長拿著密密麻麻填好的高考誌願表來咨詢筆者時,筆者首先想問的是——妳報誌願的指導思想是什麽?主線是什麽?很多家長答不上來,或者只是說需要開漸變等技術上的東西。這個專業是新聞學,那個專業是應用數學,這個大學是石油化工,那個大學是建築工程...很多家長似乎忘記了,誌願表上填的每壹個誌願,最終都可能是錄取的結果,是孩子大學四年乃至未來人生的關鍵!

三原則:讓誌願者提前迎接未來

從親子生活設計的角度來看,把握高考誌願要註意三個原則。

第壹,尊重孩子的特點和意願

根據筆者的咨詢經驗,明確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同學有1/5,非常模糊或者從未考慮過的同學有1/5,剩下的3/5同學大致方向模糊。對於後4/5的同學,有條件的話最好進行專業評估或咨詢。

意願和欲望是壹個人發展的動力,更需要重視。很多家長辛辛苦苦準備了厚厚的壹疊資料,孩子壹看就全部推翻了。這是因為他們事先沒有征求孩子的意見,結果做了很多無用功。

第二,整合父母的資源和意願

家長壹定要樹立教育投資的觀念,高考誌願填報的過程就是壹個確定教育投資方向的過程。所以,想要投資有好的回報,就要利用好自己的資源。資源有兩種,壹種是外部資源,如人際資源、專業、行業、高校信息資源和就業資源等。另壹種是內部資源,比如父母的意願、智慧、信心、溝通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等等。

那麽父母的意願重要嗎?重要,但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更多的工作是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外界信息。那麽,當父母的意願與孩子的意願不壹致時,該怎麽辦呢?我曾經咨詢過壹對母子。以下是咨詢的主要過程:

程功媽媽壹看到我,就小聲說:“張老師,妳得勸我兒子以後聽我的話,報鐵道學院。”

成公從小就熱愛運動。雖然他不是學校運動員,但他是壹個“體育迷”。他晚上從不放過電視上的體育節目,家裏到處都是體育雜誌。由於程功成績不好,自知理虧,他早早就瞄準了北京某民辦高校的“體育管理”專業,為自己將來成為“體育記者”的夢想做準備。

沒想到,當他激動地把自己的選擇告訴母親時,卻遭到了“壹盆冷水”和“絕對不行”的回答。因為有親戚在鐵路系統工作,媽媽想讓程功報考鐵道學院。“體育,鐵路警察,都是那麽不相幹。我想從事體育工作!”程功當初“學習實現體育傳媒理想”的想法,就像被戳破的氣球壹樣癟了。

“其實我最想做的是壹名體育記者,只是成績太差,所以選擇民辦大學體育管理是我對自己的保證。我媽聽體育專業的時候,以為她要去打球。反復說她不懂,有點不講道理。”程功在咨詢時抱怨。

“那妳完全不考慮妳媽建議的鐵道學院?”雖然我沒有答應成公的母親做她的“說客”,但我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方式,把她的信息傳遞給了成公。“鐵道學院也有中文系和管理系。妳看,這是鐵道學院的專業介紹……”我手頭有壹本招生介紹的小冊子,我翻給他看。“妳看,這是培養媒體人才。”我說。

“是嗎?鐵道學院出來後還能從事媒體工作嗎?我媽怎麽從來沒跟我提過?”壹聽說和媒體有關,程功就產生了興趣。

“如果妳能在鐵道學院讀新聞學,以後找工作,當然可以考慮。”程功說:“張老師,其實我知道我媽覺得從學校出來找工作很難,而且這個體育管理也不是我喜歡的體育新聞專業。我也考慮過我媽的想法,但我不想壹看到她那種絕對權威的態度就和她溝通。”

在整個咨詢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往往很通情達理。關鍵是要掌握溝通的方式,要有平等的溝通心態。

第三,提前迎接未來

人生設計在西方被稱為職業規劃。它有壹整套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職業規劃模型,裏面有四個關鍵詞:知己、知己、定位、行動。

“知己”就是探索自己,從而更了解自己。自我探索的內容主要是價值觀、興趣和技能。自我探索的方法有標準化評價和非標準化評價。

“認識妳自己”意味著收集信息,以便了解外部工作世界。在高考誌願中,主要是收集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提前迎接未來。

“定位”就是設定職業發展目標和步驟,包括確定職業發展階段,明確自己的夢想,確定目標和步驟,科學設定目標。

“行動”包括具體措施、反饋、調整等。

如何「提前迎接未來」?四個字可以概括:始於終。把孩子真實的夢想和真實的工作崗位聯系起來,然後倒推給上什麽大學,選什麽專業,然後誌願怎麽填,就簡單多了。

(轉自北京社科院)廣東考試服務網-誌願填報分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