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網站建設與社會工作信息化——以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建設為例

網站建設與社會工作信息化——以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建設為例

錢峰1鄭陽2

(1.中國土地科學學會辦公室,北京,100035;2.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信息時代的到來給研究所的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研究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研究所的工作效率和生存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摘要:以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建設為例,就如何利用網站建設推進學會工作信息化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網站建設;學會工作;會員管理;信息化

在互聯網時代,學習展現給大眾的最快捷的渠道就是互聯網,學習應該在互聯網上有位置,有形象,有信息。因此,建立學會網站,利用網站發布學會活動信息,開展學會活動;通過網站加強與會員的聯系和溝通,對提高學會服務會員的能力,擴大學會的社會影響力,增加學會的吸引力有很大的幫助。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建設的經驗證明了這壹點。

中國土地科學學會1網站建設

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從2004年6月11開始籌備,並於2005年6月25日15全國土地日上線試運行。

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建設得到了國土資源系統相關領導、省級土地學會、團體成員單位和土地領域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首先制定網站建設的規劃方案,對網站的目標、內容、功能、作用、使用方式進行設計,做到定位準確、功能結構合理、內容充實。網站開通後,通過不斷的開發和完善,內容越來越豐富,功能不斷完善,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註和壹致好評。在中國土地科學學會領導和網站相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近兩年來,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初具規模,不斷收到專家學者來稿和網友留言,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平臺。

網站上有1400多條數據,其中網站開通前的股票信息有300多條,網站開通後壹年半內更新了1100多條信息。從2005年6月25日網站開通到2006年6月30日,31,* * * 25萬人訪問了網站的96萬頁面,其中2006年6月27日的訪問量最多,達到1046;平均每天551次訪問;平均每天訪問22,065,438+0個頁面(圖65,438+0)。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作為專業學術網站,在提高為會員服務水平、擴大社會影響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1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主要欄目及內容

網站* * *有19個壹級欄目,如:學會動態、學術交流、媒體熱點、學科建設、土地科普、教育培訓等。有14個二級列。

圖1網站綜合分析圖

在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的網站中,除了收集該學會歷次活動的歷史資料外,還及時發布該學會活動的實時信息,宣傳土地管理方面的新思想和有關土地科學的知識。通過網站展示學會成果,鏈接期刊,優化信息流通渠道。相關欄目包括學術動態、媒體熱點、土地科普等。

(1)社團動態專欄:主要發布社團近期開展的各類活動信息,至今已發布70條動態圖文消息;約有1001000人訪問了近20000個頁面;平均每天有16人訪問。

(2)媒體熱點欄目:主要發布各地轉載的土地相關熱點問題,至今已發布動態信息400余條;大約3000人訪問了該網頁近5000次。

(3)土地科普專欄:學習科普活動內容、土地科普知識和常識,旨在提高公眾對土地科學的了解和關註。參與“中國科協國際國家紀念日宣傳活動”,與Sohu.com科學頻道* *完成“國家土地日”專題制作,在Sohu.com科學頻道、中國土地科學society.com同步播出。

(4)學術交流專欄:主要刊登學會召開的各類學術會議的摘要;專家意見、國內外學術交流等。目前已發布88條動態圖文消息,約4萬人訪問近8萬頁;平均每天有62人訪問。

1.2專題論壇

圍繞國土資源部的中心工作和社會上有關土地管理的熱點問題,網站專門開設了壹些專題論壇,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發表看法和意見,並開設了壹個留言箱,反饋網民的意見和問題,由專家解答,形成了良好的互動。相關主題論壇包括以下內容。

(1)物權法論壇:為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物權法草案征求意見和建議,本學會於2005年7月18日開設物權法論壇,並開設網上調查、物權法草案摘要、術語解釋、媒體聚焦、留言反饋等欄目。《物權法》網上調查有近300人參與,效果不錯。

(2)土地規劃論壇:為配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前期工作,該院成立了“土地規劃論壇”。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壹些相關問題進行了網上調研,同時就如何加強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如何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如何優化城鄉土地結構和布局、如何統籌區域土地利用、如何協調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如何實現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公眾參與、如何加強規劃管理保障措施等問題進行了網上討論。話題包括領導講話和文件精神、在線調查、專家觀點、意見建議、會議總結、媒體聚焦、請留言等欄目。論壇發表專家論文20余篇,近200人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在線調查。

(3)6.25論壇:連續舉辦四屆土地日論壇,發布土地專家論文81篇。其余未發表的文章也發表在其他媒體上。論壇還開設了網民留言箱,及時反饋網民信息,發布各大媒體相關信息。

(4)紀念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系列活動:為紀念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中國土地科學學會、中國國土資源報社於6.25前後發起紀念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系列活動,總結土地管理經驗,宣傳土地管理法規政策,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提高土地管理效率。活動期間,該所網站聯合人民網房產頻道、國土資源新聞網等12網站,對紀念《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座談會進行了直播,並開設了在線訪談、在線論壇、在線報道、圖片新聞等欄目,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5)網絡直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節約用地:2006年9月17日,學會在2006中國科協12分會舉辦了主題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與節約用地”的第四屆。為配合本次會議,研究所網站進行了網絡直播,會議內容及相關視頻、圖片及時發布。

1.3會員在線註冊管理系統

為進壹步提高會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為會員服務的能力,中國土地科學學會開發了中國土地科學學會會員註冊管理系統和中國土地科學學會個人會員數據庫,並鏈接到網站的會員世界版塊。中國土地科學學會會員註冊管理系統采用B/S結構,開發環境為IIS+SQL Server+ASP。該系統基於基於角色的權限管理,具有個人數據的申請、統計、查詢、打印和修改功能。通過網站進行會員註冊、管理和服務,借助互聯網進行會員註冊和新會員發展,有效提高了數據庫中會員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2.網站建設對研究所工作的影響

根據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的經驗,網站建設對學會的工作有以下影響。

2.1網站是宣傳社會形象、發布社會信息的窗口。

學會網站的功能之壹是建立有效的學會形象宣傳、風采展示和刊物宣傳,從而塑造學會形象。作為學會的網站,需要面向社會,服務於我國科技創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網站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快捷性和跨地域優勢,及時傳遞信息,報道學會的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學會的學術討論、科普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學會開展的壹系列活動為網站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2.2網站是學術交流活動的廣闊平臺。

網上的學術交流活動具有範圍廣、成本低、效果好的特點,不受時間、地點、人員的限制,特別是壹些專題論壇和網上調查,通過與公眾和會員的互動形成學術沙龍。壹方面增加了學習服務會員的手段;另壹方面增加學會網站的吸引力,擴大學會的社會影響力。

2.3網站是學習組織和管理的有效手段。

隨著研究所網站的發展,網站的功能逐漸從樹立形象、發布信息轉向利用網站開展研究所的工作。建設工作網站已成為研究所開展學術活動、組織建設和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研究所信息工作的基礎。

通過在網站上重新註冊個人會員,會員數據庫的內容會準確、完整,並且可以由會員自己及時更新補充,具有壹定的時效性。個人會員註冊管理系統簡單、方便、高效,將大大提高會員組織管理的效率。利用網站中的個人會員註冊管理系統,可以初步實現會員註冊管理的信息化。

3.加強研究所網站建設,推進研究所工作信息化。

研究所工作信息化是指在研究所工作和研究所事業發展的各個方面,不斷普及和應用計算機、通信、網絡等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智能技術,全面提高研究所運行效率和生存發展能力的過程,即研究所工作的計算機網絡化。

實現研究所工作的信息化,需要進壹步加強研究所網站建設,提高研究所網站的技術含量,不斷完善網站的管理和服務功能。就中國土地科學學會網站而言,以下功能需要改進和完善。

3.1會員和組織工作管理功能

在基本完成個人會員網上重新註冊和完善學會網站功能的基礎上,實行個人會員註冊號制度,學會根據個人會員註冊號對會員參加學術活動、獲獎情況、參加分會活動情況和個人會費繳納情況進行統計和查詢,通過獎勵提高會員參與學術活動的積極性。在完善會員數據庫的基礎上,創建學會專家庫,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會員結構,實現會員分級管理。

3.2作為信息交流和學術交流的平臺。

在互聯網上發布的所有信息的電子版都存儲在網站信息庫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容不斷增加,成為研究所日常主要工作的數據庫,在研究所的檔案管理、數據統計和數據檢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網站還將開發學會的會議註冊系統、論文提交系統、出版系統等其他功能,進壹步提高學會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3.3網站互動功能

進壹步開發網站留言等互動功能,在服務會員的同時吸引更多會員參與學會網站建設,同時為土地科學發展建言獻策。

3.4會員服務功能

學會可以通過其網站為會員提供各種服務,及時咨詢會員的意見和建議,並在學會網站上設立會員服務專區。個人會員可以用自己的會員註冊號登錄,可以為會員提供豐富的信息和資料,提供相互聯系和交流的平臺。此外,在會員註冊和管理系統中,增加了消息查看、通知以及文章和作品檢索功能,以提高為會員服務的能力。同時還為個人會員建立網頁,與團體會員的網站建立鏈接,使網站真正成為網上國土科技工作者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