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語中,“珠穆朗瑪”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個,珠穆朗瑪峰也是當地人親切稱呼的“第三神女峰”。據傳說,很久以前,珠穆朗瑪峰附近有壹片茫茫大海。珠穆朗瑪峰腳下有密集的花朵、蜜蜂和蝴蝶。有壹天,壹個五頭惡魔突然來了,並試圖占領這個美麗的地方。它攪了大海,毀了森林,毀了花草樹木。壹時間,壹個富饒肥沃的地方變得烏煙瘴氣,滿目瘡痍。正當飛禽走獸絕望等死之際,壹朵五彩祥雲從東方飄來,化為五個智慧空行母,施展無量神功,降伏五魔。從此,大海變得平靜,生活在這裏的眾生都感激地崇拜著仙女。空行母們想在成功後回到天堂,但是所有的眾生苦苦哀求,希望他們能永遠留下來,受到祝福,和所有的眾生壹起享受和平。女神們終於同意了,她們命令海水退去,使東部森林茂密,西部是肥沃的田野,南部是茂盛的草地,北部是無邊無際的牧場。五仙女也變成了喜馬拉雅山的五座山峰,駐紮在地球上,第三個仙女最高最帥。她是珠峰。
雲起是珠穆朗瑪峰的壹道特殊景觀。顧名思義,雲起的形狀像壹面旗幟,飄揚在珠穆朗瑪峰的頂端,被稱為“世界上最高的風向標”。它反映了高空氣流的運動。有經驗的氣象學家和登山愛好者可以把旗雲形狀的變化作為登山天氣預報的參數。雲起的形成與珠穆朗瑪峰特殊的高度和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有關。雲起壹整天都不見蹤影。日出後產生,中午前後最明顯。下午三四點以後,由於空氣對流加強,雲層發展迅速,山頂被其他雲層覆蓋,看不到雲起。
珠穆朗瑪峰是金字塔形的。據科學計算,峰頂最低溫度為-56攝氏度,低於中國最冷的地方——漠河地區。山上終年積雪,冰川、冰坡、冰塔隨處可見。山頂空氣稀薄,經常有七八級大風,十二級風也很常見。
該地區是中國大陸冰川的活動中心。資料顯示,我國共有冰川217條,面積700多平方公裏,其中幾條冰川長達20多公裏,最長的絨布冰川達22公裏。
珠穆朗瑪峰的懸浮冰川數量最多,規模也比較小,壹般不超過壹平方公裏,冰層厚度壹到二十米。顧名思義,這種冰川的特點是末端掛在陡坡上。從遠處看,壹排排懸掛的冰川就像壹塊塊白色的盾牌懸掛在陡峭的山坡上。懸掛冰川壹般是在古冰川遺跡上發育的。在古冰川時期,支流冰川匯聚成主流冰川。由於主冰川和支流冰川在冰厚、運行速度和冰蝕能力上的差異,冰川的主峽谷被強烈下切,分峽谷不得不掛在山腰上。目前由於冰川規模縮小,冰川主流得不到足夠的補給而退縮或消失。支流冰川只能依附在陡峭的山坡上,由於下端崩塌,經常發生冰崩。
這裏還有大規模的冰川——冰桶冰川,分布在山頂附近或分水嶺兩側。在風化和冰蝕的作用下,山體被切割,山體被切割成桶狀的山谷,像巨大的座椅,那裏冰川發育。冰桶冰川形狀近橢圓形,有的類似三角形,冰川表面呈凹形,慢慢向冰川出口傾斜,有的冰桶冰川向山谷推進,呈條狀延伸,成為山谷冰川。冰川集中的地方,往往是幾條山谷冰川相連,像玉龍盤繞在山間。
珠穆朗瑪峰低緯度、強太陽輻射和冰川表面的小氣候差異,使冰差異融化,形成了許多奇妙的景色。冰蘑菇是由薄冰柱支撐的大石頭,有些冰柱可高達5米。冰橋就像壹條晶瑩的紐帶,連接著兩個斷崖,仿佛有意為兩個斷崖“護媒”。冰壁陡峭直立,像壹個巨大的屏風,讓人害怕。冰芽和冰針隨處可見,是壹種奇異美麗的點綴。最神奇的是冰塔林。海拔5700米至6300米,是“水晶寶塔”——冰塔世界。在珠穆朗瑪峰北坡的法蘭絨冰川上,有壹條長達5.5公裏的冰塔林帶。乳白色的冰塔拔地而起,壹座接壹座,高達數十米。有的像雄偉的金字塔;有的像古寺莊嚴的鐘樓;有的如利劍,直刺蒼穹;有的像溫順的長頸鹿安詳地漫步,個個光彩奪目。難怪有人說,進入冰塔森林,就像置身仙境。
喜馬拉雅山連綿不斷的山峰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所以北坡氣候幹燥,植被稀疏。但在山裏,它也充滿了生機。這裏的牦牛身材魁梧,體格健壯;野驢是世界稀有動物;巖羊和高原鼠經常出沒;雪雞成群結隊地湧向人跡罕至的冰川。這些生活在海拔6000米冰原上的生命告訴人們,生命是非常頑強的。
根據中國科學考察珠峰1992調查結果,珠峰水汙染不容忽視。比如砷(As),俗稱砷的重要成分,通常存在於火山灰硫磺或煤炭燃燒產物中。1975年為1.33微克/升,而1992年已經達到14.9微克/升,漲幅超過10倍。1992年珠穆朗瑪峰北坡絨布河汞含量為0.15微克/升,低於國家環保局公布的長江、黃河0.2微克/升,而1938+2月珠江水汞含量低於0.1微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