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誰發現了原子和分子?

誰發現了原子和分子?

資源的枯竭,人口的劇增,宗教與意識形態的對抗,都可以通過壹定的手段緩解,但血腥的對抗永遠存在。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壹部戰爭史,和平甚至比插在廣告裏的電視劇還稀有。

最激進的解決辦法是把整個世界,包括人,都搬到電腦裏。

虛擬化物理世界是我們已經和正在做的事情。空間不是問題,即使按照現有技術做。而且,計算機硬件的發展還遠沒有走到盡頭。我們正在開發三維電路,光子計算機的信號在傳輸過程中互不幹擾。空間和速度驚人的量子計算機已經有了最簡單的原型。

1985年,美國的理查德·斯莫利教授和羅伯特·柯爾教授以及英國的哈羅德·克羅托教授發現了由碳原子組成的足球狀分子,被稱為“巴比特球”。他們三人獲得了1996諾貝爾化學獎。細長的“巴比特球”形狀像壹根管子,被稱為碳納米管。直管具有類似金屬的性質,其強度、穩定性和導電性大大超過金屬。稍微彎曲的碳納米管具有半導體特性。5萬個碳納米管加起來相當於壹根頭發絲的直徑。碳納米管理論上是壹根原子厚度的管子,所以用碳納米管做的集成電路比矽半導體小很多,耐熱性和耐用性更強。

光學計算機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運算。壹束激光可以產生上億個相幹光子流,每個光子流可以完成壹系列獨立的操作,這些操作是由透鏡、反射鏡、衍射光柵等元件完成的。光計算機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同時進行幾萬億次大規模並行運算。

與目前的電子計算機相比,量子計算機相當於氫彈和手榴彈——嚴格來說,它們更加懸殊。假設有壹個宇宙那麽大的電子計算機,宇宙中的每壹個分子、每壹個分子群都變成了達到每秒壹萬次的計算機。假設即使這樣的計算機也要運行654.38+0萬年,很難解決問題,量子計算機在654.38+00的負九次方可以解決。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艾薩克·莊(Isaac Zhuang)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尼爾·格森菲爾德(Neil Gersenfidel)用丙氨酸分子中的碳原子制造了第壹臺最簡單的量子計算機。

以上都意味著把6543.8+00億人口和世界放進電腦,存儲空間和速度都不是問題。

計算機的個體技能已經超越並將很快超越人腦,容量、速度、上限都不是人腦能比的。作為人腦特有的模糊計算和並行處理,計算機早就做到了。但是很多人懷疑計算機是否能產生意識。如果沒有,“我”就無法進入電腦,而這恰恰是關鍵!

如果“我”能進入電腦就太好了。比如妳可以長生不老(記得經常備份自己),妳會有取之不盡的財富和榮華富貴,漂亮帥哥是他們看重的人(妳也可以是漂亮帥哥,兩者之間可以轉換,自己選年齡)。獵殺野生動物並不違法——不要忙著享受未來。畢竟地圖不是領土。我能進去嗎?怎麽進去?未來是什麽維度?對了,好像列寧說過數學可以構想第四維,但是只有在三維空間才能推翻沙皇的統治。有才華的革命導師講的話,往往很真實。

其實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接觸到電腦。我知道理論上可以做到,人的意識只是物質的產物,只是不知道客觀上能不能做到。理論和實踐有時候看似只差幾毫米,其實是壹塊鋼板的正反面,並不是那麽容易打通的。無論在哪裏看到關於計算機能否打敗人腦的爭論,壓倒性的觀點壹定是計算機是無意識的,沒有創造力的,只會按照人的指令行動。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人會買任何其他抽象的“維度”。

對計算機能否產生意識持懷疑態度的人,也不會懷疑人是有意識的,是有創造力的,有了這些知識相互交流就方便多了。我老爸想象了兩種進入電腦的方法。如果朋友想到其他辦法,請發帖。如果合適,我會插入這篇文章。

第壹種:用納米技術掃描整個人,包括大腦,然後改造成壹個虛擬的“我”。隧道顯微鏡可以顯示和移動原子。作為這項技術的第壹個廣告,是操縱原子使其成為IBM模式。似乎掃描虛擬壹個“我”,只剩下技術細節的完善和尺度的放大。醫學檢驗證明,掃描不足以影響人的思維活動。現有的生物學知識告訴我們,生物的構造和工作往往采用簡單的原理,具有普適性。比如所有生物的遺傳信息都是以堿基對的順序來表達的,生物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是中學生掌握的。神經細胞的精細結構主要支撐自身的生存過程,與信息處理沒有直接聯系。以色列科學家Amira Greenwal開發的光學成像掃描技術,分辨率小於50微米,可以實時操作,可以看到單個神經細胞傳遞的信息。這意味著把“我”掃描進電腦不會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

第二種:將具有海量記憶功能的芯片(約壹兩個黃豆大小)植入人腦,使其與大腦互聯,記錄大腦獲得的信息,共享大腦的工作(醫學上已經開始),從逐漸取代大腦的工作,到最終取代大腦的工作。壹百年後,“大豆”會被摘下來,信息會傳送到計算機,“我”會繼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