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觀音閣上面的風景是無限的。當然,如果妳想登上它,妳必須更加努力,有壹些勇氣。通往觀音閣的道路是壹條蜿蜒曲折向上的窄石,共有29級。爬上樓梯,靠近頂端的地方,有壹棵蒼勁挺拔的“迎客松”,它的枝幹像張開的雙臂,歡迎每壹位來訪者。在迎客松下,有壹個古老的石凳供遊客休息。
離開石凳,又轉了壹個彎,我們來到巨石底部,觀音閣就在上面。以前這裏有壹個木梯,現在為了永久和安全,架起了壹個鐵梯。現在讓我們壹起登上觀音閣,欣賞那裏的無限風光吧!
東北小黃山登上觀音閣,頭道溝盡收眼底。很多遊客說在這裏可以欣賞到黃山的美景,所以人們稱之為“東北小黃山”。
首先,請向東看。遠遠望去,可以看到有兩塊“無根之石”矗立在山峰之間,相距甚遠。它們被稱為“將軍石”。他們就像兩個守衛大門的將軍,永遠站在那裏忠於職守。
再往南望去,依稀可見灑脫的奇松、突兀的怪石、崎嶇的怪崖,在飛雲飛瀑之間時隱時現。
我們再往西看,那裏山勢險峻,石骨玲瓏,群峰突起,石筍插天,松樹挺拔,樹影斜斜。
向北望去,可以看到壹對並排的“情侶石”,壹尊莊嚴虔誠的“石坐佛”,壹只栩栩如生的“石鴿”,壹只伸著脖子爬行的“石龜”。
站在這裏,從東南向西北數,剛好有七座大峰,稱為“七女峰”。根據傳說,七位仙女在梁青石湖瀑布沐浴前會先在這七座山峰停留。
石林的朋友們,現在我們將離開白雲寺,去參觀“石林”。這裏的石林雖然比不上雲南的石林,但也頗有特色。必須先過“扁石”,再爬“仙人臺”。妳必須在仙人臺休息壹下,然後沿著第二塊扁石往下走,就算遊完了。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另壹回事,因為這段路程險峻,沒有壹些勇氣和技巧是上不去的。於是有人說:“仙人臺,仙人臺,仙人起不來。”其實不是上去了就下不來了,而是因為累了,緊張了,不得不在上面暫停壹會兒,休息壹下。怎麽才能馬上下來?
塔林在白雲寺稍南的山坡上。我們可以看到幾座石塔。人們稱之為塔林。據有關專家考證,這些塔建於唐代。所謂的佛塔,其實就是僧人的墳墓,有的是石頭雕的,有的是磚砌的。我們看到的方形塔是男和尚的墓,圓形塔是女和尚的墓。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清幽谷”,俗稱“二道溝”,因山高谷長,幽靜幽深而得名。它是梁青的另壹個重要景點,目前正在開發建設中。“清谷”主要有三個特點:壹是石崖陡峭,壁立千尺;二是巨石嶙峋,變化多端;三、花木蘭滿山,幽谷飄香。走進“清溪谷”,妳會漸漸意識到,這裏的確是世外桃源,人間天堂。但是因為清幽谷的開發剛剛起步,還沒有修建到山頂的遊覽道路,所以目前看不到很多景點,很可惜。
二佛爺說得對。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清幽谷,首先,我們看到了壹尊觀音像,壹尊漢白玉雕刻的聖水,離溝口不太遠。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要請觀音菩薩?
這裏呢?請看,我們現在是在清幽谷,谷口正對著東邊的遼南第壹峰“毛奎山”。自古以來,人們都說“山是佛,佛是山”。從遠處看,毛奎山是壹座天然的彌勒佛。之所以請觀音菩薩來這裏,遠離毛奎山的彌勒佛,是因為這裏的人們祈求二佛保佑梁青山大地風調雨順,長命百歲,寄托了他們的美好願望。
木蘭女神,我們現在在古口看到的那片開滿白花,散發出壹陣陣誘人香味的森林,叫做“牡丹園”。園中此花名為“木蘭女神”,俗稱“山牡丹”,故當地百姓稱此園為“牡丹園”。天女木蘭是花卉中的活化石。它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稀有植物物種,曾獲昆明世博會金獎。木蘭女神在梁青隨處可見,但這裏有清代最幽靜的山谷。“牡丹園”是景區管理者為了讓遊客更好地欣賞而集中移植形成的。木蘭的花大多是白色的,有些是粉紅色的。它們開花近壹個月,花淡雅艷麗不誘人,香味誘人。花開的時候,很遠就能聞到沁人心脾的香味。木蘭的果實也是壹種珍貴香料的原料。
玲瓏湖的各位朋友,現在我們要上谷了。前方不遠處是玲瓏湖,是人工修建的。湖水碧綠清澈,是水的堆積形成的。因其小巧精致,故名“玲瓏湖”。
如果我們走上淩波路,我們就踏上了淩波路。為什麽叫“淩波路”?因為是在建水經過的路線上,無數微小的臺階被巧妙的搭建起來,讓建水壹步壹步的平緩流淌,從而構建了壹個“水”與“路”和諧的美麗景觀。
此時,我們正在這裏悠閑地散步,看著清澈的水汩汩而下,聽著叮叮當當的水聲,呼吸著清新涼爽的空氣,仿佛我們就是“淩波仙子”。
三友石過淩波路,路旁山坡上出現三塊奇石。這三塊石頭,壹塊叫海豚石,壹塊叫鱷魚石,壹塊叫龜石。顧名思義,它們的名字都是基於它們的自然形狀。因為海豚、鱷魚、烏龜都來自水中,所以人們稱它們為“水中三友”,統稱為“三友石”
潑墨巖我們現在站在“三友石”這裏,眺望遠處的山谷。我們可以看到在雲層的高處有壹個黑色的屏障。屏障頂上,暗黑色的壕溝從上到下懸掛著,頗有藝術感,很像壹幅潑墨山水畫。此崖因此得名“潑墨巖”。
各位大明絕壁的朋友們,我們現在是在“大明絕壁”,俗稱“大明落子”。令人驚訝的是,它完全由壹塊巨大的巖石構成。它將近80米高,50米寬。雖然不是“高聳的墻”,但也是“獨特的屏”。在其崖壁表面,有的地方平如明鏡,有的地方陡然隆起,既像抽象壁畫,又像高浮雕作品。
在大明絕壁上,基本沒有土壤,但是有大量的松樹和壹些雜樹。很多去過千山的人都知道,在千山的壹面石壁上,還有壹棵紮根在巖石中的松樹。這棵松樹被命名為“可憐的松樹”,並因此而出名。然而,在梁青,有成千上萬棵這樣的“可憐的松樹”!由此可見,梁青的萬物是多麽的旺盛和頑強!
據說大明絕壁還有壹個神秘的現象:曾經有人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在巖石表面看到佛頭,所以人們也稱之為“佛光絕壁”。
梁青寺從大明絕壁繼續延伸。前面是梁青寺,是梁青山中較大的寺廟。
寺廟。它坐落在山谷中,四面蒼松,四面青山環繞,寺廟依山傍水,峰巒峽谷渾然壹體,頗有點“藏古寺於山中”的意境
涼臺“涼臺”位於離梁青寺不太遠的壹個山溝裏,四周是古樹和老藤。它是梁青最大的天然巨石。據專家估計,它的重量至少有5萬噸。從遠處的底部看,“涼臺”像壹個大元寶;我過來壹看,居然是壹塊長方形的大石頭,四面如刀斧般方方正正,讓人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繞過“涼臺”,可以從後面登上。“涼臺”很平,面積大概20平米。但因為是躺在山坡上,與大地的坡度為10度,大家壹定要更加小心,不要在上面滑下來。
傳說“涼臺”是神仙休息的地方。據說這裏冬暖夏涼,是避風避暑的好地方。所以,過去所有進山攻城的獵人、樵夫、石匠,只要經過這裏,都要在這裏歇息。即使在今天,壹些遊客也經常來這裏的“涼臺”上躺壹會兒。躺在上面閉上眼睛,妳會覺得很安靜,很high,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風而去,所有的願望都實現了。所以當地有“梁青廟在陽臺上,人間起不來”的說法這首順口溜大概就是這種意境吧。
當龍門從“涼臺”上走下來的時候,我們即將跨過“龍門”。在到達龍門之前,我們可以在這條路上體驗幽谷的寧靜。峰巒轉折,古樹成蔭,小橋流水,空谷鳥鳴,空氣清新,花香四溢。這就是我們經歷過的“清谷”。古詩詞中有“音宮山更幽”的詩句,也有人認為“壹鳥不鳴山更幽”。哪個更隱蔽?那真是見仁見智了。
前方即將到達“龍門”。所謂“龍門”,就是這條通往山裏的小路最窄的地方。兩邊的石墻像門楣壹樣矗立著。據說從這裏“跳”出來的人,可以學業有成,政通人和,生意興隆。沒有人證實這種說法是真是假。但這幾年確實有很多人來這裏“跳龍門”,尤其是每年高考前夕。
有“野心”的家長,為了“當狀元”,帶著即將高考的孩子來這裏“跳龍門”。
據說不能順利過龍門,但必須像三級跳遠壹樣,先助跑壹會兒,再跳上龍門,分三大步過。否則,它將不起作用。有趣的朋友,既然來了,不妨壹試。
龍門之後是財神廟。在財神廟下,我們會看到“玉女山”,玉女淩風,翩翩起舞,玉帶飄動。玉女山下是回聲谷。如果妳站在它下面大喊,它會立刻引來空洞的聲音,久久回蕩。
毛奎山的傳說,遊客朋友們,請向東看。遠遠望去,可以看到那裏有壹座山峰是趕夜漢的,那就是著名的“毛奎山”。因其遠看似古代武士的頭盔,故名“毛奎山”。
關於帽盔山名字的由來,當地有壹個傳說。相傳鄭東征時,曾兵敗逃往帽盔山。由於鞍馬疲勞,他在山頂睡著了。王堂睡得正香的時候,突然覺得皮膚發癢,好像有蟲子在咬,於是本能地用手捏癢的地方,但壹時興起又覺得睡不著了。當他睜開眼睛時,他看到敵兵已經追下山了。王堂嚇壞了,慌亂中沒有戴上頭盔,帶領士兵從山的另壹邊逃走了。因為山頂上留下了唐朝的頭盔,所以毛奎山就成了現在的樣子,人們開始稱之為“毛奎山”。
唐王擺脫了追兵,到了安全的地方,想起蟲子救了自己,就派士兵去尋找。士兵找到了他偷的東西。原來是壹只螞蟻,已經被捏成兩半,死了。唐王覺得這只螞蟻是為了救自己而死的,很後悔,於是小心翼翼地把被自己砍斷的螞蟻接上。沒想到連在壹起的螞蟻活了下來,中間變細,兩頭變粗。
帽盔山風景帽盔山海拔1141?5米是遼南最高峰。它是岫巖和鳳城的界山,東、北、南三面與鳳城相對,西與岫巖湯溝鎮涼山村相對,東西、南北面積5平方公裏。
毛奎山西、南、北三面都很陡,東北坡比較小,略緩。爬山有兩條狹窄的小路。當接近主峰時,只有壹條陡峭的小路可供單人登頂。自古以來,登山者壹般都走這兩條路線。
近年來,隨著梁青旅遊業的發展,壹些勇敢的登山者從西北方向向北開辟了壹條更加危險的登山路線。
新開辟的登山道本身就是壹個天然的裂谷,兩邊都是陡峭的石壁,高度約100米,接近夜漢。路中間最窄的地方只能容壹人側身通過,有“且壹人守,萬人不能逼”之勢。擡頭,只能看到壹片藍天。向兩邊望去,都是懸崖,若隱若現,往下看就像萬丈深淵,讓人不寒而栗,如履薄冰。
妳必須有向導和特殊工具才能從危險的地方爬上頭盔山,否則非常危險。當然,我們也可以走其他的路,但沒有那種驚心動魄的體驗,也體會不到險峰中無限風光的喜悅。“不登鋼盔山,來梁青也沒用”,但要登上這座險峻的山峰,欣賞那裏的無限風光,可不容易。遼寧第壹險山,遼南第壹峰毛奎山,時刻在迎接勇者的挑戰。
毛魁峰頂部面積約100平方米。平地曾有壹泓清泉,如今已沒了,無處可尋。
站在山峰上向東望去,與毛奎山相對應的山峰就是鳳城的“牛心山”;再往東南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遼寧的另壹座名山鳳凰山依稀可見;南北望去,是壹片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其中隨處可見百年樹齡的白樺樹;向西望去,可以看到棱角分明的“大刃石”,讓人想起誌願軍砍在鬼子頭上的大刀;往下看是懸崖,令人毛骨悚然,倒吸壹口涼氣,再也不敢看了。
毛奎山的天然洞穴很多,比較大的有三個,其中最大的是五道溝的“勞道洞”,面積約8平方米,可容納四五個人睡覺。解放前,有人在這裏行醫。
最好選擇另壹條相對容易走下來的路線從毛奎山下來。下山的路上隨處可見木蘭的身影。農歷六月,梁青山其他景點的玉蘭花幹旱已過,這裏的玉蘭花盛開,這與帽盔山的海拔有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道:“四月,人間花滿,山寺桃花開。我常恨無處尋春,不知是否會來此。”這不就是意境嗎?。
下山的路上,我們會路過以前伐木工人的工作小路。伐木工人就是在這裏伐木的。他們趕著牛馬上山,把牛車和馬車拆開,擡上山,再組裝起來。手術期間連續幾個月吃住在山裏,生活和勞動的艱辛可見壹斑。工作道路兩旁被當地人稱為“老人參窩”,因為這裏經常可以挖到珍貴的人參。現在人參已經很少了,但是黨參、細辛等珍貴的中藥材依然隨處可見。
石湖瀑布景區?
老別山石湖位於梁青南麓的岫巖朝向洋,與梁青山僅隔壹道山脊。如果妳想去石湖風景區,有兩條路線可以選擇:首先,妳可以從梁青北麓的四道溝口向上走大約3個小時,然後妳就可以越過山丘到達石湖瀑布。因為這條旅遊路還沒修,走起來還是有點吃力。第二,朝向洋,在梁青南部,從瀑布底部向上攀登。人隨風景而變,感情隨風景而動,這是獨壹無二的。
現在我們從朝向洋出發,去石湖瀑布所在的荒地村。首先,妳可以看到壹座看起來像老烏龜的山峰。當地人稱之為“老龜山”。從遠處看,它真的像壹只爬行緩慢、步履艱難、惹人發笑的老烏龜。
壽星巖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石虎溝口。請看遠處山上的那塊巖石,那是叫“壽星巖”的老壽星石像。據說是石像,但不是人工雕刻而是自然形成的,只是眼睛清澈,額頭突出,看起來像壽星頭上的大“奔頭”。真的很神奇。
老壽星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南極仙人”。在神祗列表中,南極仙人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元始天尊是洪鈞老祖的弟子,當然洪鈞老祖受害最大。傳說當他關閉南極時,袁媛非常愛他。那時候南極還是個孩子。袁媛為鴻鈞老祖舉著南極,鴻鈞老祖閉上眼睛笑著說好。元初再乞,弘君看了壹次,就在這時候,他看了看南極的額頭。慌慌張張之下,袁石拿出壹個百寶袋,捂住了南極的額頭。雖然血止住了,但是南極的額頭變成了壹個大大的“奔頭”,也就是現在的樣子。
那南極仙女為什麽會在這裏?當地人中還有壹個傳說。老別山附近的村子,曾經很肥沃,人們安居樂業。然而有壹年,這裏瘟疫肆虐,人們紛紛逃往外地。方圓荒蕪了幾十裏,遍地都是荒地,故名“荒村”。得知這壹情況後,天庭派人去南極調查。在這麽小的地方怎麽能找到南極呢?於是他找了壹個煙囪不在雲上冒煙的村子。就這樣找到了廢土村,找到了瘟疫的根源並進行治療,廢土村重新繁榮起來。南極仙翁治好瘟疫後,本想離開,這裏心懷感激的人們卻掙紮著留下。南極沒有辦法,只能把他的手杖變成自己的石像,留下來祝福這裏的人。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在每個新年的時候向這位南極仙人致敬,感謝他的仁慈。
煙囪辣子,妳再看壽星巖上面煙囪狀的山峰。上面有壹個古老的洞穴,每天早晨煙霧升上天空,所以人們叫它“煙囪錘”。過去,據說洞裏住著三位神仙,分別是“狐貍”、“蟬”和“刀鋒”。雖然這個傳說並不可信,但卻給“煙囪葉片”增添了幾分神秘。
“煙囪蠍子”是怎麽來的?這裏面還有壹個傳說。傳說石湖瀑布是七仙女沐浴天空的地方。七仙女懷疑石湖的水是涼的,就在石鍋下生火燒水,但壹直不著火,於是找土地佬討教。地主說,沒有煙囪妳怎麽點火?於是七仙女順手拿起兩塊石板搭了個煙囪,火就起了。這就是“煙囪”的由來。
石湖石柱子現在我們來到石湖瀑布,在溝口北側,並排。
兩根長長的石柱矗立著。這就是著名的“石湖石柱子”,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兩根石柱由當地青色花崗巖制成,表面不規則,寬28厘米,高2?76米,埋置部分不詳,兩柱間距18米。
這兩根石柱是幹什麽用的?當地人有兩種傳說:壹種是七仙女以前下到石湖盆洗澡時掛衣服,稱為“霓裳石”;另壹種是唐代王政東部時期用來拴馬的,稱為“拴馬石”。傳說終究是傳說,不可信。據有關專家考證,這兩根石柱屬於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遺物,但用途不明。這兩個神秘的石柱到底有什麽作用仍然是個謎。
石湖瀑布石湖瀑布位於梁青南麓,是梁青的精華。石湖瀑布所在的石湖溝,長約1,000m,峽谷兩側懸崖險峻,植被茂盛。中間是層層峭壁,巨石橫臥山谷。泉水,發源於梁青代王廟,流向石虎溝,忽遇懸崖,忽落,清水觸石,來回奔流,千百年來,沖擊了許多懸崖下的壹個石池。這些石池的邊緣多為圓形,底部略尖,形似壺,故當地人稱之為“石湖壺”。
石湖瀑布有七疊,也就是說它有“七瀑七潭(盆)”,首尾長約500米,總落差約100米。它是遼寧省最大的天然瀑布。瀑布兩邊的山郁郁蔥蔥,草木茂盛,樹木繁茂,花香四溢。
石湖瀑布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傳說王母娘娘不小心在人間留下了壹條玉鏈。這條玉鏈有七顆玉珠,用銀線穿過。落入石虎溝後,七顆玉珠變成石潭,銀線變成瀑布,就成了現在的“石虎壺”。七仙女聽說太後的玉鏈遺落人間後,自告奮勇前往凡間尋找。找到玉鏈後,他們發現玉鏈已經變成了“石湖壺”。七姐妹看到“石湖壺”裏清澈的水和周圍迷人的景色,他就下到水裏洗澡、潑水,後來就習慣了,偶爾來壹次。
各位,我們先來看第壹口“鍋”:它形成於壹塊約300平方米的巖石上,直徑約7米,池深約4米。墻壁光滑,池水碧綠,晶瑩剔透。池在“壺”中溢出後,流向懸崖,瀑布而下,落差16米,形成第壹瀑布。下面的“鍋”等等。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讓我們仔細看看第三個瀑布。第三個瀑布最為壯觀,落差達28米。每當盛夏,這裏的浪花淘空,山谷轟鳴,正是馬立克奔騰,氣勢磅礴。逆光看,水如銀鏈,珠簾倒卷;顏色像彩虹,五彩繽紛。即使在炎熱的天氣裏,我在這裏看瀑布也會感到寒冷。
石湖景區有“三高”,即“高山流水”、“高峽湖”、“高山濕地”。
“高山流水”是指石湖瀑布直瀉而下,接連形成“七瀑七潭”。這種風景真的很少見。
“高峽平湖”是指瀑布頂端的“石湖水庫”。水面平坦如鏡,鳥兒在飛翔嬉戲,水在錦鱗中遊動,又是另壹番美景。也是休閑人士遊泳、戲水、垂釣的好去處。
“高山濕地”是指梁青山南麓。有壹片海拔800多米的濕地。這種“高山濕地”的特殊地貌,也是遼寧省獨有的。這裏到處都是豐富的水草和黃色的花朵,兩山相擁入口,青山環繞,宛如壹個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在“高山濕地”的兩側,有壹個“珍稀林木種子園”,園內有松樹、楸樹等當地珍稀樹種。
代王廟位於高山濕地之上的代王之巔。過去有壹座古廟,叫代王廟。相傳東唐時,被困於此,後被山大王李救下,才得以脫險。後來唐王封他為“代王”,其實還是“山(代)王”的意思。代王死後,唐王下令為他修建“代王廟”,紀念“救駕有功”的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