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黏膜損傷的嚴重程度,胃炎可分為糜爛性胃炎和非糜爛性胃炎,也可根據累及胃的部位(如賁門、胃體、胃竇)分類。根據炎癥細胞的類型,胃炎在組織學上可進壹步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但目前還沒有與其病理生理完全壹致的分類方法,各種分類仍有重疊。
急性胃炎的特點是賁門和體粘膜有中性粒細胞浸潤。慢性胃炎常有壹定程度的萎縮(粘膜功能障礙)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丟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丟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減少。
I .急性糜爛性胃炎
病因包括藥物(尤其是非甾體抗炎藥)、酒精和急性應激等嚴重疾病患者。罕見原因包括輻射、病毒感染(如巨細胞病毒)、血管損傷和直接外傷(如鼻飼插管)。
內鏡下可見黏膜點狀表面糜爛不累及深層,常伴有壹定程度的出血(多為黏膜下瘀點)。
急性應激性胃炎是糜爛性胃炎的壹種,多見於病情嚴重的患者。臨床上胃和十二指腸粘膜損傷引起的上消化道明顯出血比例增加。風險因素包括嚴重燒傷、中樞神經系統創傷、敗血癥、休克、機械通氣呼吸衰竭、肝腎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礙。急性應激性胃炎的其他預測因素包括在重癥監護室的住院時間和患者未接受腸內營養的時間。總之,患者病情越嚴重,明顯出血的風險越高。
重癥患者急性糜爛性胃炎的病理機制可能是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胃粘膜血流量的減少和酸分泌的可能增加(如燒傷、中樞神經系統創傷和膿毒癥)可促進粘膜炎癥和潰瘍的形成。
癥狀、體征和診斷:通常,患者可能病得太重,無法解釋胃部的癥狀,即使癥狀存在,也往往是輕微和非特異性的。第壹次發作的明顯體征往往是鼻吸、胃吸時有血,壹般發生在嚴重應激反應的前2~5天。
內鏡檢查可明確診斷,部分患者(如燒傷、休克、敗血癥)可在急性損傷12小時內出現急性糜爛。病變多始於胃底部,呈瘀點或瘀斑,逐漸合並為2 ~ 20 mm的不規則小潰瘍,出血極為少見,組織學病變局限於粘膜,經治療或解除應激後可迅速愈合。病竈可繼續發展,累及粘膜下層,甚至穿透漿膜。更常見的是胃底部多發出血,胃竇也可受累。頭部損傷不同於其他情況。這時胃酸分泌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庫欣潰瘍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累及十二指腸。
防治:據報道,病人壹旦發生嚴重出血(占重癥監護室病人的2%),死亡率可達60%以上。大量輸血會進壹步削弱止血。雖然采用了抗分泌性潰瘍藥物、血管收縮劑、血管造影技術(如動脈栓塞)和內鏡下凝血治療等各種手術和非手術方法,但效果並不理想。除全胃切除術外,其他手術後繼續出血常見,死亡率與內科治療相同。
所以要發現高危患者,防止出血。早期腸內營養被推薦為預防出血的方法之壹。盡管大多數權威認為靜脈註射H2拮抗劑、抗酸劑或兩者(見下文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可以防止出血,但仍有疑問。重癥監護室高危患者靜脈註射H2拮抗劑或抗酸劑的標準是胃內pH > 4.0。然而,在重癥患者中,中性胃內pH可導致上消化道或口咽部細菌過度生長,從而增加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發生率,尤其是在機械通氣患者中。但這方面的結論還不壹致,需要進壹步研究。
二、慢性糜爛性胃炎
內鏡表現常為多發性點狀或口瘡性潰瘍。慢性非糜爛性胃炎可以是特發性的,也可以是藥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和非甾體抗炎藥,見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克羅恩病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幽門螺桿菌在這裏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癥狀大多是非特異性的,可能包括惡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內鏡顯示增厚的皺襞隆起邊緣有少許糜爛,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組織學變化多樣。沒有療效廣或治愈的方法。
治療主要是對癥,藥物包括抗酸劑,H2拮抗劑和質子泵。同時應避免能加重癥狀的藥物和食物。復發和惡化是常見的。
虛寒熱辨證。
治法溫中健脾,清熱理氣。
胃炎的藥方。
它由太子參10克、吳茱萸3克、梔子9克、枳殼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神曲9克、炙甘草5克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資料來源:李超醫生。
慢性胃炎的抗生素治療
[編輯此段落]
基於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壹,選擇能夠殺滅該細菌的藥物可以改善癥狀,減輕胃黏膜炎癥。
能殺死幽門螺桿菌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環素、克拉黴素等。
臨床上為了根除幽門螺桿菌,往往將上述抗生素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效果更佳。如麗珠得樂+甲硝唑、麗珠胃三聯等。
中成藥“二舒泉”胃藥對殺滅幽門螺旋桿菌也有很好的效果。
猴頭菇燉豬肚治療慢性胃炎
[編輯此段落]
人們常用“養臟”的食療方法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雖然未必有科學依據,但只要好吃,即使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是吃飽了撐的。為什麽不呢?本人患有慢性胃炎,正是抱著這種心態,我摸索出了壹種既美味又有治療作用的飲食,那就是猴頭菇燉五花肉。
做法:豬肚1,猴頭菇100g,蓮子肉30g,紅棗10。先將洗凈的豬肚放入高壓鍋中煮10分鐘,然後用清水洗凈泡沫,切成條狀。同時將猴頭菇用溫水浸泡,蓮子去皮去核,紅棗去核。將四樣東西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黃酒、醬油和糖,燒開後加水,再用文火燉至五花肉酥爛,隨餐食用。
這道菜醇厚綿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方中的豬肚能健脾和胃,猴頭菇是壹種藥食兩用真菌,能益氣養血,益五臟,助消化,還具有抗潰瘍、消炎的作用,可治療慢性胃炎。再加上幫助消化的紅棗和蓮子,是治療胃病的食療佳品。我現在每隔十天半個月吃壹次,這樣可以調理腸胃,胃病很少復發。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
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膽汁反流性胃炎更容易發現。
膽汁中的膽酸鹽、碳酸氫鹽和十二指腸液中的卵磷脂、胰蛋白酶是消化脂肪和蛋白質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它們停留在十二指腸,就不會發生膽汁反流性胃炎。但如果膽汁因為各種原因回流到胃裏,這些回流液就會成為壹群不折不扣的“麻煩制造者”,並可引起許多胃炎癥狀。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藥物治療就像消滅了“入口之敵”。為了方便讀者記憶,我們不妨把壹些最新的處理方法稱之為幾種“打法”。
“關閉方法”
在胃和十二指腸的交界處,有壹個環狀的肌肉內環,醫學上稱之為“幽門括約肌”。平時緊閉,防止十二指腸中的液體(包括膽汁)回流到胃中,只有當胃中的食物已經消化後,才能及時打開,使食糜進入腸道進壹步消化。
如果幽門括約肌因為各種原因壓力下降,閉合不嚴密,或者十二指腸出現逆向蠕動,“壞分子”就可以趁隙而入。
有些藥物可以通過加強神經肌肉功能的調節來關閉幽門括約肌。
常用藥物有:(1)嗎丁啉,每次10 mg,每日3-4次;⑵普瑞博思,5-10 mg,每日3-4次;⑶甲氧氯普胺,每次10 mg,每日3-4次。
以上藥物任選壹種。需要註意的是,上述藥物應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服用時間不得少於2周。
第二,“驅逐法”
膽汁壹旦進入胃中,如果能加強胃的蠕動,這些“不速之客”還沒來得及接觸胃黏膜,就被趕出了“大門”,自然不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如果加強十二指腸的正向蠕動,減少其病理性反向蠕動,也將有利於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上面提到的常用藥物就有這樣的作用。
第三,“收藏法”
膽汁已經進入胃中,可以采取措施在胃中處置,“就地收縮”。
有些藥物,如思密達,有吸附膽汁等物質的作用。思密達的片狀結構,像夾心威化餅,有大量的吸附能力,從而吸收膽鹽,排除有毒的溶血性卵磷脂(引起胃炎的“元兇”之壹)。思密達還可以薄薄地覆蓋受損的胃黏膜,隔離有害因素。
服用時,將1袋思密達(3g)倒入50ml溫水中搖勻,使其呈牛奶狀,即可服用。
這些治療方法如果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膽汁反流性胃炎壹部分是由膽道疾病(如膽結石、膽囊炎、膽囊切除術)引起的;或與某些十二指腸疾病有關(如幽門管或十二指腸潰瘍、胃大部切除術後等。),治療這些疾病比較有效。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保健
什麽是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膽汁和其他十二指腸內容物回流到胃和與之接觸的胃粘膜引起的炎癥性疾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灼痛,嘔吐膽汁,甚至體重減輕、出血。這種疾病見於胃大部切除術和胃空腸造口術後。幽門功能障礙和慢性膽道疾病可導致發病。
如何看待:
藥物保健
①胃復安或嗎丁啉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可促進胃排空,減少膽汁反流。
②消膽胺每次4g或氫氧化鋁凝膠每次10ml或硫糖鋁每次1g,每日3次口服,可配合膽鹽保護胃黏膜。
③泰維美每晚0.8g,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 mg或法莫替丁每次20 mg,每日口服兩次,可抑制胃酸,保護粘膜,減輕疼痛。
(4)苯並咪唑和氯氮平也能促進腸蠕動,減少反流。
⑤中藥治療:疏肝理氣,降低胃不良反應,與元胡、半夏、黃連、白術、枳殼、厚樸、大黃煎服。
飲食保健
①應采用低脂高蛋白飲食,如牛奶、豆類、魚類等。
2忌油膩過飽飲食,少量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