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求城市調研報告

求城市調研報告

沭陽縣城市建設調研報告

發展縣域經濟,既要推進工業化,也要推進城鎮化。近年來,沭陽決策者根據縣情,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堅持以縣城建設為主導,從內涵和外延上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走出了壹條更具縣域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壹、主要做法

近年來,沭陽堅持以縣城為龍頭,統籌城鄉發展,拉動縣域經濟崛起,緊盯“建設江北最大最美縣城,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標。幾年的時間,壹座老城區徹底改造,壹座新城區壹起建成,壹座工業城市迅速崛起。城市規模擴大了壹倍多,基礎設施配套面積擴大到51平方公裏,城市居住人口增加到35萬人。主要方法如下:

1.充分發揮城市規劃的主導作用。壹是突出規劃的整體性,將老城區、新城區、開發區、三個社區和紮下鎮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確保城市總體規劃覆蓋“三區四點”。二是強調規劃的超前性,瞄準國內外大中城市的規劃標準,摒棄小城鎮、小縣城的視野,強調規劃布局的大度、大膽、高標準、高品位。三是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實行規劃監督、動態檢查和全過程跟蹤制度,定期開展城市規劃“回頭看”和“講評”活動,引導開發商既註重建築的外部形象設計,又保證建築內部結構的合理。四是突出規劃的民主性,設立規劃成果公示欄,實行規劃聽證和公示制度。該縣還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蘇北壹流的城市規劃展覽館,充分展示了沭陽縣的美好未來。

2.充分匯聚城市建設的強大合力。沭陽通過強化政府投資的“杠桿”、“鹵水”、“酵母”功能,以基礎性、功能性投資項目為支點,撬動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實現了“政府小投資撬動市場要素”的導向作用。同時,降低各類資本進入城市建設領域的門檻,吸引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從2003年開始,每年城市房地產竣工面積都在75萬平方米以上。目前,沭陽有72家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今年以來,新建商住竣工1.22萬平方米,在建31.5萬平方米,即將開工420萬平方米。已建高層商住樓96棟,在建654.38+0.23棟,即將開工265.438+0棟。城市開發建設始終保持著“火熱”態勢和上升勢頭。

3.註意保持城市建設的發展潛力。著眼引領全縣科學發展,沭陽深入實施“低房價戰略”,綜合運用市場“看不見的手”和政府“看得見的手”,確保城區房價始終處於全省最低水平,既解決了群眾的“崗”和“床”問題,又保留了長遠發展能力,積累了持久發展潛力, 並走出了壹條以低房價促大需求,以大需求促大發展,以大需求促大發展的道路。

4.加快提升城市建設品位。沭陽牢固樹立精品“三精”理念,堅持“造屋不拆”,無論是舊城改造項目還是城市新建項目,都實行“四不準”,即不準拉墻、不準建傳達室、不準裝防盜窗、不準搞零散附屬設施,全力推動城市在成長、高度、美觀中彰顯現代氣息。目前,市區規劃實施12層建築430棟,已建成或封頂96棟,標誌著沭陽城市建設提前進入“高樓時代”。

5.不斷增強城市綜合配套功能。沭陽堅持對大型第三產業項目給予二次生產待遇,對大型服務業項目給予制造業待遇。歐中廣場、浙江商城、華牧世界、華潤蘇果、時代超市等大型商業設施投入運營,總投資6543.8+04億元、總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的四大大型綜合市場群初具規模。同時,行政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江水廠、管道燃氣等功能項目將投入運營,熱電廠、汙水處理廠、國內領先的垃圾處理廠等配套項目即將建成使用。城市主幹道全部無電線桿改造,出租車升級改造,提升城市人口和產業聚集承載能力。

6、大力提高城市綠化和照明水平。堅持把綠化亮化作為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工程,作為成本低、見效快的實事工程,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環境美化工程,大張旗鼓地實施“綠化”和“亮化”工程。城市綠化和照明的投資逐年增加。全市3畝以上公共綠地38處,城市綠化率超過45%,人均綠地面積超過6544。

二、基本經驗

沭陽城建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城市發展目標的準確定位、城建組織的堅強領導、城建政策的高度靈活性和城建幹部的強大執行力,主要體現在“四個堅持”:

1.土地開發堅持集約發展。壹是聚集城市發展資金,做好“賣地”工作。2005年以來,* * *掛牌106地塊,面積5580畝,合同成交額1億元,收回土地出讓金2.2億元,為城市建設、工業園區建設、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提供了資金支持。二是放大舒城建設規模,做好“供地”。通過與省有關部門協調調整土地總體規劃,調整面積達到6500多畝,從而保證了城市建設用地需求。三是狠抓土地復墾開發,做好“土地復墾”。三年來開墾耕地32744畝,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聚集了土地資源。

2.在投資政策上堅持“放水養魚”。壹是對住宅和商業樓宇的開發給予稅費優惠。稅:營業稅按銷售收入的5%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按征收標準的60%給予獎勵;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按60%獎勵。費用:基礎設施配套費、教育費附加、新墻改造費、白蟻防治費四項費用按30元/平方米征收。各類服務收費按規定標準的下限收取。二是提高地標項目優惠獎勵比例。凡地面以上層高12以上,或單體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或建設投資規模3500萬元以上的非住宅房地產開發項目,均列為標誌性項目。稅收:營業稅按銷售收入的5%征收,按征收標準的20%獎勵;城市維護建設稅按征收標準的60%給予獎勵;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按60%獎勵。費用:基礎設施配套費、教育費附加、新墻改造費、白蟻防治費四項費用按18元/平方米征收。各類服務收費按規定標準的下限收取。三是對投資建設餐飲服務、文化娛樂、旅遊設施給予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契稅優惠。固定資產投資10萬元以上的,5年內所收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獎勵給企業。年營業額2000萬元以上的,自經營之日起5年內按50%獎勵企業所征收的營業稅。

3.在房價策略上堅持惠民。拆遷前,政府利用拆遷補償款、縣財政補貼和信貸資金,采取無償劃撥土地、減免市政公共基礎設施配套費、免收建設費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安置小區建設成本,切實讓百姓受益。在拆遷過程中,補償標準為拆遷戶所能接受,補償不打折扣,及時到位。如果拆遷戶不願意購買安置房,搬遷辦負責幫助拆遷戶尋找臨時住房或幫助協商住房租金。安置房每平方米均價800元,僅為商品房市場價的壹半。對於拆遷戶中的貧困戶,政府提供廉租房,10年免租金,10年後可原價購買。同時,該縣通過降費等措施實施低房價戰略,使房價均價保持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始終低於周邊30%以上,讓老百姓隨時買到物美價廉的住房。

4、堅持拆包到人。拆遷工作號稱“天下最難”,2006年沭陽縣也有。壹百人進京上訪,但沭陽縣政府很快妥善處理了拆遷與城建之間的棘手矛盾。除了政府的低房價策略、普遍受益、科學安置之外,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沭陽縣創造了壹套非常有效的確保拆遷實施的獎懲機制。即在全縣範圍內,打破地區、部門界限,采取自薦與選拔相結合的方式,由部門組織公選,抽調50名幹部組成50個工作組,簽訂拆遷保障責任書,實現拆遷保障目標責任到人。同時,嚴格獎懲,兌現到位,對提前完成的給予獎勵、提拔重用,對未完成任務的給予批評,退回原工作單位。通過艱苦細致的工作,98%以上的幹部提前或按期完成了拆遷保障任務。

三、對策和建議

近年來,我區城市建設成績顯著。2006年以來,已開工實施城建項目92個,總投資6543.8+042億元。截至2007年底,完成城建投資50.3億元,拆遷房屋654.38+0.2萬平方米,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和周邊城市相比,還是有壹些差距的,最大的差距就是觀念的落後。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最根本的是大膽解放思想,創新建設理念,堅持在解放思想中抓城市建設,以思想大解放推動城市建設大發展。

1.樹立抓城市建設就是抓發展的觀念,把城市建設納入經濟發展範疇。近年來沭陽縣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建築業的發展,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有效轉移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了農民收入,還促進了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要堅持解放思想,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城市建設,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把城市建設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城市化步伐作為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創造性地推進城市建設。

2.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打破城市建設的瓶頸。城市建設投入大,錢從哪裏來?沭陽縣的成功經驗是“大投入來源於活經營”,把土地作為最大的資本來經營,大力實施城市新區成片開發戰略,走“以地生財,以房帶路,以路促建”的城市建設之路。我區作為臺州主城區,發展載體小,財力有限。更需要堅持經營城市的道路,開辟多種融資渠道,有效解決城市投資不足的問題。要堅持適度負債的理念,充分發揮海陵資產管理公司、海城擔保公司作為投融資載體和運營平臺的作用,盤活、存儲、運營區域內經營性土地和閑置資產。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與合作,爭取更多的銀行融資,鞏固和擴大與商業銀行的合作關系,實現互利共贏。認真做好城建項目包裝,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按照“招大資、招大商、引優商”的要求,以註冊資本和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信譽,吸引國內外客商參與我區城建。

3.樹立突出個性的理念,精心打造特色城市。沭陽縣素有花鄉之稱,他們的發展目標是蘇北最大、最美的縣,現代化的中等城市,以“美”為特色。對於我區的城市建設,也要註重城市特色和個性的培育,擴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既要註重城市建設的擴張,又要註重城市發展質量的提升,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內涵,增強發展的“軟實力”;既要註重城市融入現代元素,又要註重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海陵是壹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古城。在城市建設中,要註意突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進壹步挖掘和融合海陵的人文景觀,將地方特色文化和歷史遺產與城市建設相結合,豐富城市景觀,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

4.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走可持續城市建設之路。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既要關註今天的開發建設,又要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目前,海陵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在城市規劃中,要未雨綢繆,增強節約意識。要著力解決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依靠群眾建城市、為人民建城市;突出生態建設,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和人均綠地率,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合理調整城市用地性質,加快城市產業“退二進三”,積極創造條件關停並轉城區汙染企業,優化城市產業布局;要加快實施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讓低收入家庭住上廉租房,讓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經濟適用房,讓新就業人員住得起房;堅持先安置後拆遷,努力實現“零過渡”,切實保障群眾利益,解除廣大拆遷戶的後顧之憂,為加快城市建設創造和諧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