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和越南的歷史是怎樣的?

中國和越南的歷史是怎樣的?

中國和越南山水相連,自古以來關系密切。兩國經歷了同誌加兄弟的好時光,也經歷了敵人的歲月。現在,雖然中越關系早已正常化,但紛爭摩擦不斷,兄弟情誼難覓。網上有很多關於越南的資料,但是不系統。只是收集資料,編輯成文字,再現中越百年恩怨。

越南古稱交趾、交州、安南,中國和宋朝以前的朝代都是縣治管轄。五代兩晉以後,南漢政權管轄的交州發生了意外。艾州(今越南慶化)出兵求和。公元938年,吳權埋伏在海門鎮,打敗了我們南韓晶水師的使者劉鴻操,自立為王。這是安南獨立的起源。元末戰爭爆發,安南乘機脫離中國版圖,壹度出兵攻打四明路上的永平村,超越元朝劃定的銅柱200余裏,占領了、如意、清遠、元元、陀等五郡。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在安南對陳朝國王陳日昆說,要把五郡之地歸還給四明土司。然而,李的國家部長陳在這個時候,他的權力,他威脅陳日坤,說士兵拒絕生活。朱元璋關註戰事,重在綏靖,不想再開戰,所以不予理會,安南從此處於半獨立狀態。1407中國明朝出兵滅胡。在越南設置郡縣。越南回歸中國統治。越南18世紀以前,越南官方文字使用的是漢字和越南根據漢字創造的南字。越南歷史記載都用漢字,越南以中國為宗主國而自豪。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國明成祖正式冊封李欣宇仁宗安南國,歷代新王當政。只有當他們被中國政府授予時,他們才能被視為正統。作為對中國的屏障,越南統治者稱中國為安南王,而在國內則稱自己為越王。

法國天主教在19世紀入侵越南。英法對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開始武力入侵越南南部(南齊,西方人稱交誼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成為法國殖民地。然後從西貢出發,沿著湄公河探尋通往中國的路線。在發現湄公河上遊不適合航行後,轉向越南北部(北齊,西方人稱東京),企圖利用紅河作為入侵中國雲南的通道。1873 165438+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國派安業等百余人率軍入侵,攻占河內及其周邊地區。越南國王阮富詩要求當時駐紮在中越邊境寶盛(今老街)的中國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幫助抵抗法國入侵。65438+年2月,黑旗軍在河內近郊擊敗法國,安業陣亡,法軍被迫退回越南南部。1874年3月5日,越南在法國侵略者的壓迫和訛詐下,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即《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向法國開放紅河,授予法國在越南北部貿易等各種權益。1875年5月25日,法國向清政府發出照會,宣布條約內容,以爭取清政府的承認,從而排除歷史上長期形成的中國在越南的影響。15年6月,清政府回復不承認條約。

1882年3月,法國政府命令支那海軍司令李指揮侵略軍第二次入侵越南北部。4月入侵河內城,隨後用軍艦偵察紅河,直到河內西北的山西附近。次年3月,攻占產煤基地洪基和軍事基地南定。越南朝廷多次要求清政府出兵相助。鑒於形勢的變化,清政府下令雲南、廣西兩省當局監督邊防部隊短暫進入,但強調“不可自尋煩惱”。19年5月,劉永福率黑旗軍在懷德府紙橋決戰,李和副軍長麾下30余名官兵200余人陣亡。法國軍隊被迫返回河內。法國利用李之死,煽動全面侵越戰爭。除了增援陸軍,還組建北越艦隊,調兵遣將,積極部署。8月,法軍加強了對北越黑旗軍的打擊,同時用軍艦進攻越南中部,直抵越南首都順化。8月25日,越南被迫簽訂《順化條約》,獲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為了盡快實現對越南的殖民統治,侵略中國的西南地區,法國侵略者開始全力對付中國。中法對抗的危機正在逼近。

越南向法國投降的《順化條約》簽訂後,中國成為法國占領越南的唯壹障礙。法國決定清除這壹障礙,立即禁止越南與中國的壹切關系,並迫使越南對包括黑旗軍在內的法軍撤退。這導致了與中國的直接對抗。

法國首先想通過外交手段達到目的。15年9月,法國政府向中國提出了解決越南問題的方案,即劃出壹個狹小的中立區使中國撤回在越南的駐軍,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整體殖民統治,開放雲南為法國的商埠。該提議遭到清政府拒絕,談判無果。此時,鑒於中越兩國的特殊關系和法國入侵對中國造成的嚴重威脅,清統治集團內部以左、、張之洞為代表的鷹派主張朝廷采取反法政策;然而,掌握清政府外交和軍事大權的李鴻章壹心求和平。清朝最高決策機構優柔寡斷。軍事上,它出兵越南幫助越南,同時反復指示清軍不要主動進攻法軍。外交上,在抗議法國入侵越南的同時,試圖通過第三國談判或調解達成妥協。這壹矛盾的舉動極大地便利了法國侵略的部署。10年10月25日,法國東京分艦隊司令被任命為北越法軍總司令。65438+2月初,決定對紅河三角洲的中國軍防禦發起攻擊。

中法戰爭始於1883年2月的山西戰爭。法國軍事行動的第壹個目標是山西。山西的防衛力量主要是黑旗軍,還有桂軍和滇軍的七個正規營。法軍14進攻,中國守軍被迫進行軍事抵抗。依靠優勢裝備,法軍於16占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出任法軍總司令,兵力增至16000人,密謀入侵北寧,計劃對中國軍隊進行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徹底屈服。清朝時期,政府在北寧地區駐紮了約40個營,但由於將領懦弱、不協調,軍紀松懈,士兵毫無鬥誌。12年3月,法軍進攻,北寧淪陷;19日,太原淪陷;4月12日,法軍進入興化。利用軍事上的勝利,法國對越南和中國發動了進壹步的政治脅迫。6月,法國政府與越南締結了最終保護條約。清廷得知前線軍事失利的消息後,更換了大量的新疆官員和朝臣,以掩蓋戰敗。兵部全面改組,恭親王等人退位,由太子李世鐸接任。貝勒(後來的清親王)主持宰相衙門處理國家大事,而實際權力掌握在醇親王(光緒皇帝的父親)手中。李鴻章被授權與法國代表舉行和談。11年5月,李鴻章與法國代表弗盧努諾在天津簽署《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主要內容如下:中國同意法國和越南之間的“所有條約”應被忽略,即承認法國保護越南的權利;法國同意“保存和保護中越邊界”,中國同意“駐紮在北齊的防衛營立即調回邊界”;中國同意開放中越邊境進行貿易,並明確表示今後與法國談判相關商業關稅時,要“對法國商業極為有利”;本協議簽署後三個月內雙方代表會議的詳細條款。17日,弗盧努諾交給李鴻章壹份節略,告知其法國已派巴德諾作為全權代表來華商談會議的詳細條款,並單方面規定了中國軍隊在越南北部原駐地分階段“接防”的日期。李鴻章對這壹規定沒有明確表示贊同,也沒有明確表示反對,更沒有上報清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軍突然到諒山附近的北裏(中國當時叫觀音橋)“接防”,無理要求清軍立即回國。中國駐軍沒有接到撤退命令,要求法軍稍等片刻。法軍依靠武力推進,槍殺清軍代表,炮轟清軍陣地。清軍被迫反擊,兩天後,法軍傷亡近百人,清軍尤其慘重。這壹事件史稱“北黎沖突”或“觀音橋事件”。法國以此為借口擴大戰爭,並註意到清政府要求駐越部隊迅速撤退,賠償軍費2.5億法郎(約合3800萬兩白銀),並威脅法國將占領中國壹兩個海港作為賠款抵押。盡管清政府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勒索,但仍於7月派兩江總督曾國荃前往夏甸,與巴德諾談判,以解決爭端。談判失敗,法國再次訴諸武力。

法國人派巴德諾去和曾國荃談判,但與此同時,他們繼續制造麻煩,再次挑起戰爭。從1884年5月《簡明條約》簽訂前後法國進攻基隆,到1884年8月馬尾海戰結束,是中法戰爭的第二階段,主要在中國東南沿海,越南北部的陸戰還在繼續。

法國將其在中國和越南的艦隊合並為遠東艦隊,任命古八為總司令,並乘機分別進駐福州和基隆。壹方面脅迫中國接受法國的條件,另壹方面做好隨時進攻占領這些港口的準備。8月5日,法國艦船炮轟基隆,強行登陸。中國軍隊在主管臺灣省事務的大臣劉銘傳指揮下頑強抵抗,法軍不得不返回海上待命。隨後,法國議會授權政府“使用壹切必要手段”使中國屈服,法國政府擬定新條件要挾中國,要求賠款8000萬法郎,分十年付清。清政府不接受。中法外交關系已經正式破裂。23日,法軍以提前駛入福州、麻江的優勢戰船攻擊中國船只,中國海軍倉皇應戰。壹瞬間,11艘戰艦被擊沈或受傷,近800名士兵陣亡。法國艦船炮轟馬尾造船廠(福州船政局),將其摧毀。經過幾天對馬尾至海口間海防設施的肆意破壞,他們駛出閩江口,在馬祖坳集結。

馬江福建水師慘敗,震驚中國朝野。在主戰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被迫於8月26日正式對法宣戰。針對海上難與敵抗衡的實際,在“引敵過越為上策”思想的指導下,確立了東南沿海防禦,北方陸路反攻的戰略方針。法軍企圖東攻臺北,西取諒山,以土地為人質,勒索賠款。10年初,法軍遠東艦隊主力突襲臺灣省北部基隆、虎威(今淡水),守備司令劉銘傳撤出基隆兵,使法軍輕松占領基隆。然而,入侵上海末路的法軍受挫,敗回大海。此後臺灣省的戰事壹直處於膠著狀態,法軍的戰略企圖也沒有完全實現(見上海年底的基隆之戰)。1885年6月,南洋水師為打破法國艦船對臺灣省海峽的封鎖,派出開基等5艘艦船援臺,並拉出7艘艦船攔截。二月底三月初,法國船只為了追擊中國的援助船只,入侵鎮海(今寧波)。浙江提督李歐陽看到,提督率領的守軍利用預設的海防工事進行了頑強的反擊,擊退了來犯之敵,取得了鎮海戰役的勝利。

越南北部戰場,東線清軍再次出關。壹度,克朗加及其北部地區立即遭到法軍反攻,連戰大敗。1885二月下旬,全部退入廣西。在雲貴總督岑的指揮下,清軍在西線重新進入越南,發起了宣光之戰。1884年2月至1885年3月,主力圍攻宣光,兵臨城下,城未破。法軍援軍太多,不得不撤退休整。3月23日,雲南軍和黑旗軍在臨洮附近大敗法軍,西線形勢好轉。與此同時,東線清軍在桂外軍務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依托內關前關(今廣西友誼關)附近的有利地形和野戰工事,於3月23-24日在鎮南關大獲全勝,震驚中外,力挽狂瀾。之後,東線清軍戰勝諒山,向南推進。前鋒向郎家和船頭(今陸地岸)推進。

在戰爭結束和中法談判、中法戰爭中,雙方相繼增兵。法軍總兵力約2萬人,武器裝備先進,尤其是水面艦艇。清軍有10多萬兵力,但主要是陸軍,差兵器和冷兵器仍占相當比例。中國軍隊打了幾次勝仗,特別是鎮上的勝利,沈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發動這場戰爭的魯菲力內閣於3月31日被迫辭職。但清政府未能充分利用當時的有利條件,發展良好局面。而是采納了李鴻章等人的“以戰制勝”的主張,於4月4日與法國簽訂停戰協定,並立即迫使前敵將領停止戰鬥,限期撤軍。6月9日,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公使巴德諾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越南條約》十條)。清政府承認了法越條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

至此,中國永遠失去了昔日的藩屬國。

中越百年恩恩怨怨——* * *同壹次革命

到19年底,法國把越南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除了勒索錢財,還以掠奪為目的,加緊在越南的“開發”活動。廣大農村日益蕭條,廣大農民破產成為廉價勞動力,遭受著極其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

胡誌明出生並成長在越南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時代。第壹次世界大戰後,胡誌明來到巴黎。探索救國的真理。

1920 65438+2月,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法國社會黨在杜爾召開代表大會,社會黨分裂。左翼社會黨人退出社會黨,成立了隸屬於第三國際的法國* * *生產黨。胡誌明認識到只有* * *產黨才是為各殖民地人民解放而鬥爭的黨,成為法國* * *產黨的第壹批。

當時,中國在巴黎的黨組織和組織有統壹的機關和統壹的領導機構。總部設在巴黎南部意大利廣場附近高德弗羅伊街17號的壹家酒店,中國在歐洲黨和青年團成立後,派人與法國* * *生產黨和法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聯系。法國黨團組織派人給中國同誌講課。法國* * *生產黨組織和領導人的活動經常涉及中國同誌。因此,在這次對外交流活動中,胡誌明與中國共產黨歐洲支部書記周恩來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1956 165438+10月21日胡誌明主席曾在河內歡迎周恩來總理首次正式訪越的宴會上公開介紹周恩來時說:“周恩來是我的兄弟,我們曾經同甘共苦,壹起幹革命工作。他是我30多年的親密戰友。”

1923年底,胡誌明從巴黎來到莫斯科,在東方大學學習,進行了兩次理論學習。在莫斯科期間,胡誌明編輯了《中國和中國的青年》壹書。張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國際青年團的代表,為胡誌明撰寫本書提供了許多有關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活動的文件和資料。

1924年底,胡誌明離開莫斯科前往中國廣州。當時廣東因為中國* * *產黨的反帝民族統壹戰線政策,成為國民革命的中心和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胡誌明來廣州的時候,正是以廣州為中心的中國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胡誌明在積極參與中國大革命的同時,通過各種渠道領導越南人民的鬥爭。

在廣東中國* * *產黨的支持和幫助下,胡誌明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誌會,並在廣州舉辦了專門的政治培訓班。應胡誌明的邀請,周恩來、張大磊、陳延年、李富春、彭湃以及省港高校的部分領導同誌在專題政治培訓班上授課。當時,周恩來是中共中央廣東省委常委,並兼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利用這壹條件,胡誌明在舉辦訓練班的同時,還挑選了壹些優秀青年到黃埔軍校深造,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學習軍事和政治。其中壹名學生回憶說:“當時中越兩國革命家真是誌同道合,親如兄弟。那時候政治培訓班沒有食堂。我們每天來農講所吃飯,經常和中國同誌壹起唱‘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了軍閥’。”隨後,胡誌明帶領學生回國革命。

胡誌明根據* * *制作國際的指示,於1929年6月和10年6月從泰國前往香港,準備以* * *制作國際東方部成員和東南亞部負責人的身份召集會議,將越南三個* * *制作組織統壹為* * *制作黨。在香港中國* * *生產黨廣東省委員會秘密組織的幫助下,於1930年2月3日在香港九龍城舉行了“統壹會議”。在胡誌明的直接領導下,各* * *生產者組織代表經過認真討論和協商,最終同意將三個* * *生產者組織合並為壹個無產階級政黨,命名為越南* * *生產者黨。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正式拉開了二戰的序幕。9月3日,法國對德國宣戰。1940年9月22日,日軍進攻諒山,同時以6000兵力在海防附近的土山登陸。在越中邊境地區激戰數小時後,越南總督戴古匆匆向日軍投降,接受日軍對支那的控制。此後,越南的控制權易手。

1941二月,越南人民領袖胡誌明回國,在高平省北坡建立了印支黨中央秘密指揮機關。我們在這裏培養幹部,發展組織,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武元甲(後來的越南武裝部隊總司令)等人留在中國廣西靖西,鞏固和發展越南革命的海外根據地。

北坡遊擊根據地隸屬於越南高平省和光縣,與中國廣西靖西縣、那坡縣相鄰。20世紀30年代以來,越南革命家黃、、陳、等。曾在越中邊境的靖西、那坡兩縣開展革命活動,結識了中國許多邊民,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中國邊民的幫助下,越南革命者開辟了幾條從北坡到中國廣西的交通線。每條交通線都有中國邊民的家作為越南革命者的秘密聯絡點。

1941年底,北坡遊擊根據地成立12武裝工作隊,1941二月和九月,越南救世軍三個中隊相繼成立。1944 12、越南人民解放軍宣傳隊成立,由遊擊隊骨幹組成,集中了大部分武裝力量,為主力的成立打下良好基礎。

1945年6月4日,越南救國軍和越南武裝宣傳隊合並為越南解放軍。在高平和北山建立了兩個遊擊根據地。高平革命根據地是由胡誌明、範文同、武元甲、黃文歡和吳英領導的。北山武夷巖壁基地由馮誌堅、梁、領導。1943年,這兩個根據地連在壹起,為後來解放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8月1945,11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越南人民總起義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8月14到8月18,高平和北平?、諒山、宣光、太原、安培、福壽、北江、永安、福安、北寧、河東、山西、海陽、興安、建安、寧平、太平、清化、義安、和靜、廣義、清河、梅生、沙裏等省都舉行了武裝起義。06年8月16日,壹支由武元甲指揮的人民解放軍從時尚的解放了的太原城出發了。8月19、23、25日,河內、順化、西貢相繼解放。13年8月,阮朝末代皇帝保達被迫退位,將這個王朝統治的象征——金印和鑲嵌五顆寶石的金劍交給越南臨時政府。

1945年9月2日,臨時政府宣布越南民主獨立。在河內巴亭廣場50萬人的慶祝活動上,胡誌明主席宣讀了《獨立宣言》。同日,中國政府接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會議上,同盟國國美、英、蘇決定將支那分為兩個投降區,以便日本投降後日軍進來解除武裝。北緯16度線以南由英軍負責;16度線以北被蔣介石軍隊占領。

在當時的越南土地上,有6萬多日軍、20萬蔣介石軍隊和5000名新調來的英印軍隊。與此同時,數以萬計的法軍遠征軍也相繼而來,數以千計在印度支那戰役中失利的法軍重整軍備,準備恢復對越南的主權。

1946年2月28日,中法兩國簽署協議。中國承認法國在支那的保護權,換取法國將上海、漢口、廣州、廣州灣等租界歸還中國。並將滇越鐵路轉售給中國。

抗戰初期,為維護國家主權,制止法國侵略,越南政府采取以和求進的策略,與法國進行談判。1946年3月6日,越南與法國簽署“初步協議”;14年9月,再次簽訂“臨時協議”,導致近壹年的局勢有所緩和。然而,1946 12 19日下午,法軍開始向河內發起總攻。至此,法國已經徹底撕毀和平協議,對越南發動全面戰爭。

經過四年的戰爭,法國軍隊仍然無法消滅山裏的越南遊擊隊。1949年9月,中國取得解放戰爭決定性勝利,胡誌明主席派人來華,直接與中共中央聯系,請求援助。後來,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南下的勝利進軍,中越邊境的交通線終於建立起來了。

1950 65438+10月14日,胡誌明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國發表聲明,鄭重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是全體越南人民的唯壹合法政府。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越南民主人民共和國準備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基礎上與任何願意與之合作的政府建立外交關系,以維護世界和平與民主。”65438+10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外交部長黃明建致函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宣布“承認毛澤東主席領導的中國人民政府”,“決定與中國人民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互派大使”。周恩來總理於2008年6月5438+10月18日回復越南外交部長黃銘健,歡迎中越建交。因此,中國成為第壹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國家。

至此,中越* *同革命* *同建國的階段已經結束,應該說,越南的獨立建國運動離不開中國的大力援助,沒有中國,就沒有越南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