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進入保險行業壹年的歷程和感受——寫於2065438+2007年7月

進入保險行業壹年的歷程和感受——寫於2065438+2007年7月

記得去年7月22日在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河源中心支公司的工號。轉眼壹整年過去了,我對保險和保險行業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這篇文章,回顧壹下進入保險行業壹年的歷程和感受,希望對初入保險行業,有意進入保險行業的朋友有所幫助。

為什麽要進入保險行業?

首先說壹下我們為什麽選擇保險。去年年初想給孩子買份保險,就找了個平安的老鄉。聯系上他後,他讓我們轉到太平。壹開始沒聽說過太平公司,以為是太平洋。這位老鄉科普之後我才知道太平公司的背景和歷史。

在和這位老鄉、當時太平人壽河源支公司個險部的彭經理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太平剛剛進入河源市場,就隨口問了壹句能不能兼職。

因為這幾年壹直想著轉型,在職場上遇到了壹些瓶頸,老婆的女裝店生意也不如以前了。同時我很看好保險行業的前景,因為我研究過股票,發現保險行業的目標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都很高,而且我發現這幾年身邊的人都開始買保險了。彭經理說目前可以做兼職,有興趣可以試試。

我壹直在和老婆討論要不要去做兼職。我老婆壹開始不同意,因為孩子太小,當時才壹歲。做兩份工作意味著花在家人身上的時間太少了。後來經過反復溝通勸說,老婆同意讓我試試。

同時在網上查了很多關於保險行業的資料,包括中國和發達國家的保險密度和深度,英美等發達國家的保險業態(英美的保險銷售主要是保險中介),中國近年來對於保險行業的促進政策等等。期間也和太平人身險部經理、總經理談過幾次。我被太平的三高文化吸引,決定先去太平試試兼職。

順帶壹提,當時我也考慮過直接去找保險中介,因為我相信未來保險銷售壹定會以中介(保險經紀或獨立代理)為主。這是趨勢,只是時間問題。只是樊華河源只有壹家保險中介,對樊華的壹些觀念確實比較排外,而且我覺得在河源,現階段絕大多數人還不能接受保險中介這個新生事物,保險中介的培訓也比保險公司弱很多。綜合各種因素考慮,考慮嘗試先去太平。

記得去年6月太平上海分公司的黃從太平離職,去保險超市(中介)工作。後來,我得知黃去了大同。當然,這是後話。

去年7月-10:兼職3個月。

從去年7月底到10結束,我壹直在兼職做保險。畢竟我對這個行業或者太平人壽不是很了解。畢業後壹直在電廠從事技術管理工作,沒有做過銷售工作,所以不敢這麽輕易辭掉電廠的工作。

期間利用業余時間了解了太平等公司的產品,也了解了香港的保險產品,包括如何說實話,新保險法的兩年不可抗辯條款是怎麽回事。

同時繼續了解保險行業。在此期間,我了解到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後,保險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2015年廣東省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也了解到美國的保險資產占其金融資產總額的40%,英國為38%,中國不到5%。

因為我是兼職,剛進入這個行業,所以前期沒有做單。7月底太平在賣薛平保險,我就直接給河源當地幾十個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朋友發微信語音,告訴他們我來太平做兼職保險,可以找我幫孩子買薛平保險。最後,只有秋蘋獨自買下了它。

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感到壹點點挫敗感,認為這很正常。

9月份的時候,壹個深圳的朋友,之前見過壹次面(這個朋友對我很重要),在微信上問我能不能幫他做壹份保險計劃,然後我就壹直在微信上和他聊各個公司的主力產品的優缺點。當時新華的多貝寶剛剛上市,非常喜歡這個產品。此外,香港友邦保險的嘉峪關證券也非常好。這位朋友最終選擇了先配置太平的部分重疾險,再配置壹份。

5438年6月+10月,我參加了惠州的壹個全日制培訓班。關於要不要做全職保險的問題,我和很多學員以及壹些導師聊了很多。國慶回老家也和壹些同學聊了很多。我對保險業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也覺得太平人壽以剛剛進入河源市場為契機,覺得要全力以赴做好保險。我在妻子同意下辭職了。

四個月全職在太平

在太平全職工作四個月,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今年6月5438+2月,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保險公司開門紅)重點銷售年金保險,6月5438+2月重點銷售健康險,6月5438+10月回老家。這四個月下來,我的業績和組織發展都做得不錯,團隊也發展到了20多人。當然,這主要取決於公司的支持。我還參加了準經理培訓,經理晉升培訓,PTT培訓等等。

通過這四個月,我了解到了保險公司的運作模式,基本是兩個月專註於產品銷售,然後加員1個月,然後循環往復。當然,有時候我們專註產品銷售1個月,然後我們會增加員工數量1個月。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采用的是代理人制度,沒有門檻。其實就是典型的直銷體系。直銷體系的壹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不斷增加員工數量。團隊人數越多,組長的收入自然就越高。

我不評論這個系統的優缺點。我只能說,我不喜歡像很多主力公司宣傳的那樣把大家都帶在身邊,因為我覺得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保險。看到壹組數據,在保險行業,壹年留存率約為10%,三年留存率在3%-5%之間。

決定改造第三方

這期間,發生了壹件事。我的第壹個客戶,深圳的壹個客戶朋友給我打電話,說我現在沒有那麽客觀了。我的朋友圈只會說太平的產品最好,太平的服務第壹。他問我太平的產品真的有那麽好嗎!他還告訴我,他選擇我是因為他覺得我會比較分析各個公司的產品。而且我也感覺這個客戶朋友沒有以前那麽信任我了。

我開始反思。我覺得單個保險公司很難根據客戶的需求找到性價比最高的產品。我想這也是英美的保險銷售被第三方主導的原因。對於已經有保險概念的消費者來說,只有通過經紀人才能配置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保險這種商品和普通商品有很大不同,因為理賠是否理賠完全是根據保險合同的條款,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監管非常嚴格。退壹步說,即使壹家保險公司真的破產了,也會有其他公司接手。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的保險利益是受法律保護的,在合同中白紙黑字約定可以理賠。如果合同裏沒有這個責任,即使公司很大,也不會賠付。

3月份主推健康險的時候,大家都說4月份1號重疾險會漲價,但是我覺得不可能漲價,以後產品會越來越好。我認為漲價是用來誤導消費者的。就算這期間表現很好,4月1之後消費者發現沒有漲價會怎麽想?另外,公司宣傳的重疾險真的適合所有消費者嗎?

於是,3月下旬,我決定從保險代理人轉行做保險經紀人,去深圳發展,因為珠三角深圳的金融最發達,深圳的保險中介市場比河源發達很多。經紀人才能真正做到客觀、中立、專業,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站在客戶的角度從市場上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這個行業走得遠。

順便說壹句,並不是說所有的經紀人和獨立經紀人都能做到客觀、中立、專業。檢查中發現,有些經紀人或獨立代理人其實是在賣狗肉,有些保險中介也是這樣。

同時,也有代理商嘗試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配置產品,但難度很大,因為單個公司的產品是有限的,市場上任何類型的產品都沒有哪家公司的性價比最高。這時候這些特工會很痛苦。

從4月初開始,我開始考察深圳幾個壽險行業的幾個主要壽險中介機構,包括明亞、李永達、大通和樊華。客觀來說,這些保險中介都是優秀的公司,有明亞的情懷和專業,有李永達的專註和MDRT的高產出,有大通的創新,有樊華的金控平臺。

對於代理人制和經紀人制(或獨立代理人制),兩者各有優勢,對於保險觀念不強的人,代理人更有優勢;對於保險觀念強的消費者,經紀人更有優勢。而且我也尊重同行朋友的選擇,就像我不適合做代理,有些朋友也不壹定適合做經紀人。

獨立財務顧問(保險+投資)

在考察過程中,接觸到了美國等發達國家流行的獨立理財顧問。獨立理財顧問獨立於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做全方位的理財規劃和財富管理。美國超過50%的財富管理市場是通過獨立的財務顧問完成的。

直覺告訴我,這是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趨勢,因為保險、基金、信托等。都是很專業的東西,而消費者更希望身邊有人幫他們進行全方位的資產配置,而且從全方位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會更客觀,不局限於保險或者基金。

而且做全方位的資產配置是我的愛好,同時也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2011開始涉足比特幣的,也在動員身邊的人購買。2014-2016數字貨幣熊市三年後,我在2016。

在我的第三方理財規劃群裏,壹個月前推薦客戶關註的股票,現在已經漲了十幾個點。當然,對於壹般人來說,我還是會推薦定投指數基金。我不想證明自己,但我想說,全方位的財富管理確實能發揮我的優勢。

在此期間,我了解到何等人也在近兩年開始在滬成立獨立的財富管理公司。何早期是平安在滬負責人,後參與籌備太平人壽復牌,長期擔任太平人壽總經理。從平安到太平,跟隨何博士。廣州友邦保險資深人士李源等人在廣州發起成立安迎財富,也是獨立的財富管理。我覺得這些行業的轉型也代表了行業的發展趨勢。

第三方保險平臺我最終選擇了國內壽險行業第壹家保險經紀公司明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明亞的情懷和格局,也高度認同明亞哥哥劉亞飛的理念。7月份,有幸聽了壹位師兄的分享。有個兄弟說,不管和誰打交道,都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非常贊同!

第三方投資平臺還在考察中,非常歡迎有相同想法並立誌加入這個行業的朋友壹起考察、探討、交流。

以上是我進入這個行業的原因,進入這個行業壹年的歷程和感受,以及對保險乃至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趨勢的壹些看法,希望對壹些新人和打算進入這個行業的朋友有所幫助。

後記:

另外,截至6月24日110,1號股票(7月5日起),2號股票(7月31日起)漲幅50%,3號股票9月介入,10號股票。當然,我是反對推薦股票的,主要是推廣價值投資理念,探索投資思路,提高投資能力。

通過兩年的摸索,我的被動獲客體系越來越成熟,在2019達到了明亞峰會特別會員(國內只有20多人)。至於這兩年我是如何探索被動獲客系統的,妳可以點擊這篇文章:

我是怎麽從賣白變成銷量第壹的?mp.weixin.qq.com

鄧楚敏:東南大學學士,中山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山治財富管理中心創始人,明亞保險經紀公司高級合夥人、高級銷售經理,明亞峰會特別會員(全國僅20余人),COT會員(2065 438+09 5次MDRT),職業投資人,擅長社群運營、個人品牌、資源整合、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