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鹽城為什麽叫鹽城?是鹽的產地嗎?

鹽城為什麽叫鹽城?是鹽的產地嗎?

以鹽命名,歷史悠久。

西漢元壽四年(公元前119年)郾城設杜妍縣。那時候到處都是鹽亭。

田野裏,到處都是鹽河,“瀆”就是鹽河的意思。公元7年(公元411),東晉皇帝伊改稱郾城縣,因“鹽場繞城”而得名。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沈澱,鹽城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氣息。古代以盛產“淮鹽”而聞名,古稱“懷壹之地”。早在戰國時期就有“烹海為鹽”之說,《史記》載“東海免海鹽”。秦漢時期,“煮海為利,過運河為運”,已成為漁鹽繁盛之地。唐代只有“東南富庶,半出邊陲”的淮南鹽場鹽城“鹽亭壹百二十三家”。在湯寶英統治期間,有海陵監和鹽城監,他們每年煮鹽超過壹百萬萬石。當時,鹽城已經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是名副其實的鹽都。在各地的地名中,還有壹些與鹽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名稱,如團、竈、宗、土、倉等。“團”是鹽區生產組織和竈戶“采炒”的生產形式。每個鹽場有幾個組,每個組又有幾個廚戶。舊時以團為地名命名,多分布於古淮南鹽區的東臺、大豐等地,如七家團、南團、西團、新團、北團、邊團等。目前,大豐西團鎮仍保留著地名與“團”有關的18個村、48個自然村小組。“竈”是人們炒鹽的重要設施。中國有頭竈、三竈、四竈、六竈、沈藻、南神竈等六個鄉鎮,85個村、368個自然村小組也以“竈”命名。“將軍”是鹽場人民共同生活的單位。明初大規模“洪武放逐”,移民來到大漠海濱燒鹽。為了管理分散在沿海的炊事員,有若幹地方井然有序。清朝嘉慶年間,東臺福安鹽場共有30位總經理。時至今日,沿海鄉鎮名稱仍保留著“將軍”、“將軍”、“將軍”等名稱,全國有7個村、37個自然村小組以“將軍”命名。“倉”,即鹽倉,以死牡丹聞名的亭湖區便倉鎮,曾是鹽場臨時倉儲所在地。還有東臺的三倉鎮,以“倉”命名的11村和18自然村小組。“陀”是明末清初烹鹽的主要生產工具之壹。類似鐵鍋,比鍋略淺,直徑三尺,深3-4寸。中國以“托”命名的鄉鎮有東臺的草托鎮、大豐的盤陀鎮等。全市還有6個村、13個自然村小組以“陀”為地名。此外,炒鹽用的鍋鐵和腌制用的皂角都體現在地名上,如濱海縣的鐵盤洋和潘甜,響水縣的皂莢和皂莢。

資源豐富,生態獨特。

鹽城是江蘇省最大的城市。全市總面積1.5萬平方公裏,其中耕地7737平方公裏,河流湖泊1.3萬多平方公裏。

海洋和灘塗資源非常豐富。沿海灘塗總面積4550平方公裏(含輻射沙洲),其中潮上帶1.677平方公裏,潮間帶1.610平方公裏,分別占全省的75%、64.6%、60.8%。屬於東臺、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等縣(市)的沿海灘塗,近期可供開發利用面積1300平方公裏。目前,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區還以每年10多平方公裏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稱為“黃金海岸”,是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儲備資源。

這個沿海港口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鹽城海域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海岸線總長582公裏,占江蘇省的56%。海域面積18897平方公裏,其中內水面積12144平方公裏,領海面積6753平方公裏。近岸海域是中國唯壹沒有赤潮的內陸水域。沿海的陳嘉港距連雲港27海裏,距日照港59海裏,集疏運條件優越。是二類航道,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大豐港位於青島港以北265,438+00海裏,連雲港65,438+020海裏,長崎港以東460海裏,釜山港以南465海裏,臺灣省基隆港620海裏,上海港280海裏。它已被國家規劃為對外開放的壹類口岸。濱海港口位於江蘇沿海中部,連雲港和長江口內,與日本和韓國隔海相望。-10米等深線最近的離岸位置為1.215海裏,深水直通大海,可建565438+萬噸級碼頭泊位,是江蘇省最好的沿海斷面之壹。射陽港現擁有五個千噸級碼頭,並開通了集裝箱內陸支線,年吞吐能力達五百三十萬噸。目前,射陽港已與沿海24個港口通航。

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已探明油氣儲量達800億立方米,預計總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最大的陸上油氣田。沿海和近海約有65438+萬平方公裏的黃海儲油沈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沈積盆地第二位,具有廣闊的勘探開發前景。

農產品資源優勢突出。鹽城是江蘇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建成國家商品糧基地縣8個,優質油料基地縣1個,優質棉花基地縣6個,海洋和動植物資源豐富。糧、棉、油、桑、果蔬、禽、蛋、魚等主要農產品種植規模和總量均居全省首位。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居全省第壹,全市4個縣納入省級農產品產地認證;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省級認證的種植面積212畝,畜牧面積87個,畜禽17.99萬頭(只)。新建5個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6個省級外向型農業生產基地。獲批10.2萬畝有機食品基地2個,2.2萬畝綠色食品基地6個。全市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稱號的產品有179個。

人力資源豐富。鹽城是江蘇第二人口最多的城市。目前,城鄉勞動力總供給為392.44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272.02萬人。654.38+28.9萬農村勞動力就業,其中勞務輸出79萬人,出國2.05萬人。剩余勞動力84萬,可輸出50萬,其中有特殊技能的2654.38+0萬。可供出口的勞動力資源中,大專以上學歷2.6萬人,高中(含中專、技校、職校)學歷26.5萬人,初中以上學歷20.9萬人;中級以上職業技能人員5.8萬人,初級職業技能人員14.8萬人。

生態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全市對外開放景區40余處,其中省級文保單位15處,3A級景區2處,2A級景區1處,省級景區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城市東部擁有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濱海濕地,已被列為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正在規劃建設“東方濕地之都”。濕地保護區擁有世界上第壹個野生麋鹿保護區和國家珍稀鳥類自然保護區,是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目前,大豐野生麋鹿保護區共有麋鹿種群600余只,其野生種群總數、繁殖率和成活率均居世界第壹。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每年有超過1200只丹頂鶴來此越冬,占世界野生種群的60%以上。城市西部位於何麗霞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裏。是典型的瀉湖濕地,民風淳樸,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原生態環境保存完好,被譽為“金壇銀當”。鹽城濱水濕地還擁有長200公裏、寬140公裏的淺海輻射沙洲,面積超過65438+萬畝的濱海林場和遼闊的濱海草原,集藍天、大海、沙灘、森林、草原、珍稀動植物於壹體,擁有與基巖海岸、沙質海岸截然不同的濱海風光。鹽城不僅資源豐富,生態獨特,而且民俗文化也獨具特色。鹽城是淮劇的發源地,被譽為“淮劇之鄉”、“小劇種之鄉”、“現代戲曲之鄉”。鹽城也是中國三大半雜技之鄉之壹,在雜技資源、教育培訓、人才隊伍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和名勝古跡。市區內有南宋宰相盧秀福祠堂、明末書法家宋曹故居等人文景觀。大豐市白駒鎮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故鄉。東臺西溪有北宋宰相範仲淹的“讀書堂”,亭湖有北宋宰相姬扁種的“死牡丹”。近代著名外交家喬、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胡喬木的故鄉也在鹽城。

革命老區,白河新城

鹽城是革命老區。“皖南事變”爆發後,中央立即在鹽城重建新四軍司令部。此後,中央華中局、軍委新四軍分局、華中黨校、抗大五分局、陸毅華中分局、江淮銀行等組織相繼在鹽城成立,鹽城迅速成為華中敵後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劉少奇、陳毅、黃克誠、蘇羽、葉飛、張愛萍、洪學智、曾山等許多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裏戰鬥過。擁有全國規模最大、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軍紀念設施。現在有紀念館,紀念塔和泰山廟,重建的軍部舊址,新四軍和八路軍駐紮在大豐白苴的紀念碑。

鹽城位於蘇北麗霞水網地區。市區河流縱橫交錯,蜿蜒曲折,數量眾多,水鄉特色顯著,被稱為“百江之城”。流經市區的主要河流有信陽港、蟒蛇河、串場河、皮岔河、小洋河、通榆河,是鹽城市主要的生態水脈和生態廊道。亭湖區的大洋灣作為市中心最重要的濕地,正在規劃建設大洋灣休閑旅遊度假區,包括大洋灣森林公園和水上公園。新壹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後,鹽城將以高速公路和主要河流為界劃分為六個區域,形成典型的水網城市格局。通過濱水區的開發和景觀建設,增加親水場所,與“人、水、城”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