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遊記‖蘇州壹日微行(三)同德裏到書院巷。

遊記‖蘇州壹日微行(三)同德裏到書院巷。

初冬溫暖的陽光裏,大自然依舊被染成深秋的紅、金、藍,似乎又亮了壹點。這樣的日子,還是適合逛街的。見見朋友,逛逛姑蘇街頭。

4號線地鐵到樂橋站,5號出口,沿幹將路向東走六七分鐘,到武30路。

以武30路為中軸線,西至金範路,東至公園路,南至十字街,北至幹將路,為武30路歷史文化街區。這壹帶歷史遺跡豐富,保存完整的民國風情建築。特別是同德裏和李同義,30年代的兩層洋房19戶,石庫門30戶,兩巷127戶。2019電視劇《壹切都好》壹炮而紅,其中蘇家的老宅就在同得利,讓這裏壹夜走紅,壹時間遊客如潮,幾乎填滿了巷子。

說實話,如果不是這部劇,我恐怕還不知道樂橋和幹將路附近還有壹些小巷。就算路過,看壹眼也是錯過的風景。

據說同德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這裏曾經是吳宮的後花園。明末張士誠戰敗後,逐漸成為魚塘。上世紀20年代,北方局修建明凱劇院等建築時,把高墩整平,挖地基,把土堆在這裏,就把魚塘填平了。後上海富豪杜在此投資建宅出租,並取名同德裏,意為“德澤”。

小巷入口以雕券拱起,門口兩側有宏偉的愛奧尼亞柱,透出西方建築風格。在這條150米深、2米寬的巷子裏,住著20多戶人家。都是石庫門,門頭上面有雕花。每家的院門都是半開或虛掩的,U型的兩層磚木結構建築,木質門窗。天井裏掛滿了樓上晾的東西。房間裏傳來吳儂軟語,還飄出噝噝的炒菜聲...

兩年前壹度人頭攢動的同德裏,在壹陣熱鬧之後,終於恢復了平靜與和諧。

同裏以南百步是李同義。長120米,寬1.5米。它是20世紀30年代由國民黨政府財政部副部長賈士毅建造的。它被命名為李同義,意思是* * *壹起受益。入園檢票口和同裏的略有不同——上面沒有雕刻。檢票口旁有壹個形似花壇的石墩,上面刻著圖案、動物和“開悟”、“木德澤”等字樣,顯示了這個地方特殊的歷史過往。

裏面不遠處,左邊開著壹個石窟門,菊花盛開。就在我們想不由自主地往前走的時候,壹個六十多歲的男人從房間裏走了出來。我說:“這菊花真好看。我們能進來看看嗎?”

“可以,妳可以進來。”

於是我們進去用手機拍菊花。

那人見了,說:“妳這樣子怎麽能射得好?妳看我拍的。”他打開手機,翻出用單反拍的菊花照。

所以,我們聊了聊。指著這棟三開間、兩層的民國木樓,他告訴我們:“這棟房子原是蘇州地區行政公署,解放後政府給我父親安排的。其實,李同義和童德利都是蘇州幹部的親戚。”

我說:“那妳就是官二代了。”

“三代官!”

說話間,壹位老人拄著助行器從房間裏走了出來。男人說:“這是我媽,100歲!”

“啊!百歲老人!太神奇了!真是福氣!”我不禁驚呼。

那人把它放在老人的耳邊,告訴她:“他們是來玩的。他們說妳真幸運!””老人咧嘴壹笑,開心地笑了。

告別了母親和兒子,我們繼續往裏走。在胡同的盡頭,還有壹個石庫門,門牌號標著“李同義5號”。門朝東開,夾在南北樓之間,所以門墻陰暗斑駁,充滿滄桑。

走進同德利和李同義,其實是在走近壹種生活。如果要給這壹生命名,可以用“最蘇州”這個詞。

5月30號路上的路邊樹是梧桐,所以這條路在夏天必然會被覆蓋。雖然前幾天很多人在朋友圈裏宣布“蘇州今天正式入冬”,但樹上依然有橙黃色和綠色的葉子在藍天上寫著五顏六色的情詩,讓這條安靜安靜的路更加浪漫。

據悉,1925上海發生五卅慘案,蘇州各界發起募捐。之後,這壹萬塊錢被用來拓寬和修建體育場和大公園之間的五卅路,被稱為“帝國廢壘”和“平橋巷”,以示紀念。蘇州人的血性可見壹斑。

武禪路大公園西南角附近矗立著壹座紀念碑,碑前種著幾株菊花。似乎這個紀念館早已烙進了蘇州人的心裏。

大公園和壹些新興的生態園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但這個占地64畝的公園,壹直是蘇州人的悠閑天堂,承載著幾代蘇州人的回憶!

據蘇州城誌記載,建成於1920,是蘇州第壹座近代公園。追溯歷史,這裏原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副城。伍子胥建妯娌蘇城(今古城)前,吳王的行宮就在這裏,戰國時的春王黃歇就在這裏,明末張士誠稱吳王。可惜最終不了了之,只給後人留下了壹個地名和壹段值得紀念的歷史。

從大公園南門望去,公園裏到處都是高高低低的綠植。在林中大大小小的空地上,有打木蘭扇的大媽,有騰躍舞劍切磋技藝的大叔。有的奶奶在做握手操,有的爺爺在背著雲手;河邊的長椅上,有幾個老人在說閑話。

公園裏沒有迷人的自然景觀,但有最生動的人文景觀。這些動態的景觀讓人放慢腳步,用壹顆快樂的心去享受其中的滋味。

沿著公園逆時針走,來到公園西北的美國飛行員肖特·伊勢紀念碑。紀念碑背面鐫刻著“追憶”,從中我了解到這位27歲抗戰英雄犧牲時的英雄事跡,不禁感慨:正義無國界!

萬歲,就是萬歲,誰能長生不老?中國人都知道皇帝!據說中國有22座萬壽宮,蘇州占壹座,位於智敏路15號。

資料顯示,它是由江蘇巡撫吳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創建的。每到皇帝生日,也就是所謂的萬壽節,全城的官員都聚集在這裏舉行儀式向他道賀。萬壹皇帝死了,這裏會設壹個靈來祭祀和哀悼。平時,這裏被用作歡迎信件的地方。在過去的300年裏,它被戰爭摧毀,幾經重建,現在規劃為蘇州老年大學。

曾經是寺廟,現在變成了老人玩樂的地方,全民共享長壽!如果當時的總督穿越到這個世界,看到萬壽宮現在的景象,恐怕會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我們從掛著“蘇州老年大學”牌子的正門進去。門西側有壹座繁華的建築。吳江人對“繁華”二字特別敏感。這是崔根良的繁榮嗎?不贅述,直接往裏走,看到幾棟青磚木窗的兩層小樓,應該也是民國建築。快下課的時候,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從樓裏出來。

走在校園裏,只覺得石回廊曲徑通幽。因為有很多常綠植物,雖然已經入冬了,但是依然綠意盎然。

順著過道穿過兩個圓拱門,來到萬壽堂門前。大殿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富麗堂皇,大殿前的石臺與基座相連。

出了易門往南走,看見前面有個牌坊,正面寫著“萬壽宮”,背面寫著“人民文化宮”。有些納悶,這個“人民文化宮”和“工人文化宮”有什麽區別?“人”的含義是否更豐富?其實這已經不重要了。無論什麽樣的文化宮,似乎都和萬壽宮壹樣成為了歷史的產物。但是文化宮和萬壽宮有本質的區別。萬壽宮是為皇帝建的,文化宮是為百姓建的。經過三百年的巨變,現代人知道世界上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但今天大家可以互祝長壽,這就是巨變的最大意義!

沿著智敏路向東走到鳳凰街。街道旁的銀杏樹依然滿是金黃的顏色。《南行記》拍了拍他們,很快就到了定慧寺巷。

巷門口寫著“定慧寺巷”的牌坊,可見這條巷非同壹般。

這幾天廟裏的兩棵銀杏樹,應該也有金色的鴨蹼,顏色耀眼。沒想到,寺廟大門緊閉。然而,走進寺廟東側的蘇公巷走上幾十步,竟然能看到那兩棵200年的古銀杏樹越過十多尺高的黃色院墻。金色樹葉覆蓋的皇冠在藍天和寺廟黑色屋檐的映襯下格外醒目。

附近的壹扇門吱呀壹聲開了,壹個大叔走出來,對舉著手機想拍銀杏的我們說:“這兩棵樹,妳們要是早來壹周,那就好了!”言語中充滿了自豪。

“好的,明年初來吧。”我笑著說。(定慧寺看銀杏,165438+十月下旬應該是最好的時候。)

定慧寺左側是吳作人美術館。作為壹個對藝術的外行,我對藝術不感興趣,所以毫無懸念的錯過了。再往東,有雙子塔,去年中秋我和壹位先生去過,不想贅述。歷史上,在定慧寺和雙塔之間,有壹座清代占地六畝的貢院。清朝廢除科舉後,貢院也成了壹片荒地。後來這裏建起了民居,大概是在吳作人美術館這壹帶。

走出定慧寺巷往東就是雙塔市場。這個市場,是電視節目《夢想再造者》中師傅壹手打造的,是網絡名人菜市場,被稱為菜市場中的壹股清流。

在裏面,我看到每個攤位都裝飾得非常藝術。只要看看架子邊上的那句話——“我們壹起去市場購物吧,從青蔥歲月到白發蒼蒼”,就覺得去市場購物也可以很好玩。水果、蔬菜、肉制品、小商品...每個品類都管理整齊,包裝整齊。此外,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混搭,包括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新鮮的肉類,新鮮的鮮花,各種雜貨,風味各異的小吃,甚至咖啡和書店...浪漫、時尚、溫暖在人群中揮之不去。

被油炸食品的香味吸引,我來到了“老客滿”面前。我朋友說這個攤位總是排著長隊。

他們每人要了壹碗豆腐和壹個煎餅。豆腐花軟滑嫩滑,煎餅香脆爽口。吃完之後只有壹個想法——下次再來這裏吃。贏得回頭客應該是店家的壹種境界。轉念壹想,把“老客滿”作為店名是個絕妙的主意。總是爆滿,老顧客爆滿,老顧客爆滿...可謂寓意豐富。

我經常去蘇州,但是在十字街和十全街經常出錯。今天我就幹脆漫遊到底,在這兩條我壹直傻傻分不清的街上走壹走。

沿著祖家橋路往南走到十字街。

往東不遠,妳會看到聖約翰教堂,這是美國監事會在蘇州創辦的第壹座教堂。因為易的感情,教堂不對外開放。我們只能站在史鷙的街道上,欣賞矗立在白墻和瓷磚之間的西方建築。高聳的塔尖、尖拱、棱紋拱頂、長窗和鑲嵌著彩色玻璃的大窗戶,展現了哥特式建築的獨特風格,散發著濃厚的宗教氣息。

據說該教堂始建於1881年,是美國監事會傳教士潘在天賜村(意為上帝賜予的地方)所建。它被稱為第壹教堂,有400個座位。

1915年,監察委員會拆除了第壹座教堂,新建了壹座西式教堂,面積1855平方米,800個座位,為紀念衛理公會創始人約翰·衛斯理,改名為聖約翰教堂。它的設計者是美國人約翰·m·摩爾。世界上有三座建築風格相同、面積相同的聖約翰教堂,壹座在美國聖路易斯,另壹座在日本神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祖父李是該教會的第壹位華人牧師。

聖約翰教堂往東不遠,是蘇大的西門。基於特殊情況,學校大門也關閉了。掉頭向西走到王興橋南,沿著中心橋路左轉,來到蘇大南門。大門面對百步街,百步街的盡頭是與十字街平行的十全街。

街道的南邊是壹所學校的大門。仔細壹看,發現原來是振華中學。

我想起了費孝通。當時因為上學早,進初中時年紀小,父母擔心他上了普通學校會被欺負,就開了後門,成了振華女生中唯壹的男生。因此,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壹個女孩——江洋。當江洋告訴費孝通“我有男朋友”時,他也約了錢鐘書。晚年,他仍在文章中懷念江洋,說江洋是他的初戀。有人拿這句話向求證,他說:“費的初戀不是我的初戀。”錢鐘書死後,費孝通去看望江洋,在樓下見到費孝通,江洋說:“樓梯難走,以後不用‘知難而退’。”最後,這段年輕的暗戀,是永城的壹個美麗傳說。

振華中學西側是彭故居,號稱蘇州四大家族之首。據史記載,在清代近300年的科學研究中,賈鵬有兩位委員和狀元,壹位是探花,14名進士,31名舉人,7名副榜,130多名副生。我不知道振華女中之所以設在這裏,是不是因為這裏是求學和求名的寶地。

石泉街原名“石泉街”,因十口古井而得名。然而,由於甘龍被稱為“石泉老人”,他在南方訪問了蘇聯,並壹度與成橋住在附近的下塘編織屋。為了取悅甘龍,當地官員將石泉街改為石泉街。石泉街,從五秋橋往東,是老古城的高檔小區,房子巨大,房子很深。

現在的石泉街兩邊,大多是玉器店,絲綢服裝店。無意購物,就壹路閑逛。反倒是馬路上的梧桐引人註目,斑駁粗壯的樹幹凸顯了石泉街的歷史。建在街道北側江面上的星橋、帶橋、船廠橋、吳橋、富民橋、地慈蓮橋等八座小橋也各具特色,表達著蘇州的詩意。

這次下去以後,估計再也不會和十全街混為壹談了。

石泉街向西,過人民路紅綠燈,進書院巷。往前50多米,就是江蘇巡撫衙門舊址。朱門緊閉,飄過。

直接去金獅河路口的老王蛋糕店。據朋友葉紫說,這是“隔壁衛校學生夢裏的美食,壹年四季地攤都在排隊”。好在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只有三四個人在排隊。窗外飄來韭菜煎蛋卷的香味,讓人食欲大振。壹個不滿意,我又買了兩個帶走做晚飯。今天,我們將吃完蛋糕。

老王蛋糕店西邊隔壁是嶽明大廈,是葉紫鄭重推薦的。我以為嶽明大廈應該是類似月亮大廈的建築,但它只是壹個環境壹般的小店,但生意極好。葉紫說,美味的食物必須是美味的。雖然我不喜歡蛋糕球,但有些紳士喜歡它們,必須帶壹些回去。靠窗的桌子上,放著綠球、粽子、紅豆餅、南瓜餅、桂花糕、紫薯餅、薄荷餅、打底餅、黑米餅、玫瑰沙餅、豬油紅豆餅...眼花繚亂,陷入選擇的艱難。最後隨便買了沙玫瑰蛋糕和豬油紅豆蛋糕。

之後回到三元坊,從4號出口進入地鐵站,坐地鐵回家。今天是名副其實的購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