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壹個談話的過程,但真正的心理咨詢過程真的只是談話那麽簡單嗎?心理咨詢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我給妳準備的,希望能幫到妳。
輟學後恢復學習
因為懷孕生了孩子,休學壹年。退學後,是我第壹次上課。提前訂好機票和酒店,好好休假,就為了在十壹期間補上這門必修課。
現在我已經回去工作了,時間似乎很緊。我只是在今年1月的小組咨詢後預習了《解題咨詢模式》這本書的壹小部分,預習的內容我已經差不多忘了。
9月30日早早到了北京,因為旅途勞累,吃完飯睡了幾個小時。然後起來預習課本,對這門課的最初印象還停留在。我只知道這門課很重要,很重要,含金量很高。錯過了會後悔(後悔壹輩子),大概也知道這個課程教妳怎麽按正規流程咨詢,會有壹套流程。如果按照這個流程走,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不過具體上課內容和可能在裏面出現的意外收獲我並不清楚,因為畢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班級(我是1879計劃第壹屆深圳班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體驗。
第二天(65438+10月1)來到教室,看到桌子上的講義,上課前半小時快速預習,大概對上課內容有了初步了解。
(二)實戰演練,聆聽教誨,醍醐灌頂。
第壹個實踐練習:
第二天上課的下午(65438+10月2日下午),廖老師給了我們做練習的機會,練習的部分是關於專註力和場景構圖。就連咨詢師和演講者坐的椅子角度都有專業要求,讓人腦洞大開。
第壹,有同學主動打音箱?壹個問題學生和其他同學自願舉手練習輔導員。第壹個咨詢師的進度並不順利,第二個咨詢師也只是稍微好壹點。到了第三個咨詢師,我主動舉手打。
上任後有點忐忑,但很快調整好狀態,眼神堅定,神態自然,很快投入到咨詢中。壹開始是自我介紹,然後做了壹個基本的場景搭建,然後就急著鎖定演講人的問題,拋出了壹個又壹個連環問題。其實當時的感覺是,壹開始對方覺得很輕松,但是隨著我壹個個的提問,對方似乎有所抗拒,不那麽願意繼續說下去。我想保存它,但是時間到了,我不得不離開。
演練結束後,首先是底層同學點評,然後是廖老師點評,提到了作為咨詢師應該註意的幾點,比如:
1,輔導員放松,會讓面試官放松;咨詢師的緊張會讓演講者緊張;
2.咨詢師要表現出專業、嚴肅的表情,但不要嚴肅;
3.問題出在哪裏?來訪者自己知道,咨詢師不知道,就讓來訪者帶路吧。
4.真正有實力的咨詢師不應該去猜測來訪者。來訪者會聊重要的事情,聊多了,再聊。
廖老師也對我的上臺練習進行了點評,讓我知道在咨詢之初,我所做的事情是不需要介紹和說教的。既然說話的人來了,他就知道這是哪裏,妳是誰。
除此之外,我還知道,在進行場景構建的時候,要特別註意自己說的話,不要告訴說話的人?能解決妳的問題?,但是要說呢?也許經過我們的討論,妳可以解除煩惱,或者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裏可以引用廖老師的名言。我們的工作是幫他收拾,不是解決。?。
第二個實踐練習:
然後是第二個說話的人,是壹個被夫妻關系困擾的男人(由壹個做男人顧問的女同學扮演)。在咨詢開始時,很明顯采訪者在同壹個地方轉來轉去,練習時第壹個咨詢者和第二個咨詢者也是如此。當廖老師問有沒有第三位同學願意繼續當咨詢師的時候,沒有人舉手(當時想舉手,但是自我評價後覺得太難,決定放棄),然後廖老師親自上陣,準備下壹次咨詢。
廖老師雖然親自上陣,但說話的人似乎還是拐彎抹角,講了壹些事情,又回去,講了壹些事情,又回去。我們很多坐在最底層的同學都看不下去了。他們覺得演講者太難了,壹個問題繞來繞去,總是出不來。我們在底層顯得有些躁動,有些同學已經按捺不住了。而現在,我坐在最底層,腦子裏的問題是,遇到這樣的案子,我該怎麽辦?因為,以我現在的水平,我覺得我處理不了這麽復雜的案子,而且我很沒耐心,可能到最後也沒耐心,做不了。後來仔細觀察,發現臺上的廖先生依然泰然自若,有條不紊的和演講者說話,走壹圈,兩圈,三圈?最後,不知道什麽時候,我居然把演講者帶出那個圈子,讓演講者看到了自己的問題。然後因為時間關系,協商暫時告壹段落。
實踐練習總結:
第二種情況顯然沒有第壹種情況好辦。廖老師問我們坐在底下看演講者拐彎抹角是什麽感受。壹個墊底的同學很大方的說,妳真的有沖到臺上把演講者揍壹頓的沖動嗎?說完,我們哄堂大笑。廖老師開玩笑說:?沖上去痛打演講者,是輔導員的反移情。?然後,廖老師說了壹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要有耐心、度量和寬容;壹個人在那裏很難走動,但即使很難,也不要幫他,讓他自己走。如果案件不好談,咨詢師盡量不要問,因為如果問了,可能就談不下去了;有時候我們說不出來,可能是來訪者的問題(來訪者的行為模式可以等等,讓來訪者自己說)
其中廖老師提到?等待,隱忍,陪伴,反思是今天最重要的話題(10.02)?。
是的,我們坐在最底層,只是覺得不耐煩或者憋不住,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作為演講者的我們要走出自己的圈子會很難。我們只看到了自己表面的部分,廖先生卻看到了來訪者內心深處的部分,這讓我再次用大寫字母崇拜廖先生。
(3)基本功練習
咨詢師進入來訪者的參照系;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陸續做了壹些練習,比如簡述語義,情感反思,總結。在這次練習中,我對壹個例子印象深刻。廖老師舉了自己的例子,講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下面簡單描述壹下,情感反思壹下。工作人員建議工間留在北京休息,但為了家庭,我回了臺南的家,幾天後去北京上課。
幾個舉手的同學,無壹例外的把重點放在了廖先生對家人的關心上,沒有提到或者忽略了廖先生自己的感受。廖老師當時幽默地說,?好像大家都比較關心我家,像小孩子壹樣給我們撅嘴。他們甚至不關心我。我們被廖先生的幽默逗樂了。
笑過之後,我陷入了沈思:為什麽沒有提到來訪者說的重點,來訪者關心的事情?是不是有時候我們作為咨詢師,把關註點放錯了地方,卻完全不知道?後來廖老師用壹句話解答了我的疑惑。妳的主觀性會放大妳所關心的東西,縮小對來訪者本身的描述?。
這又讓我想起了廖老師說的話。作為咨詢師,妳要清楚對方的感知和註意的方向,而不是把對方拖過去。很難把對方拉過來。妳的工作不是讓訪問者看到妳所看到的。相反,咨詢師要進入來訪者的參照系,看他看到了什麽。
廖老師提醒我們:咨詢的時候,不要壹開始就試圖直接解決問題(雖然最終會解決),而是慢慢幫他解決問題。妳應該學會不幹涉,仔細考慮壹下,看看他會怎麽樣。跟著他,走在他後面,什麽都不做(老子提出的核心觀點,也是我最喜歡的),不是什麽都不做,而是讓他去做,讓他去面對,自己去承受,讓他去充分展現。?廖老師還強調說?什麽都不做,前面空空的重要嗎?只有這樣,專業技術才能在未來得到更好的應用。?
如何幫助來訪者制定發展行動計劃;
在“解決問題咨詢模式”的步驟中:幫助尋求者投入和探索?幫助求助的人了解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行動計劃?讓我印象深刻的壹個步驟是發展行動計劃。很多人知道怎麽做,但是不會,所以咨詢師要幫助來訪者制定壹個適合他的行動計劃。
在這壹點上,我提到了壹個因為結婚生子,孩子長大後想找工作而放棄原來工作的例子。咨詢師不僅要幫她列出具體步驟,還要幫她完成具體步驟中的細節。比如,她的第壹步是列出至少30個組織或雇主,那麽妳需要讓她知道如何收集30個名單,比如報紙的招聘專欄(相當於我們的招聘專欄),比如大公司的名單等等。,甚至是報紙的招聘欄目在哪裏發布的問題,妳都需要用思維步驟幫她查壹下。比如找工作的時候,妳之前的工資應該低壹點還是高壹點,就是在這裏學到的(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嗎,我知道)?
這是壹門消除顧慮的課程:
另外,在下文中,當遇到壹些特殊情況,比如需要用自我肯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感受時,咨詢師要用參與示範法來解釋相關概念,示範怎麽做,用案例實踐,反饋意見並實際執行(我在《資本論》中也表示欽佩)。
在參加這個班之前,作為壹名心理咨詢師,我心裏經常在想:心理咨詢不就是說說而已嗎?說了之後不壹定有效,效果也不壹定持久。談過之後,真的能幫到來訪者嗎?我連自己都懷疑,更別說訪客了。
(D)說服、震撼、打磨基本功是首要技術。
上完這門課,我已經完全被心理咨詢折服了,做到了科學、專業、嚴謹、精致、優雅、從容(1879?十二字方針?)深感震驚,原來心理咨詢真的不只是說說那麽簡單。
就具體步驟而言,在建立咨詢關系的階段,有很多細節和流程:首先,咨詢者要以場景搭建為主,然後是主題、觀點、語義簡述、情感反思、共情。9次,幫助來訪者理清問題,然後挑戰,面對面,個性化幫助來訪者了解自己?以上是基本功,也是會診中使用最多的技巧。有了課堂上的體驗和示範,我真的想先放下流派和技術,靜下心來先學習所有流派用的最基礎的功夫。
廖老師的壹句話?只有敢於面對困難,活得轟轟烈烈,才有權利挑戰別人?,也深深打動了我。是的,作為咨詢師,妳自己敢面對困難嗎?妳自己活得有活力嗎?我覺得這可能也是咨詢師應該深刻反思和思考的問題。
希望多年以後,我能成為給別人帶來啟迪、收獲和感動的講師,也是壹個被大家尊敬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