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如果真的不幸選擇了這樣的中介,也壹定要保留好各種協議和收據,萬壹出現問題可以作為維權的證據。特別是掛靠合作形式的中介,要使用其掛靠機構的留學合同、費用收據、發票。如果有,也可以找他的掛靠機構解決問題。如果沒有,那麽妳壹定要小心。
第二,虛假廣告和信息問題。這是留學中介的通病。常見的有:把非常普通的國外學校稱為“世界名校”。他還說自己和學校有特殊的合作關系;誇大國外學校的服務,承諾解決壹切問題;誇大超低錄取門檻的學校或升學途徑;誇大學校的畢業率或升學率;提供不準確的就業信息等。
建議:國外。資質較好的學校,包括私立學校,都非常重視聲譽和質量,對學生的錄取條件要求嚴格。學生往往需要參加各種科目的入學考試,有錢也考不上。在選擇學校時,要了解中介是否與學校簽訂了有效的合作協議,學校的資質是否經過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認證,可以要求中介出示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認證文件。
第三,收費問題。在費用的問題上,妳含糊其辭,不壹次性介紹整個流程的費用。而是妳分階段設置新的名稱,比如測試費、翻譯費等,層層增加,這就讓妳進退兩難了。另外,收據或發票不規範,尤其是那些掛靠合作的中介。很有可能會拿到不正規的收據來收錢。
建議:付款前,看合同中是否已經說明了所有的付款條件。如果沒有,也可以要求中介工作人員提供壹份所有費用收取的書面說明。另外最好詢問中介是否能提供正規發票,這樣才能判斷中介是否合法正規。
自費留學申請人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維權:當事人協商解決,中介機構對自費留學申請人給予適當補償;向消費者協會申請調解以獲得合理的賠償現在更普遍了。其他途徑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教育行政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辦理;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李瓊)
2013美國留學:家長和學生應該知道的五件事
2013想去美國留學的同學,需要提前了解美國留學的相關信息。今天給大家講五件家長和學生在美國留學前應該知道的事情,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申請美國大學。學生的英語水平如何?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因校而異,很難給出統壹的答案。壹般來說,英語的書面水平要達到申請大學的錄取線,口語要好到可以通過美國簽證。
2.美國大學本科學費是多少?
美國的本科絕大多數都是自費的,有些公立學校還對國際生收取雙倍的費用,即國際生的學雜費是當地學生的兩倍。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攻讀本科學位的國際學生也可以申請獎學金。
3.什麽樣的中國留學生可以申請獎學金?
美國大學對學生的經濟資助有兩種:獎學金和助學金。具體情況因校而異,不能壹概而論。
以蒙特永大學為例,有幾個面向國際學生的獎學金。有壹個是為托福或者雅思成績優秀的學生設計的。壹種是針對在音樂、美術或戲劇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壹種是針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女生。
關於助學金,如果學生在學習期間家庭經濟狀況發生變化,比如家庭成員生病或者下崗,學校也會酌情給予壹定數額的助學金。
蒙塔尤寧大學的學雜費是壹年3萬多美元,但是在2010-2011的壹年裏,每個留學生獲得了將近1.5萬美元的資助。
4.如何區分國外正規大學和“野雞”大學?
教育部有壹個“涉外教育督導信息網”,發布國內教育部認可的美國大學。這份名單上的大學都是經過美國和中國的認證機構認證的,學歷在兩國都是被認可的,可以認為是正規大學。
5.美國考研比國內容易嗎?
答:這個問題也很難壹概而論。國內考研需要政治和幾門專業課。
申請美國研究生需要GRE,四年本科成績單要優秀。壹些熱門學校的熱門專業也要求有壹些科研成果才能錄取。關鍵看考生更適合哪個系統。(滴答)
中國去美國的小留學生五年增加了100,心理問題很多。
據美國媒體報道,壹家留學服務機構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留學生群體近年來壹直呈現低齡化趨勢:從2005年到2006年,只有65名大陸中學生來美國讀中學;由2010到2011年。人數猛增至6725人,五年增長100倍。
留學中介:越年輕越好,不宜申請名校情結。
壹家海外機構的美國部主任黃丹說,近年來在中國面試中國學生的美國高中通常有三到五名學生的招生計劃。但是這些地方對全中國開放。不是北京壹個城市,競爭不激烈。美國中學各年級都有名額,招生名額有限。很多學校不招初二初三的學生,也沒有安置名額。“等級越低。學校的名額越多,低年級的學生越容易申請到學校。”
很多選擇送中小學生出國留學的家長,對國外教育並不了解,卻有著難以割舍的“名校情結”。
黃丹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條件和需求,因此沒有必要集中精力進入名校。有些家長選擇讓孩子復讀壹年甚至兩年重新申請,是因為孩子沒有考上父母喜歡的名校。她認為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事實上,這完全沒有必要。黃丹說:“許多名列中上階層的美國高中非常優秀,足以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深造的絕佳平臺。”。
美國每所高中都有名額,真正能進入壹流高中的學生很少。必須各方面都很優秀。父母的名校夢對壹些孩子來說要求很高。
黃丹特別強調,很多學校出於安全考慮,不願意錄取18歲以後才能畢業的學生。學校認為學生長大後相對較難管理。有些學生和家長,就是因為不懂這些,為了心中的“名校”努力了兩三年,最後錯過了機會,沒有拿到錄取通知書。