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會合肥,是壹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也是新中國誕生後蓬勃發展的新城。
合肥位於安徽省中部。這裏,處於長江和淮河的中心,北臨巢湖,西臨大別山,東臨楚河流域。周圍多為丘陵地帶,山巒起伏,山脊起伏。總體地勢西北高,略向東南傾斜,東南角有相對開闊的平地與巢湖北岸沖積平原相連。地面標高,壹般在12-45米之間,在西郊的大樹山比較突出,海拔284米,是最高點。石水,即現在的南淝河,發源於肥西縣長崗店和長豐縣土山之間的沖溝,沿分水嶺東側,將軍山附近向南流動,西側靠近淝水(東淝河)上遊源頭,形成了分水嶺相對狹窄的蜂腰帶。歷史上,這樣的地形長期被用來開辟合肥和壽春之間相對便捷的通道。南淝河從這壹帶向東南流經市區,再向南至石口,匯入巢湖。全長約70公裏。這條河不僅為市區的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壹部分用水,還具有向下遊航運的效益,與這座城市歷代的發展息息相關。
戰國末期,公元前40年代左右,壽春已發展成為淮河上的大都市,江淮之間的交通有了新的進展,於是壹座新城在淝水、石水水道的南端拔地而起。這是合肥。故《史記·貨殖列傳》指出“郢遷壽春後,亦為大都會”,接著又說:“合淝受南北潮影響,革、鮑、木亦失,與閩粵混雜。”戰國末至西漢初,合肥與壽春南北互補。在北方盛夏與福建、南通越南的經濟交流中,南方的土特產通過河湖間的水運到達水運的終點,再與北方淮河過來的各種物資在仲夏進行交換。所謂“受南北潮影響”,是指由南向北的水運。合肥市是這壹段運程的起點。合肥的名字由此而來。合肥附近還有條(肥東梁園以南)、承德(壽縣瓦埠鎮附近)、贊高(巢湖市高哲鎮)等縣市。這些城市的崛起,進壹步促進了仲夏與中國東南地區經濟交流的發展。在這種經濟交流日益繁榮的發展形勢下,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地區成為了仲夏和東南地區各族人民相互融合的中心。在這壹帶,出現了與中國東南各族人民“雜俗”的現象。
在三國鼎立、南北分治的局面下,江淮成為魏吳對峙的戰場,大部分城市成為廢墟。當時江東割據政權孫吳以建業(南靖)為都城,在巢湖入河的濡須水口(今武威江壩附近)修築堅固的塢堡,以為是蔣芳的要塞。曹操經營淮南,沿淮占領壽春及其附近地區後,於公元200年以劉福為揚州刺史,自築空城合淝(今水西西門外賀飛西北約壹公裏)作為淮南的前衛陣地。於是,魏、吳的士卒和水兵都出入巢湖、東關(今武威、含山兩縣之間的玉溪河關口),在陸上展開水上進攻。曹操曾多次從合肥南下,沿長江到達濡須等地,孫權也經常親自率軍從濡須北上圍攻合肥。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大軍進軍關中時,只有張遼、樂進、李典等將領率領7000余人駐守合淝,而孫權趁機率領數十萬人前來攻城。在這種實力懸殊的緊急情況下,張遼挑選了八百“敢跟之人”出城打頭陣,直奔孫權的辦公室,在逍遙津以北作戰。孫權跳橋,逃到橋南,才幸免於難,然後就走了。這是魏軍保衛合肥的著名戰役。
合肥市“南瀕江湖,北接長壽”。在魏軍的堅持下,吳軍多次進攻。雖然沒有大獲全勝,但其水兵“物盡其用”,可以直達城門,往往對城防構成極大威脅。壽春的援軍有時因為路途遙遠不能及時到達。公元233年,魏國統帥滿寵在城西約15公裏的雞鳴山腳下建新城。這個城市就是著名的合肥新城。這座新城的廢墟依然清晰可見。在這裏,有風險可循,而且遠離肥水可以航行的地方。吳軍進攻難度更大,因為方便壽春幫忙。
魏明帝曹睿說:“始皇帝(曹操)設置合肥在東,襄陽在南,岐山在西。賊若來破三城之下,則地必爭。”這種“劍拔弩張”的地理形勢,正如後來的理論家所說,合淝是“楊沂中的簡介,江南的唇齒”,在內戰中發揮了重要的戰略作用。
魏晉時期,合肥東到建鄴的通路也得到發展。公元250年,吳在堂邑(江蘇六合)封鎖土水,修築土塘淹沒北路,指的就是這條通道。當時王陵在壽春,想趁機起兵,於是請求出兵攻吳。司馬懿知道他有不同的想法,不允許。僅在土水河上遊建有楚陽城(肥東郭亮鎮東北約20公裏),並加強了駐軍。到公元280年時,驛惡王司馬出屠,是行軍之路。
東晉南北朝時期,合肥是建康以西的門戶。公元321年,晉元帝以尚書戴源為西守合淝將軍,即北侵淮上,西侵荊州的軍閥勢力王敦。公元506年,北魏攻陷合淝城,梁豫州刺史魏銳用化肥淹沒城墻,大敗北魏。此後,古城因地勢較低,逐漸荒廢。
隋朝初,在合淝設廬州,為廬州總經理,設鎮為伐陳做準備。公元589年,進軍伐陳,從合淝壹路到橫江(和縣東南渡口),渡到采石,是最早進入建康的主力之壹。
唐宋以來,瀘州的建制壹直未變。唐初,在老城以東約四公裏的賀飛河南岸的壹個高地上,開始修建壹座名為“金鬥城”的新城,而沿著城北的壹段賀飛河也被稱為“金鬥河”。經過唐宋五百多年的發展,到南宋時,城北已成為商業倉庫和手工業作坊相對集中的市場,市場比城內更加繁榮,形成了“大鎮小”的現象。與此同時,瀘州首當其沖的受到金人的允許南侵,多次受到金軍騷擾。1169年,南宋朝廷下令整修瀘州城,得知瀘州郭振受聖旨催促,大規模擴建城池,將城墻延伸至河北,使金鬥河及河兩岸集市納入城內。在河水進出城墻的地方,後來又修建了兩個水閘。這城墻叫“鬥涼城”。元明時期不斷修繕加固。1511年,劉瀏、劉啟領導的農民打了兩淮、廬州震動。當地政府怕農民軍來攻城,就趕緊加固城防,關閉東西水門,讓河水從北濠流到城外。這就形成了合肥現代老城的規模。
宋金戰爭時期,瀘州是淮河以西的重鎮,南宋愛國軍民經常在此城下打擊入侵淮河以南的金偽軍。比如,1131年,瀘州知府王恒帶領全城軍民,粉碎了假齊軍。1134年,嶽飛與牛臯增援廬州,並在城內追擊金兵。公元1141年,、劉、王德三路大軍匯聚,在晉國的武學中擊敗數十萬鐵騎,取得了著名的勝仗,收復了瀘州。到南宋末年,1238,蒙古大將察汗及其帥兵號稱八十萬大軍圍攻瀘州。南宋統帥杜高帶領城內軍民堅守,燒了攻城的高壩,在城內築起高塔轟炸敵我,然後乘勝進攻,敵軍大敗。這些戰鬥閃耀著這座歷史名城的光輝。
元朝統壹全國後,在合肥設廬州道,屬於河南省北部的省。明初升為瀘州府,直屬於南京管轄。清代仍為廬州府,屬安徽省,領合肥、廬江、舒城、武威府、巢縣,四縣壹州。辛亥革命後,廢除福州建制,保留合肥縣。全縣面積6000多平方公裏,是全省面積最大的縣。
瀘州古城素有危城之稱,有“重慶生,瀘州打鐵”之說。但是,經不起農民軍的打擊。比如張在1642智取廬州,就是著名的攻城戰役。張、領導的農民在淮西作戰。攻打瀘州之前,城內到處都是偽裝成商販的士兵,趕到城內的書生許被攔腰截住。他用秀才的禮儀轎子進了城門,然後以槍為號。“鐵瀘州”被輕易擊碎。
太平天國革命戰爭時期,太平軍定都天京,攻克安慶後,瀘州城成為臨時省會和江北地區重要的軍事據點。太平軍多次攻占這座城市,給清軍以沈重打擊。1854年,太平軍將領胡以晃、曾天陽首次攻克瀘州城。清朝總督江忠源戰敗淹死。劉玉振和其他幾十名官員被殺害。瀘州知府胡被迫投降。1858年,陳玉成王再次攻陷廬州,在城南40公裏的三河鎮殲滅士兵6000余人,殺死巡撫李和湘軍首領曾國藩的弟弟等文武百官400余人。次年,清軍在城西官廳大敗,李、等人被俘。英王陳玉成鎮守瀘州數年,震動極大。市內有大英宮(大約在這個省立博物館內)。1862年安慶失陷後,陳在北撤中為叛徒出賣了,壯烈犧牲。
辛亥革命後,合肥當地封建勢力依然根深蒂固,對外水陸交通依然依靠古老的南淝河和驛站官道。直到上世紀30年代初,通往安慶等地只有壹條勉強可以通過汽車的道路。1934,淮南鐵路建成,卻改變不了這裏閉塞落後,經濟發展緩慢的面貌。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合肥於5月淪陷1938。長達七年的軍事占領給這座古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抗日戰爭結束後,合肥雖成為臨時省會,但城市建設並無起色。建國前夕,合肥全市只有5.3平方公裏,而實際建成區不到2平方公裏。在城市裏,壹條老前街和壹條半長的後街是* * *機關和商店的集中區。東門外的河邊有壹個破舊的碼頭。火車站只有幾間平房,每天的客流量只有三四百人次。到處都是廢墟,到處都是成堆的垃圾和汙水。“淮南鎮金桶,誰為白家蕭條而哀!”這種衰落反映了當時腐敗混亂的政治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合肥市正式成立,原合肥縣分為肥東縣和肥西縣。到1964分為壽縣、定遠縣、肥東縣、肥西縣。現在長豐、肥東、肥西三縣都歸合肥管轄。
建國初期,合肥是皖北行署所在地。1952,正式確立為安徽省省會。
安徽省從1662年分省到建國前夕,280多年沒有形成壹個叫首都的中心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快速發展,合肥已發展成為壹座具有壹定規模的現代化城市。只有這樣,地處省中心的地理優勢才能真正發揮出來,安徽省才有名副其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目前,合肥市面積已擴大到450多平方公裏,總人口1982達到81萬多人,初具大城市規模。新的城市布局已經初步形成,城市道路總長度超過260公裏。路邊種植了近400萬棵樹。800多萬平方米的新建築已經建成。今天的合肥高樓林立,道路寬闊,綠樹成蔭,呈現出壹派繁華都市的新氣象。除了直接引用巢湖水,南淝河上遊還修建了東浦水庫,庫容超過2.4億立方米。兩條肥河之間有將軍山穿渠,淠史杭灌溉工程滁河總幹渠開通,船只可深入皖西山區。南淝河下遊航道也進行了全面整治,全年通航暢通無阻。現在的南淝河,遠不是歷史上應用水的舊貌。
現在,合肥的工商業生產發展已經有了比較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30年來,工業生產從無到有,現已擁有冶金、機械、電子、化工、紡織、儀器、建材、食品等門類的企業650多家,從業人員16萬多人,年產值近20億元。生產的400多種產品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出口到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肥的交通發展很快。現在,遍布全省的民航、鐵路、公路網使合肥成為全省的交通中心。每周都有很多航班和直達快車開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高速公路上的直達大巴也每天在南京、武漢、信陽等地運行。新建的蘿崗機場是中國大型機場之壹。淮南鐵路正在修建復線。即將開工的浦新鐵路和合肥& amp;#0;安慶&;#0;九江鐵路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這兩條鐵路建成後,華東地區將增加壹個新的鐵路樞紐。
目前,合肥有十多所全國著名和省級重點高校,占全省高校的壹半以上。中學、技校、普通中學100多所,小學200多所,基本普及初中教育。科研機構包括中科院合肥分院、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院等專業研究機構。各研究機構除了專門從事本專業的研究課題外,還與省科協、省社科聯合作開展各種學術活動。近年來,國家和省級科技活動以及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相當活躍。安徽省博物館是中國著名的博物館之壹。
逍遙津公園位於市區東北,是三國時期張遼的戰場。在這個公園的南部,有明教寺廟,也被稱為教女平臺。據說曹操教了壹把強弩,用來防禦吳周之師。包河公園位於市區的東南部。原為老城南護城河,內有包公廟,均為紀念北宋名臣包拯而聞名。此外,西郊大蜀山有革命烈士陵園,巢湖也準備成為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