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舒可欣詳細介紹

舒可欣詳細介紹

“我的房地產十年了,沒這麽久吧?”舒可欣拿到采訪提綱的時候有點意外。“其實我在正式涉足房地產之前,就在1999買了朝陽花園。”舒可欣曾經是壹所大學的老師,教計算機。那時候他在中關村的名氣比現在還要響。後來,我開了自己的公司。因為在朝陽園買了房,漸漸“玩”起來,成了房地產專家。

舒可欣告訴記者,首先要解決家裏的地板問題。1999買了朝陽園的房子,收房的時候才發現木地板上有很多裂縫。去找開發商理論,人家壹直拖著。舒可欣說,他當時正好沒事幹,就開始研究這裏的方式。“這要是放在別人身上,肯定會急。我和別人不壹樣,因為我的小家庭環境好,不太在乎錢。找開發商挺好玩的,因為以前沒人研究過這個,不然我也不會花那麽多心思在壹萬塊的地板上。”正是這種“玩”的心態,讓舒可欣壹路走到了現在。

舒可欣在遊玩過程中發現,業主的公共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包括房屋面積縮水、施工擾民、小區公共事務管理不善等。這不是他壹個人能解決的,於是他開始組織維權小組,準備成立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之後,我們就要關心公共利益,不能談自己的事。維護公眾的利益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利益,實際上是為了保證更大的個人利益。"

由於開發商壹直無視朝陽公園業主的要求,如何制造聲勢,引起廣泛關註,成為業主委員會的首要問題。經過深思熟慮,展覽成了最後的選擇。於是2001九月的秋展,朝陽花園業主展成了當時各路媒體的頭條。“當時我們想的很細,包括印文化衫,打橫幅。此外,我們還邀請律師向媒體解釋我們的行動。另外,我們也特別註意控制大家的情緒,因為業主在激動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意外情況。沒想到這也成了典範。以後業主會走我們的維權之路。”

展會上的這場軒然大波,讓舒可欣意外成為名人。然後媒體開始采訪他,讓他在展會上講置業經驗;其他小區的業主也開始聯系他,請他幫忙成立業委會;舒可欣也從公司老板“玩”成了維權專家。而社會上的各種評論更是潮水般湧來。有人說他“只是想出名”,也有人稱他為“老師”、“業主領袖”。舒可欣並沒有在意這些。他想,當時北京很少有小區成立業委會,更多的是居委會。大家還在找領導解決問題。現在7年過去了,北京近400個小區成立了業委會,大家開始自己解決問題,可以說是中國民主進程的壹步。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壹個角色,“很好玩。”展覽結束後,舒可欣發現,把開發商逼得太緊並不能解決問題。如何堅持維權?舒可欣發現,有時候雙方坐下來談會更有幫助。於是他開始對開發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訴之以法”,開始談判妥協。就在這時,有業主退出,認為舒可欣是“騙子”或“叛徒”,要求解除其業委會主任職務。

有人質疑舒可欣做業委會主任的動機。“我的動機是自私的。說實話,我沒有特別大的動力。我的動機是買了房被開發商欺負。感覺物業管理做的不好,應該改進。因為覺得不好,所以開始做這個事情,純粹是為了自己,但是後來發現不把自己的利益和大家的利益捆綁在壹起,就不能真正維護自己的利益。舒可欣知道,中國人的頭腦裏沒有“妥協”,只有“成敗”,但要實現民主,實現開發商和業主的* * *雙贏,就要懂得妥協。西方兩千年的民主進程說明了這壹點。這是舒可欣最難熬的壹天,但他堅持下來了,現在朝陽花園也證明了他的堅持是對的。

舒可欣說,維權鬥爭的每壹步都需要堅強的戰鬥意誌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我最需要的恐怕還是那種把煩惱當“樂趣”的精神,否則,我壹直覺得那麽苦,也走不到現在。舒可欣表示,業主維權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大家都在和開發商、物業打架;第二階段是業主和自己打架,現在美麗花園就是這種情況。當然,2007年,更多的是第壹階段打開發商和物業。業主在打架的時候更要註重理性,組織,專業,技巧。所謂專業,就是學會運用法律,而不是靠情緒。美麗園的官司是靠律師打贏的,不是靠拳頭和海報。

1.妳目前最想擁有什麽樣的房子?

鄰居應該比較近,140平米左右的平層。

2.妳最喜歡這房子的什麽?

舒適環保節能,壹般來說不環保節能的房子也很難舒適。

妳認為現在買房合適嗎?

想活就買。如果投資的話,不如投資股市或者基金。

4.用壹句話概括妳十年的樓市。

好玩。

5.如果可以重來壹次,妳會選擇哪個行業?

來做維權吧。維權的過程,是社會公平逐漸彰顯,社會民主意識覺醒的過程。參與這個過程真的很有趣。

也許很多不熟悉舒可欣的人會認為他是壹個憤世嫉俗的人,或者是壹個不上進的人。有時候他說的話真的會給人這樣的誤解。其實這就是他現在的心態和人生態度。他追求的是內心的滿足。

舒可欣大學計算機專業,特別是中文系統。畢業後在壹所大學做助教,曾經在中關村到處教書。那時候“舒老師”在中關村的名氣比現在的地產圈都大。他從1987開始上網,試圖以各種身份出現在網上。在別人看來,這可能很無聊,但他認為這是壹種了解社會、體驗生活的方式。他現在還經常在網上聊天。但是QQ(壹種在線聊天軟件)上的信息是完全真實的,無論年齡,姓名,身份。

舒可欣在大學當老師的時候,買了壹輛摩托車,壹年後改成了小菲亞特。換車後,舒可欣發現自己犯了壹個錯誤。摩托車壹年維修費30多元。汽車壹個月的保養費70多元。那時,在大學教書的舒可欣每月工資只有46元。我們做什麽呢對舒可欣來說似乎不難。他每天晚上在外面拉兩個小時的“黑車”,所有的錢,不管是養路費還是油費,都是他出的。

之後舒可欣離開了教職,進入國企公司負責進出口和技術培訓,然後自己開公司,最後開始“玩”房地產。壹不小心成了“專家”。

也許是從小家庭環境比較好。用舒可欣的話來說“我從來不缺錢,父母的工資加起來60年代170多塊錢”,但因為家庭教育的嚴格,他似乎從來不刻意追求金錢。這也可以從他的衣服上看出來。6元錢的壹雙圓形黑色布鞋,運動褲,t恤,加起來100多元。

舒可欣認為,壹個人做的每壹件事,都不壹定是他有意為之。很多時候,他隨波逐流,命運、機遇等東西主宰著壹個人的命運。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我做不到的事情。妳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所以舒可欣並不在乎別人是否認為他成功。他看重的是內心的成功。他小時候在家養雞。壹天,他發現壹只雞腿斷了,於是他用壹根火柴棒把它接了起來。幾天後,他發現雞又能走路了。“現在回想起來,很開心,很滿足,很有成就感。”

“我有些錢,但沒有大家想的那麽有錢。目前很喜歡房地產,也很喜歡物業管理方面的壹些東西,所以做了這麽多公益工作。但也許有壹天我不感興趣了,我會立刻從地產圈消失。”舒可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