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不願意,也很遺憾,但是我們需要以壹個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初試的分數。畢竟分數就是那個分數,這是鐵壹般的事實。人生漫漫,出路不止壹條。
以“正確的態度”面對這個事實意味著什麽?
很多同學特別容易不自覺地從壹個事實滑向壹個觀點——因為成績差,就得出這樣的觀點“自己很窮,是個沒有天賦的笨人”,或者“考研形勢不太好,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但事實就是事實。以正確的態度接受事實,意味著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的學習能力、天賦和過去的努力,從而陷入深深的自卑和自責,也不要輕易用考研形勢嚴峻、錄取率越來越低等外在理由為自己開脫。
前者態度太重,會讓妳原地踏步,甚至逐漸失去學習生活的活力;後壹種態度過於輕佻,采取埋頭沙灘的鴕鳥戰術,為自己找借口以獲得內心的平靜。以上兩種都不是“正當正當”的態度。
考研的結果就像秋天農田裏等待收割的小麥。收成取決於前幾個季度農民的勞動。俗話說,“壹分耕耘,壹分收獲”。考研成績不理想,要做到兩方面的平衡:壹方面接受既定的失敗事實;另壹方面,不要失去向上的動力,而是反思自己,找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是因為政治科目的疏忽嗎?考試時時間分配是否不合理?還是上了考場壓力太大,心態崩潰了?如果能恰當地區分“事實”和“觀點”,不僅能接受自己考得不好的事實,還能冷靜分析失敗的原因。那麽,“這壹次”的失敗已經明確指出了我們自身的壹些不足,也指明了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如果我們做到了這壹點,那麽這次失敗只是我們指出自身不足,明確努力方向的壹個“跳板”。
輕裝上陣,重拾信心。
正確接受考研失敗的事實,應該怎麽做?
調整心態,輕裝出行,重拾信心,重新規劃興趣。
經歷過考研的同學,大概都能深切體會到其中的艱辛。相對於高考,考研的獨特性更加突出。考研是壹個人孤獨的奮鬥。很多同學在本科學習後,會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壹個初步的認識,定下考研的目標學校,找真題,找專業書,規劃和開展學業。考研的整個過程都是自己做壹些事情,很少像高考壹樣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註和支持。從“壹切靠自己”的角度來看,考研的過程無異於壹場真正的“成人禮”。第壹次為自己打算,為自己努力,為自己負責。但是考研成績並不理想。在接受事實的基礎上,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誌向,找到考研的初心。
有些同學可能認為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壹勞永逸地解決自己面臨的所有問題。這種認為壹旦他們達到某個目標,壹切都會好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要知道,研究生是很辛苦的,大部分都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閱讀大量的文獻,還要花幾周的時間做課程報告,收集資料,做實驗,寫論文。所以,在選擇報考研究生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困難和挑戰。
有些同學決定考研是為了逃避就業壓力,或者只是抱著“騎驢看馬”的心態去嘗試壹下。目標不夠明確,就會缺乏行動,目標不夠純粹,行動就不會持久。畢業階段伴隨著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讀研的決定不應該是逃避就業壓力的不得已而為之,而應該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應該選擇這種方式來提升自己。
這樣,考研失敗也可以成為壹個反思自己的機會,讓自己誠實面對決定考研的初心。如果妳對考研想的足夠清楚,即使失敗兩三次,也可以繼續準備明年的考研;如果妳想的還不夠清楚,如果這次失敗了,那就盡快放棄考研,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或者是為了飯米而工作,找壹份賺錢的工作,自立於社會。
本科畢業準備考研究生的同學,大部分都是23歲。這個階段最根本的是廣泛探索,多方面探索,確定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敘述了自己的經歷,“立誌學十之五,立三十”。誌向是頭腦有去的欲望,有去的欲望的壹種狀態。站著是為了建立壹些東西,而不是後退。孔子告訴我們,30歲之前,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有的同學可能二戰或者三戰考研,但是都失敗了。慢慢的,我的內心開始焦慮不安,感覺自己比同齡人落後了很多。但正如北京大學教授李夢所說:“最優秀的人關心最根本的問題,而不是最緊迫的問題。”如果妳真的能在兩三年內找到這個興趣,探索出自己最根本的東西,那就不會比同齡人慢,只會更快的接近妳的目標。
所以,相對於找到自己的興趣,考研失敗並不是壹個非常重大的挫折——如果我們足夠警醒地反思,考不上研究生,可能會給我們提供壹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我們認清自己,明確建立自己的興趣。
擁抱希望也是擁抱未來
“走了半天萬裏,和尚躺尼姑庵,初老”。考研只是壹種體驗。除了這種體驗,還有壹種浩瀚壯闊的人生。蘇軾壹生坎坷,屢遭貶謫。晚年自嘲“行於萬裏”。但他把這種坎坷的人生提煉成了多彩的人生,鑄造成了壹首被照亮了千百年的詩。可見,如果我們能夠正視考研失敗,積極調整心態,努力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堅決投入到新的生活中,開始行動,我們壹定會收獲更加精彩的人生。
職場上可能的職業選擇太多了。比如體制內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政策性崗位的公開招聘選拔,體制外無邊無際的企業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渴求,還有註重市場細分、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專精創新”中小企業,“互聯網+”時代新產業、新企業、新職業蓬勃興起。有了自主創業、自由就業、靈活就業,就可以充分選擇自己熱愛的、適合的、能做的、需要的,按照需求匹配的基本原則,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雖然名校背景、高學歷在求職中可以有壹定的優勢,但壹旦進入專業軌道,能否在特定崗位脫穎而出、順利晉級,不僅取決於當下,更取決於學歷文憑背後的附加值和個人綜合素質。
從長遠來看,壹個人在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執行能力、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團隊合作、抗壓能力、責任感、敬業精神、忠誠度、心態、聲音、狀態等方面的軟實力,才是職場“打怪升級”的通行證和助推器。
考研失敗了應該繼續做什麽?
調整並消除泄漏
如果第壹次選擇失敗了,我們的母校可能是最能接受的(也可能不是),剩下的要麽是比我們母校差壹點的學校,要麽是競爭激烈需要用極端的手段,要麽就是我們很幸運。
反正我還是希望童鞋運氣好壹點,爭取好壹點的學校。同學們壹定要記得在第壹次誌願復試後盡快關註調劑。不管考得多好,都要做好準備,打電話給相關學校的招生辦和研究生辦,動用壹切相關資源去問。
再戰考研
第二種是二戰或者N戰,應該也很常見。就像高考失敗壹樣,考研也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對於復戰,其實可以嘗試壹下。只要做好心理準備,分析前壹年的不足,復戰成功的幾率很大!
有幾種準備,壹種是心理準備,壹種是經濟準備。其實這兩種經常交織在壹起,我真的很難去開導他們。
首先要認真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是不是復習不好,效率不高,還是方法不對,是專業課還是公共課,是不是受其他因素影響。我要認真的審問自己,否則不知道這壹步就別想走下壹步。
至於家長,得到他們的支持,告訴他們以上的問題。可能他們會覺得孩子真的長大了,現在支持孩子考研的家長越來越多了。畢竟就業環境不是很樂觀。所以不可戰勝的,永遠不要放棄妳的理想和希望。還有壹邊工作壹邊準備二戰的童鞋。確實很難,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很辛苦,但是在工作的同時要記住自己的初衷!
在選擇考研之前,壹定要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無論是業余時間復習還是脫產復習,考生都必須花3-5個月的時間集中進行系統復習。過於分散的復習方法效果不好。
參加春季招聘
考研成績出來還早。如果進入復試無望,可以抓緊時間準備春招,寫壹份簡歷,借鑒已經找到工作的同學的求職經驗,找到自己的求職方向,同時適當“撒網”。不要錯過任何壹個妳認為不錯的求職機會。
有時候換個環境想想未來也不壹定是壞事!也許妳求職成功後可以在職場闖出壹片小天地,不用考研。
值得註意的是,春天的把戲就要開始了,春天不開始!去年最早的春招是65438+2月28日提前獲批的格力春招。
*戳下方獲取預測開始時間——馬上批量千企春招。收到後就可以根據企業的招聘節奏準備春招了。
準備省考公務員
受疫情影響,部分省份聯考時間也有所推遲。很有機會做幾套卷子或者突擊補習班。這壹兩個月順利通過筆試的人很多。
從歷年的經驗來看,很多同學在大四的時候都在準備考研和考公務員,但結果是大部分都是兩敗俱傷。
所以考生在做決定之前壹定要集中精力做壹件事。近年來,也有考生在考研失利後選擇專門考公務員,但在考前壹定不能盲目。
很多考生都在猶豫是馬上考公務員,還是工作幾年再考。除非某些職位明確規定了工作年限,否則考生應立即做出決定。壹旦決定,就要壹氣呵成的投入到備考中去,因為考生此時剛剛走出校園,學習能力比較強,成功的概率比較高。考生接觸社會的時間越短,可塑性越大;進入社會越久,欲望、動力、效果越差。
出國留學
其實出國考研可能相對容易壹些,前提是英語能應付過去,本科的時候GPA還可以。也許出國讀研的過程並不輕松,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抓緊時間,不要再浪費時間,趕上申請的末班車。
近年來,考研綜合錄取率壹直保持在30%左右。而且幾乎所有的研究生錄取都有多個固定的最低錄取分數線,考生總分不在該線以上或者有單科,就意味著落榜。相反,國外的研究生錄取方式更加靈活,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壹些國內考研失敗的考生也可以申請國外的名校。正因為如此,近年來,越來越多考研失敗的考生轉向出國留學,實現自己的考研夢想。
最後,我們想說,有時候選擇很重要,但有時候沒那麽重要。要知道,成功的路有千萬條。
並不是說考上研究生就壹定能讓人生順利很多。只是壹個平臺,壹個門檻,壹次經歷,所以如果妳真的考研失敗了,也沒那麽可怕。我覺得與其說是遺憾,不如說是遺憾。
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不要輕易質疑自己,不要浪費時間自怨自艾。人生有很多路。希望以上選擇能給妳壹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