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就到了八月底,中秋節也快到了。小長假大家都想去旅行。去哪裏?五臺山是個好去處。那麽,五臺山有哪些景點呢?這是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的問題。我會詳細告訴妳。我希望妳喜歡這些地方。
五臺山-菩薩峰有哪些景點?
菩薩峰是山西五臺山最大的黃道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仙通寺北側的靈九峰上。相傳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即文殊居所,故又稱真容院、大文殊殿,是五臺山五大禪位之壹。
五臺山有哪些景點——五臺山梁青寺?
五臺山梁青寺,位於臺中部瓦廠村東北的梁青谷,距臺懷鎮約15公裏。該寺以著名的文殊舍利“梁青石”命名。今天的寺是由香港黃惠清女士出資,陜西省文物局工藝美術大師胡重建的壹座新寺廟。
五臺山有哪些景點——北閣寺?
北柯吉位於五臺縣鬥村鎮以北5公裏處。寺基呈梯田狀,有三層庭院。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寺內至今仍保存有許多北魏時期的建築和文物,包括建築、造像、壁畫、墨跡等。東殿是寺廟的主要建築,位於寺廟東部的制高點上,建於唐玄宗時期,距今1100多年。寺廟外觀簡潔,門、窗、墻都是紅漆,沒有粉刷。
五臺山有哪些景點——塔元寺?
塔院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仙通寺南,是五臺山五大著名禪院之壹。以前是仙通寺的寶塔。明代重建佛塔後,成為壹座單獨的寺廟。因院中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通過上面的介紹,妳知道五臺山有哪些景點了。希望對妳的旅行有幫助。我提醒妳,五臺山是壹個值得去的地方,但是有壹些需要註意的事情,比如:中秋節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旅行時壹定要根據天氣增減衣服,以免感冒。健康出行最重要。
五臺山的主要景點有哪些?
五臺山現存建築較為完整的寺廟95座,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座:南禪寺、北居酒寺、仙通寺、廣濟寺、燕山寺(樊氏)、鴻福寺(定襄縣);有15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院寺、菩薩頂、元照寺寺、羅寺、書香寺、碧山寺、南山寺、龍泉寺、金閣寺、松正寺、延慶寺、公主寺()、三聖寺()、會稽寺(原平市)、十福堂寺(河北省)。其余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宗教活動場所來看,全國重點寺廟11座:仙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_寺、書香寺、璧山寺、金閣寺、光宗寺、廣仁寺、代羅頂寺、觀音洞。
照片:五臺山最高的觀音像在雷音寺。
圖:在五臺山東臺望海寺看日出。
五臺山佛教組織以寺廟為單位。根據佛教傳承的不同,寺廟分為青廟和黃廟。綠寺又被稱為僧寺。僧人多為漢人,平時穿藍灰色僧袍,稱為青衣僧人。五臺山大部分寺廟都屬於清宮。青廟有十座廟和子孫廟。子孫寺按師徒關系實行傳家寶制,其他寺廟的和尚不得在本寺任職。歷史上,五臺山的青廟大多屬於子孫廟。十方寺可以接待四面八方的僧人,寺內僧人也可以往來十個方向,組織管理實行選賢任能制度。現在根據中國佛教協會頒布的《漢代佛教寺廟管理辦法》,原來的子孫廟改為選賢任能,而不是傳家寶制,子孫廟和十方廟沒有明顯區別。
照片:五臺山壽寧寺建築
照片:五臺山最神秘的涼石在梁青寺。
黃寺,又稱喇嘛教寺廟,屬藏傳佛教。五臺山藏傳佛教屬於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宗教喇嘛都穿黃衣服,戴黃帽子,被稱為黃衣和尚。明朝永樂年間,五臺山的綠廟改為黃廟。清康熙年間,詔書將羅寺、壽寧寺、三泉寺、雨花池寺、七佛寺、金剛洞、善財洞、普安寺、太魯寺、湧泉寺等10座寺廟改為黃寺。於是,青衣和尚被改成了黃衣和尚,漢喇嘛就誕生了。五臺山目前有菩薩峰、羅寺、廣仁寺、萬佛閣寺、鎮海寺、廣化寺、觀音洞、上善才洞等八座黃廟。
圖:官網五臺山景區人民政府直播車。
五臺山風景名勝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_搜狐五臺山頻道_成立於2014。其主要職能是為政府及相關單位服務,為中外遊客提供景區旅遊信息咨詢,受理遊客投訴和反映,第壹時間權威發布五臺山新聞信息。
五臺山有哪些好景點?請把他們介紹給我。
五臺山海拔很高。雖然與北京大致處於同壹緯度,但氣候特征與東北大興安嶺相似。
五臺山地區夏季潮濕,經常下雨,上山需要帶雨具。春秋兩季去五臺山旅遊,需要帶毛衣和褲子。如果妳想爬東臺看日出,妳必須租壹件棉衣。
從樊氏和北方的沙河穿越洪門巖到五臺山,要註意季節和氣候的變化。5月前和9月後,高入雲端的高速公路被積雪堵塞,難以通行,5月中旬到9月份四個多月才能通行。每年夏天是去五臺山旅遊的最佳時間。
南山寺
是五臺山的壹座大廟,距離臺懷鎮大約2公裏。這座寺廟建於元朝。整個寺廟有七層,分為三個部分。下面三層叫極樂寺,中間壹層叫善德殿,上面三層叫幽國寺。
寺內的石雕、泥塑最具特色,有佛教傳說,也有道教典故,還有樹木花草等圖案。他們刀工細致,構圖精美,是五臺山的壹絕。這個特點在幽國寺最為明顯,站在幽國寺的頂樓,可以俯瞰五個中的四個,景色相當不錯。南山寺的建築也很有特色。整個寺廟依山而建,層次分明,格局錯落。殿宇之間迂回曲折,小徑幽僻,給人壹種神秘的感覺。
門票:4元
仙童寺
是五臺山最大最古老的寺廟,俗稱“祠堂”。全寺占地43700平方米,大小房屋400余間,大部分建於明清時期。它與洛陽白馬寺壹起,是中國最早的寺廟,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位於五臺山中心區,菩薩峰腳下。
顯通寺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原名大福靈鷲寺。北魏時擴建,唐太宗重修。改名為大花巖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賜名“大相通寺”。明太祖朱迪將其命名為“大江仙通寺”,明神宗朱翊鈞將其命名為“永明護國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為大仙通寺,直至今日。
仙通寺有許多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懸山門兩側,有壹塊石碑。石碑仿龍形、虎形,分別寫“龍”和“虎”兩個字,是唐代遺物。大雄寶殿是舉行佛教活動的地方。大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雕像。整個大廳寬敞而古雅。無限堂是壹座磚結構建築,其獨特之處在於堂內無梁柱,堂外無檐。所以又叫“無梁堂”,藝術價值很高。大廳內墻上有壹條走廊,在走廊的任何壹個地方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大廳。千碗文殊殿供奉的是明代鑄造的千碗文殊銅像。銅像上疊著五個頭像,六只手放在胸前。其中兩個拿著壹個金碗,裏面坐著釋迦牟尼佛,後面伸出壹千只手。每只手都有壹個金碗,每個碗上都有壹尊釋迦牟尼佛,造型非常奇特。青銅殿鑄造於明朝萬歷年間。它是壹座青銅建築,高8.3米,寬4.7米,深4.5米。寺內四壁全是佛像,稱萬佛。隔斷外壁鑄有各種圖案,花鳥動物,十分精致。青銅殿前原有五座銅塔,寓意五座,現僅存兩座,八面十三層,精致美觀,引人註目。仙通寺前的鐘樓裏,有五臺山最大的銅鐘,鐘外鑄有楷書佛經壹部,壹萬余字。因為鐘長,所以又叫長鐘,也叫長命鐘。藏經樓裏有壹座華嚴經塔。在10尺長、6尺寬的黃白帛書上,有80卷600043字的小字華嚴經,是清代康熙時期的作品。藏經樓內還藏有北魏檀香銅像、北宋開寶年間刊刻的雷峰塔藏經、明代菩提葉上繪的十八羅漢等珍貴文物。
門票:6元。
南禪寺
該寺位於五臺縣城南21公裏的柏楊鄉小銀河北岸,規模不大,卻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
整個寺廟可以分為兩個庭院。有六個大廳,包括大佛殿,東西配殿和南門大廳。後院有30多個僧房。大佛殿是寺廟的主要建築,建於唐代。它有三個深廳和三個寬室。殿內無柱,梁架極為簡潔,是我國中唐時期大型木結構建築的顯著特點。寺內造像均為唐代真跡,佛壇上分布著17尊造像,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兩側是文殊和普賢。好像是他們在說教。這些雕像看起來都很自然,它們的風格與敦煌莫高窟的唐代雕像壹模壹樣。佛壇周圍有70多處磚雕,刻有精美的花紋、花邊和蓮花花瓣,是唐代磚面浮雕藝術的傑作。
除了主體建築大佛殿最初建於唐代外,其他附屬建築都是在明清時期重建的。
門票:7元。
塔院寺
有五臺山的標誌性建築——大白塔,高約50米,白色。塔頂掛著200多口銅鐘,聲音清脆悅耳。白塔東邊還有壹座小白塔。據說這座寶塔裏裝著文殊菩薩出現時留下的金毛,所以又叫文殊寶塔。藏經閣位於大白塔北側,為木結構建築,藏有漢蒙藏三種文字的書籍2萬余冊,其中2000余冊為宋代至清代的善本。
門票:4元
普薩丁
五臺山靈九峰上,相傳菩薩峰為文殊菩薩,故又稱真容園,又稱文殊菩薩殿。始建於北魏,歷代重建。明朝永樂以後,蒙古人和藏族人定居五臺山,大喇嘛住在菩薩峰,所以菩薩峰就成了五臺山黃廟的負責人。清朝康熙帝、乾隆皇帝數次遊五臺山,宿菩薩頂,題詞。在東院的廳堂和後院,有兩座漢白玉四角形石碑,石碑四面分別刻有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的碑文,均為康熙皇帝所書。現存建築多為清代建築,建築形式、技法、雕刻藝術都參考了皇宮。也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黃教的主會場。選擇這個時間爬山,就能看到和尚們“鎮魔”的盛況。
門票: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