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假設,但也不是不能分析。
先看人,先看德。諸葛亮完全可以從“道德”方面碾壓司馬懿,所以應該沒有懸念。讓我們看看,劉備在永安病重的時候,把國家托付給諸葛亮。據《三國誌·卷三十五·蜀誌·諸葛亮傳》:“汝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天下,終成大事。繼承人可以增補的,增補;如果是無能的,可以自己拿。”如果我的兒子劉禪是塊料,請幫助他;如果他真的磨人,妳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諸葛亮為此在他身上下了壹番功夫,然後用盡全力,活活累死了自己。死後家裏沒有留下錢,只留下800棵桑樹和15公頃土地留給後代。
再看司馬懿。他也是大魏國壹個值得信任的官員。後來當局費盡心機,裝病示弱,卻突然發動高平嶺事件,獨攬大權,擡高魏室。雖然自己沒有登基,但基本上為後人篡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比如明代學者、著名反清大臣黃道周說:“晉朝以後,皇帝都留下了。”據《晉書》記載,曹操曾提醒曹丕:“司馬懿作為非人之臣,必須預見妳的家事。”這個人以後肯定會做出以下的冒犯行為。可惜曹操既然看透了司馬懿的本性,為什麽不殺了他?
面對皇帝的寶座,壹個是光明正大,什麽都不給;另壹種是遵守規則,全力偷竊。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諸葛能夠碾壓司馬的第壹個方面。
第二,看天賦。天賦很難判斷,兩者在壹個國家是不壹樣的,但我們可以從他們崛起的軌跡來觀察。今天,我們盡力分析如下:
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被劉備求出山。他出山後,被倚重為軍師,壹切從軍中學起。剛滿26歲的諸葛亮,年輕時就以才華出眾而聞名。
司馬懿比諸葛亮大兩歲。雖然從小聰明博學,但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他才在29歲時被曹操任命為文學評論家。這個品級不高的低級官員,主要負責管理學校,教導弟子,還負責郡內的教育禮儀,和主簿、都督、五官之類的人混在壹起。
02
諸葛亮很快走紅。208年,初遇孫權,促進聯盟,赤壁大敗曹操。後來他給劉備出了平定荊南四郡的方案,被任命為“武將”。這個職位是劉備專門為諸葛亮設立的,主管軍政,權力很重。堪稱壹人之下,萬人之上。
隨後,劉備勢力迅速擴大,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於211年進入益州。214年,諸葛亮率軍攻克巴東,在成都與劉備會師,劉璋被迫出城投降。諸葛亮隨後被任命為總軍師,在左將軍府任職。
“將軍軍師”也是劉備獨創,當然和曹六品中的雜稱“將軍軍師”不壹樣,因為他也“管理左將軍的事務”。“左將軍”是漢獻帝正式任命給劉備的壹個稱號,相當於“大軍區司令”,軍銜高於四將軍。按照朝廷制度,可以治理事務。劉備還把“左將軍府”的日常事務交給了諸葛亮,可見他的高度信任。
這期間司馬懿壹直處於休眠狀態,直到215年曹操攻克張魯。36歲的司馬懿隨軍出征。他應該是個參謀什麽的。簡而言之,他能夠和曹操對話。張魯被平定後,司馬懿曾向曹操獻計,說劉備在益州就要挨打,曹操不聽。
217年至219年,曹操與劉備在漢中對峙,諸葛亮為總政,調度有方,劉備在漢中大獲全勝,遂有漢中王之稱。
219年,司馬懿也被提拔,成了太子的私生子,奉命輔佐魏太子曹丕,是個粗腿。這個“太子的私生子”不過是個鄉紳,“五人,秩六百石”,同時擔任此職的多達五人,而太子* * *舍人先生掌管東宮禁令,糾正違規不足,訓誡侍從,打文書。雖然他的官階不高,但好在曹丕非常信任他,連曹操讓他提防司馬懿的建議都充耳不聞。
此後,司馬懿被提升為軍事司馬。這個職位在漢朝是將軍的官員,薪水增加了不少。“千石”是壹個分水嶺。年收入超過1000石的官員甚至混進了“高倩”的行列,就像丞相長史、傅長史、的鐘誠壹樣。
03
雖然步入了“高倩”的行列,但與此時的諸葛亮相比,還是個菜鳥。曹操在這個時期給諸葛亮寫過信。如果諸葛亮投奔了曹操,郭嘉、於迅、荀攸早就死了,程羽、賈詡都老了,蔣濟和司馬懿壹樣還沒出山。很有可能是諸葛亮在倚曹操為股臂。而且以諸葛亮批判的眼光,妳能看到魏延腦袋後面的反骨,卻看不到司馬懿的反骨?在萌牙的狀態下壓制他並不難。
220年,曹丕即位為魏,司馬懿任河津閣侯,調任丞相長史,輔佐丞相管理文書。這是平調,因為工資沒漲,職級還是千石。雖然是最低的爵位,但是晉升到爵位並不容易。曹魏排名在之上的有九位,包括王、公、侯、伯、子、公、縣侯、鄉侯和。
這年11月,曹丕“禪”了漢獻帝,登基,成為魏文帝。司馬懿當即被任命為尚書,不久又被調到督軍、禦史鐘誠,被任命為安國鄉侯。這壹次,是官員,也是騎士。
據《漢·關彜》:“尚書,二千石事”。“督軍的建議”是軍隊的官員。曹操曾將“禦史中的成”改為“龔正”,負責糾正官員的朝臣。
公元221年,司馬懿升任中佐,尚書右仆。史忠是魏國的加銜官員,但其職責與秦漢時期不同。他雖然還在附近,但不做雜務,是壹個明確而重要的官員,準備顧問,與便騎侍從壹起處理。東漢時期,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所有對君主負責的政令之首。尚書仆射是尚書階的副手。左仆射有權糾正百官,權力大於右仆射。大臣不在,左右仆從為省主。
這壹年,劉備也趕緊叫了壹個皇帝,國號“漢”,諸葛亮被封為丞相,記載歷史,放假。
魏國人才濟濟,應該比蜀國更難攀,司馬懿也終於擠進了權力中心。三年後,奉命鎮守許昌,改封為鄉頭,轉軍,留節,並添事記史。
“伏軍”即伏軍將軍,是魏文帝專門為司馬懿設定的壹個將軍名。秦漢時期的“賜物於民”是在諸侯、將軍的行列中增加官員,為皇帝服務,準備謀士與他們打交道,參政議政。“記錄歷史”,“記錄”的意思是做歷史臺的總經理。權力又高又重。“假節”就是“借”的意思。“假節”是傑夫,相當於“方上劍”。皇帝把“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以威懾壹方的朝臣。舉行節日的人可以殺中級以下的官員,違反軍令的可以砍頭。當臣子的任務完成後,祭典被收回。
04
司馬懿雖然也成了魏國的重臣,但地位還是比不上蜀國宰相諸葛亮。直到226年率軍擊退吳軍,被任命為驃騎將軍,軍權才被正式掌控。
古代的壹個將軍頭銜,工資相當於將軍,職位與三公相同。從漢朝到三國,軍號泛濫,但壹直是大車護衛和四征最高。
230年,魏明帝的曹操決定進攻蜀國,提拔司馬懿為大將軍,並增加大都督和假黃閱。當了將軍才成為名正言順的最高軍事統帥。
“假黃閱”,黃閱,用黃金裝飾,為古代皇帝所用,作為後世的禮儀儀式。把黃閱借給大臣意味著代表皇帝行使征服權。
威風是夠了,但這次遠征是徒勞的,被壹場大雨潑了回去。
之後諸葛亮開始和走上前臺的司馬懿競爭。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圍祁山。司馬懿西移長安,督張合、費耀、戴陵、郭淮等抵抗蜀軍。
北伐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據裴松之引《漢書·春秋》註《三國誌》記載,諸葛亮大敗司馬懿,司馬懿挖營固守,被魏軍將領譏諷為“畏蜀如虎”。
後續的情況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贅述了。有壹點司馬懿可以碾壓諸葛亮,那就是他活到孔子73歲,而諸葛亮只活到54歲。
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的評價是這樣的:“君子行為如興亡,如日月皎然,但不能像曹孟德、司馬仲達那樣欺侮孤兒寡母,狐媚以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