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邳州經濟和江陰相比怎麽樣?

邳州經濟和江陰相比怎麽樣?

邳州

壹、邳州經濟開發區概況邳州經濟開發區始建於2001年,2006年5月獲批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57.3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16.7平方公裏。開發區實行“壹區兩園”模式,即開發區設立兩個園區,即板式家具及環保化工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板材家具產業園和環保化工產業園涵蓋南至長江西路(含徐塘電廠)、北至劉宏路、東至建設北路、西至運河分洪路四個區域,面積約42平方公裏,包括運河鎮原徐塘辦事處的徐塘社區、五閘社區、馬場社區、五羊社區、八壹社區、邵場村等六個村和戴維鎮的劉莊村、邵場村。園區地理位置優越,隴海鐵路、京杭運河穿境而過,霍連、京滬、京福、徐寧高速公路在此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近年來,我們高標準建設,全力打造投資平臺,投資近30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核心區實現“七通壹平”,行政辦公、商貿流通、生活休閑等配套功能逐步完善,成為蘇北最具投資潛力的開發區之壹。CIMC、金鳳凰國際家具、恒信化工、臺灣富山醫療用品、美國寶月嬰兒用品等壹大批重點企業建成投產。目前,全區共有工商企業519家,固定資產投資12.38億元,外資企業69家,實際註冊外資654.38+0.51億美元。

二。邳州經濟開發區重點產業介紹

全力打造“50億產業集群”

邳州開發區初步形成了板式家具、冶金機械、環保化工、食品醫藥、電力能源等五大支柱產業,力爭用五年時間打造“五個百億產業集群”。壹是板式家具行業發展迅速,今年產值將超過200億元。二是冶金機械行業快速增長。國家循環經濟示範點、亞洲最大的鉛回收企業江蘇春興柯勝集團即將上市。三是環保化工產業規模初具規模,重點發展煤化工循環經濟。四是食品醫藥產業升級,產品出口東南亞、歐美。五是電力能源產業基礎雄厚,已成為邳州重要的支柱產業。重點建設三個特色產業園區。

壹是充分依托豐富的板材資源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板材家具產業,全力打造中國(邳州)國際環保家具城。家具城占地18平方公裏,於2006年全面啟動。是集家具制造研發、檢測、會展、商務、物流、辦公、文化、生活、休閑於壹體的大型產業新城。建成後可容納300多家大型家具制造及配套企業。為快速推進家具城建設,我們在邳州成功舉辦了中國家具戰略發展高峰論壇,數千家家具生產企業到訪邳州等大型招商活動。壹大批國內外知名家具集團紛紛搶抓機遇,已入駐總投資近百億元的67個大型家具及配套項目。其中,金鳳凰家具城、家具國際博覽中心、中國科技木業城、總長12公裏的家具商業街已建成並投入運營。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的國家木質家具及人造板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邳州落成。它是中國唯壹的人造板及家具質量檢測中心,標誌著邳州板式家具產業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持。

下壹步,我們將以拉長家具產業鏈、提升家具城功能、提高產業競爭力為重點,加大家具及家具商貿物流、設計研發、五金塗裝、海綿包裝、倉儲運輸等配套項目的引進力度。

編輯此段落

優惠政策:

壹是符合產業規劃的家具及配套龍頭項目全部進入家具城規劃區,確保優先供地;二是租用開發區內建設的商業廠房的,可根據投資額適當免收壹定時期的租金;第三,在邳州租賃壹條家具商業街或者金鳳凰家具集團的展廳。面積大的話,3年內免租金;四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邳州市政府下屬相關部門收取的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免費;五是從獲利之日起,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二獎三減半”;第六,在信貸上給予適當的政府貼息貸款,積極協調相關金融機構為投資者解決信貸問題;第七,企業享受邳州市重點企業上市保護。

二是充分利用豐富的煤電資源,大力發展可管理的精細煤化工,加快環保化工產業集群建設。化工產業集聚區位於開發區西部,規劃面積4.5平方公裏。經徐州市政府批準,熱電廠、汙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齊全。邳州港是中國最大的煤炭中轉港,年煤炭吞吐量超過10萬噸。依托港口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煤化工循環經濟。目前,區內已落戶甲醇30萬噸、醋酸20萬噸、酚醛樹脂2萬噸等10個項目,投資32億元,環保化工產業初具規模。圍繞現有產業基礎,加強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醋酸纖維、醋酸乙烯、醋酸乙酯等項目,加快上下遊及配套企業發展。

第三,依托東部地區強大的基礎優勢,精心打造臺灣工業園區,重點建設以家居、紡織、服裝為主的輕工產業集群。輕工業集聚區位於開發區東部,規劃面積17.3平方公裏,土地充足,工業基礎雄厚。李強家居、伊斯塔紡織等40多家臺資企業聚集,臺灣工業園區初具規模。下壹步將重點引進家居用品、紡織服裝、醫藥食品,全力打造蘇北外向型經濟示範園區。

江陰

江陰經濟開發區是江蘇省人民政府6月5438+0993+065438+10月批準的省級重點開發區。2002年6月,江蘇省委、省政府賦予江陰經濟開發區經濟審批權和行政級別。2065年6月,438+0,國務院正式批準江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命名為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開發區* * *引進項目820個,其中外資企業210個,註冊外資30億美元,註冊外資654.38+0.85億美元,工業投資654.38+065.438+0.495億元。2005年,全區引進外資項目30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8個,註冊外資4.2億美元,註冊外資65438+1億美元,工業銷售收入353.5億元,第三產業營業收入290億元。工業投資35.9億元。

編輯此段落

發展優勢

外資集聚

——外資集聚效應明顯。

香港和臺灣仍是江陰經濟開發區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港資企業58家,臺資企業57家。但近年來,來自歐美、日韓的資本勢頭強勁,歐美企業48家,日韓、東南亞企業47家。成功引進興城特鋼、貝卡爾特、漢宇博德、福匯紡織、啟新紡織、中糧麥芽等50多個超千萬美元項目,其中超億美元項目6個。荷蘭帝斯曼、芬蘭科尼、比利時貝卡爾特、日本JFE株式會社、日本棉花、東棉株式會社、三菱株式會社、三井物產、以色列化學集團、香港中信泰富、臺灣華信利華、中糧集團、中石油、中石化等壹大批世界知名企業入駐園區,其中已有近10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特色鮮明。

目前,江陰經濟開發區已形成金屬新材料、高檔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和石化、IT、機械制造等新興優勢產業。210外資企業中,金屬新材料項目27個,機械及配件項目42個,IT項目48個,高檔紡織服裝項目38個,輕工項目20個,化工項目14,生物醫藥項目5個,服務業項目16。其中,金屬新材料產業是開發區最大的產業,建立了以興成特鋼為龍頭,由貝卡爾特鋼簾線、華新鋼繩、法爾勝特鋼制品、四川電工鋼板等企業組成的金屬新材料生產基地。2005年該行業實現利潤占全區70%以上。

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功能凸顯。

科技創新的載體越來越齊全。2004年3月,高科技創業中心成立並投入運營。2006年3月,高科技創業園壹期45000平方米的主樓將交付使用。去年9月,省留學人員創業園獲得省人事廳批準;長江國際科技園目前正在規劃設計中。截至2005年底,創業園已引進R&D企業22家,開發新產品35項,申請專利19項。已引進留學生16人,博士16人,碩士20人。創業創新環境逐步形成,加快高新技術創業園建設的優惠政策、創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相繼出臺,鼓勵和支持留學人員和國內科研人員入駐創業,對入駐企業給予註冊補貼和專利申報獎勵。

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日益優化。

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經濟開發區已基本完成“九通壹平”,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齊全。擁有出口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區、海關直監管點、高新創業園等特色功能平臺,凝聚了“馬上就辦”的精神,營造了寬松愉悅的創業環境,形成了靈活高效的服務體系。為現有規模的重點企業量身定制服務方案,提供合同服務;提供“壹站式審批、壹站式服務、壹站式收費、壹人負責到底”的壹站式服務;在關務、檢察、商務、稅務等方面實施全流程服務;為入駐企業在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壹系列問題提供保姆式服務。

發展戰略

——統籌發展,先富民。

堅持壹手抓開發建設壹手抓富民強民,正確處理拆遷安置和就業保障的關系。在就業方面,建立了管委會、辦事處、社區三級管理網絡,區域內成立了三家職業介紹所。每個社區配備就業助理,為失地農民提供就業信息,開展針對性培訓。2005年,幫助3000多名當地勞動力找到了工作。在保障方面,對全部3.5萬失地農民實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從去年8月開始實施城保農保結合制度,倡導“人人有保障,家家有財產”的保障新模式。

完美的機制

——機制和體制日臻完善。

近年來,江陰經濟開發區遵循“小政府、大社會”和“小管理、大服務”的原則,圍繞“行政行為法治化、政府服務國際化、機關高效化”的目標,在用人機制和運行機制上進行大膽探索。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浮動薪酬制、競爭上崗制、公開晉升和崗位競爭制等用人制度,逐步試行末位淘汰制、否決報告制等搞活用人機制的管理制度。同時引入市場機制,將開發區企業化運作,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資的開發建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