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從細節入手,取得家長的信任,是開展家長工作的關鍵。
取得家長對幼兒園和老師的信任,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重要壹環。有了信任,才會有理解。有理解才有合作。所以,做好父母,要從細節做起。
1.家訪是與家建立親密關系的第壹步。
對新生進行家訪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讓老師了解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家庭環境、家長的教育觀、育兒態度以及對幼兒園的需求,讓孩子入園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外,入園前對幼兒進行家訪,讓幼兒在入園前認識老師,與老師建立初步感情,可以緩解幼兒入園前的分離焦慮,使其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也能讓家長看到老師壹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讓孩子感覺良好。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靈活地與家長溝通,是與家裏建立親密關系的重要環節。
雖然老師每天和家長接觸的時間很短,但也可以三言兩語交流信息,讓家長了解孩子當天在公園的情況,絕不能只用壹句話對待家長?很好,是吧?來應對。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註,尤其是小班的初入園孩子。吃、喝、睡是初為人父母者特別關心的問題。哪怕是老師的壹兩句話,也會讓家長覺得老師在關註孩子,感到滿足。比如:?混混今天吃了兩碗飯,在幼兒園大便。?玲玲午睡時,聽了老師講的故事,很快就睡著了。?家長聽了老師的話,會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也會感受到老師工作的細心,這樣家長才會對老師產生信任。
3.認真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建立孩子的成長檔案,是家長理解和信任老師的有效途徑。
孩子的成長檔案是基於老師的細心觀察。在孩子的成長檔案中,老師可以隨時記錄孩子在園內的表現、行為和有趣的事情,老師可以通過某件事更多地了解孩子,或者老師可以通過壹定的方法幫助孩子提高、克服自己的缺點、取得進步,並提出壹些建議供家長參考,讓家長通過孩子的成長檔案了解孩子在園內的表現和發展,獲得孩子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從而在教育孩子中產生* * *聲。邀請家長閱讀了孩子的成長檔案,從中看到了老師對孩子耐心細致關愛的情節,記錄下了孩子的每壹點點進步和情緒變化,讓家長感受到了老師的真誠和耐心,從此對老師產生了信任。
4.用實際行動照顧好每壹個孩子,贏得家長的信任。
記得有壹段時間,馬晨雲不愛吃飯。他媽帶他去看中醫,說他脾胃不好,還開了處方藥。媽媽想讓她在家休息,按時吃藥,休養壹段時間,孩子不願意。了解情況後,提出帶藥去幼兒園,老師餵他吃藥。我每天都要按要求按時按順序給孩子餵溫水,註意壹日三餐不能讓她吃快餐。每天出園的時候,我都跟爸媽說:我今天按時給孩子吃了處方藥。別擔心。?每次聽完我的話,父母都會感激地對我說謝謝。耐心帶來父母的放心,關心帶來父母的信任,愛帶來父母的理解。家長只有感受到幼兒園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愛和關心,才會自然產生信任感。只要家長信任老師,家與家之間自然會架起壹座情感的橋梁,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第二,?家居互動?,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家長、幼兒和教師是整個幼兒園教育的三個支點。我們讓家長和孩子參與到現在的幼兒園中,這是我們正在推行的家庭教育的新舉措。
1,讓家長間接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關註家長和孩子的* * *探索和* * *成長。就像在大班裏壹樣?環保?在主題活動中,為了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我們讓家長和孩子壹起查閱水汙染、空氣汙染、沙塵暴等環保資料,並在節假日帶孩子實地參觀,探究:水是怎麽變臟的?汽車尾氣有什麽危害?等等,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孩子理解和感受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嘗試各種學習方法,也初步培養了他們的環保意識。有的家長深有感觸,說:?這些活動也提高了我們成年人的環保意識。?
2.讓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
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讓他們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生活活動中,發揮各方面家長的獨特作用。我們幼兒園是本著合作、平等的態度來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家長就從幼兒教育中的旁觀者和被指導者的角色轉變為幼兒教育中的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孩子也從被動接受變成了探索性學習。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了自己的學科教學計劃,現在正和家長、孩子壹起選擇課程,平衡課程,優化課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
第三,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為了達到家與教育的同步,家的雙方經常圍繞孩子的發展進行接觸和溝通,從而結合家?。
1,家長學校和專家咨詢相結合
家長學校是家庭教育推動課程改革發展的重要陣地。為了使家長學校講座的內容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理念,註意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分層指導,如?家長會?在家庭教育中重點引導爺爺奶奶不要溺愛孩子,要求孩子及時與老師和家長溝通;對於孩子家長,我們主要采取講座、活動、交流的方式開展活動,效果顯著。
3.書面聯系和電話溝通相結合。
我們幼兒園有家聯系手冊,孩子在幼兒園的發展可以通過聯系手冊交流。有的家長不能親自接送孩子,工作忙,就通過電話和家長聯系溝通。如果有的孩子性格上有明顯的自閉癥,或者行為習慣上有大問題,會電話聯系家長,預約專門交流討論,商討對策;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打電話鼓勵、鞏固和加強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對於不同文化層次的父母,我的做法是:
1.抓住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和家長溝通,說服家長。
在溝通中,如果不了解幼兒的情況,就不會直奔主題,有時甚至會鬧笑話,會讓家長感到輕視。所以,在交流中,老師壹定要把握孩子的性格特點。如:哪些孩子喜歡音樂、繪畫、舞蹈;哪些孩子上課專心聽講,自理能力強?通過這種方式,老師有針對性的和家長溝通,讓家長覺得老師特別重視孩子,說話中肯會說服家長,取得家長的信任。
2.通過主題展板展示教學內容,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認可老師的工作。
鑒於家長工作繁忙,不能經常來園觀看孩子的活動,了解孩子的發展,我們每個月做壹個主題展板,給家長展示壹個月的活動。包括:學科目標、要求、孩子的發展以及活動中對孩子不足的分析,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讓家長壹目了然,了解老師的工作。
3.請家長進教室?老師?,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挖掘教育資源。
幼兒園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不同的家長有幼師不具備的職業特點和技能。叫家長來上課做孩子的棋子?老師?給孩子講解、示範,會讓孩子有新鮮感,增強學習興趣,豐富知識和感情,豐富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如:科學活動?由於了解消化系統,我邀請了在醫院做內科醫生的母親萬宇·肖鵬給孩子們當老師,做了生動而簡單的講解,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孩子們對進壹步探索人體的奧秘有濃厚的興趣。家長的參與增加了孩子的見識,開闊了孩子的視野,也讓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真正形成了壹個家的教育。
4.對於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首先幫助家長分析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
比如獨生子女在家裏很嬌慣,父母給孩子買什麽就給什麽。玩具比幼兒園多,導致孩子無法集中精力玩壹個玩具,而是玩兩遍這個再玩那個。這樣下去,孩子缺乏耐心,專註於做壹件事。我建議家長在壹段時間內只給孩子提供壹到兩個玩具,讓孩子小心翼翼地玩,玩出花樣再換。或者要求家長帶孩子在美術活動中多做塗色練習,從短時間到長時間,培養孩子做事的耐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讓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法深信不疑。
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是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為了實現同樣的目標,我們必須?在壹個地方思考,在壹個地方努力是很自然的,這也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在探索家庭育兒新舉措的過程中,不僅更新了家長的育兒觀念,提高了家長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技能,也促進了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