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我想寫壹篇論文。可以幫我找壹些和“經濟與信息”相關的嗎?

我想寫壹篇論文。可以幫我找壹些和“經濟與信息”相關的嗎?

臺灣地區信息產業發展的借鑒與啟示

壹,臺灣省信息產業發展成功的原因

1.成功的戰略定位:以底層技術為突破口,積極融入國際信息產業發展周期。

臺灣省的信息產業是從個人電腦及周邊產品的發展起步的。這種產品定位處於計算機行業中遊,產品微笑曲線具有高利潤區,不僅錯開了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競爭,大大節省了市場、技術等前期開發的高額投入,還有效利用了臺灣省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為臺灣地區的信息企業贏得了市場和效益。20世紀80年代後期,國際計算機市場需求急劇上升,帶動了計算機及周邊產品市場的快速擴張,促進了臺灣省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臺灣省目前有14款信息產品,占據全球第壹,其中掃描儀市場份額為91%,電源為75%,主板為64%,牢牢占據這些產品的大部分份額。

另壹方面,臺灣省主動將信息產業納入跨國公司的國際生產線,成為跨國公司壹個或幾個生產工序的專門加工部門,為其生產零配件及相關配套產品。臺灣省四分之三的電腦產能用於制造美國和日本的著名電腦。25%的康柏臺式電腦、40%的IBM電腦和60%的戴爾電腦都是在臺灣省生產和組裝的。

以此為起點,臺灣信息產業經歷了OEM、ODM和OBM三個發展階段。在吸收和引進技術的同時,我們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並逐漸出現了壹批自主開發和運營的企業。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跨國企業集團。《商業周刊》全球信息企業1999強中,臺灣省有7家企業,以這些企業為代表的臺灣省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國際信息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壹環。

2.有效促進:以園區為主導,努力創造有利於信息產業發展的良好資金。技術變革與人才環境。臺灣省高科技的發展是以園區的發展為先導的。著名的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是臺灣省信息產業的主要聚集地,已成為世界著名的十大科學園區之壹,為臺灣省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環境。

首先,人力資源為信息產業所需的高技術和知識提供了保障。臺灣省有75所大學,每年培養8000多名工程師。島上每10,000人中有43名R&D科學家和工程師。僅新竹園區就聚集了6.84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碩士以上學歷的研究人員比例高達13%。臺灣省直機關和企業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和靈活的用人機制,不斷激發各類人才的科技創新熱情,有力促進了島內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其次,風險投資是臺灣省高科技產業的助推器。臺灣省早在1983就頒布了《創業投資管理規則》,直接提供資金。稅收優惠政策、解除投資條件限制等措施將積極推動臺灣省中小科技企業創新。目前,臺灣省約有65,438+000家風險基金,近20億美元的資本專門用於跟蹤潛力巨大的創業公司,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是創業育成中心促進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創業中心是利用高校、科研機構中的人員、設備、場地、行政服務等資源,為高科技導向的中小企業提供業務技術、管理、場地和設施支持或培育的機構。1999上半年,臺灣省已建成各類創業中心36個,有效加強了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

3.重要的市場支撐:島上靈活高效的制造業。臺灣省在重視發展信息產業的同時,始終把提升傳統產業作為壹項重要工程。為推動信息化帶動傳統產業,幫助其調整轉型,臺灣省調整了原有的基礎、技術密集型、傳統三大產業分類標準,將許多傳統產業歸為技術密集型產業,部分信息產業歸為傳統產業。目前,臺灣省制造業自動化率已達60%以上,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工業自動化程度高的發展環境,為提高信息產業的水平和效益提供了根本保障。也正因為如此,全球廠商對臺灣省信息企業青睞有加,大大拓展了臺灣省信息產業的生存空間。

二、臺灣省信息產業發展的借鑒與啟示

臺灣省信息產業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顯示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可以歸結為抓住了產業發展的三大環節:切入、跟進和提升。也就是說,臺灣省並沒有盲目追趕發達國家的高水平信息技術和產品,而是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買了壹張“船票”,主動切入國際信息產業鏈的加工環節。此後積極跟進滾動發展,通過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不斷創新和積累技術、資金、市場,最終實現了信息產業水平的快速提升。

1,應積極與世界信息產業梯度轉移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

臺灣省是上壹輪世界信息產業布局中崛起的加工基地。世界產業布局的新壹輪調整已經初露端倪:信息技術發達的歐美將成為單壹的基礎技術研究基地;技術相對成熟的臺灣省將逐步發展成為產品研發基地;而技術和經濟發展環境較好的地區,如中國東南沿海,可能成為全球新的信息產品生產基地。在這場信息產業的梯度轉移中,浙江省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積極成為國際信息產業中壹個或多個加工工序的專業生產部門。

我們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和信息化,最終目的是通過信息化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最終在產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上趕超世界先進國家。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發達國家在國際信息產業中處於先進水平,我們在技術、資金和市場上不具備與它們直接競爭的能力。因此,在信息產業的成長階段,我們應該學習臺灣省的倡議,避免與發達國家直接競爭,以便更加開放。合作的姿態利用了我們豐富的勞動力和發達的制造業。活躍市場的優勢,加強與信息跨國企業集團的合作。壹方面利用跨國集團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拓展我們的國際市場,讓我們在信息產業起步之初就能在國際市場上“賣東西”;另壹方面,節省我們在技術研發和市場開發上的投入,用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時間掌握國際信息產業的先進技術水平和管理方法,提升我們的產業水平。

從國內情況看,目前浙江省和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面臨著加快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效益農業和第三產業的任務,產業結構的又壹次大調整即將到來。這也是信息技術和產品最大的真實市場。如果將信息技術引入紡織行業,積極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制造(CAD)等新的生產技術以及電子商務(ce)、企業資源規劃(ERP)和客戶關系管理(CRM)等先進的營銷和管理手段,可以提高紡織行業的競爭力,開拓數字紡織行業的新領域。以信息化推進市場建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動代碼、互聯網等技術在商貿流通領域的應用,可以進壹步鞏固和發展我省市場的先發優勢。此外,通過推進建材、醫藥、化工、機械、輕工等傳統行業的信息技術改造,重點發展通信、金融、稅務等領域信息技術改造拉動作用強的電子應用產品。大大提高信息產業服務國民經濟建設的能力,大大鞏固信息產業的市場基礎。

2、實施技術跟進發展模式,重點開發具有較大市場的技術和產品,通過技術、資本積累和市場招募,實現我省信息產業水平的滾動發展,並不斷提高。

在信息產業技術水平的選擇上,應該學習臺灣省從低水平向高水平切入的做法。跟進、提升、逐步完善、滾動發展模式。信息產業的組織結構具有樹狀分布的特征。位於上遊的信息技術更新很快。產品生命周期短,鑒於目前我們的技術水平和資金條件難以達到,短期內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這些前沿信息技術的研發是不現實的,研發投入高也會造成產品成本高,難以保持競爭力。產業中遊的技術密集型應用產品和服務,技術含量相對較小,進入門檻較低,市場潛力較大,應作為發展重點。

有競爭力的產品不壹定是擁有最新或尖端技術的產品。例如,臺灣省太極電氣公司在其最初的章程中明確規定不進行研發,主要跟進成熟技術,從事信息產品加工和服務業務,最終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信息企業之壹。就半導體而言,目前國際上先進的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已經達到0.18-0.25微米,但在我國目前的應用領域中,1.0-1.2微米的集成電路最具市場前景。杭州蘭斯微電子有限公司的市場定位首先放在1.0-1.2微米的產品上。通過不斷提高產品精度和生產規模,杭州蘭斯微電子有限公司力爭在三年內成為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跟隨”並不意味著永遠落後。我們應該抓住每壹個機會,培養自己的特色優勢和自主創新能力。隨著技術的進步,中遊成熟信息技術的生產分工會更加精細化,分工鏈條會變得更長、分支更多,在某個鏈條上實現技術突破的機會更多,這就為我們在緊跟市場主流技術的同時實現技術跨越創造了條件。

工業上遊技術代表了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壹方面要重點跟進成熟技術,另壹方面要積極跟蹤上遊技術的發展動態,在技術、規模、資本積累到壹定程度後再進行開發。

3.構建促進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微觀基礎和發展環境。

首先要提高企業技術和市場的創新能力。企業是信息產業發展的主體,提高企業技術升級和市場拓展能力是關鍵。加大R&D投資,提高浙江企業對新技術的研發能力和成熟技術的應用轉化能力,通過企業的不斷創新和應用,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推動技術進步。抓住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發揮浙江省中小企業機制靈活的優勢,加快引進外資,加強對外合作,特別註重與國際中小跨國企業的合資合作,通過加工設計等經營形式,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

第二,加強載體建設,建立產學研互動機制。中介組織、各類公共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是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信息技術的研究、轉移和市場化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發揮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0省級高新園區的載體作用,按照“明確目標、擴大規模”的原則加強引進和孵化。營造環境”,形成壹批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信息技術產業基地,打造“天堂矽谷”。通過科研院所等研究機構建設,提高科技攻關能力,有選擇、有重點地研發壹批軟件工程等信息技術和關鍵技術,提升浙江省信息技術研發能力。通過孵化器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加速信息技術的商業化,建立科研機構、企業和政府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此外,要加強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激活用人機制,重點培養和引進信息產業的高層次技術和管理人才。

第三,改善信息產業發展環境。信息化是壹項投資巨大、影響深遠的事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建立在科學決策和嚴格管理的基礎上。政府應為信息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繼續加大投入,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信息產業發展提供先進的硬件環境;為信息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稅收環境,通過科技項目、科技獎勵等措施支持浙江省重點信息技術和產品,引導信息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方向;構建逐步完善的投資體系。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公平合理、競爭有序、完善規範的市場環境,疏通技術產品化渠道,有效吸引人才、資金和技術;推動浙江省信息產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