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祖故裏: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中部地區最佳投資城市,著名商業城市。
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勤勞善良、誠實守信的商丘人民,造就了尊商、親商、愛商、富商的傳統美德。
商丘簡介
商丘位於河南省東部,黃淮平原腹地,是河南的東大門,總面積10704平方公裏(市區面積91.9平方公裏),人口832.39萬。商丘下轄2個市轄區,1個省級開發區,6個縣,管理1個縣級市。
商丘是亞歐大陸橋中國段六大中心城市之壹,中原經濟區“半小時密集層”核心城市,對外開放前沿城市,豫魯蘇皖交界區域中心城市,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城市化地區。
“地理位置”商丘——六大資源優勢
區位:引進東西的“橋頭堡”。
商丘地處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過渡地帶。商丘是中國的橋頭堡,由東向西,通達南北。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商丘是河南省離海最近的省轄市,距離連雲港300公裏,距離青島港500公裏,距離上海港700公裏。是國務院促進中部崛起規劃中“兩橫兩縱”經濟帶(長江、隴海、京廣、京九)的四個交匯城市之壹,承接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產業轉移最便捷。
交通:十字形交通樞紐。
商丘交通四通八達,是交通部確定的交通樞紐城市。京九鐵路與隴海鐵路、國道310與國道105以及連霍、濟廣高速在此交匯,連霍、商州、商河、尚波高速在此形成“米”字形。再加上縣縣高速公路、村村通油路項目的完成,構成了連接東西的紐帶。
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形成的三個“十”字交匯,使商丘成為豫魯蘇皖交界地區的黃金交通樞紐。商丘軍民合用機場和托回河航運至華東即將建成,將成為集鐵路、公路、民航、內河航運於壹體的綜合性立體交通樞紐城市。
資源:豐富的煤電+豫東糧倉。
商丘煤電資源豐富,供應充足。夏勇煤田是中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壹,儲量6543.8+000億噸,全部為工業用優質無煙煤,年產量2000萬噸。全市燃煤電廠5座,總裝機容量247萬千瓦,明後兩年將達到580萬千瓦,550千伏輸變電1座;220千伏輸變電站6座,在建4座;110千伏輸變電站24座,在建3座。商丘電網的供電能力和可靠性能夠滿足商丘開發區的用電需求。
商丘是豫東糧倉。商丘糧食產量超過1000億斤,占河南省糧食總產量的1/9。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優質棉花基地和優質種子基地。永城、夏邑、柘城、寧陵、全敏分別被授予“中國面粉城”、“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三大櫻桃辣椒之鄉”、“中國”。
人力:人工成本低。
商丘是黃淮平原腹地的農業大市,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豐富,富余勞動力260萬,常年外出務工人員222萬。商丘勞動力價格低,生產成本低,勞動力轉移空間巨大。
近年來,商丘市高度重視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大力發展教育,職業教育規模和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高等院校72所,其中高等學校6所:本科院校2所,在校生31.2萬人;有4所普通學院,學生44000人。
環境:壹流的軟硬環境。
商丘是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和園林城市。連續三年入選“中國魅力城市200強”,中部六省最佳投資城市30強10,榮獲“中國金融生態城”稱號,具有獨特的東部區位和西部成本優勢。
在軟環境建設方面,推行“首問負責制”、“壹站式辦公、壹站式服務”、“大項目聯合審批制”、“限時辦結制”等行政效能機制,為外商投資提供便利,努力營造政策最優惠、環境最寬松、辦事最高效、服務最好、投資最安全、成本最低的投資環境。
人文主義:商業文明的發源地
商丘有五千年文明史。是商業、商品、商賈、火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三商之源”。“商人”和“商業”起源於商丘。商丘還是孔子的祖籍,莊子和木蘭的故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貴德古城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壹。永城茫蕩山歷史文化景區出土的金玉衣裳,被專家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漢墓壁畫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商文化、火文化、木蘭文化、莊子文化和韓良文化聞名中外。
“以商為本”的商丘優惠招商政策
商丘是中國商業文明的發祥地,“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歷來有重視和崇拜商業的傳統。近年來,為加快經濟發展和進壹步對外開放,商丘市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了壹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鼓勵各地客商來商丘投資創業。以下摘錄為《商丘市鼓勵外商投資優惠辦法》(部分):
服務和權利保護
第十九條鼓勵企業入駐縣(市)經濟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標準化廠房,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提供配套基礎設施服務。
第二十條投資項目應通過市、縣兩級行政服務大廳提供“代辦”服務和“壹站式”服務。進入開發區或產業集聚區的項目,由開發區或產業集聚區代為辦理,限時完成;需要上級部門審批的,由相關部門盡快上報協調審批,市縣兩級招商部門全程協助。
第二十二條嚴禁“四亂”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未經法定程序或政府批準,嚴禁任何部門進入企業進行檢查、收費和處罰。對“四亂”行為壹經查實,將嚴肅處理,追究直接責任人、分管副職和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特色”商丘——梁園產業集群
商丘梁園產業集聚區位於商丘市梁園區西北部,規劃總面積35.1平方公裏。是河南省政府批準的180省級產業集聚區之壹,是商丘市梁園區為加快產業項目落地、提升產業檔次、加快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步伐而規劃建設的多功能產城融合新區。
產業定位
集聚區規劃為鋁產品加工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空間布局為鋁工業園、農副產品加工園、醫院產業園、中小企業創業園、物流商務區、綜合服務區六大功能分區。發展定位是以鋁加工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以醫療機械、物流倉儲、汽車貿易產業為補充。是先進的產業集聚區、現代化的城市功能區和產學研壹體化、宜居宜業、功能多元化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發展形勢
近年來,梁園產業集群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快速健康發展。截至目前,集聚區建成區面積已達7平方公裏;區內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七通壹平”、“七縱七橫”,環路建成通車;工商、城建項目120余個,其中工業項目93個,億元以上項目19個,與主導產業關聯的企業58家。農副產品深加工、醫藥、鋁加工三大產業集群和糧、肉、木、藥、鋁深加工五大產業鏈初步形成,從業人員2.9萬人。
贏得榮譽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項目建設的開展,梁園產業集群的綜合功能日趨完善,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被確定為河南省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和河南省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產業集群。2010被新浪選中。com評為“中原地區最具投資價值的產業集聚區”,被人民網評為“中國規模產業園示範區”。
“人文”商丘——五千年的文化積澱
紀念孔廟的回歸
孔子的祖先是春秋時期的宋人(祖籍是商丘市夏邑縣城北六公裏的王公樓村,孔子的祖墳還在這裏)。公元前680年,宋朝發生內亂,孔子的曾祖父孔子為避亂,阻止其叔去魯。孔子成年後,知道夏邑王公樓村是他的祖居,經常回祖居祭祖。後來為了紀念孔子回鄉,在王公樓村修建了孔子回鄉廟。
還鄉孔廟建於初唐時期。它的形狀像壹個孔廟,坐北朝南,有壹面墻,壹個祭壇,兩個大廳,四個門和壹個碑林。在,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孫孔、孔嚴復從曲阜遷來此定居,並對孔廟進行了修復和擴建。到了晉代,大成殿前豎起了杏壇。道光元年,建祠。在古代,每當舉行科舉考試時,總有許多認真的學生前來朝拜,以祈求文曲的保佑。
應該是日學院
應天書院又稱睢陽書院、南京書院,位於商丘縣南部,與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北宋四大書院。應天書院是由晉代五代商丘人楊雲創建的。北宋政權建立後,開始取士。因為這裏人才濟濟,科舉的學生多達五六十人。
宋祥符二年(1009),真宗大嘆,正式授銜“應天書院”。範仲淹來到應天書院求學,結婚生子,定居商丘,任應天書院主教。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應天書院改為官學,政府撥地十頃作為辦學經費。李青三年(1043),改為南京國子監,與東京凱豐、西京國子監並列為當時的最高學府。
華商文化廣場
建於2006年,占地140畝,位於睢陽區火文化景區魁拔臺南部,與火文化廣場相對,形成完整的火文化和商業文化景區。主景觀包括四個部分:
首先是三家商戶的門。以甲骨文“商”三個變形字為基本造型,門頂雕壹只黑鳥,寓意“黑鳥生商”。“商”字形的三門相連,寓意商人、商品、商業之源,商朝最早的都城。第二條是商人大道。從廣場大門穿過萬商廣場到王海雕像,由各個歷史時期的貨幣圖案組成,寓意富貴商丘、富商。第三個是萬商廣場。位於王海雕像正前方,由20,654,38+0,000個各種字體的“商”字圖案組成,寓意所有商賈起源於商丘,聚集於商丘。第四個是王海的雕像。雕像高達9.5米,寓意九五雕像。雕像不僅顯示了王海的王者風範,也顯示了商人的智慧和精明。(來源/商丘市商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