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5S管理的實施,我們可以改變工作現場的面貌,創造壹個有序的工作環境,減少各種搜索時間,提高效率,並實現所有員工遵守規定的習慣,並不斷尋求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2.第二步:實現同步生產。
同步各工序間的生產,盡量保持工序間的在制品數量最少。也就是說,前壹道工序的加工壹結束,產品就要立即轉移到下壹道工序。通過如下安排設備、人員和生產線,將有助於實現同步生產。
①單件流;
②按照工藝順序安排設備,盡可能精簡設備;
③進行節拍生產;
(4)根據人機工程學原理布置工作區域;?
⑤培養全能型勞動者,實現人少;?
⑥盡量使用小型設備,方便搬遷;將生產線布置成U型;實施標準化操作。?
3.第三步:實施均衡生產。
減少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庫存。精益思維生產壹個產品需要多少時間,不是由機器或人員的運行速度決定的,而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所以在精益生產模式下,只有“生產壹個產品需要多長時間”,這就是節拍生產。如果壹天的市場需求是100件,工作時間是300分鐘,那麽生產線就應該每3分鐘生產壹件產品,這樣各個環節就可以根據均衡生產的需求安排自己的節拍,而不是連續地盡可能快地做。
4.第四步,實施準時制采購和準時制物流。
精益思維必須延伸到企業制造鏈的上下遊,整個供應鏈和物流系統都要精益,讓企業的每個環節都發揮最大效益。在精益思想中,為了消除采購過程中的浪費,主張減少合格供應商的數量,與供應商建立長期互利的合作關系。這樣才能建立互信和信息共享,實現快速溝通,解決質量問題,保證及時交貨。在物流過程中,提倡先進的運輸手段、通訊和信息技術。同時,在企業的組織架構中,盡可能減少垂直層級,打破部門壁壘,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效率,滿足客戶需求。
5、第五步,看板管理。
為了實施“拉動式”生產,實現同步生產,通常采用“看板”管理工具。為了有效實施看板管理,有時需要對設備進行重新排列,使每道工序所需的所有零件都只從前道工序獲得,物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要有明確固定的移動路線。物流和信息流分為流程間和流程內的物流和信息流,分別由“交付看板”和“生產看板”控制。所以精益生產模式中所指的看板是連接上下工序的指令和信息紐帶,這是與普通看板的區別。看板管理需要遵守以下五條使用規則:
(1)沒有看板不能生產,物料不能流動;
(2)看板只能來自後壹個流程,前壹個流程只能生產取自後壹個流程的部分;
(3)前道工序按接收看板順序生產;
(4)看板必須與實物在壹起;
⑤不良品不能傳遞到後續工序。
6.第六步:實施柔性生產組織和管理。
柔性生產組織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產出的柔性;第二,時間的靈活性。要實現生產的柔性,通常需要建立整個企業系統的柔性。壹般來說,在制造企業中,主要實施內容如下:
①R&D部模塊化設計
在設計產品時,需要考慮幾個模塊形成壹個產品的可能性。這將有助於每個單元獨立拆卸、升級和改進,降低生產和維護的難度。
②制造部門設備線和人員的靈活性。
柔性生產要求實施單元式生產模式、固定變型生產模式、臺車式柔性生產線等。,以及不同生產模式的組合,以保證其既能滿足生產效率優化的要求,又有靈活多變的能力。
(三)加速企業的各項組織工作。
通過精益的業務流程和有效的授權管理,可以縮短任何部門任何業務在辦理和決策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
④建立生產組織結構的柔性。
在推行精益生產的企業中,除了常設部門外,往往還需要跨部門設立臨時組織,組建更加靈活、更適應市場需求的項目推進團隊,協調推進精細化管理的實施。?
精益思想在企業中的學習和應用,必須立足於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用精益的標準深入進行自省和思考,由企業高層領導推動。通過領導(廣義)的指揮、控制和監督,鼓勵全體員工參與,鼓勵員工自覺改進,遵循PDCA過程方法,不斷優化價值流程,持續改進,消除浪費。實現從生產過程到整個生產供應鏈的互利與和諧。最終將精益思想“公司化”,步入企業管理的“精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