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外地遊客壹定要去趵突泉公園(門票:15元)、大明湖、千佛山。這三處景觀被稱為濟南三景。它非常值得壹看和參觀。濟南素有“泉城”之稱,市內有眾多名泉: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在濟南,古人有詩贊道:“四面荷花三面柳,壹城有山,半城有湖。”此外,還有趵突泉公園的李清照故居。在大明湖公園,有杜甫的詩亭:此亭海遊古,濟南名士多。
該區域介紹如下:
壹、趵突泉
趵突泉位列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壹泉”。位於濟南趵突泉公園羅源堂前,趵突泉是古代文獻中濟南第壹名泉。2002年,有專家根據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發現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商代,達3543年。趵突泉是古代水的源頭,古稱“趵突泉”,宋代曾鞏將其命名為“趵突泉”。還有“門檻泉”、“鄂營水”、“溫泉”、“瀑布流水”、“三江之水”等名稱。所謂“趵突泉”,意為跳躍、奔湧,體現了趵突泉第三洞generate的特點,噴湧不息。北魏酈道元《水經註》雲:“春光勃發,水如車輪澎湃。”“三窟風起雲湧,雪浪數尺高,聲如隱雷。”晉代詩人元好問形容為“自浪望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比喻為“平地湧出的白玉壺”,清代詩人何形容為“諸珠珠璣倒飛”。清代劉鶚《老殘遊記》載:“三大泉出池底,升水面二三尺高”,著名文學家黎城縣蒲松齡認為趵突泉“天下第壹泉,祁門勝地無與倫比”。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巖溶洞中湧出,最大湧水量24萬立方米/日,出露高程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醇厚甘甜,細菌含量極低。經檢測,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是理想的天然飲用水,可以直接飲用。“飛天”是明清時期濟南八景之首。泉水常年保持在18攝氏度左右。嚴冬的時候,水汽像薄薄的壹層煙壹樣卷曲。壹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壹邊是亭臺樓閣,畫工雕琢,構成了壹個奇妙的人間仙境。當地人稱之為“雲蒸霧潤”。趵突泉水質清澈透明,味道甘甜,是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離京時取了北京玉泉水。他在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後,立即將其改為趵突泉水,並將趵突泉命名為“天下第壹泉”。泉在方池,北對羅源堂,西臨觀瀾閣,東臨仙鶴橋,南有長廊,景色極佳。泉池中養著金魚,最大的壹條有三尺多長。泉的東側,鶴橋對面有望和亭茶樓,為遊客提供用趵突泉水沖泡的香茗。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與濼源街中間,南臨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臨大明湖,面積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以泉水為主要特色的特色園林。
趵突泉位列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號稱“天下第壹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羅源堂前,趵突泉是古代文獻中濟南第壹名泉。據最近專家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商代,距今已有3543年之久。趵突泉是古代水的源頭,古稱“趵突泉”,宋代曾鞏將其命名為“趵突泉”。還有“門檻泉”、“鄂營水”、“溫泉”、“瀑布流水”、“三江之水”等名稱。所謂“趵突泉”,意為跳躍、奔湧,體現了趵突泉第三洞generate的特點,噴湧不息。北魏李道元在《水經註》中記載趵突泉說:“泉源渾厚,水如車輪奔湧。”《黎城縣誌》對突泉的描述最為詳細:“平泉之源沸騰,三窟突起,雪浪數尺,聲如雷鳴,冬夏同。”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巖洞湧出,最大湧水量達24萬方/天。三洞並發,浪花四濺,聲如雷鳴,露出的海拔可達26.49米。“趵突飛”是明清時期濟南八景之首。泉水常年恒溫18攝氏度。對,嚴冬的時候,水汽裊裊,像壹層薄薄的煙。壹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壹邊是亭臺樓閣,畫工雕琢,構成了壹個奇妙的人間仙境。趵突泉水質清澈透明,味道甘甜,是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離京時取了北京玉泉水。他在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後,立即將其改為趵突泉水,並將趵突泉命名為“天下第壹泉”。泉在方池,北對羅源堂,西臨觀瀾閣,東臨仙鶴橋,南有長廊,景色極佳。泉池中養著金魚,最大的壹條有三尺多長。泉的東側,鶴橋對面有望和亭茶樓,為遊客提供用趵突泉水沖泡的香茗。
趵突泉周邊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尤其是羅源堂、鵝瀛寺、望和亭、觀瀾亭、尚誌堂、李清照紀念館、滄源、白雪樓、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歷代文化名人,如、蘇軾、元好問、趙孟頫、張、、王士禛、蒲松齡、何、郭沫若等,都為趵突泉及其周圍的名勝古跡題詩,加深了趵突泉的文化底蘊,使之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周圍的路虎攬勝
觀瀾閣
趵突泉西側。原為北宋熙寧年間歷史學家劉釗(官至程思)院內建築,名為“檻泉閣”。順五年(1641)明天,魏、吳兩位欽差大臣前來助陣,在泉邊建了壹座亭子(又稱巡撫胡茂宗樓),取名“觀瀾”,取
全健館與孔吳忠雲教授
[宋]蘇轍
連山帶郭離平川,伏澗暗流發泉。秋高氣爽,月光明媚。
誰家鵝鴨過浪,牛羊黃昏飲。因為自己的齷齪而無法清凈,但每次到了還是很孤獨。
(欒城集)
慈朗寺
它是明代《名泉碑》、明代顏弼《七十二泉詩》、清代郝誌公《七十二泉記》中記載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壹。位於趵突泉公園,李清照紀念館以南,舒元泉以東,屬趵突泉群。據《黎城縣舊誌》(乾隆)卷八《山水考三》記載:“柳柳絮春,在今線泉東南角,春沫無數,如柳絮飛舞”,故名“柳絮”。過去,春天被垂柳環繞。春天,岸上柳絮飛舞,水中春沫如柳絮般翻飛,泉水與垂柳相映,令人陶醉。閆明畢曾有詩曰:“楊柳青在金池旁,泉中石寒寒。”。“三月東風香,壹夜隨浪綠。”這首詩贊美的正是這種觀點。今春現有泉池1956新建。泉池呈長方形,長3 5m,寬2.3m,深1.5m。池題刻在1980。泉邊柳樹成蔭,池水清澈見底,取之不盡。水裏有無數的魚在遊動。這是夏天乘涼的好地方。
金仙泉
老進賢泉是晉代《北》中記載的濟南“七十二泉”之壹,明代嚴弼《七十二泉詩》,清代郝智公《七十二泉集》中也有記載。位於趵突泉東北,尚誌堂和魚展覽館之間。泉池是長方形的,最初長4英尺,寬2英尺。因水面上有壹條漂浮的水線波紋,反射陽光,凝視如壹條漂浮在水面上的金線,故名。宋代詩人吳在《能齋齋隨記》中作了生動的描述:“石玉方池闊,泉眼星羅棋布,東臨城中。底部清澈,池中心南北各有壹條金線隱於水面。用壹個油滴角,線就遠了。”如果妳弄亂壹根棍子,線就會消失,水也會照常停止,天空也會消失。“明清時期,金線仍能清晰可見。後來由於重建泉池,基底被破壞,水面也減少,水勢減弱,金線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園擴建時,原金線泉以東約20米處的壹個石雕池塘裏也出現了壹條金線。於是人們將此泉稱為“金泉”,並將清同治九年(1870)江蘇丁題寫的“金泉”三字石刻,移嵌於此泉東壁。原金泉改名為“老金泉”,池壁上刻有濟南書法家李忠禹的新題名“老金泉”(隸書)。
進賢泉東西長2m,南北寬1m,深1.2m。遊泳池周圍的墻和欄桿是用上好的大理石制成的。
舒玉泉
明代《名泉碑》記載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壹,明代顏弼的《七十二泉詩》,清代郝誌公的《七十二記》。位於趵突泉公園李清照紀念館南面,隸屬趵突泉群。“漱玉”壹詞來源於《世說新語·排調》中的“石水枕花”。舒元泉泉池呈長方形,長4.8m,寬3.1m,深2m。周圍有白色大理石欄桿。泉水從南邊的溢水口汩汩而出,瀑布般的流下,從石頭的縫隙中流過,湧入螺螄泉池。明代詩人顏弼曾有“泉流此處,瀑飛瓊過,靜日如聞漱玉之聲”的贊譽。相傳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名作《漱玉集》就是以此泉命名的。
寶途聖方婧
位於趵突泉公園東入口,高7.5米,柱間寬9.2米,兩側1.5米懸挑,呈“四柱三室負重”之狀。在雁鵝打磨過的花崗巖上,有著名書法家武中奇、蔣維崧題寫的“壹景勝景”、“知觀瀾之源”八個凹型鍍金大字。
神史
離開馬跑泉及其附近的淺井泉,向南走,妳會看到壹座雕刻精美的太湖石矗立在眼前。這塊名為的太湖石,是元雜劇作家張在北園的別墅的遺物。拒絕參加考試。當時雲莊有10個石秀,稱為“十友”。其中,龍、風、龜、林四大靈石尤為著名。明朝以後,遷到濟南的禦亭、夫子廟、趵突泉。趵突泉曾經有壹塊林石,七七事變時被日本帝國主義飛機炸毀。四靈石中唯壹剩下的石頭就是這塊龜石了。它是壹塊精致逼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約8噸。石頭挺拔,孔洞多,筋、突起明顯,具有石制品中“鄒、薄、透、漏”的特點。
尚芝堂
趵突泉東北,是原尚誌書院的壹個院落。尚誌書院由山東巡撫丁寶楨創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學者們除了研究儒學,還研究天文、地理和算術。此館曾出版、鐫刻《十三經註》、《施徂徠先生文集》、《王漁洋詩集》等書,稱為尚誌堂版,在國內享有盛譽。
萊河橋
該石位於風景秀麗的萬竹公園白雲泉,因泉水而得名。石高4.2m,寬1.8m,厚1.5m。蓋石高大蒼勁,紋理交錯,孔洞通透,與泉、亭、橋、竹、叢林融為壹體。
羅源堂
此殿位於趵突泉北岸,原為峨影寺。這壹組有三個入口的建築曾是古老的額濟納寺的舊址。它最初是獻給大順妻子唐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金元以後改為呂祖廟,供奉宋代以後逐漸流行的新道神呂洞賓。著名文學家曾鞏於北宋熙寧年間(1072-1073)在龍水修建了兩座大殿,南殿緊鄰龍水源頭,故稱“羅源堂”。北殿南臨驪山,稱為“驪山殿”。後來,金代元好問將“羅源”、“驪山”改為“呂公寺”。明代運鹽使張奎光、濟南知府範世英、歷城縣令呂黃忠將祠改為閣。此後,恢復了“羅源堂”的原名,沿用至今。羅源堂,三室兩層,坐北朝南,建在同壹中軸線上。是壹大群明清建築。1979被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堂前掛對聯,是選取趙孟頫《詠趵突泉七律》中的項鏈:
雲蒸不了,
海浪震動了大明湖。
這固然與杜甫的名句“雲夢起壹片霧,博悔嶽陽城”脫不了幹系,但因為趙孟頫是壹位受人愛戴的傑出書畫家,濟南人還是很珍惜他的這首詩的。此聯為晉安回族書法家金淑近年所書。
羅源堂三晉院墻上,有明清以來文人的石刻,有理學大師、陽明學開創者王守仁的手跡。搓欣賞,也能增加樂趣。
三聖寺
位於峨影寺後殿,為紀念堯舜禹三聖,稱為“三廟”,是阿明王朝建築。
萊河橋
此橋原為木橋,南北縱,在趵突泉池東岸,望和閣西南。由明朝萬歷年間歷城知府張創建,天啟年間濟南知府範世英重修,清朝順治年間監史成公重修。都是木頭做的,後來改成了平石橋。1964擴建趵突泉公園時,更換了石板。1975,橋兩側設置了石刻圍欄。
季芳JIU彭山
又名“來和坊”。在趵突泉東側的來河橋南端。是次年濟南知府範世英所建。它是兩柱壹層的風格,紅柱青瓦,由鬥拱支撐,飾有接吻的動物。南北有“洞天福地”和“蓬萊舊址”的匾額。
觀瀾橋
趵突泉西側,位於峨影寺與銅鑼園之間。這座橋寬3米,長5米,呈弓形。它是按照民族風格建造的,東西向結構。因為可以在橋上看趵突泉水,所以叫觀瀾橋。
光輝橋
它在觀瀾橋以北大約30米處。這座橋在明代劉壹的《李成》、《李成縣誌》(崇禎)中有記載。橋南墻上有同治四年嵌入的“重修廣惠橋”碑文,上面寫著“濟南壹座大板橋。橋南幾千米就是趵突泉。青山之春與北水相連,夏秋之交,山川漲潮。
盛貴大廈
據元代於欽《程琦》記載:“近勝樓在趵突泉之西。晉人建樓,也是金碧輝煌。鄰近也是被水破壞的。”
贏得壹首詩
趙孟頫
樓下春寒雪浪觸目驚心,樓前山青水平。妳上船後為什麽不是我的土地?我很自豪地談論這種生活。
檐外白雲來送,梁間紫燕語近愛。濟南勝仗少,試倚不言而喻。
宋雪記
健泉坊
趵突泉西側。原為北宋熙寧年間歷史學家劉釗(關雎程思)院內建築,因“檻泉閣”而得名。順順五年(1641)明天,派內監魏、吳協助,在泉邊建亭(又稱巡撫胡茂宗樓),取名“觀瀾”取之
呂祖廟
在趵突泉北岸。金代,元好問將“羅源”、“驪山”改為“呂公寺”。清順治觀察,何啟土將歷山殿改為亭子,上層為文昌,下層為李中。與此同時,亭後的鞏俐殿被改為鬥姆宮。後來,這三個大殿統稱為呂祖殿。
呂公神廟
[明]王向春
當妳老了,妳仍然可以熱愛這個家鄉,但當妳在遠處相遇,當妳在近處時,妳可以忘記。
煙鬥未熟先醒,春香是稻香。
晉元山在太原,有個道士請他壹起吃飯。他說:“我家在濟南趵突泉上,很可樂。小孩子能從我這裏遊過去嗎?”袁說:“要。”幾年過去了,我已經忘記了之前的約定。春遊,我在羅源堂躺累了,忽然夢見壹個路人說:“好久不記得對方了?”為什麽不在乎對方?“當我醒來的時候,我意識到我是坐著的,因為我已經穿過了北岸,進入了寺廟。因為這座寺廟的重建。
(殷琦)
白雪大廈
它位於趵突泉的東南部,是為了紀念明代著名作家李攀龍而建的。李攀龍(1514-1570),黎城人,明文學最後七子之首。他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出了許多優秀的五言七言詩和絕句,被世人稱為“三百年調”。著有《蒼明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李攀龍辭去陜西省副使,返回東方。他在李生王蛇村東的寶山腳下建了壹座建築,名為“雪屋”。晚年,李攀龍在大明湖畔的百花洲又建了壹層樓,又稱“雪屋”。明朝萬歷年間,山東右使葉夢熊仰慕李攀龍,出資在趵突泉旁修建了第三座雪屋。趵突泉在1956擴建公園時,因為建築破舊被拆除。1996重建。
羅源白雪大廈
白雪大廈有兩個老地方,現在都枯萎了。士子不忍,因第壹泉旁又立了壹個介哥。想要的,不是真的。(殷琦)
趵突泉白雪大廈
光祿[明]
人去樓空存水頭,欄桿倚回憶。白雲黃鶴在哪裏?在山澗壹樓。
長夜知古怨,知音已落此愁。嶺南風雅正調,春鳥可自餵。
二、大明湖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著名景點之壹。大明湖是壹個天然湖泊。最早見於1400多年前北魏酈道元的《水經註》。隋唐時稱為“裏水皮”、“練字湖”,宋代稱為“西湖”,晉代稱為“大明湖”。其水來自珍珠、流蘇、芙蓉泉,有“多泉匯聚”之說。“常雨不漲,久旱不枯”是它的壹大優點,有“蛇若消失,蛙不鳴”的自然生態奧秘。今天的大明湖位於濟南老城區,公園面積86公頃,湖面46公頃,平均水深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壹城三面山湖”是她山水特色的寫照。湖面上,風箏飛舞,魚兒跳躍,原始的小船經過,岸邊繁花似錦,遊人如織。有李夏亭、鐵公廟、南風寺、慧波樓、北極寺、遠園等多處名勝古跡,其中李夏亭、鐵公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湖公園在濟南老城區的北部,有壹個由泉水形成的天然小湖——大明湖。大明湖水清,堤柳環繞,荷花亭臺點綴其間。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壹幅自然畫卷,沿湖亭臺樓閣,水榭長廊交錯。在湖的南部,有模仿清宣彤時期江南園林建造的偏僻的花園。
遠園內有曲橋、回廊、假山亭臺,十分雅致。被稱為“濟南第壹園”。湖邊假山上有壹座高貴的亭子,大明湖的景色壹覽無余。湖對面北岸的高臺上,有建於元代的米色亭子,從亭子向南望去,遠山近水,陽臺上有煙樹,都是畫。湖中的麗霞亭歷史悠久。
三、千佛山
千佛山位於濟南南部的東部,離市中心不遠。千佛山峰巒起伏,森林茂密,猶如濟南的天然屏障。是濟南三大景區(趵突泉、大明湖)之壹。千佛山古稱驪山,又稱舜耕山。相傳古時候,虞舜帝為民時,在驪山下勞作,名曰舜耕山。據史書記載,隋朝時期,佛教在山東盛行,虔誠的信眾沿山、沿墻雕刻大量石佛,修建了數千座佛寺,故名“千佛山”。沿著盤島西路往上爬,亭子旁邊有壹座唐懷亭和壹座古塔。據說唐朝著名的士兵秦瓊曾把他的馬拴在這裏。在半山腰,有壹座彩繪牌樓,即“七言九殿”廣場。登上亭子,靠欄桿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風光壹覽無余。千佛山上的石雕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於唐代,後為他人代建,規模日益擴大。寺門外西南上方的懸崖上,有“第壹密華”四個大字,每個約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60多尊隋代石佛,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很高。在千佛山的東面,佛慧山上也有石雕佛像。其中,主峰腳下有壹個龕,龕內有壹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俗稱“大佛頭”,是非常罕見的石雕。
風景:
◆佛教文化
1,萬佛洞。在北麓,1992於9月30日正式開通。展覽線路長達600多米,匯集了“莫高窟”、“龍門精粹”、“麥基館景”、“雲岡集”四大中國著名洞窟。經過藝術濃縮和重建,現已創造出28888尊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塑像,其中最大的臥佛長28米,洞外高65438。最小的只有20~30厘米。
佛教藝術從東漢傳入中國。經過勞動人民對其精髓的長期思考,它形成了壹種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殊風格。這些特點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這裏,我們可以看看北魏、唐宋時期的雕像。
2.位於興國寺南側的千佛崖是濟南早期的造像群,對研究我國隋代佛教頗有價值。
摩崖上有隋開帝七年(587)至開帝十五年(595)雕刻的130多尊佛像。極樂洞是雕像群中的主洞,中間盤腿而坐的阿彌陀佛,高3米,身後飾以佛光。右邊大勢至菩薩,左邊觀世音菩薩站立,高近3米,雕於帝皇十壹年(591)。其他的洞穴都散落在洞外的石壁上。
3.觀音園內有壹池,池畔聳立著陡峭的石頭,石質臥波,美輪美奐的石頭點綴其間。陰影縈繞,鳥兒歌唱。池水清澈見底,荷花開得鮮艷,金鯽魚嬉戲。裏面有噴泉,濺起珍珠玉石,彩虹反射陽光,蔚為大觀。站在荷塘中的是“白觀音”,高達13米,為觀音園中最大。水池四周有各種喬裝的觀音,端莊傳神。
4.觀音園內有壹池,池畔聳立著陡峭的石頭,石質臥波,美輪美奐的石頭點綴其間。陰影縈繞,鳥兒歌唱。池水清澈見底,荷花開得鮮艷,金鯽魚嬉戲。裏面有噴泉,濺起珍珠玉石,彩虹反射陽光,蔚為大觀。站在荷塘中的是“白觀音”,高達13米,為觀音園中最大。水池四周有各種喬裝的觀音,端莊傳神。
5.極樂洞東邊的黔婁洞。它有幾米深,折疊30%後呈長方形。它是人工挖掘的,類似壹個房間,面積20平方米,高兩米,就在原來坐像的正中間。
在洞穴的上端,有壹個石雕,上面寫著“黔婁洞”幾個大字。小字記載了黔婁子的生平事跡,意思是:黔婁子,周朝齊國人,隱居於此,挖石洞,未曾下山。他寫了四本書,叫做《黔婁子》,都是關於道教的。魯國公聽說他很有才能,就派使臣來聘他為丞相,他拒絕了。每次齊威王被打敗,他都來咨詢,黔婁給他壹個秘密消息,所以他轉敗為勝。
洞內營門石壁上還嵌有壹石碑,記載了子的故事:“錢為君子,蓋布被。捂頭就夠看了,捂腳才是最先看到的。有人(曾)說,“如果妳靠在妳的被子上,妳就會死。黔婁的妻子的壹天:“有足夠多的傾向,但不夠正確。”生而傾斜不是妳的本意,死而傾斜才是。這句話流傳至今,成為佳話。
6.興國寺,位於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東著名的香火勝地。據史料記載,明朝成化七年(1471),該寺毀於大火。成化四年(1468)八月三日,德宮官員蘇仙遊覽千佛山,見此情景深感慨嘆,於是捐資修建佛寺、僧房、廚房、糧倉。寺內有釋迦牟尼、大悲天、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四天王等塑像。寺門朝西,額前題有“興國寺”字樣,由中國佛教協會原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石刻對聯:“暮鼓晨鐘醒人間名利,借佛名之聲喚回苦夢迷”,為濟南書生楊肇慶所寫。門的兩邊,是二樓的鐘鼓。在寺廟入口的南側,有許多佛像雕刻在千佛崖的石壁上。自西向東依次為龍泉洞、極樂洞、天堂洞、財石坊、對花亭。
院內有彌勒殿、觀音殿、法堂、玉佛殿、禪堂。東側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及眾多羅漢。
7.公園內1996增加了18尊羅漢和壹尊臥佛,分別擺放在道路兩側和廣場上。
羅漢,佛陀的師父釋迦牟尼的弟子,受佛陀指示,活在世上,受他人供養,護持佛陀,利益田地。他們身懷絕技,有的降龍,有的潛伏猛虎,有的縛獅,有的捉妖,深得人們的敬仰。五代時,崇羅漢之風甚盛。
羅漢是梵文“河羅漢”的簡稱,其形象,出自唐代玄奘譯《法註》,是歷代藝術家根據佛教經典創作的,不達規模。外貌或老或少,或善或惡,或美或醜,想象力非常豐富,給人壹種藝術享受。
這些阿羅漢是:(1)杜賓·羅羅·波羅(2)卡諾·加拉瓦(3)卡諾·羅羅·波羅(4);(5)諾居羅(6)巴德拉(7)加利卡(8)。(13)因傑托,(14)瓦納波斯,(15)阿斯特,(16)朱查班托加,(17)加沙亞巴,(18)納達。
臥佛,1996 65438+二月落戶千佛山,位於盤山大道與通往萬佛堂的道路交界處。這尊臥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側臥像。它是花崗巖,長10米,重50噸。它橫跨東西,頭朝東朝北,右手放在頭上。它穿著壹件適合所有家庭的外套,臉頰豐滿。兩戶寬敞,頭上壹個發髻,兩個耳垂。他們的眼睛細長,胸前的飾物象征著吉祥。
8.龍泉洞位於興國寺西門南側高聳的石墻下。山風吹來,呼嘯而過,似龍吼,故名。清代詩人劉曾作《龍泉洞頌》詩說:“千尺滿巖高林,老龍總在洞口鳴。不知多少個夜晚是清明秋雨,是春寒水深。”
龍泉洞,洞上有篆刻石刻,由當代書法家任曉麓先生題寫。洞的東側與極樂洞相連。石墻南側,有壹尊佛像,閉目靜坐。下面有壹個小門,門內有壹個垂直的深潭,深達2米。水清澈見底,終年不幹涸。僧侶們過去常常從為遊客沏茶的地方汲取這種水。
9、
公園東西兩側是對稱的仿建築,高低錯落,虛實結合,和諧統壹,為彌勒勝利園增添了壹份久遠的古韻。彌勒勝利園的環境綠化實現了以形定景,因地制宜調整軸線,襯托主景,種植櫻花、梧桐、白松等樹種,使全園濃蔭遮蔽,綠草如茵,松柏潤澤,從而
泰山風景旅遊區包括幽區、開區、奧區、妙區、美區、美區六個景區。那麽,除了泰山在傳統登山路線上的僻靜區域,即從登山路的起點天門到南天門,其他的泰山景區都屬於泰山的背面。有兩條主線:
1.從火車站坐遊覽車到桃花源,再坐車或步行到桃花源,從桃花源坐索道或步行到岱頂。
2.從火車站坐遊覽車到後石屋,再坐索道或步行到岱頂。
泰山幽靜區是指中路旅遊區,是最著名的登山路線。從登山步道起點起,經過中天門到南天門,全長5.5公裏,幾乎都是步道。* * *有6290級臺階。
壹路上,景色幽深,峰巒轉折,怪石古樹多。主要景點有代宗坊牌坊、關帝廟、天門、孔子登上的地方、洪門宮、萬仙樓、鬥姆宮、石山谷、湖田亭、中天門、雲步橋、吳松亭、望民松、堆嵩山、夢仙祠、聖賢坊、石板盤。
泰山曠地區指的是西溪景區,是登山的西道。從大中橋有壹條盤山公路,可以直達中天門。此外,還有壹條蜿蜒的登山之路,兩邊是美麗的山峰、幽深的山谷、幽深的瀑布和潺潺的溪流。開區主要景觀有:黃溪河、長壽橋、無極寺、元氏天尊寺、範崖、天生寨、黑龍潭、白龍池。
泰山妙區從泰山幽區壹路崛起。十八個回合後,登上南天門,進入泰山奇妙區,即岱頂旅遊區。除了深切地感受大自然和我們的祖先留下的遺跡,我們還能真正領略到其他大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的偉大精神..苗族地區的主要景觀有:南天門、月關峰、天街、白雲洞、夫子廟、畢夏廟、唐末崖、玉皇峰、探海石、孫關峰、湛盧臺。
泰山奧體區是未來以十五為中心的景區,其特點是群峰雄偉,怪石嶙峋,古松風光旖旎,鳥語花香,雄偉壯麗。從泰山頂這壹奇妙的地方乘索道到後山即可到達。奧運區主要景點有:八仙洞、奶奶廟、單腳板、天柱峰、九龍崗、黃花洞、蓮花洞、遙觀臺等。更令人驚嘆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著名的鴛鴦松、臥龍松、龍飛松、姊妹松、燭焰松等如珍珠般鑲嵌在色彩斑斕的巖石中。
泰山裏區是泰山山麓和臺城旅遊區,是不用爬山就能感受泰山之美的地方。其主要景觀有:雙龍池、藥殘亭、岱廟、岱宗坊牌坊、王牧池、關帝廟、趙普廟、五賢廟、漢明堂、三陽關以及不斷開辟的新景觀。
泰山秀曲山主要包括桃花峪景區和櫻花圈景區,位於泰山西麓。桃花峪幽深幽美,景色奇妙。而且有索道直達主峰。櫻桃圈離城不遠,鳥語花香,溪水潺潺。秀曲是泰安人度假休閑的好地方。如果遊客有足夠的時間,他們必須去。桃花源景區主要景點有三叉尖、老虎谷、彩岱溪、後宅門、五道仁安、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