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采購軟件
匯鑫軟件
精力
新中達
凱龍軟件
數字中國
速達軟件
金蝶軟件
用友
時空軟件
優耐軟件
奧鵬軟件
智德多軟件
Okra軟件
天智軟件
天思軟件
晉城中威軟件
特點:1。“到達票未到達”的處理
所謂“到貨票”,是指采購的原材料在采購過程中先到達企業,采購發票會在壹段時間後到達。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的賬務處理有兩種方式,壹種是根本不入賬,壹種是月末“暫入庫”,月初“紅字回寫”。對於第壹種方式,財務部門處理起來相對簡單,通過財務和倉庫的對賬可以反映出“到貨票未到”的數量。由於財務賬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的庫存情況,容易造成賬實不符,而且如果允許車間領用未記入財務賬的原材料,財務原材料賬容易出現紅號(即庫存數量為負)。
對於廣泛使用的第二種方法,雖然在數量上不會出現紅號,但是當庫存數量較少時,容易造成庫存成本異常。例如:某企業原材料A庫存數量為0,采購100噸,入庫時預計單價為100元/噸,車間生產領用95噸,按單價100元/噸核算。采購發票第二個月交貨,單價為90元/噸時,剩余5噸單價為(90元* 100噸-100元* 95噸)/5噸=100元/噸。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拿剩下的5噸原料,每噸就要100元。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影響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體現在ERP軟件中的西方會計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它認為“貨到未到”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並專門為這種情況設置了壹個賬戶,叫做“應付憑證”。購入的原材料入庫時,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應付憑證”科目,采購發票到達時,借記“應付憑證”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即使貨物與發票同時到達,也將以與上述相同的方式記賬。“應付憑證”的月末余額在貸方,表示“貨物未到”的總金額。
發票到賬後,如果發票金額與開票金額不符,將不調整“原材料”科目,但將差額記入專門科目“庫存調整”。“原材料”和“庫存調整”的組合可以反映企業的實際庫存金額。這有點類似於計劃成本計價方法,但原材料的單位成本是移動平均,只是有時使用的單價是估計的。
采用這種方法的基礎是估價與實際價格相差不大,從整個原材料庫存或長期來看,“庫存調整”科目的總余額接近於零。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不會造成異常的原料成本,處理相對簡單。但壹般來說,所有原材料的總額乘以單位成本,與原材料的余額是不壹樣的。
國內的會計往往不能接受這種計價方式,也不能接受軟件的計算結果。所以ERP軟件中的“原材料”余額和原材料單位成本並不用於核算,只是作為參考。
第二,采購退貨的處理
對於采購退貨,國內會計壹般根據采購價格貸記“原材料”,借記“應付賬款”,調整退回原材料的單位成本。只要退回物料的單價不等於存貨中的物料單位成本,退回就會引起存貨單位成本的變化。例如,存貨中物料B的數量為10,單位成本為6元。如果以10元的單價購買10,材料B的單位成本就變成了8元,總成本為20 * 8 = 160元。如果新采購的材料因故退回,存貨中的B材料將恢復為10 * 6元=60元。如果退貨時庫存數量少,可能會出現負單位成本。例如,物料B的庫存數量為12,單位成本為8元,則10退回物料B的單位成本為(12 * 8-10 * 10)/2 =-2元。
在ERP軟件中發生采購退貨時,會根據采購價沖減“應付賬款”,但會根據當前庫存的單位成本沖減庫存材料成本,其差額記入“庫存調整”賬戶。例如,存貨中物料B的數量為10,單位成本為6元。如果以10元的單價購買10,材料B的單位成本就變成了8元,總成本為20 * 8 = 160元。如果新購入的材料因故退回,存貨中材料B的單位成本仍為8元,核算方法是借記“應付賬款”10元* 10元,貸記“原材料”8元* 10元=80元,貸記差額20元“存貨調整”。
表面上看,中國的核算方法似乎很合理,總額也相當準確。但是,當材料的庫存數量較少時,容易出現材料成本異常,並且處理復雜。ERP軟件的核算方法特點是處理簡單,是基於采購退貨的幾率比較小,退貨價格與存貨單價的差距比較小,記錄在“存貨調整”科目下的差額也比較小,不需要做復雜的處理。
三、產成品的成本核算
中國財務通過月末計算全月的材料、工人工資、水電費、折舊等費用的總成本,統計全月的產成品和半成品的產量,按照壹定的成本分配方法將總成本分配到產成品和半成品,全部分攤幹凈。從表面上看,這種手工分配成本核算方法似乎更準確,因為沒有余額。但是這種方法比較粗放,工作量比較大,而且只能分攤到產品類別,無法準確計算出具體產品的成本。而且在時間上是滯後的,所以無法在月初或月中及時獲得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數據,這是壹種“事後核算”的成本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