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支持農民進城買房:給予住房補貼等政策。

支持農民進城買房:給予住房補貼等政策。

釋放農民消費潛力,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再次成為全國多地推動樓市發展的重大舉措。

據論文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已經包括了吉林延吉,江蘇泰州,貴州黃岡,安徽遵義,黑龍江佳木斯,長春,麻城,吉林南充,興化,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寧南縣,貴州晴隆縣,江蘇阜寧縣,江蘇鹽城,湖南大豐區,株洲茶葉。

可以看到,在鼓勵農民和農民工進城購房的城市,地方政府給予購房補貼、契稅補貼等優惠政策。有政策提到,農民可以享受與城鎮人口同等的政策,如戶籍轉移、子女就近入學(含轉學)、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

多地財政補貼支持農民進城買房。

以吉林省雙遼市為例,9月7日,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雙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優惠政策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通知提出,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在雙遼市城區購買商品房,城區內房地產開發企業願意給予總房款減免或1-3分優惠。同時,進城購房的農民購買家庭唯壹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家庭成員包括購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政府按照繳納契稅的金額給予全額補貼。

雙遼市還將開展“買新房送券”活動,農民只購買商品房或二手房,政府通過發放家電消費券的方式給予適當補貼。

9月21日,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發布《關於有效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我市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提到,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2月31日在市區範圍內購買首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商品住房)。

除了享受住房補貼,部分城市還提到,在城市買房可以享受城市人口同等政策。今年9月,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新聞網報道,茶陵縣出臺17措施,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健康發展,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其中提到,農民在城市購房(商住兩用房、住宅),享受與城市人口同等的政策,如戶籍遷移、子女就近入學(含轉學)、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曉指出,近期多個城市出臺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大部分政策都是以提供購房補貼和優惠的形式。從已經出臺的城市來看,主要是弱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大,去化難度大。此類政策的出臺也是為了增加購房需求,緩解庫存壓力,提振市場信心。將政策聚焦於如此龐大的農民群體,有利於增強農民進城購房的積極性,壹定程度上可以帶動部分需求得到釋放。

除了農民,壹些地方政府還將住房補貼的範圍擴大到了農民工。

四川省南充市9月30日發布的《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十條措施》提到,對在南充市購買商品房的醫務人員、農民工、引進人才、高校畢業生等購房人,按照網上商品房買賣合同總價的3%給予壹次性財政補貼,壹次性財政補貼總額不超過3萬元/套。

9月5日,四川宜賓高縣發布《高縣房地產市場調控協調機制辦公室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對在高縣中心鎮(弗萊鎮、沙河鎮、羅昌鎮)購買房地產開發企業新建商品房的外來務工人員,按照200元/平方米給予壹次性補貼,每戶最高2萬元;對具有高級職稱的農民工,在縣城購買新建商品房的,按照300元/平方米給予壹次性補助,每戶最高3萬元。

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對樓市作用大嗎?

可見,鼓勵農民進城買房並不是樓市調控的新鮮產物。

早在2015年底,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時就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目的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要擴大有效供給,保持有效投資,努力補齊短板。

在當時“去庫存”的大背景下,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買房成為重要舉措。

據新華網2065438+2006年2月發表的文章,山西、山東、甘肅等省份明確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民進城購房。比如,山東將給予農民契稅補貼、費用減免、貸款貼息、物業費補貼等政策在城市購房,使其成為長期穩定的住房消費群體。

2016 2月19日,中國農業銀行還推出了“農民購房貸款”產品,這是國內首個專門針對農民的個人住房貸款產品,致力於滿足農民在城市購買商品房的需求。

從效果來看,據新華網報道,截至7月31,2016,安徽農行已發放“農民購房貸款”23329筆,金額6991億元,幫助農民進城購房。

安徽房地產“去庫存”效果也有所凸顯。以六安為例。2015年,市區商品房待售面積達到663萬平方米。2016年壹季度,六安市區銷售商品房12多萬平方米,同比翻番。其中,農民購房比例超過50%,洗消周期由28個月縮短至18個月。

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博介紹,2016年,大量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已經消耗了大量農民在縣城的購房需求。與此同時,前幾年的返鄉潮吸引了大量在三四線老家買房的年輕人。所以這壹輪鼓勵農民進城買房所能有效吸引的購買力,相比幾年前已經大打折扣了。

張博指出,上壹輪去庫存後,三四線城市房價緊隨其後,最終導致市場熱情明顯上升,並帶動房企在中小城市拿地熱情同步上升。導致三四線城市庫存呈上升趨勢,市場降溫背景導致去庫存困難。因此,鼓勵農民買房,以刺激需求,加速去庫存化。

如何保證「以房留人」?

然而,在吸引農民買房的同時,如何保障進城農民也是目前的熱點話題之壹。

此前,《經濟日報》發表的評論文章指出,近期,中國部分城市出臺了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的政策措施,多個市縣出臺了購房農民減免稅費、購房補貼等優惠政策。此類政策的初衷,壹方面是為了應對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挖掘農民購房去庫存的潛力,另壹方面也意在嘗試“以房留人”,緩解當地城鎮化率不足、人口流失的局面。

然而,增強城市的吸引力是壹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補貼等政策吸引農民進城買房,隨著優惠效應的遞減,恐怕很難真正留住農民,實現政策預期。農民願不願意進城,取決於能否獲得就業機會,能否提高收入水平。在這個基礎上,他們願意通過買房留下來。

另外,農民進城買房只是第壹步。如果他們不努力改善產業配套和營商環境,提高就業、教育、醫療等保障,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方面的短板,鼓勵農民買房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今年8月18日,《農民日報》頭版還刊登了壹篇評論文章《鼓勵農民進城買房不容忽視》。文章指出,鼓勵農民進城買房,顯然是把縣域房地產市場“去庫存”的希望寄托在農民身上。如今新的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縣市都希望通過各種手段吸引農民進城,激活經濟,擴大需求。但要想“以房招人”、“以房留人”,就必須充分保障農民的權益,給他們留壹條出路。

上文提到,縣城作為“城市末端的鄉鎮之首”,是連接城市、服務農村的天然載體。在制定政策、出臺措施的時候,壹定要對城鄉壹體化有壹個更加統籌的考慮,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能“城市有病,農村吃藥”。只有盡快擺脫對“土地財政”的嚴重依賴,下大力氣練好內功,不斷改善產業設施和營商環境,優化經濟結構,發展真正的支柱產業,讓進城買房的農民安居樂業,才是解決縣域經濟問題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