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建築工程造價控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是什麽?

建築工程造價控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是什麽?

壹、造價咨詢的歷史沿革

在中國古代,許多朝代都修建了大型建築,這使得歷代工匠積累了豐富的建築技巧和經驗。經過總結,他們逐漸形成了項目管理和造價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這就是造價咨詢的雛形。

從16世紀開始,在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英國,當時的建築工匠開始需要幫助確定或估算壹項工程所需的勞動力和材料,並測算和確定已完成工程的工作量,以便從業主或承包商那裏得到應有的報酬。正是這種需求導致了從事工程造價確定和控制的專業職業——QS的出現。

到19世紀,英國開始在工程建設中實行招標制度。這樣,正式的造價專業和專門的工程造價管理學科在英國誕生了。

1868年,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成立,標誌著現代工程造價管理專業正式誕生。

從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許多經濟學原理被應用到項目成本管理領域。國外項目成本管理開始重視投資效益的評價和項目的經濟財務分析,創造了“工程經濟學—EE”等與項目成本管理相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雖然博弈論的出現晚於招投標制度,但招投標制度的完善和創新都多少受到了博弈論的影響。壹般的工程造價確定和簡單的工程造價控制屬於造價咨詢的初級階段,缺乏技術含量,造價咨詢行業應向高端業務拓展。

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各國造價工程師協會開始了各自的造價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國際造價工程聯合會(ICEC)成立於1976。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被提出。後來,主要由美國工程造價管理學者提出了涉及戰略資產管理和項目造價管理的“全面造價管理(TCM)”概念和理論。

全過程造價控制是指從項目立項到項目竣工的全過程造價咨詢活動,包括招投標、設計方案比選優化、施工過程控制、竣工結算審核等。

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是造價管理活動的縱向延伸,向前延伸到項目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向後延伸到運行維護階段的管理,即從項目誕生到全壽命周期結束進行造價管理和咨詢。

全面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活動的橫向延伸,將成本咨詢的範圍從簡單的建築產品成本管理擴展到設備、家具、運營維護的招標采購。

二、BIM在全過程造價控制中的作用

BIM(建築信息建模-建築信息建模)在工程造價咨詢行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認可。BIM是建築行業革命性的公共平臺,在建築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將給建築行業帶來深刻變革。要實現全過程造價控制、全生命周期、全面造價管理,那麽BIM就不能缺席。BIM是全過程造價控制的技術支撐,在某種程度上是必不可少的。BIM的特點是多維可視化、動態變化、信息共享。美國建築學會將BIM定義為建築項目的數字化表達和可共享的知識資源,既包括項目的物理信息,也包括功能信息,目的是為各種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時間是從項目概念產生到拆除的整個生命周期。BIM技術正是與全面成本管理理論的對應和耦合。BIM是虛擬建築信息載體。在建築物的生命周期中,相關人員不僅可以在其上加載信息,還可以隨意提取所需信息。BIM技術為全面成本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全面成本管理使BIM技術大有用武之地。BIM可以提供模擬施工、碰撞檢測、設備管理等增值服務。比如碰撞檢查,可以在施工前檢查各種管道設備的布置是否有沖突,從而避免返工和各種附加索賠,對成本控制的貢獻率會達到20%左右。只有模型信息才能減少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工程信息的利用率和透明度。

三、全過程成本控制的內容

全過程控制的內容包括項目前期立項的必要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及報告編制、設計方案經濟比較及預算編制、施工圖審查及預算編制、招投標及合同簽訂、施工過程中的造價確定及控制、各階段索賠處理、竣工結算、竣工結算、竣工投資經濟評價、固定資產資金劃轉等。將投資理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靈活運用專業科學方法,在達到建築最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取得最佳投資效益,從而將成本控制在最佳範圍(3%)內,避免各種因素造成的隱性不必要浪費。變事後控制為過程控制和事後控制,成本控制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對工程造價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管理,摒棄“羊死了再補”,只審核施工圖預算,最後在施工階段結算建設工程款的被動方法,可以扭轉工程造價失控的局面,杜絕和減少“低價劣質、劣質”、“低價中標、高價索賠”、“高估冒算”等現象。這是壹項復雜、具體、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業團隊的操作。

四、全過程成本控制實施方法

1,編制施工階段全過程造價控制實施方案。

實施計劃是成本控制的綱領性文件。應根據合同要求,結合項目特點,編制施工階段全過程造價控制實施方案,主要內容是項目概況;成本控制組織;成本控制流程;各階段的咨詢內容;可行的工作計劃等。合理有序地安排造價工程師進場咨詢服務。根據本工程的特點,監理部配備相應的專業造價工程師。

設計階段成本控制方案案例分析

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最大,要重視設計階段的控制,把設計控制好,造價才能得到控制。要實行設計公開招標制度,公平競爭,把有效控制工程造價作為選擇設計中標人的主要標準之壹。我國大多數設計師在設計中往往更註重技術而非經濟。設計師似乎只對設計項目的質量負責,不太關心工程造價的高低,導致工程造價高或因設計不合理導致投資失控。造價工程師應介入設計階段,對設計方案、結構體系、材料選擇等提出建設性意見。如果建築物的形狀和布局不當,不僅會增加成本,還會削弱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如果在設計中加入壹個沒有實用價值和使用功能的草圖,可能會增強建築的審美功能,而其他的則恰恰相反,影響建築的美感。如果費用高,就要考慮並建議是否取消。也許造價工程師需要培養審美知識和審美能力。其次,是否考慮用壹些輕質建築材料代替重型建築材料,可以有效減輕建築物的重量,從而降低成本;應對各種結構體系和基礎方案進行成本分析,選擇成本相對較低、結構安全的方案。造價工程師要了解和熟悉建築設計和結構設計的知識,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從造價的角度對設計方案進行比較和優化。結構設計是否合理,可以從配筋率、含鋼量等指標進行分析判斷。但是,任何建築設計和結構設計優化的前提都是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如果過多考慮工程造價而影響結構的安全性或者增加未來運行、維護、加固的費用,那就得不償失了,從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也不是最優的。

投標也有助於成本控制。通過公開招標,制定合理科學的招標規則,選擇報價合理、技術過硬、管理規範、信譽良好的合格承包商,避免因選擇中標人不當而導致項目失敗。要避免暗箱操作、人為幹預、串通投標等腐敗行為的發生。招標中壹旦出現這些情況之壹,招標就完全沒有意義,成本控制的目的也達不到。

2.嚴格控制工程變更程序。

工程變更不可避免,應制定壹套完善的計量、支付、變更管理辦法,強調事前控制,加強事中控制,完善事後控制。完善設計變更程序,避免頻繁的設計變更,除非是糾正性變更、強制變更或業主要求的變更。比如施工單位提出的變更,必須上報,監理工程師審核,業主批準後才能實施。工程變更的成本與變更計劃相關聯。因此,變更項目報告必須在變更處理方案的同時說明相應的變更價格,以便業主在決策時心中有數,避免成本失控。建設單位經常在設計變更上做文章,尤其是單價合同的項目。壹般通過設計變更來改變集成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改變單價的目的,實現“扭虧為盈”,化解和分散工程風險,但會給業主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工程變更管理的本質也是工程索賠的管理。索賠通常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因非自己過錯而應由對方承擔的情況造成的實際損失,向對方要求經濟補償或時間補償。屬於經濟賠償行為,不屬於處罰。既可視為約定價格的增減,也可視為承包商的索賠和業主的反索賠。在國際工程中,壹般施工索賠都要達到合同價的10% ~ 15%,有的甚至更多。因此,索賠的預防和處理對項目投資控制非常重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索賠的處理關系到業主和承包商的利益。作為造價工程師,要以合同為前提,以事實為依據,要在善待弱勢群體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造價控制水平和合同管理能力,客觀公正地解決索賠問題。同時,工程師在處理索賠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成本、工期、質量之間的關系,不能忽視任何壹方。既要維護雙方利益,又要把工程造價控制在滿意的範圍內。引起索賠的事件和因素很多,要分清主次責任,檢查工程變更和現場簽證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完成時間,盡量避免和減少索賠的發生。如地下室排水費、安全防護欄桿費等費用屬於技術措施費和安全施工措施費,均在合同總價中使用,不允許以簽證的形式重復計算。但在實際施工中,由於雨季施工,排水次數增多,這是成熟的承包商可以預見的,而壹些施工方有意無意地要求監理和業主辦理現場簽證。

3.深入現場了解並及時收集相關信息。

成本管理人員要深入現場,及時了解情況,收集各種可能引起成本調整的資料。要註意原始資料的積累,特別是壹些隱蔽工程,要及時掌握圖像、圖片、文件等第壹手資料。不要等解決了,不收拾就造成“死無對證”和混亂的被動局面。

4.加強工程造價的動態跟蹤控制。

建設項目的建設周期壹般較長,市場的變化(如利率、匯率、人工、材料、機械等。)以及項目本身都會對項目成本產生影響。為了保證整個工程造價控制在合同範圍內,造價工程師將根據市場和現場情況以及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費用的現狀,及時跟蹤工程造價,及時調整合同價格,以便決策者在項目管理中及時做出調整。

5、及時進行工程結算。

工程結算是成本控制的最後階段。工程結算前,及時收集整理各種計量支付資料,做到完整無遺漏。在工程結算中,註意工程預付款、質保金、甲供材料等的扣除。,特別是對於壹些業主可以享受優惠政策或減免部分稅費的項目,以及業主為施工單位減免的壹些費用,這些費用已經包含在合同價格中,結算時往往容易被扣除(如勞保統籌、排汙費、水電費等。).對工程進行跟蹤審計,造價工程師可以隨時對已完成的工程進行測算和審核,無需等待竣工驗收再進行結算。

6、制定過程控制圖

流程控制圖可以更加直觀、清晰、有邏輯性和相關性。全過程造價控制管理流程圖是以圖表的形式確定費用申報、審核、反饋等程序要求,包括責任關系圖、月度工作量報告及工程款支付流程圖、設計變更及審核單(簽證)費用操作流程圖、材料(設備)價格費用審核流程圖、分階段工程預算(結算)計算流程圖。

7.具體操作方法

全過程造價控制在服務範圍、咨詢內容、工作性質等方面都不同於傳統的壹次性投資核實工程造價的控制模式。全過程造價控制對整個工程造價實施動態的、事前的、主動的造價控制。工程造價的監控表現從粗糙到精細,從滯後到超前,更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和業主委托的要求。通過分解、查詢、調查等方法將單位工程分解為若幹個子工程,分階段辦理工程結算。在查詢材料(設備)價格時,利用專業報紙和信息網絡進行查詢;拜訪供應商或進行市場調查,了解價格和信息。

當然,工程造價全過程控制的初衷並不是減少承包商的利潤空間。業主和承包商應該是雙贏的夥伴,而不是利益沖突。成本控制的最終目的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避免承包商的不當結算。

成本控制不僅要從宏觀上控制,還要從微觀和具體細節上控制,改變過去以定額為主的靜態管理模式,開辟新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