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期間,我國的教育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允許民間資本重新進入教育領域。
學前教育
我國學前教育壹般從3歲開始,幼兒園分為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
在壹些幼兒園和小學,也有“學前班”來教育6歲以下的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幼兒園的生活包括壹日三餐,主要是遊戲;學前班和學校班差不多,但是時間短,戶外活動多。
小學(小學)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中國的小學分為六年,但在壹些省份,小學是五年。壹般來說,壹到三年級被認為是“低年級”,即小學基礎階段,四至六年級被認為是“高年級”,即小學擴展階段。在這六年裏,學生通常要學習以下課程:道德與生活、道德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科學、音樂、藝術和信息技術。但實際上,由於小學畢業時沒有統壹考試,除了語文、數學、英語,其他課程的質量很難保證。廣大農村的小學壹般只開設語文、數學、體育。
中學(初中)
在市區,進入初中壹般有三種方式:“電腦派位”、“按區分班”、“擇校”。電腦派位是指將學生隨機分配到小學所屬區域的初中。這種方法到現在也沒發現作弊,完全靠運氣。很多時候,因為小學附近沒有師資比較好的初中,家長通常會選擇擇校。而“擇校”就是妳可以向學校交“贊助費”或者通過學校的入學考試進入學校。“按區分”就是按照學生的住址來分配初中,也就是說,把學生分配到他們家離哪所初中比較近。
20世紀90年代,“初中入學考試”,即從小學到初中的考試,在城市地區逐漸被廢除。這種方法仍然在農村和壹些城市使用。這是因為很多地區壹個縣只有壹兩所初中。但是,初中教育並不是完全免費的,這些費用對於低收入的農村居民來說相對較高,導致小部分農村學生在小學畢業後被迫停止學業,去農業工作或者等到大壹點的時候(這種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在不發達的內陸地區發生的比較多。進入265,438+0世紀後,我國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增加,區域經濟發展,目前有所緩解)。從法律上講,這些都是不合法的,但實際上,由於缺乏稅收支持和上級財政撥款不足,地方政府無力支撐龐大的教育支出。
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學習以下課程: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地理、生物、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音樂、美術。在壹些地區提供日語或俄語而不是英語課程。在壹些已經實施課程改革的省份的部分城市,如廣東省、山東省,初中課程為: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歷史與社會、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物理、化學、地理、生物、歷史單科取消,合並為“科學”和“歷史與社會”兩科;而且中考只考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歷史、社會五科。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壹些初中取消了畢業考試。學生只要在三年內所有課程的最終成績都在及格線(總成績的60%)以上,沒有受到任何處分或取消所有處分,就可以畢業。事實上,學生經常是主動退學或者嚴重違反學校紀律和法律,很少是因為其他原因退學。學生九年級(初三)就要面臨初中入學考試,也就是中考。90年代和20世紀初中考科目為語文(120)、數學(120)、英語(120)、物理(70)、化學(70)、體育(30),滿分530。但是,目前大部分沿海省市和部分內陸地區也在地級市甚至縣級市使用不同程度的自制試卷,中考各科成績占比也在歷年波動,如部分地區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考試。
初中最後壹年,雖然相關教育主管部門明令禁止,但基本上所有初中都會提前結束課程,利用假期(甚至周末)開設輔導班,保證高比例升學。
見:中國人* * *和國考。
1980年代,畢業考試和中考合二為壹。也就是說,中考失利,就無法畢業。即使有高中錄取,也會以“初中退學”為由無法進入高中,也就是俗稱的退檔,也就是退回學籍檔案。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畢業和入學考試壹直是分開的。
高級中學(高中)
初中畢業的學生有幾個選擇,可以上高中,為將來進入大學做準備;也可以直接上中等專業學校和職業中學。中專、職高畢業後,可以直接就業,也可以重新進入高職。中專和職高各種專業都有。在縣壹級,如果農業發達,是農牧獸醫專業,而在城市,計算機、商業等門類齊全,幼師也是專科學校,畢業生可以在幼兒園當老師。由於高中後的大學教育費用較高(壹般壹年4000元至6000元),大多數貧困家庭會選擇將孩子送到職業學校,這樣他們可以早點完成學業,馬上工作,有獨立的經濟能力。
在城市地區,高級中學更受歡迎,因為大多數家庭希望他們的孩子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通常情況下,學生需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才能進入重點高中。和初中壹樣,政府通常不允許學校使用“重點中學”等等級性強的字眼進行學校宣傳,也禁止其他機構為高中“排隊”。而教育部門通過督導評估命名的“示範學校”,實際上是“重點中學”。而且在督導評估過程中,有相當壹部分學校為了通過硬件檢查,會做壹些面子工程,比如建遊泳池,但是很多學校通過檢查後就不再使用了;有的學校甚至要求學校在回答相關問題時撒謊,以便通過督導評估作弊。比如在周末和節假日補習時被問到學校有沒有違規,即使學校有這種情況,學生還是會被強制統壹否認。
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高壹是基礎階段,高二是過渡階段,高三是準備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部分地區學習或選修俄語或日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思想政治、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部分地區增加通用技術和研究性學習)。高壹會學習壹些課程。高壹期末考試結束後,學生需要決定高二高三是學理科還是文科,這就決定了學生在高考中使用的試卷類型。通常情況下,學生在高壹需要通過信息技術、地理、歷史的畢業考試(國考,壹般是省統考)。高二以後,如果選理科,就要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體育。文科要學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高二學生需要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畢業考試(HKCEE)。這三科文科的卷子比理科的卷子容易。但是,在某些地區,這種畢業考試存在作弊現象。分科後,學生將主修語文、數學和英語,而理科也會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對應高考理科綜合試卷;文科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對應高考文科綜合試卷。
*註:以上三年期限為常規省市采用。如今,隨著各省市自主高考試卷和高考形式的變化,壹些學校也在改變教學安排。
我國普通高中全日制教學,教育局規定周末為休息日。但是大部分學校,包括大部分示範學校,都沒有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規定學生必須早自習,晚自習,周六補課。其中,早自習要求學生早上至少提前1小時進入教室,晚自習要求學生放學後至少留在學校2小時,甚至要求學生留到晚上21:00~22:00(半寄宿制和寄宿制學校常見,部分班級會規定不留校的學生晚自習)。周六的學費壹般是半天或者壹天,周日壹般是休息。然而,少數學校仍然要求學生在周日再參加半天輔導,甚至在連續學習幾周後休息壹天。但關於晚自習和補課的收費和規定,壹直有很多爭議。很多學校在平時周六加晚自習或者補課的時候都說這些補課是自願的,但是他們卻用周六晚自習或者補課來彌補課程時間的不足,造成了學生不上也要上課,卻要額外付費的情況。
學生高中學習繁重,壓力大,時間長,缺乏休息。他們的學習目標是高考。部分學校違規實施上述補救措施,受教育學生學習成績高,促使相關部門對學校監管不嚴,部分教育部門會對投訴置之不理,幫助掩蓋事實。但在壹些學校,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的學生,學校和學生之間時不時會發生小規模的沖突。
中國的教育會教出成績很高的學生,但他們的童年普遍受到限制。由於他們在競爭環境下的努力,在學習中過分強調智育的發展,這將直接導致壹些“高分低能”(指考試成績好,但缺乏必要的實際操作能力)的現象,以及學生在大學階段因大學教育管理松散而輟學逃課的現象。最普遍的現象是大部分大學生壹直在考試。
(高考主項: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
高考的全稱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它是從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選拔考試,也被認為是高中入學考試。高考被認為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考試。從恢復高考到2003年,高考都在7月舉行。從2003年開始,改為6月初,通常是6月7日到6月8日,即使當年有非典疫情。近幾年,北京教育考試院有消息稱,高考將改為每年6月的第壹個周末。2007年起,基礎教育開始實施新課程改革,部分省區實行“3+X+1”的新考試模式,其中“1”為全新的考試科目——“基礎能力測試”,考試時間定於6月9日上午。
壹般來說,高考的難度在各省之間是不壹樣的。雖然有些省份比直轄市稍微容易壹些,但由於“分數壁壘”(指直轄市大學收取的分數比外地學生低的現象),非直轄市的重點大學其實很難進。無形中增加了其他省市的考試難度。
總的來說,論文是語文(150)、英語(150)、理科數學(150)、文科數學(150)、文科綜合(300)、理科綜合(300)。不管學生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語文和英語卷子都是壹樣的。數學方面,文科數學卷比理科數學卷容易。另外,文科生要考文科綜合卷,理科生要考理科綜合卷。所以試卷滿分是(150+150+150+300 = 750)。基礎能力滿分100,60%計入高考總分。同時,將文理綜合考試滿分調整為240分,確保高考總分維持在750分不變。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包括高職、專科(2-3年)和本科(4年)。高職和專科畢業生沒有學位。
畢業後可以拿到學士學位。
畢業後可以參加全國考研繼續深造。其中,被錄取的學生可以選擇去讀研或者各大學的研究生院。
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生必須先進行網上報名,然後根據考生所在單位進行現場報名。報名費是200元人民幣。考生報名時只能填報壹個誌願、壹個專業和壹個研究方向。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
初試需要考的科目是政治理論(100)、英語(100)、數學(150),其中數學包括壹、二、三,不同的研究方向考的數學也不壹樣),專業課(150)是以。其中,部分理科專業(如化學、物理等。)和法律碩士不需要考數學,但是必須考兩門不同的專業課,即專業課1和專業課2。政治理論、英語、數學都是全國考研命題,但專業課是考生報考院校的自主命題。初試成績合格的考生可以參加復試。如未通過學校初試,考生可通過調劑參加復試。
在復試階段,考生由所報考研究方向的導師進行面試,參加面試的考生將根據初審結果進行排名,依次參加復試。考生通過初試和復試後即可在學校報名。
讀碩士需要2.5到3年,然後是博士。
擁有碩士學位後,通常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攻讀博士學位。碩士畢業後就不需要考試了,但是有的院校還是會設置博士生入學考試。
也有很多高校是直博生,也就是本科畢業後,只需要五年就可以讀博士。但是退學或者想退學,不符合博士畢業條件的,就沒有博士學位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
在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中,壹般沒有助學金或其他國家資助的研究生,大部分是自費學習。但國家重點培養機構的研究生,部分可以有助學金,平均價格為碩士400元/月,博士800元/月。當然,如果導師在外面有項目,研究生的助學金會高於均價。研究生在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學習的,壹般助學金為1000元/月至2000元/月。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指整個有組織的教育過程,無論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無論其內容、水平和方法如何,無論是繼續還是取代學校和大學進行的初等教育,以及企業中的學徒培訓。通過這種教育過程,在社會上被視為成年人的人可以增加他們的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技術和專業資格,或者使他們轉向壹個新的方向,從而使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在兩個方面得到改變:他們的全面發展和他們參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平衡和獨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