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采購談判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采購談判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17采購談判技巧

談判前要做好充分準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采購人員必須了解商品的知識,品類市場和價格,品類供求,企業的情況,企業可以接受的價格底線和上限,以及其他談判目標,這裏不再贅述。但是提醒大家,壹定要把條件按優先順序列出來,把重點簡單寫在紙上,在談判過程中隨時參考,提醒自己。

只和有決定權的人談判。

談判前,最好了解和判斷對方的權威。根據供應商的規模,采購人員可能會聯系業務代表、各級業務主管、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甚至董事長。這些人的權威是不同的。采購人員應盡量避免與無權決定事務的人談判,以免浪費他們的時間,同時避免提前向對方透露企業的立場。

盡量在這家企業的辦公室談判。

零售商通常明確要求買家只能在自己企業的商務談判室談生意。除了提高采購活動的透明度,杜絕個人交易行為,最大的目的其實是幫助采購人員在談判中創造優勢地位。在自己的地盤上談判,不僅能有心理優勢,還能隨時得到其他同事、部門或主管的必要支持。同時也可以節省時間和差旅費,提高買家自身的時間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互惠原則

不要單獨和壹群供應商談判,這樣對妳極為不利。談判的時候要註意對等原則,也就是說我們的數量和級別要和對方大致相當。如果對方真的想集體通話,先拒絕,再研究對策。

不要表現出妳對供應商的認可和對商品的興趣。

在交易開始前,對方的期望值會決定最終的交易條件,所以有經驗的買家,無論商品和價格有多好,都不要過度表達自己的內心觀點。讓提供者得到壹個印象: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壹些有價值的進步!千萬不要忘記:在談判的每壹分鐘裏,妳都要時刻保持懷疑的態度,不要表現出對與對方合作的興趣,讓供應商在妳心裏覺得可有可無,這樣更容易獲得有利的交易條件。

禮貌地拒絕或反對供應商首先提出的條款。買家可以說:“什麽!?"或者“妳在開玩笑嗎?!"從而使對方產生心理負擔,降低談判標準和期望值。

做長遠的事情,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會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利益

有經驗的采購員會盡量了解對手的需求,所以會盡量在小地方見面,然後逐漸引導對方滿足采購人員的需求。但買方應避免讓對手先知道我們公司的需求,否則對手會利用這壹弱點,要求買方先做出讓步。所以采購人員先不要讓步,或者說不要讓步太多。

主動出擊,但避免讓對方知道這個企業的立場。

善用咨詢技術,“詢問和招攬比評判和攻擊更有效”,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供應商在他們的領域比我們更專業。如果我們問得更多,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信息。因此,買方應盡量以“開放”的方式提問,暴露自己的立場。然後主動出擊,追求勝利,給對方足夠的壓力。對方不知所措,自然會讓步。

如有必要,改變話題。

如果買賣雙方就某個細節爭論不休,無法協商,有經驗的采購人員會轉移話題,或者暫停討論喝杯茶緩解緊張,尋找新的起點或者更合適的談判機會。

談判時要避免談判破裂,同時不要草率決定。

有經驗的采購人員不會讓談判徹底破裂,否則根本沒必要談判。他總是給對方留壹點余地,直到下次談判達成協議。但另壹方面,購買方必須說明,與其達成協議,不如不達成協議,因為勉強達成的協議可能導致後患無窮。

很多人在談判過程中知道大方向,但是壹個好的采購者會把整個談判分解成幾個部分。當妳談完壹個點疲憊不堪的時候,他突然跳到另壹個點,有時候又回到那個點。這個時候,廠商可能在每個環節都不知道自己的最佳選擇和底線。

其次,對於廠商來說,妳要不斷的告訴他妳為他做了什麽,讓他感覺到妳付出了很多。如果不能達成壹致,不要急於暫時終止談判,也不要害怕主動終止談判帶來的負面影響。妳應該“戰鬥”到底。在合適的時候,妳也要做壹些讓他們驚喜的事情,讓他們關註妳。這並不意味著妳應該堅持不讓步。“奮鬥”的主要目的是找到壹個雙贏的策略(只有我會盡力多贏)。

試著用積極的語氣和對方交談。

在談判過程中,如果對方有建設性或聰明的意見和言論,如果妳采取否定的語氣,很容易激怒對方,讓對方丟面子,所以談判很難,也可能是妳背上的黑招。所以采購人員要盡量肯定對方,贊美對方,給對方面子,這樣對方才會願意給妳面子。

試著做壹個好的傾聽者。

壹般來說,供應商業務人員總是認為自己能說的很好,比較喜歡說話。采購人員知道這壹點,應該盡量讓他們說話。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采購人員可以聽出他們的優缺點,也可以了解他們的談判立場。

盡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說話。

很多人誤以為談判的時候應該殺光,絕不讓步。但事實證明,大多數成功的采購談判只能在和諧的氛圍中實現。在同樣的談判條件下,站在對方的立場解釋往往更有說服力。因為對方會更多的感受到:達成交易的前提是雙方都能獲得預期收益。

以退為進

有些事情可能超出了購買者的權限或知識範圍。購買者不要操之過急,假裝自己有權利或者知道什麽,做出不該做的決定。

這個時候,在請示領導或與同事研究查明事實後,再給予答復或做出決定,為時不晚。畢竟沒有人什麽都懂。倉促的決定通常不是好的決定。明智的人總是在做決定前仔細考慮。正如老話所說,“三思而後行”或“如果妳不能承受,就制定偉大的計劃”,最好不要把事情推遲到下次——妳知道,往往我們可以等待,而供應商不能。這樣,在談判的最後,妳聲稱必須由上級經理決定,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考慮拒絕或重新考慮壹個方案。

對話集中在我們的優勢上(銷量、市場份額、增長等)。)

告訴對方我們公司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和目標,讓供應商對我們公司熱枕感興趣。不要過多的談論我們的弱點,壹個供應商的談判代表會攻擊妳的弱點來降低妳的優勢。

在肯定供應商企業的同時,指出供應商的弱點,告訴供應商:“妳可以也需要做得更好”。不斷重復這句話,直到供應商開始調整自己的評價。

用數據和事實說話,提高權威性

任何時候都要以事實為依據。這裏說的事實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精準的數據分析,如銷量分析、市場份額分析、品類業績分析、毛利分析等。,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

用事實說話,對方就不會為了維護妳的原則而誇大壹些事情。首先,作為零售商的采購人員,妳在談判前的目標是什麽?妳必須堅持公司的原則,即使不得不做出讓步,妳也必須反復強調這個原則,而且這個原則是有數據和分析支持的。妳要始終保持專業的風格,讓對手在無形中加深“他說的是對的,因為他在這方面很內行”的感覺。

控制談判時間

預定的談判時間壹到,妳就應該真的結束談判離開,讓對方緊張,做出更大的讓步。如果可能的話,同時面試他的競爭對手,讓妳的助理故意進來告訴妳,下壹個被面試者(也就是他的競爭對手)在等著。

不要把50/50誤認為是最好的。

因為雙贏,有些買家認為談判結果是50/50 (21加5),不會傷害對方。這是壹個錯誤的想法。事實上,有經驗的采購人員總會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公司爭取到最好的條件,然後讓對方得到壹點好處,給自己的公司壹個交代。所以站在零售采購的立場上,如果談判結果是60/40,70/30,甚至80/20,就不應該有“感到遺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