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計算機信息檢索的發展階段
計算機信息檢索的發展與計算機技術和其他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計算機在信息檢索中的應用始於20世紀50年代初。在4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計算機信息檢索經歷了三個階段。
(壹)離線檢索階段
這個階段是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自從1946年2月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人們壹直想象著用計算機來查找文件。20世紀50年代以後,計算機應用領域相繼出現了“穿孔卡片”和“穿孔紙帶”等數據錄入技術和設備,並作為存儲摘要、檢索單詞和查詢問題的媒介,使計算機開始應用於文獻檢索領域。
1954年,美國海軍武器中心利用IBM-701計算機首先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科技文獻檢索系統,實現了單位短語匹配檢索。檢索邏輯只用了“邏輯與”,檢索結果只有投稿號。1958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對其進行了改進,輸出結果增加了標題、作者、文獻摘要等項目。1964年,美國化學文摘社建立了自動文件處理系統,使編寫文摘的大部分工作計算機化,後來又實現了計算機檢索。同年,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建立了計算機數據庫,即醫學文獻分析與檢索系統,不僅可以進行邏輯或、與、與非運算,還可以檢索各種渠道的文獻。
現階段的檢索服務主要以離線檢索的方式進行,其特點是不立即回答壹個檢索問題,而是集中大量問題進行處理,處理時間長,檢索效率往往不理想。而離線檢索中的定題服務,對於科技人員來說是非常有用的。定題服務可以先根據用戶的要求,將用戶的問題登記成文件,存入電腦,形成問題文件。每當有新的數據進入數據庫,它就會對這批數據進行處理,將符合用戶提問的最新文檔提交給用戶,讓用戶隨時了解課題的進展。
(2)在線檢索階段
這個階段是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由於計算機分時技術的發展,通訊技術的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初步形成和檢索軟件包的建立,用戶可以通過檢索終端設備與檢索系統的中央計算機進行人機對話,從而實現遠距離檢索數據庫的目的,即實現網上信息檢索。
這壹時期,由於計算機處理功能的加強、數據存儲容量的擴大和磁盤驅動器的應用,為大型文獻數據庫的建立創造了條件。比如美國的DIALOG系統、ORBIT系統、BRS系統、歐洲的ESA-IRS系統,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研發並逐漸發展起來的,而且都是在國內或組織範圍內實際應用的。
可以說,網上檢索是科技情報工作、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標誌著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檢索的水平。
(3)通過網絡進行在線檢索的階段
這個階段是從70年代初到現在。因為電話網、電傳網、公用數據通信網都可以傳輸數據進行信息檢索。特別是衛星通信技術的應用,使通信網絡更加現代化,信息檢索系統更加國際化。信息用戶可以借助國際通信網絡直接與檢索系統連接,從而實現不受地域限制的國際在線信息檢索。特別是世界各大檢索系統相繼進入各種通信網絡。每個系統的計算機成為網絡上的壹個節點,每個節點連接多個檢索終端。各節點通過通信線路相互連接,網絡上的任何終端都可以在線檢索所有數據庫的數據。這種在線信息系統網絡的實現,使人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搜索到世界各國的信息資料,使享受信息資源成為可能。
可以說,聯機網絡和檢索終端幾乎遍布全球,這使得國際聯機信息檢索的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開展商業性國際在線檢索服務的大型機構有200多家,如美國的DIALOG Information Company,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在線檢索服務機構。
計算機信息檢索的實現極大地方便和加速了信息資源的交流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科研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